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很多时候我们主动或被动地传递一些信息,网络句子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句子是个很谜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你知道有那些句子?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佛学经典语录,达照法师禅语”,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佛学经典语录,达照法师禅语

达照法师的一段佛学语录:

在修行的路上,就是不停地启用慧眼内观自我和擦亮眼睛外看世界,你会发现不认可的自己和不认可的世界,同时也会发现久久追寻的自我和难以置信的世界。进步就是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全新的世界,感叹不已,寂静无语!

禅就是心的没有界限,生命的本质就是在一切自然设限的万法中毫无限制,当你的心被任何事物任何理论限制的时候,已经不是心的本来面目了!无限才是心,无限才是法,无限才自在,无限才美丽!放开,放下,舍得,看透,打破,都是要把那些个滞碍通通扫荡干净,恢复本来,别无奇特,如此而已!

世间万事,即幻即真,穷理尽性,乃可为道:从凡夫所执着的看,那些固执的部分全是虚幻颠倒,如梦幻泡影,无可执着,无有真实。从圣贤所证悟者看,现前一切无非真如实相,了无半点尘埃,恰到好处,更不偏差,可不妙哉!

经典的佛家禅语

1、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5、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0、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1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6、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9、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延伸阅读

达照法师名言


1、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果你正在经历磨难,不要担心,这只是短暂的阵痛,跨过这一步,你将拥有无比宽广的胸怀;如果你正在经历迷茫,不要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打转,只管朝着该走的方向走去,柳到暗处花自明;如果你正在经历失落,不要担心,这只是暂时的感受,调一下心的方向,阳光进来时黑暗自然消失。

2、安福寺04安福利生--: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心生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在心外寻找财富,大错特错,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有句禅诗写得好,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人间来。

3、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当你不再对他人进行任何要求时,你获得的是内心的自由,而当你开始为他人付出时,你就会获得生命的幸福。——摘自达照法师新作 ----《退一步 并不难》

4、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何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修行的基础。如果平时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就算你有再超群的才华、再尖锐的智慧,也很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就像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一样。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5、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烦恼皆来自于自以为是,困惑皆来自于我知我见。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各自因缘的不同,才有不同的显相。看不惯,想不通,说明我们内心还存在着障碍

6、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彻底方能成就》: 要前进,就全速前进,彻底把一切阻碍抛在身后,把五蕴六尘彻底超越,直至境外无心,便能得大成就!要退步,就全速后退,彻底放弃一切外在世界和心灵之外的所有捆缚,直到心外无境,无有一法可得,便是无上菩提。

7、念戒,“戒”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为“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居士要遵守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的规范规则,不能“越轨行事”;念天,就是时常忆念诸天的功德,不起欲觉、嗔恚、害觉,安住正知正念。

8、安福寺04安福利生--:《变不变》:变化的是无常生灭法,不变的才是无生之理。在变化中寻找到不变的就是真心,在不变时看见了万物变化的自在随缘,那就是佛性妙用恒沙!

9、安福寺04安福利生--:《日月生心当下是》:日子在黑黑白白中过去,岁月在圆圆缺缺时流逝,生命在荣荣枯枯处继续,心念在停停顿顿后生灭……!若问世间沧桑?只在虚虚实实里前进。欲问情为何物?岂非恍恍惚惚间执着!如问谓我何求?云山万重任纵横。借问学佛修行?门前流水满山青!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柔和的声音,令人心生欢喜;正义的声音,使人荡气回肠;慈悲的声音,让人终生难忘;赞美的声音,给人如沐春风。 一忍,可以挡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勤,可以成百业;一心,可以做百事;一善,可以利百人;一念,可以超百劫。

11、安福寺04安福利生--:《学佛是安心法》:有了佛法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观念后,其实内心很清楚自己在干嘛!觉得好的就去做,觉得不好就别做,久而久之,身心自然安宁,并能逐渐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12、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当一颗树不再炫耀自己叶繁枝茂,而是深深扎根泥土,它才真正的拥有深度。当一颗树不再攀比自己与天空的距离,而是强大自己的内径时,它才真正的拥有高度。树的生长需要深度和高度,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深度和高度!当一个人不再是炫耀,而是照耀的时候,他的生命将变得真正的富有。

13、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常受到外界和自己内心的影响,会常发脾气,但自己又很痛苦这样做,该怎么办呢?

其一,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想延续这种错误的念头一生起来,说明修行已经在进步,正念的力量生起来了。过去可能有错都不觉得自己错。

其二,知道错了,但习气的力量一时扭转不过来,这是定力不够,也是正念的力量还不够。一方面可以通过如法打坐习定,增强正念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至诚皈投三宝,以忏悔之心至诚称念佛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观世音菩萨说:若多贪众生,至诚称念我名号,即得离贪;若多嗔恚众生,至诚称念我名号,即得离嗔……可以把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做为定课。

其三,通过学习教理,了解一切诸法皆是因缘所生,通过明理开启智慧,调伏烦恼

14、安福寺04安福利生--:【禅悟】1、感性的最高境界是慈悲,理性的最高境界是智慧,两者并行,方为正法。2、凡夫看见了对和错,菩萨观到了因和果。3、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贵是什么?尊贵是敬重之心;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施济之心;解脱是什么?解脱是宽恕之心。

15、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最痛苦的时候,可能是最开阔的时候;最脆弱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坚强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逃避痛苦,要好好利用它,变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毕竟,痛苦能教导我们慈悲。若你曾经受苦,你会了解别人受苦的感觉。而如果你是在帮助别人,受苦可以让你理解和产生慈悲心,裨益你帮助别人。

16、安福寺04安福利生--:《死尽偷心》:偷心不死,受苦有份。安心办道,只争朝夕。一切妄想,全是颠倒。蓦直行去,不沾尘埃。

1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年轻人到寺院,问禅师:“我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麻烦你用这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这一百元怎么够建禅院啊?”禅师说道:“那你的几次发心,怎么能消除你累世的罪业呢?”年轻人会意一笑,豁然开朗!

18、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执着,迷失于自我偏见。如果没有随缘的心态,要求事事都随己愿,那么任何环境都不可能满足你。只有端正身心,用智慧化解掉心里的障碍,去除执着偏见、分别妄想,所有的烦恼才会云开雾散。

19、安福寺04安福利生--:幸福不是大悲大喜,不需要轰轰烈烈,是自己心灵的感受。当我们放开了成见和狭隘,在内心的宁静中去对待人和事,会发现谁的祝福都温暖,谁的问候都温馨,谁的握手都真挚,谁的微笑都充满善意。人生其实不苦,心纠结才苦;道路其实都在,不必计较平坦不平坦。是路,都好;走在路上,就好。

20、安福寺04安福利生--:《绽放》: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活得内心平衡,世界才会充满生机。只有放下手中的东西,才有空手去接住新的世界,生活才会充满乐趣。只有保持身心空灵,才会不停地更新状态,生命绽放美丽的花朵!

21、安福寺04安福利生--:《学佛没有好处》:有人问我学佛有什么好处?我告诉他:学佛没有什么好处。又问为何要学?答:学佛只是没有坏处!学佛所有的功德智慧都是生命本有的,并非从无到有,所以不算是什么好处。但不学的人,无明烦恼覆盖了本觉自性,产生种种坏处,学佛只是把坏处揭开化掉,恢复本来面目,如此而已!

22、安福寺04安福利生--:《要想……就得》要想轻松,就得把肩上的重担放下;要想自由,就得把身心的束缚扔掉;要想解脱,就得舍弃尘劳挂碍;要想成佛,就得挑起生命实相。要想前进,就得提起后腿往前走!

23、安福寺04安福利生--:放低自己、待人着想,是保持一种谦下与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某个形式。人因为我执与骄慢,常常不自觉与他人对立,从而引发许多矛盾,造成很多问题的无解;放下对立的心态,才会更有智慧去处理事情,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24、安福寺04安福利生--:《美的呼唤》: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每一个事物的存在也都透露出或者隐含着一份美好,并且继续着美的路线发展下去。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和尚未表现的都可以更加美好,生命的意义就是时刻都在呼唤着我们更加美好!

25、一切心不可得,所以放下一切,你的空明寂静的能力,当下就会呈现。烦恼痛苦恶业妄想都是客尘污染,就像客人一样,来了都会离开,除非你硬要留住它们。而觉性则是我们心的本质,才是主人,永远都不会背叛我们,上天堂下地狱,出生入死从未离弃。现在的当下已经很好,管它地厚天高?!

26、从来求人不求己,始知求己不求人。

今求己时己安在?反将无求教他人。

27、戒是基础, 定是方法 ,慧是目的。

无言说道 ,不染世法 ,远离贪着 ,一念省查 ,反复关照 ,心甘情愿地不再建立一个我来满足欲望的需求。

28、安福寺04安福利生--:生活中,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举步维艰;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处处碰壁,这些都是如同银幕上的画面一闪而过。 当我们不在执著于银幕上的画面时,我们就会明白,一花一草尽显法身,举手投足皆是般若。

29、安福寺04安福利生--:善用其心:只要用心生活,念念都在回归真心,事事都是增长智慧,时时都能训练定力,处处都可修行证悟。

30、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胸狭窄的人,最擅长从别人的话里听出恶意。心胸宽广的人,最擅长从别人的话里听出善意。你把身边的人看成是草,你就被草包围,那你就是草包 !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宝,你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才能相互协作价值共赢!家之间这样,和任何人之间也是这样!

济群法师佛学禅语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济群法师心念篇禅语20句

1、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2、众生行为的差别,构成了这个世界,包括精神和物质的两个方面。

3、要想摆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对世界要正确地透视,树立人生的正见。

4、人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颜色来认识,一是通过形象来认识。

5、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这是佛法对心的一种特有的认识。

6、佛陀说,,但是虚妄,诸法集起,心是虚妄的。

7、虚妄,指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从佛法的智慧来透视,都属于虚妄,因为是妄想构成的。所以,世界是妄想的产物。

8、佛法所说的妄想,跟平常人们所理解的妄想不太一样。

9、佛法认为,凡是不能够认识真实的、通达真实的想法,跟真理不相符合的想法,都称为妄想。

10、这个世界是妄想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千差万别,所以才造出千差万别的世界。

11、生命的可塑性很强,它完全靠我们去塑造,不是固定不变。

12、一个人学习了佛法之后,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扬弃错误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生命自然得到净化。

13、如果不学佛法,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干种种坏事,生命就会越来越堕落。

14、生命是诸法集起,是缘起的,是因缘所生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无始无终的相似相续,所以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没有一个主宰。

15、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活,那他就会给他的心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就会活在一个很平静的心态中。

16、如果一天到晚攀缘、妄想、执着,想通过念几句阿弥陀佛使心态得到平静,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在做梦!

17、想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就得修行。

18、心态并不是这样,心态不是孤立的,心态不能离开条件,不能离开经验。离开了经验,思维将是一片空白。

19、心态的无常变化,说明这不是常一不变的,所以说无主、无我、无我所。

20、佛法用缘起的智慧去观照宇宙人生,发现了既没有什么神在主宰着宇宙,也没有什么灵魂在主宰着有情的生命,所以佛教讲毕竟无主、无我、无我所。

济群法师佛论篇禅语20句

1、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

2、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

3、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4、佛法把世界分为两类: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

5、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6、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是由于心念的差别。

9、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

10、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

11、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

12、世界的差别,是根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13、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

14、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

15、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16、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7、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8、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9、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造业,业力也就没完没了地推动着有情去招感生死果报。所以,只要有业力,就有生死。

20、佛教认为:心的存在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心与物是相互依赖地存在。

济群法师念佛篇禅语20句

1、真正净土法门的修行,也很重视经教的学习。

2、不闻思经教也就没有正见,没有佛法的智慧去观照、去指导你的人生,这样一来,你的修行还能相应吗?

3、真正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万缘放下。

4、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很多事情看不透,对很多事情太在乎了,太执着了,因而在念佛的过程中,自然难以相应,烦恼妄想无穷无尽。

5、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只求个人往生,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众生,心发得非常的小。

6、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多读一读《普贤行愿品》,可以扩展你的心量。

7、因为一个人的修行,一天到晚只想着自己,你的心量会越修越狭窄。所以,很多人虽然也修行,但烦恼妄想依然特别多。

8、一个人发心大,心胸就开阔,将来的成就就大。

9、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往往只注重一句阿弥陀佛,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修行。

10、修行是对生命整体的改造,而不是片面的。

11、念佛只是修行的一个方面,在八正道中有一个正念,念佛仅仅是正念。

12、修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修行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只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有资格往生西方净土。

13、良好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有正见,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人生的因果,人生的无常,人生的缘起。正念的树立以正见为基础。

14、正思维的意义有二:一是志向;二是思考、考察。用佛法的智慧去思考人生的一切。

15、志向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往生品位的高低。

16、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认识上的错误造成的,正思维能使我们如实地观照人生。

17、命,是谋生的手段,对于一般没有学佛的人来说,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都属于正当的。

18、学佛的人,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深信因果,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造下许多罪业。

19、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念佛,最重要的还在于生活当中的修行。

20、一个人念佛要相应,就要有前面这些基础:要有正见的基础,正思维的基础,正当的谋生手段的基础。

济群法师学佛篇禅语20句

1、从学佛到成佛的这一过程,在佛教里有时称为五乘,有时叫三士道。

2、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

3、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4、一个人想来世继续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门;一个人要想解脱烦恼,成为阿罗汉,有声闻乘法门;一个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众生,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那么就是菩萨乘的发心。

5、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6、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

7、三士道就象一栋三层楼一样,下士道是第一层楼,中士道是第二层楼,上士道是第三层楼。

8、学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9、假如没有人天乘、声闻乘的基础,大乘的修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10、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来,心总是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缺乏正当的合理的生活,从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11、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

12、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

13、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14、禅宗是大乘法门,禅宗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高峰,禅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顶上的一颗明珠,是至高无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

15、禅宗虽然很殊胜,但修禅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

16、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17、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关键在发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首先要看你的发心。

18、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

19、学习佛法,发心非常重要。现在学习佛法的人,很多人发的是出离心。

20、在佛法的学修上,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在发心上,基本上都偏于小乘。学的是大乘,而发心却是小乘,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

济群法师修行篇禅语20句

1、我们如果来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

2、我们为了成就人天果报,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这样,来生才能继续做人,或者升天。

3、人道在修学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六道里面,天道比人道有情福报大。

4、佛教跟其它宗教不一样,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为归宿,认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处,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天堂。

5、佛法从通达真理、成就解脱自由的角度,认为天堂不好,人间才是最好的。

6、人间有苦有乐,人由于能够感受许多的痛苦,才想尽办法改造自己,认识世界,改善生存环境,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7、人类文化和文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善世界整个过程的结晶。

8、天上的人不懂得修行,也就不会成佛。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修行成佛的。

9、人道是六道中的枢纽,一个人升天、下地狱,或当畜生,都是以人为中转站的。所以,把握好人身,如何利用得到的人身,好好的修行,为改善未来的生命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10、十善,是作为人所应有的道德。就是说,作为人,应该有人的道德。

11、佛法认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符合人的道德标准,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2、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

13、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为,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地做人,来生才有资格继续做人。

14、如果这一生你已经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来生就不能再做人了。

15、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

16、贪、嗔、痴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安定的根源,只要人类存在着贪、嗔、痴,人类社会就不得安宁。

17、要想改善社会,首先要改善人心,不能光从社会制度下手。

18、一个人只有经过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对贪嗔痴的改造之后,才能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假若我们没有修身的基础,既使家庭事业有成,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很糟糕的。

19、人类想要建立安定的社会,就得奉行十善。

20、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人间净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济群法师因果篇禅语20句

1、有人说: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差不了多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

2、有的人生命素质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质很低。因为,人毕竟还是存在天赋的问题。

3、生命素质高的人生下来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质低的人一时也很难提高。

4、佛法把有情生命分为十个层次,叫十法界。

5、十法界的内容,包括六凡四圣。

6、六凡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

7、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个层次,假如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修行,不断地扬弃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层次就会得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佛、菩萨。

8、如果不懂佛法,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一天到晚培养自己的贪嗔痴,生命层次就会越来越低,将来下地狱、当畜生,或成为蚂蚁、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生命层次有高低,但生命并非一成不变。

9、佛法认为,生命是无常的,是缘起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10、佛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发生、存在或消失的。

11、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偶然的。

12、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13、从十法界众生来说,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当畜生有当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没有因果的。

14、佛经上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

15、因为命运不同,各人的因果也不一样。

16、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相反,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莫羡人。

17、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

18、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

19、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20、一个贫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就会懂得了如何设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

济群法师善恶篇禅语20句

1、 相信有善有恶。人的行为有善有恶。

2、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场,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

3、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

4、相信有业有报。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

5、一旦做了善行或恶行,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6、一般人由于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

7、佛法认为:一个人做了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8、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9、当一个人干了好事,或干了坏事之后,心里就会留下一种影像。

10、干坏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干好事的人心安理得。

11、当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自身的思维里,佛法把它叫做种子。

12、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

13、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14、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

15、生命象铁链一样,一环套着一环,人的一生一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跟一个人的前生及未来生命有关系;这个环节还会影响到生命未来的发展。

16、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犹如流水中溅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暂的,但生命的洪流,却永无止尽地在延续。

17、生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18、生命的延续不是一成不变,命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念和行为。

19、假如一个人观念正确,注重止恶行善的修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

20、观念错误,贪婪无耻,无恶不作,生命就会逐渐堕落。

达照法师关于心灵的禅语20句


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9、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

20、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读了“佛学经典语录,达照法师禅语”,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87387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20条触碰心灵的经典爱情感悟语录
下一篇 : 鸡年快到,怎能少了这些祝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