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信息交流日益频密的今天,没有很多时间进行交流,唯美的句子往往引人入胜,走心的句子引人共鸣。你经常分享这些短句子吗?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灵禅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灵禅语录_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禅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的,它必须从生活中去修行、体验。一个人有禅定的修养、禅定的功夫,他的心很宁静,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件事而起伏、动乱,不会轻易受到影响。所以,静心的人,恩也好、怨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都不能乱其神,不为外境左右,这就是静心的功夫。

六祖惠能大师得法后,辗转到了广州法性寺,时值印宗法师正在那里讲经,当时风正吹着旗幡,幡子随风飘动不停。

有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反驳说这是幡动。两人争论不休,于是六祖走上前对他们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仁者的心在动啊!这则著名的公案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心能定静,就不会随外境的变动而执著于或风动、或幡动等小见小得的分别知见了。

另一段有趣的禅门公案,说到苏东坡有一次作出一首自认为震古烁今的诗偈,捋起长胡子,一副掩不住的自得之喜,急忙叫书童火速划艇送去给居住江南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心想印老一定会大赞特赞个不停。佛印禅师看到偈中题的是: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看完后的佛印禅师,一语不发,只批上放屁两字,就叫书童带回。接到回报的苏东坡瞪着放屁两个字,直气得七孔生烟,连忙叫书童备船。小船过了江,眼看佛印正站在岸边笑迎着,苏东坡更憋不住一肚子火,冲前就嚷:禅师!刚才我派书童呈偈,何处不对?禅师何以开口就骂人呢?佛印禅师呵呵大笑说:我道你是真的八风吹不动,怎么我一声放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呢?

佛教把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种最常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境界称作八风,苏东坡虽以为自己的心早就不受外在世界的毁誉称讥所牵动,不料还是忍不住小小放屁两个字的考验。可见不识本心,内中不定,则心会随物而转;但能了知自心,动静一如,则万象万物都可随心而转。

唐朝的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大梅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人悟机,彻悟后一生隐居在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但是老师最近又说非心非佛呢!法常听了,不为所动地说:别的我不管,我仍是即心即佛。后来,马祖禅师听了侍者的报告,欣然颔首道:梅子成熟了!

古德说竹影扫阶尘不动,大梅法常既悟了即心即佛的道理,就有如稳坐泰山,即便老师真的一百八十度的改成非心非佛,对他来说,也不过是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丝毫也扫不动一点尘埃。

有一位南泉禅师,有一天问陆亘大夫一个问题,他说: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在瓶里慢慢长大了,瓶口很小,鹅出不来了。现在我们要把这只鹅放出来,但是不得毁瓶,也不可伤鹅。请问,鹅如何才能出来呢?

陆亘大夫对这个问题茫然,不知如何以对。正当他犹豫、思考的时候,南泉禅师大叫一声:陆亘!

陆亘大夫随声回应:有!

南泉禅师笑呵呵地说:这不是出来了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鹅代表的是佛性,瓶子代表的是身体,你以为我们悟道,证到真如法身,一定要把这个身体消灭、毁坏了以后,另外还有一个真如法身吗?不是的,就在这四大五蕴假合的色身上,你如果懂得内外一如的话,那就能见到我们的真如自性,也就是我们的禅心佛性了。

因此,禅是佛性,人人本具,人类需要禅,只有禅才能转生活中的痛苦为快乐,化忧郁为喜悦;只有禅才能转生命的烦恼为菩提,化生死为涅槃。有了禅以后,我们在世间上就没有恐怖,即使面对生死,也不畏惧。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禅,只有禅,才能医治功利、物质主义的时代病;只有禅,才能根除相对、二元世界观的谬见;只有禅,才能帮助人类寻得失落的自我,找回失去已久的精神家园;只有禅,才能为东方、西方文化的差别,如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自然观、道德观等,找出平衡点,禅能为人类筑起一座沟通东西文化、心识思想、心灵交流的桥梁。禅是人类共有的宝藏,禅原本存在于天地、方寸之间,昔日圣者佛陀发现禅的存在,于是世代相传至今。禅,没有时代的隔阂,只要有人生活在世间,禅就会一直被发现、体悟,因为禅就是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完全回归宇宙自然的生活。

禅,平凡、平实,所谓平常心是道,所以禅就在眼前,它是那么的自然、纯真、朴实、美好、亲切。有了禅的定力,进而开发吾人本具的般若智慧,才能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所以,禅,会永远地被人类追寻着。

【人间佛教的慧学】

《大智度论》说: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有了般若就能认识缘起性空,进而能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够认识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居士,大家好!

时间过得真快,三天的佛学讲座今天已经进入最后一天了,今天的主题是人间佛教的慧学,这是一门开发般若自性的学问,也是人间佛教戒定慧三学的圆满。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佛教里有一位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指的就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呢?主要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从般若观慧里获得自在的菩萨,衪能自由自在地观察人间的心意,解救众生心理上的痛苦,拔除众生身体上的烦闷,所以名为观自在菩萨。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尽然全对,因为佛陀成道时曾经宣示过: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自性,其实都本自具足般若智慧,只是被烦恼无明所覆盖,因此不能显发;现在如果我们能够开发自心本性的般若智慧,以般若的慧眼洞彻世间实相,让我们的生活能够超越一切好坏、得失、有无,不被世间的金钱所买动,不受感情的诱惑而妄动,不因权势的威迫而盲动,能够活出自己的尊严,过着不被外境所动的般若人生,时时观人自在、观事自在、观境自在、观心自在,那么人人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自然就是人人都是观自在了。

观自在就是观照自己在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由自在,而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但是谁能给我们自在呢?答案是:唯有自己开发般若智慧,找回般若自性,才能活得自在。因此,继前面两天讲过人间佛教的戒学、人间佛教的定学之后,今天所要讲的人间佛教的慧学,就是希望帮助大家从佛法里开发真如佛性,让每个人都能像观自在菩萨一样,以般若观慧来照见五蕴皆空,如此才能度一切苦厄。

说到苦,人都怕苦,喜欢快乐,但是苦是人生的实相,人的内心有贪、嗔、痴三毒之苦,身体上有生老病死的无常之苦,乃至忧、悲、苦、恼、无明,甚至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苦,都让人生苦不堪言。

烦恼是苦的根源,虽说人生苦乐参半,偶尔也有快乐的时候,例如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但是世俗的快乐,无论是感官或精神上的,都不究竟,也不长久,都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短暂的快乐过后,还是会有失去的落寞之苦,甚至有时候因为耽于快乐,不知上进,往往乐极生悲,这就叫做坏苦。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个安于平凡的人,既不贪爱权势名位,也不羡慕高官厚禄,我能甘于淡泊,不被外在的物质有无,不受人事的好坏所动,因此能够无忧无喜地过日子。然而一个人即使有此修养,只是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迁流不住,都是刹那生灭,无法常住安稳,因此身心仍不免受到无常的逼恼,而有世事无常的慨叹,这就是苦、空、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佛陀所说的三法印,但佛陀同时也指示对涅槃寂静的追求。因此苦是增上缘,不是真目的,佛教之所以说苦,主要是让众生知苦、离苦,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苦是人间的现实,但并非我们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要脱苦,寻求快乐;现世悲苦的实相不足以代表佛教,佛教的真相是禅悦与法喜,佛教其实是个欢喜的宗教。

然而过去佛教界的人士大多偏重苦的倡导,因此常令有心学佛的人望而却步。我个人一向提倡人生要追求快乐,人人应该乐观进取,不要老是把苦挂在嘴边,应该彻底了解苦的形成原因,找到对治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远离痛苦的渊薮,享受真正快乐的人生了。

关于苦的原因,我曾经把它归纳为七点:

(一)我与物的关系不调和:苦的来源,第一个因素是我与物之间的关系不调和。譬如居住的房子空间太小,家里人口又多,拥挤不堪,不能称心如意,自然感到痛苦。晚上睡觉时,所用的枕头高度不合适,一夜无法安眠,精神不济,难免心烦气躁,也会痛苦不安。

除了身外之物会带来种种的不便与痛苦之外,甚至长在我们身上的毛发、指甲等,如果不加以适当的修剪、洗涤,所产生的污垢也会带给我们困扰,因此古人常拿毛发来比喻烦恼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又说:头发是三千烦恼丝。没有生命的物质,和我们的生活,其关系实在密不可分。

(二)我与人的关系不调和:人我关系的不调和,是苦恼的重要因素。譬如自己喜爱的人,偏偏无法厮守在一起,而自己讨厌的人,却又冤家路窄,躲避不了。这就是佛教所谓的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

有时由于个人的见解不同,办事方法千差万别,彼此引起冲突摩擦,产生痛苦。有时自己小心翼翼做事,生怕得罪了人,但是看到一群人背着自己窃窃私语,心中就感到惶惶不安,以为别人一定是在批评自己。由于人我关系的不能协调,也会让人感觉人生痛苦,日子难过。

(三)我与身的关系不调和:有人说:健康是第一财富。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纵然拥有天下的财宝、旷世的才华,也无法发挥功用。偏偏身体的老病死是自然的现象,任何人也逃避不了。再健壮的人,也有衰弱的一天;再美丽的容貌,也有苍老的时候。年轻时,虽然可以逞强称雄,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器官也会跟着退化,眼睛老花了,机能衰退了,动作迟钝了,完全不复当年的生龙活虎、叱咤风云。一个小小的感冒,就是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由于我与身体的关系不能调和,种种的苦恼也会接踵而至。

(四)我与心的关系不调和:心是我人的主宰,如一国之君.操纵着一切。古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的心如野马脱缰,到处奔窜,不接受我们意志的自由安排。

譬如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贪嗔痴等烦恼时,虽然努力加以排遣,却是那么的力不从心;又譬如心中充满种种的欲望,虽然极力加以克制,却又事与愿违,不能随心所欲。这种由于我与心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调和所带来的苦痛。身体的痛苦,依靠珍贵的药材、高明的医师治疗,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心理的毛病,有时连华佗也束手无策。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别人说:你都不听我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无法叫自己的心不起妄念,不生烦恼,自己的心实在是世界上最难征服的敌人,我们和心如果处于敌对的关系,每日干戈不断,痛苦交迫也就是必然的了。

(五)我与欲的关系不调和: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欲望,欲望有善欲和恶欲之别。好的欲望譬如希望成圣希贤、成佛作祖,或者希望创一番事业,服务乡梓社会,造福人群国家,所谓立功、立德、立言等三不朽,佛教称这些向上求进的欲望为善法欲。另外如贪图物质的享受,觊觎官运的显赫,眷恋爱情的甜蜜,等等,佛教称这些可能使我们堕落的欲望为恶法欲。善法欲如果调御不当,会形成精神上的重大负担,产生很多的痛苦,更何况恶法欲,如果无法善加驾驭,和我们的心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所带来的痛苦,更是不堪负荷。

(六)我与见的关系不调和:见,指的是思想、见解。

物质上的匮乏、欠缺,还能够忍受,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思想上的寂寞、精神上的孤独。古来多少真理的追求者,都是孤独地彳示于真理的道路上。因此陈子昂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叹,佛陀也有人涅槃的念头。而令我们感到痛苦的思想是似是而非的邪知邪见。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些邪见外道,主张修持种种的苦行:或者倒立于林间,或者在火边烧烤,或者在水里浸泡,有的人绝食不饮,有的人裸形不穿,极尽能事使身体受苦,企图借着苦行以获得解脱。但是由于这些外道的思想不纯正、见解欠适当,徒然使身体受到折磨,增加许多无谓的痛苦。

邪知邪见能陷我们于痛苦之中,是障碍我们追求真理的最大绊脚石。

(七)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从人类的文化史来看,人类最初的活动,就是和自然一连串战争的记录。自古以来,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痛苦,举凡地震、海啸、风灾、水灾、旱灾、森林火灾等,真是不胜枚举。任何一个天灾,都会带来严重的灾情,譬如水量过多,泛滥成灾,平地变成汪洋,无处安身;反之水量太少,干旱成灾,大地龟裂,无法耕作,都足以危害生存。所以,我与自然界的不调和,所带给我们的苦恼,都是显著而且直接的。

总说人生有无量无数的苦,而万般痛苦,都是因为有我,如老子所说: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人因为有五蕴和合的色身假我,因此有贪爱、执著、嗔恚、愚痴等轮回生死的烦恼根本。

所谓五蕴和合,是说我们的生命.由物质的色和精神的识,加上心识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受、想、行三者所积聚而成。这五者只不过是条件的组合,是暂时的存在而已,如果因缘不具足的话,一切都将归于幻灭。但是一般人的观念认知里,以为五蕴和合的色身是永远不灭的,因此将它执著为真实的自己,于是产生种种的贪爱,因而流转于痛苦的长夜。假如我们能够洞察我的虚妄性,证悟本来无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因此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本,唯有无我才能解脱自在。

话说在一场超过十万人观赏的足球赛里,有一位先生一边抽烟,一边观看球赛。由于全神贯注,忘了手上的香烟,一个不小心,烟屑燃烧到隔壁一位先生的衣服。哎哟!好痛!抽烟的人一看,不得了!我的香烟烧到别人了,赶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被烧的人也聚精会神地看着激烈的比赛说:不要紧,回去再买一件。

两人的对话才刚结束,不知不觉中香烟又烧到前面一位小姐的头发上,哎哟!好痛!小姐抚摸着秀发,娇呼一声,抽烟的人一听,糟糕,自己又闯祸了,忙不迭地又赶快道歉说:对不起,我的香烟烧坏了你的头发。小姐不假思索地脱口说:没有关系,回去再买一个就是了。说完又全神贯注地看起球赛来了。

为了看球赛,衣服烧了不要紧,连头发被烧也不介意,这就叫做浑然忘我。这还只是忘我的境界,就已经能够不受外境所苦,可见如果能够有无我的智慧,当然就更能远离一切痛苦了。

苦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真理,而好乐恶苦是众生的本性,现在举世之间,各种学术、经济、医药等不断精益求精,乃至科学家多少的发明,无非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希望将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政治家的口号也都是为了替人民除苦。但事实上,一般社会上的济苦助贫,解衣推食,只能方便地解救一时的困苦,不能彻底拔除痛苦的根本;唯有自己有了般若智慧,才能洞烛苦的来处,然后加以应病与药,如此才有力量除苦。也就是说,有了照见五蕴皆空的无我智慧,才能究竟离苦得乐,这也是为什么学佛要勤修戒定慧,要不断三学增上的原因了。

今天针对人间佛教的慧学,仍然提出四点看法如下:一、慧的根本般若缘起,人间慧本二、慧的开发知识巧思,人间慧解三、慧的应用生活行仪,人间慧用四、慧的圆满同体共生,人间慧圆一、慧的根本般若缘起,人间慧本世间上一般的宗教,大多重视信仰或慈悲,唯有佛教重视理性,追求智慧。佛教认为开发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伪,断除烦恼,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脱,所以人间佛教的慧学第一点提出:般若缘起,是为人间慧本。

谈到般若,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找到自己,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谓本来面目,就是般若自性。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佛陀成道时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说,凡夫众生与佛一样,都具足成佛的性能,可是为什么佛陀早已证悟成佛,而我们却还在生死轮回呢?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自己的般若自性发掘出来,就如月亮被乌云遮蔽,所以不能放出光明。现在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的般若自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在人间生活不仅富贵荣华,更是一种无上的解脱自在。

般若对人生的重要,从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所讲说的内容有偈云: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从这首偈语可以知道,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当中,光是讲说般若经就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可见般若的重要。

般若经讲的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佛教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般若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哲学,般若就是我们的法身、真如,般若是众生的平等自性。在般若、法身里,没有生、佛的名词对待,没有自、他的形象差别。所以经中说: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

般若甚深微妙,所谓:般若自性无能喻,凡夫二乘不能测,等觉菩萨不能知,唯佛世尊独能了。般若是诸佛证悟的境界,本来不可说,也不容易说,但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即:众生所能了解的般若是正见,声闻、缘觉二乘人的般若是缘起,菩萨的般若是空,真正的般若只有三世诸佛知道,也就是要到成佛之后,才能真正认识般若。

首先从浅的方面来讲,一般众生的了解,总以为般若就是智慧,但智慧不能代表般若,智慧是一般的知识,知识生病会成为愚痴,以致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般若不能说是知识,也不能说是智慧。般若是我们永恒的生命,是不死的真如,但事实很难说得明白,勉强举譬来讲,例如我们用眼睛看外境,是山是水、是花是草,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能把万物看对了,看正确了,就如照相机,把光圈、距离调正,照出来的相片没有走样、没有偏差,只要我们对世间的看法正确,这就是凡夫众生的般若,也就是正见。

正见就是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透过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教的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就广义来讲,凡是佛教所认可的道理,都属于正见,例如正见因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佛道永恒,这都是正见。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往往可以影响其一生;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过去不好的习性,改往修来,所以正确的观念、见解,十分重要。有的人学佛,受到一些委屈,遭遇一些困难,就退失道心,半途而废,甚至对佛教诸多怨言,责怪佛菩萨没有好好庇佑他,这就是没有正见。所谓正见,就是对于自己所信仰的真理,不论遭遇任何疑难,都不动摇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信心,把持立场,为护卫公益、宣扬真理而奋励不惧。也就是说,我们要明了世间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前生有后世、有圣人有凡夫的道理;有善恶、圣凡、三世、业报的观念,才知道摄护三业,行善止恶,而能免堕三途轮回。

比凡夫高一点的声闻、缘觉、罗汉等圣者,他们对宇宙人生的体会,对世间万有的看法又更高超一些。他们看世间一切都是缘起而有,也就是认识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性。缘起说明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

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

世间万法现起和存在的因缘,其本身又各互有生起的因缘;这种看似牵扯不清,复杂而绵密的互动关系,就形成了解释宇宙万法生起,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中道不二、精深微妙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叫做缘起。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证悟成佛,他所证悟的便是这个宇宙人生的道理缘起法。

缘起法说明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也显示人生苦乐的来源。从缘起法中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由因缘所成,所以要获得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想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应广结善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尝到苦果,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乃至怨天尤人,徒使自己陷入重重的烦恼之中。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比声闻、缘觉再高一点的,是菩萨所体会的般若,那就是空。一般人谈到空,总想到四大皆空,认为空就是空空如也,其实这是错解空的意思。空是大乘佛教无限的意义,空在佛教里是一个很深的哲理,空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谓真空生妙有,因为空才能有,宇宙世间因为有虚空才能容纳万有,就如皮包不空就不能装东西,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鼻子不空就不能呼吸。

空就是般若智慧,从空性里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种存有的真相;空更是一种正见,由现象界存有之中能发觉本体空无的真谛。空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空是因缘,是正见,是般若,是不二法门。空是无限,就如数字中的0,你把。放在1的后面,它就是10;把0放在10的后面,它就是100;把0放在100的后面,就变成了1000它可以无限地增加至天文数字。空也像数学中的,你把摆在那里,它就能解出什么。

空无所不包、无限广大。空也像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代表万千的意义,代表一切的摄受:你给我东西,我说一句阿弥陀佛代表感谢;你升官发财了,我用一句阿弥陀佛代表祝福;有人去世了,我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哀悼。阿弥陀佛是真理,空也是真理。阿弥陀佛是万有,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空也是万有,你说它代表什么,它就代表什么。

虚空孕育了万有,就如空气孕育了大地万物一样,所以空其实是建设有的,空与有的关系就如手掌与拳头,手掌合起来是拳头,打开就是手掌。空、有就和这个拳掌一样:本来是空的,因缘聚合而成了有;本来是有的,因缘散灭便成了空。或有或空,都随着因缘而成而坏,不停地变化,从这里去认识空、有的关系,便会发现,空、有是二而一、一而二。

空、有又如女士身上佩戴的耳环、戒指、手镯,还没有开采提炼之前,我们称它为矿石。它由矿场运到工厂,就摇身一变成为黄金;从工厂进入银楼后,又变成了多样的戒指、耳环、项链、手镯。尽管形状上千变万化,其实黄金的本体依然不变。从这个例子来认识空、有的关系,可以知道,空是金,有是器;空是一,有是多;空是本体,有是现象。

空、有又像大海里的波浪,海水本来是静的,一旦风吹海水,起了波澜,一波一波掀腾翻涌动个不停,海的面貌就变了;风平浪静的海,是水,惊涛骇浪的海,也是水。

波浪没有离开水,动没有离开静,有没有离开空;波水一体,动静一如,空有是不二的。

空如父,父严如日;有如母,母慈如露。父母结合而生育我们,空有的调和而成就万法,因此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空就是缘起,诸法因为缘起而有,所以空无自性,是暂时的幻起幻灭。换句话说,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从暂时存在的现象界则说缘起;从本无自性的实相界而说性空。因为缘起,才能显示性空;因为性空,所以能够缘起。

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所在,空是无法推翻的真理。空是一项对人生很有贡献的学说,能够认识空的真理,可以让人看破,进而从空中建设有。因此,肯定空,才能建设有;有了空的人生观,可以升华人生的价值。把空与有融和起来,就是中道。

中道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就是中观的般若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可以直接契人世间实相,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碰到结果就知道果从因生;知道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的道理,遇事自然不会怨天尤人,而懂得从原因上去追查,如此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能了解正见、缘起、空,已经不容易了,要认识般若就更为困难了。般若究竟是什么呢?

般若是指洞悉真理的智慧,但因为它的境界甚深如海,并非世俗的萤火小智所能比拟,所以通常直译为般若。

再者,智慧涵义较为肤浅,有善有恶,有正有邪;般若是纯净善美的,是真实无漏的,所以根据译经五种不翻的尊贵不翻法则,古来都直译为般若,而少用智慧来表达。

般若是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的智慧,《大智度论》说: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

有了般若就能认识缘起性空,进而能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够认识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般若是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的一种圆明本觉智,是离一切迷情妄想的清净无分别智,是通达一切法自性本空、本无所得的真实无相智。凡夫只要具有正知正见,就可以勉强称得上是有般若智慧,但真正的般若则要到证悟成佛才能证得,因此《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大智度论》也说: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般若是佛陀的层次,是证悟了自性般若之后,本体与现象不二的境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所证悟的就是般若缘起。般若是万物之本、万众之性,般若是吾人不死的生命,这就是般若的体;般若如花、如火炬、如光明、如慈母、如船筏,这就是般若的相;有了般若,就能善用智慧,幽默、巧妙地解决问题,这就是般若的用。一个人有了般若,凡事都能想得开,想得通,想得透;能够超越一切人我、是非、有无、好坏的对待,这就是般若。

平常我们说地藏王菩萨在地狱度生,他到底苦不苦?不苦,因为有般若。穷苦人家,父母含辛茹苦扶养儿女,因为有慈悲心,所以不苦;慈悲、母爱,就是般若。监狱的管理员,抱着为人服务之心,不苦;如果以管人之心虐待人,就会觉得苦。监狱里的犯人,如果有忏悔之心,借机反省、改过,不苦;如果心生不满,怨叹怀恨,则苦。苦与不苦,分别在心境,心境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般若,有般若就能处理一切事,看一切事都用平常心,例如智通禅师悟到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能够从一般平常的事里看出佛法,这就是般若。

般若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一般凡夫的生活,每天随着六根追逐虚妄的六尘,于是活在虚妄不实的世界,容易颠倒妄想,起惑造业,因此轮回不已。没有般若的人生,欠缺正见,容易为外境烦恼所转;有了般若,便可以开发自性之光,证悟自己真实的生命,从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脱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罗蜜。

般若的妙用不仅在彻悟诸法实相,离一切虚妄而得解脱,更重要的是,菩萨行六度波罗蜜时,以般若为首,则能喜舍不作施想,持戒不着戒相,忍辱离于我执,精进不生骄慢,禅修不恋定境。所以经云: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意思是说,五度是世间法,因为有般若才能成为出世间法。

例如,六度之布施,世间很多慈善团体,乃至一般人也在做,但是因为没有般若,所以不究竟;有了般若就能三轮体空,泯除能施与所施的对待,所以是不共世间,不同于世间法。也就是说,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而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

般若能摄导五度趣人波罗蜜,因此布施等五度要能成就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为方便而修,否则若布施无般若,唯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若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若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若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若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若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所以佛教所讲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

般若能导六度万行以人智海,这是般若的一大功用。

般若为六度的根本,是一切善法的渊源,能够度越生死之海,到达菩提彼岸,因此称为诸佛之母。般若有三种:

(一)实相般若:是般若的理体,众生所本具,离一切虚妄之相,是般若的实性,即一切种智。

(二)观照般若:是观照实相的实智,了知诸法没有自性,所以称为观照,即一切智。

(三)方便般若:是分别诸法的权智,善巧分别诸法,称为方便,即道种智。

方便般若是推理判断一切诸法的差别相,观照般若是洞悉一切诸法的真实相,这两种般若的妙用都发自于实相般若,所以说实相般若是般若的本性,是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光明。要开发这种智慧,需要从佛法中精勤修学,由浅至深,逐次前进。依其方式有:

(一)闻所成慧:由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或阅读佛典,从文义中生起信解所得的智慧。

(二)思所成慧:以闻慧为基础,对法义深入思维、观察,深刻体会佛法妙谛所得的智慧。要成就思所成慧,应按照佛陀所说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来简择、审度,才能正确体会佛陀说法的究竟意义。

(三)修所成慧:依据闻、思二慧理解佛法后,依照法义,精勤修持与定心相应的观慧,叫修所成慧。由此有漏的闻思修慧,引发得到能所不二的般若实相慧,才能离烦恼而得解脱。

般若是通达诸法真理、指向人生正途的法炬。般若不是外来的知识,而是众生的清净光明本性,是众生的本来面目;般若是法身、实相、真如、自性、佛性的同义词。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因此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得般若。

但是六祖大师也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只是一般人所了解的是肉团心、妄想心、分别心,却忽略了本自具足的灵知心,这才是真心。

真心就是般若,有了般若,宇宙世界皆在一心。

般若内容深细难了,不是语言所能解释,勉强言之,可以取喻为镜子。一个人不管胖瘦美丑,只要在般若的镜子前一照,当下实相现前,见到本来真面目。佛弟子平时诵经拜佛、听经闻法,做种种的功德,就是要擦亮心中的镜子,心净则般若现前。有了般若,即使遭受批评毁谤、无理打骂,都可以视为消灾;遭遇挫折、打击、冤屈、侮辱,皆能视为逆增上缘,以之作为修道之养分,而能滋养菩提善根。有了般若,人生的境界就会不一样,因此学佛除了要涵养慈悲心之外,更要具足观空的般若智慧,由般若最高的智慧才能亲证宇宙人生的根本真理。

谈到真理,世界上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其实所谓的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本来性、超越性、可证性等条件。例如:空不是因为我们发现它,它才存在,它是本来存在的;空不能分是你的空,还是我的空,所以空是必然性、平等性、普遍性、永恒性的真理;再如人有生必然有死,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一样,这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佛教的三法印就是合乎这些条件的真理。

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现象的三条定律,以此三条定律来印证佛法的真伪,就像世间的货物,盖了印鉴的,可以确定它是真货;没有盖印鉴的,便是假货,是冒牌的。所以,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的根据,是识别佛法、非佛法的标准。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法;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认为是佛法。

【三法印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诸行无常:行是迁流、转变的意思。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没有一样不是在刹那刹那之间迁流转变,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因为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譬如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诸行无常。

(二)诸法无我:法,是指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心识活动等,是有形无形事理色心的通称。诸法无我是指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因为能称之为我的,必须是恒常不变的实体,是独立自主、永恒不变的主宰者。然而世界上并没有这种单一独立的、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缘而生,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并无实体性。世间上也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如此不变坏的。譬如我们的身体仿佛一栋房屋,仅仅供给我们暂时居住而已,房子住久了,一定会败坏漏雨,等到大限来临,我们这栋老房子也会随着殒灭无存。不仅肉身如此,财富、名利、感情,乃至世间上所有一切,都不能永恒存在,迟早都会舍离我们而去,因此说诸法无我。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如果我们了解因缘的道理,缘生则聚,缘灭则散;不执著无常、无我的世间法,而把身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出世间法当中,如此才能获得究竟快乐的人生。

(三)涅衪寂静:涅衪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大乘义章》卷十八说:外国涅槃,此翻名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名为灭。《涅衪经》也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柴。可见涅衪是指息灭贪、嗔、痴、慢、疑等诸烦恼、生死、痛苦、人我、无明,而达于寂灭无染,充满快乐、光明、自由自在的解脱境界,而不是如一般人以为的,人死了以后才叫得大涅槃,这是对佛教很大的错解。

过去佛教也一直给人悲观消极、遁世避俗的印象,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佛教所说的苦、空、无常等义理,有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佛教只是消极地讲苦、讲无常,却不知道其中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认识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从而发起欣乐厌苦之心,积极地追求究竟涅槃之乐。因此,我们对于三法印应有如下的认识:无常才有希望、无我才能和众、涅槃才是究竟。

三法印所说的苦、空、无常,乃至涅槃寂静,这些都是佛法的基本常识,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理是恒常如此,本来如此,所谓法性法尔,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当初佛陀证道成佛,但是他并非真理的创造者,只是真理的发现者,所谓法尔如是,所以佛陀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在原始佛教的教理当中,三法印是缘起说的思想基础,缘起说是佛陀教法的代表,两者意义相通,同为最初的根本佛法。因此,若能理解三法印,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自然就能与真理相应了。

至于什么是佛教的真理?佛教的真理到底有哪些呢?广义来说,佛陀一代教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契理契机的道理,都是真理。例如上述提及的正见、缘起、空、般若,乃至三法印等,都是佛教的真理。以下再就佛法的根本要义,略述数点如下:

(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妄想、烦恼之控制,而有五阴炽盛的身心痛苦感受。所谓苦受固然是苦苦,乐受也会坏苦,不苦不乐受也会行苦。总之,四大、五蕴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实相,所以必须寻找灭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从忧悲苦恼中得到解脱,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离开苦聚。

(二)无常:即前述三法印的诸行无常,也就是指世间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之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所以说无常。但是无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幸福的人生是无常,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唯有超越世间无常,才能获得永恒自在。

(三)无我:即三法印的诸法无我。因为世间万法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赖的我。

例如,吾人要求青春永驻、希望永远不生病,追求永远幸福安乐的人生,可是哪里能如我所愿呢!因为我做不了主,凡事由不得我,所以佛教讲诸法无我,这是因为宇宙万有都是因缘和合所生,不能单一、独立或自我单独地存在,所以人生要超越假我的执著,才能证得真我的自性涅槃。

(四)业感:业,是指行为、行动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体、语言、思想三业。业,无论善恶好坏,都会产生一种力量,能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而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推动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了业力轮回。所谓自作自受,就是有情生死流转的动力,由此形成了惑、业、苦,不断循环,相互纠缠。

(五)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等待缘聚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摄,因缘果报形成了森罗万象、无穷无尽的世界。

(六)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四种真理。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的状态;苦谛就是说明人生实相是苦的道理。集,积聚、招感的意思;集谛就是指形成痛苦的原因,众生由于无明、贪爱、嗔恚等烦恼的驱使,而积集种种恶业,然后依照种种业报而招致种种苦果。灭,寂灭的意思,也是涅涅槃的异名;灭谛是指灭尽贪、嗔、痴等烦恼,而显现出清净的真如体性。道,是通达的意思,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道谛就是指从痛苦的此岸到达涅涅槃的彼岸所必经的道路,也就是证得涅涅槃的正道。

苦、集二谛是迷界的世间因果,集是因,苦为果;灭、道二谛是悟界的出世间因果,道是因,灭为果。四圣谛是一切佛法的纲要,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宇宙缘起的真理,只是缘起法则深奥难解,佛陀恐怕骤然宣说,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初转法轮时,佛陀再三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知苦、断集、修道、证灭。

(七)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由正见可以了然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这是八正道的主体。再由正思维以增长真智。然后正语就是修口业,不作妄语,等等。其次正业以大智般若灭除一切邪业,使身心能够安住于清净正业之中。进而正命,使身、口、意三业都能合乎正法而行止。正精进就是要发心修习涅槃之道。至于正念,则以真智忆念正道,并且没有丝毫的邪念。最后的正定,即必须做到清净的禅定。

八正道是教导我们脱离邪非的八个方法,所以是正;最后进至涅槃的境界,也就是道。如果真能坚定信念,努力奉行八正道,就具足宝贵的知见了。

(八)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说明吾人三世流转的生命,是由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循环相续的结果。也就是说,有情众生由于一念无明,因而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继而六人成形,借着六人接触外境而产生感受,而后生起爱染欲望,进而有了执取的行动,结果造下业有,生命的个体就此形成;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于是就在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人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的循环之下,有情众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转不已,构成有情生死的这十二个条件互为因缘,因此称为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显示的是有情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当中无明和行是过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生出识、名色、六人、触、受等现在世的果;再由现在世的爱、取、有再次种下来来世生、老死的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呢?只要了解十二因缘,只要我们开启般若的慧眼,就会知道生命的去来了。

有般若就能知道生命去来的实相,有般若也才有忍的力量面对现实的人生。人在世间生存,要有智慧、要有力量才能化解一切困难,才不会被逆境打倒。忍是智慧,忍是力量,忍是认识、接受、担当、负责、处理、化解的意思。佛教讲忍有三个层次,即: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生忍就是对生存条件的认识,进而具备处理的力量;法忍就是对宇宙诸法的了解,从而直下承担,转化心境的作用;无生法忍就是如实知见一切事物不生不灭,进而自由自在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的世界观。

所谓生忍,一个人要维持生命,必须要能忍。例如,为了工作上班,必须早起赶公交车,必须忍受塞车、寒热、睡眠不足等身体上的疲累之苦,乃至人事上的意见不合、爱恨情仇等。可以说,人要维持生命,要能生活下去,就必须忍耐,这就是生忍;生忍就是一种从生活中淬炼出来的智慧与力量。

所谓法忍,就是吾人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之外,还要活得自在,所以心理上的贪嗔痴成见,都要能自我克制、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体认一切诸法和事物的实相为缘起缘灭,把心安住于此真理而不为生灭所动。例如,对于世间上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功名利禄、人情冷暖等,不但不为所动,而且要能真正地认知、处理、化解、消除,这就是法忍。法忍就是一种体悟缘起性空,明白因缘果报,通达事理人情的般若智慧。

所谓无生法忍,就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是了知一切法本是不生不灭,无所谓忍或不忍,一切都是法尔如是,这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一种觉悟无生之理,察见一切无生之法的实相智慧。

总结忍的意义:生忍是为了生存在人间所酝酿的耐力;法忍是在转识成智,是用佛法所产生的智慧;无生法忍则是随缘随处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灭的自在境界。能够拥有生忍,就具足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在在处处无不是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多年来我在世界各地推动人间佛教,所谓人间佛教,就是以佛法来美化人间,也就是把佛陀对人间的教化、开示,一一落实在生活里,透过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增加人间的幸福、快乐、美满。所以我把人间佛教定义为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举凡佛说的三皈五戒、四摄六度、四无量心、缘起中道、无常苦空、五停心观、三十七道品等有助于提升人性之净化、善美本质,也就是人生所需要的教理,都是人间佛教所要弘扬的佛法。只是佛教的经典汗牛充栋,常令有心学佛的人望而兴叹,因此多年来我云游在世界各地,经常遇到信众问我:我们想信仰佛教,但是佛教书籍那么多,不知道要看哪一本书,才能全盘了解佛教?

对此,为了让有心深入佛法堂奥的社会大众,能够有系统、有组织、有条理地了解佛法的全貌,我经过数十年的蕴酿,编纂一套《佛教丛书》,把佛教的内容分为十类:一、教理,二、经典,三、佛陀,四、弟子,五、教史,六、宗派,七、仪制,八、教用,九、艺文,十、人间佛教。每一类编纂成一册,以三十万字为限,力求条目清楚,文字简洁,内容不相重复而互辅互成。其中教理的部分,我更依照学佛的次第,以及学佛应该认识的根本教理,分门别类地简单介绍,例如:

(一)怎样做一个佛教徒: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奉行八正道。

(二)最初的根本佛法:缘起、四圣谛、三法印。

(三)佛教的真理是什么:空、业、因果、中道。

(四)佛教的主观与客观: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五位百法百种心事的内容、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智慧、一念三千。

(五)真实的自我:心、性、明心见性。

(六)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五乘佛法、三学增上、止观双修、四禅八定、五停心观。

(七)学道者的魔障:五欲六尘、三毒五盖、生死烦恼。

(八)三世流转的生命:十二因缘、十法界。

(九)佛教的圆满世界:涅柴寂静、解脱自在、法身实相。

(十)佛陀的样子:三身法身、报身、应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陀十号。

(十一)佛教的时空观:时间刹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空间须弥纳芥子、微尘容虚空。

(十二)佛教的宇宙观:三界二十八天、天堂与地狱、三千大千世界。

(十三)佛教的人生观:苦乐交集、五趣流转、四大皆空、五蕴非有。

(十四)佛教的净土思想: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十五)人间佛教的建立:从人道到佛道、从入世到出世、从自利到利他(十六)人间佛教的生活:四恩总报、食存五观、三轮体空。

(十七)如何实践佛法:惭愧忏悔、发心立愿、六度四摄、四无量心、回向。

(十八)佛学的组织法:三藏十二部经、结集、判教。

以上只是希望有缘阅读此部《佛教丛书》的人,都能对佛教的真理有完整的认识与了解。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要离苦,才能得安乐;要知无常,才能有希望;要懂无我,才能融人大众;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消恶业,才有美善的人生;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证般若,才能自由自在;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

综上所说,般若是佛教的主轴思想,尤其阐扬缘起,成为宇宙最高、最微妙的真理。般若的层次内容,说明真理要有平等性、必然性、普遍性,尤其平等是今日世界人类和平的一个重要轴心,我在佛光人四句偈里就写到: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平等是和平的希望之所系。现在举世各界,包括学术界、政治界、宗教界等,都在倡导和平,但是大部分都只在利害关系上着眼,所以不能和平。唯有佛教的无我、慈悲、尊重、包容,尤其还要有般若的平等,才能克竞其功。因为世界所有伟大的、崇高的、深远的、殊胜的事物,没有一个不具备平等的内容,例如阳光普照大地、空气普及一切、流水普润万物、大地普载众生,所以佛陀证悟平等,他也倡导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平等观。因此,有了般若的平等,才有和平的希望,才是人类的光明;能以平等为基础,和平才有真正实现的一天,而不会沦为空洞的口号。

二、慧的开发知识巧思,人间慧解如前所说,般若不等于知识,般若不必外觅,般若是从我们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智慧方便;但是般若自性的开发,则需要透过闻思修,才能进入三摩地,所以学佛要多闻熏习,而且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尤其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延伸阅读

禅语语录大全_心灵禅语


禅语语录大全_心灵禅语_

【佛家禅语人生】人生总是这样,我们常常仰望,经常比较,仰望身边的众人,比较四周的他人。

于仰望中我们感到了卑微,于比较中我们感到了差距。

因为,仰望时,看到的总是别人的幸福,他人的美好;比较中,感叹的总是自己的不幸,人生的失意。

其实,不要去仰望,也不要去比较,仰望不如努力奋斗,比较不如将事情做好。

人生总要吃苦,把你的一生泡在蜜罐里,你也感觉不到甜的滋味,因为有了苦味,我们才知道守候与珍惜,守候平淡与宁静,珍惜活着的时光。

总有些苦必须要吃的,今天不苦学,少了精神的滋养,注定了明天的空虚;今天不苦练,少了技能的支撑,注定了明天的贫穷。

为了日后的充实与富有,苦在当下其实很值得。

【关于清心的禅语】人生总有一些路,需要自己走,总有一些事,需要自己做。

无论坎坷,还是平坦,无论顺利,还是棘手,一些路,一些事,总得自己去面对。

任何人,不论亲疏都无法代替,也不能代替,艰难,你自己去承受,欢欣,你自己去感受。

人生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靠的主要是你自己,生活就是如此。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取个人的烦恼!人生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人生最大的哀痛,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家未富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可怜,是弥留之际才明白自己是应该做什么的!

【一心向佛的禅语】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你若不疑,人间不寒。

你若不离,世界不远。

你若不恨,苍天有暖。

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禅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人生最大的运气,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可以带你走向更高的平台。

其实限制人们发展的,不是智商学历,是你所处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

所谓的贵人:就是开拓你的眼界,带你进入新的世界。

明天是否辉煌,取决于你今天的选择和行动!人生,是一场盛大的遇见。

若你懂得,就请珍惜!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

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人,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才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做人要心善的句子禅语】人生最好的滋味是在苦与乐中调出来的。

不要一味去苛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不要一味去抱怨命运多舛、天意弄人。

关键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善。

在没有阳光普照的日子里,要学会温暖自己,使自己变得坚强,使自己的心灵充满希望。

世间本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感受它的心灵。

人生最美是淡然。

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很迷人。

人生的繁杂欲望,都是源自心的不清净、不安稳,当生活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

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壑难填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安然一份简单生活,如此足矣。

【佛道禅语】人生最难得心安二字。

所谓心安,就是心里没有后悔的事、没有亏心的事、没有想不开的事,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气躁,人生就会疲惫不堪、了无生气。

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眼热权势,不艳羡富贵,活得纯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个心安。

人生最强大的阶段,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哀叹命运,在无可奈何之际,受到挫折煎熬之际,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已经是十年之后的自己,置身一段距离之外,再去回想曾遭遇的那些事,便会坦然笑之。

【佛曰静心禅语】人生最为可贵的品格,就是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实实的做事,就就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心底坦荡地为人。

人生是一种承受,我们要学会支撑自己。

要一直保存着你的梦想,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它们。

跌倒了,就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走,傻坐在地上是没用的。

人生最永恒的幸福是平凡,最长久的拥有是珍惜。

平凡不是平庸,而是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状态。

安于平凡的人,懂得做好当下的事,珍惜当下的人,因为不争,所以迎来的总是和谐,故而幸福长久相伴。

长久的拥有,不是用尽手段去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珍惜。

生活的真味总是在平平淡淡之中显现。

【禅语禅语的微博】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

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抉择充满了人生,每一次抉择都是痛苦或幸福的征兆。

方向错了,越努力则越痛苦;方向对了,从一开始心就充满了幸福。

因为选择的错误为世界造就了多少有才华的失败者和大量高学历的无业游民。

抉择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的写照。

【禅言禅语】人世变化无常,人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势是难免的。

当人们落难的时候,正是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

困难时离你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你渡过难关的人,可能让人铭记一辈子。

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不要怀着过度的功利心与人交往。

人世沧桑,要为自己留一点空白,留一段风轻云淡的寂寞。

寂寞可以让一个人脆弱,也可以使一个人坚强;寂寞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懂得领悟寂寞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独特景致。

寂寞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寂寞中创造成功、酿造幸福。

只有在寂寞面前坦然以对,才能在命运面前谈笑风生。

【禅语说】人世间的美好源自爱,爱若盛开,美景自来。

爱,是生命的一种懂得。

爱,随心而生,随心而动,随心而行。

琉璃岁月,相遇是缘,相知是幸,相爱是福。

爱若付出,必有收获。

若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播种爱,奉献爱,世界就将绿意常在,处处花开。

人世间的争夺,往往集中在物质财富的追求上。

物质的东西,多一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没什么,能保证基本生存就行。

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冲突,一个人的富有决不会导致另一个人的贫困。

由此可见,人世间的东西,有一半是不值得争的,另一半是不需要争的。

所以,争什么!

【佛家静心禅语】人世间有许多的状态和时空是无法超越、难以改变的,但生活本身又有许多精华存在于险象环生的环境之中,人们要学会从中发现这些宝贵的东西,人活着就要从痛苦中了解生活的真谛,从困难中取得生存的经验,善于超越苦难,达到自我满足的心态,这样才会领略到生活旋律的美妙。

人世间有一种相遇,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内心重逢;人世间有一种陪伴,不是相互依偎,而是水乳交融。

所以说,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上;最美的风景不止观赏,更需融入。

没有言语,却拈花以心印心;无需厮守,却风景这边独好。

【一日一禅语】人世喧嚣,名来利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

人生难得一心静,只有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只有去留无意,方能豁达乐观、淡看风云。

所谓心静,就是要非丝非竹而自恬适,非烟非茗而自清芬,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祈求声名鹊起,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我们不能离开社会而独自一人生活,我们日常的所用、所吃,都要基于别人的付出和劳动而获得,如果您的内心里面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也许您就会改善孤立于人群这种情况。

与人相处,我们目的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懂得感恩和报恩,也是为了未来自己更好地生活。

【看透世事的禅语】人说有两个方向很重要:一是出门,二是回家。

没错,有多少人走出去却忘记了回家?又有多人走进了重重迷雾,而遗失了回家的路?出门行走人生开拓建树;回家返本归源,心灵归宿。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无归属盲目追逐,心灵找到了本源归宿,人生才能安宁;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就能笑对人生。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

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

不牛的人,怕不被人知道;真正牛的人,何须主动让人知道?上品的瓷器,收敛、温厚、宁静;下品的瓷器,艳俗、夸张、讨巧。

年幼允许无知,年少应该轻狂,但一辈子无知、轻狂,就是愚昧。

【哲理禅语】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心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人生的幸福莫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该爱之人,并且对未来充满期待。

人的前半生几乎都在围绕这三件事折腾着。

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

当人往高处走的心力渐渐耗尽,才发现,心往低处走才是人生境界。

让心灵趋于平和、宁静,人生的意义就在其中。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心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心往低处不是无为,而是懂得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不是不争,而是懂得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不是无欲,而是懂得适可而止、坚守底线。

放低欲望,你就站在了生活的高处;放低姿态,你就站在了精神的高处。

在纷纭的俗世中,守得住低处的人,是最难得的风景。

【每日一禅语】人无所舍,必无所成。

人无远虑,近处堪忧。

这种忧虑,是对现实的考量,对时势的运筹。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虑脱离了生活的疆域,驰骋于虚幻的情节。

结果,清晨的细雨淋湿了美丽的夕阳,明天的坟墓埋葬了今日的快乐。

空想一事无成,幻想永远缥缈,唯有立足脚下,珍视当下,我们方能走得更远些,更坚实些。

【一日禅语早安】人心和岩石都是一样,也是可以有被水滴穿的孔。

有时候,在乎得太多,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折磨。

我执着的认为,懂得的人永远不要过多的解释。

不喜欢就不要选择,喜欢了就要坚持。

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不要轻易让喜欢你的人哭泣伤心,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美好的回忆应该留给快乐和欢笑。

人心有真假,时间能见证;感情有冷暖,风雨能考验。

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

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

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

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在她(他)心里你是什么位置。

【佛善良禅语】人心之烦,烦在计较;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人,只是浩瀚的宇宙中,渺小的一粒尘,一哭一笑,根本不足以点亮或者泯灭星空。

能做的,只是用有限的时光,去享用生命给予的一切。

烦了,累了,就停下来,在自己的心灵空地,种上阳光的种子,让自己每天面对明媚,即使沮丧,也充满希望。

人心之烦,烦在计较;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生活中,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会困扰你。

纵使天大的事,当你用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时,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只是自己想的太复杂而已。

事如风,不过一阵子,无论是繁是简都会过去...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_心灵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_心灵禅语

1、 【静心禅语解烦恼】一只蛹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我可以和你一样飞翔吗?可以,但是,你得做到两点:第一,你渴望飞翔;第二,你有脱离你那巢穴的勇气。
蛹说:这不是意味着死亡?蝴蝶说:以蛹来说,你已经死亡;以蝴蝶来说,你获得了新生。
要获取新生,就必须彻底改造旧的自我。

2、 【禅语句子】随缘,就是顺其自然,任其所之。
人中难免会有困苦,不要惧怕,也不要畏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随缘并不是认命,而是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应该学会放下,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就像河水,不留恋两岸的风光,不计较旅途的曲折,一心奔向大海。
有缘来者,好自珍惜;无缘去者,安然随它。

3、 【心静禅语】快乐不能仰仗他人,只能自己去寻找。
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如果不能改变,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在失望、灰心的时候,自己仍然能够建立起希望和信心。
把打扰快乐的东西甩掉,不去计较,不去为明天的事情而担忧,用忙碌的生活来净化灵魂,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多一份追求。

4、 【静心禅语】人安茅屋静,心淡世路平。
真正的宁静,不在他乡净土,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心若静,闹市亦同荒野;心不静,桃园也成赌场。
心静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物欲困扰,就会减去许多人事纷争。
让心静一静,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修养。
静得下心,才做得好事;静得下心,才看得清自己。

5、 【顿悟人生的禅语】你想的越多,顾虑就越多;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反而能一往直前。
你害怕的越多,困难就越多;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一切反而没那么难。
别害怕别顾虑,想到就去做。
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把不敢去实现梦想的时候梦想会离你越来越远,当你勇敢地去追梦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6、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这个世界复杂,其实只是人心复杂;这个世界丑陋,其实只是人心险恶;这个世界阴暗,其实只是人心狡诈。
所以,心是菩提,亦是魔障。
一切皆由心生,一切皆随心动,一切皆附心往。
眼不见心不烦。
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7、 【禅语静心的句子】有些人无需再见,有些事无需再想,离开就离开了,失去就失去了。
生活就是聚散的过程,不要老是回忆过去,不要总是设想曾经。
这个世界,离开都是常见的。
无须叹息,不用悔恨,无论谁离开谁,都是一种缘尽。
谁也不必抱着过去不放,生活需要放弃,人生需要选择。
没有离去,哪有选择,没有失去,怎样离去。

8、 【每日一禅语净美心灵】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
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
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

9、 【一日禅语录】幸福的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
人生的答卷没有橡皮擦,写上去就无法再更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真正属于你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在,只有握得住当下,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只有相信未来,相信自己,今天的你才能成就明天的你。

10、 【禅言禅语】我们这一生,注定有很多偶遇,偶遇一件事,偶遇某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多了许多曲折。
不管怎样,总有那么几件事,让你念念不忘,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陡生叹惜。
错过的,就当是路过吧,没有交集的美,仅是心空的幻影,遗忘是彼此最好的怀念。
一路走来,偶遇的星光,让我们有遗憾,亦有温暖。

11、 【每日一句禅语】不要过分在乎身边的人,也不要刻意去在意他人的事。
在这世上,总会有人让你悲伤、让你嫉妒、让你咬牙切齿。
并不是他们有多坏,而是因为你很在乎。
所以想心安,首先就要不在乎。
你对事不在乎,它就伤害不到你;你对人不在乎,他就不会令你生气。
在乎了,你就已经输了。
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才是无敌的。

12、 【禅语静心】九月的风带着秋的凉意,凌乱了心头的思绪,泛黄的落叶微微的卷曲,带着沧桑的痕迹,划了一个优美的姿势飘然而落,忽然觉得,原来沧桑也是如此之美。
也许落叶的飘零会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旅程,但那份懂得,那份执念却不会改变它坚韧的性格,风尘一路没有悲伤,没有失落,总是坚信轮回的季节,还是属于自己的绿色。

13、 【修心禅悟】人活着,其实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有时走的太远,往往忘记了回路;有时候看的太清,往往看不到东西;有时候想的太多,往往失去自我。
生活,如一面镜子,心中有,便有;心中无,便静;心中空,便悟。
学会微笑,学会面对,学会放下,让一切随心,随意,随缘。

14、 【佛说放下的禅语】不要什么话都跟别人讲,你说的是心里话,他们听的是笑话。
我们遗憾的并不是错过了最好的人,而是遇到了再好的人,却把最好的自己用完了。
人生的旅程就是一场奔波,一路的沟坎,不停地跨越,一路的酸辛,不断的超越,一路上成熟着、感恩着。

15、 【佛家静心禅语】你是否有四个模样?一个是在朋友面前疯癫的样子,一个是在恋人面前完美的样子,一个是只身一人时脆弱的样子,还有一个,是在陌生的人群中安安静静的样子。

16、 【佛家禅语人生】【随缘让生命豁达】随缘是一种解脱、无着与智慧的表现。
领众中最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善观因缘而随机诱导的智慧。
它看起来不着痕迹,也没有任何勉强;胸有成竹,可是却不固执的去执行既定的计划;有所努力与坚持,可是又丝毫没有患得患失的不安。
事成了,只是淡淡的欣慰,而没有过激的兴奋与成事后的我慢;事不成,也只有坦然的接受,而没有难堪的懊恼追悔。

17、 【关于清心的禅语】一眸清凉,揽一份清浅,安放在夏的眉眼。
守着内心的云水,看最后一朵落英摇曳,于清淡的岁月里,残香绕指,温润如初。
细雨轻摇,细碎的落进心里。
一帘雨,划过梦尘。
雨的轻柔,洗却万千浮华。
静默里,听雨而眠,缕缕情丝入梦,梦一场烟雨迷离

18、 【心静禅语】凡是抗拒的,都会持续。
因为当抗拒某件事或情绪时,会聚焦在那情绪或事上,这样就被赋予了更多能量,它就变得更强大了。
负面情绪就像黑暗无法驱赶,唯一能做的,就是带进光来。
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1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经典句子】有些风景,是孤独一人去欣赏的;有些道路,是孤独一人去行走的;有些责任,是孤独一人去承担的;有些事情,是孤独一人去完成的;有些勇气,是孤独一人去坚持的;有些愿望,是孤独一人去发心的;有时候,眼泪,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有时候,微笑,是一种说不出口的伤痛。

20、 【关于心静的禅语】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
生命短暂,人生忙碌,看淡,看轻,看细水长流,看人间百态,握清欢在手,掬淡泊于心,生活不会总如意,人生不会都称心。

21、 【一日一禅语】挡得住诱惑,才用不着后悔。
人生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诱惑的光鲜下面,很可能是深深的陷阱。
当天上掉馅饼的时候,脚下可能有个陷阱等着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有心动摇了,外界的诱惑才可能带来危害。
面对诱惑,当内心蠢蠢欲动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看清楚是馅饼还是陷阱!

22、 【禅语静心】当你遇到一件事情,已无法解决,甚至是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
或许换种方法,或许换种角度,或许换条路来走,事情便会简单了许多。
如果我们走的太快,要停一停等候灵魂跟上来。

23、 【修行智慧禅语】你或许无法控制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但绝对可以控制自己处事的态度,这就是情绪平衡的目的。
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提供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在这崭新的一刻里,请试着放下那些不再能为我们效劳的事物。

24、 【佛禅语】那岁月的厚重永远也阻挡不了时光的轻盈,曾经的自己,以为生活就是煮上一壶清茶,寻上几本诗书。
让茶散发出阵阵的幽香,这香不浓不淡,才是岁月沉淀的馨香。

25、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一日禅: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
不争是慈悲,不辩是智慧,不闻烦恼就是清净,不看是非即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自性是家。

26、 【关于心静的禅语】顿珠法师:如果只盯着远方的风景,便会忽略最近的幸福。
小时候,梦想长大,长大了,梦想成功其实,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曾向往的远方,而我们又赋予此刻多少的意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人生,又安住了几分?踏实做事,简单做人,善待万物,不负当下。
总想着在远方种个太阳,远不如在心中点上一盏明灯来得智慧。

27、 【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对待烦恼的态度,也就直接构成烦恼的真实性和危害性。
烦恼的本质虚幻不实,往往因为自我的执着,让烦恼对生活形成真实的冲击。
既然烦恼即菩提,烦恼的真相是走向觉悟的媒介,生活不是被烦恼奴役,生活是要尊重自己的初衷,温和以对,实践超越。
#延参法师禅语人生#

28、 【一禅语录】时光若水,暗香浮动,细品人生的味道,苦涩,甘甜,入醉。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将一切美好安放在心里,以一抹灿然的微笑,在岁月里行走,滋润生命的漫漫旅程

29、 【放下感情的禅语】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
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去珍惜,人非圣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如果真的忘不了,就默默地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藏到岁月的烟尘触及不到的地方。

30、 【静心的禅语】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禅师说: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苦,才是人生;累,才能能磨练;变,方能解脱;忍,才是坚强;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31、 【每日一句禅语】生活总是起伏跌荡,不要抱怨什么,你就是再快乐,也会有烦忧;你就算再倒霉,亦会有幸运。
我们以为人生是出悲剧或者喜剧,其实不然,你能走出悲剧,最终往往是喜剧;你若沉湎喜剧,结局又常常是悲剧。
哭笑犬牙交错,悲喜时刻轮回,哭的时候学会遗忘,笑的时候与人分享,没人愿意哭,没人拒绝笑。

32、 【佛心禅语悟人生】男孩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比结婚前更好。
一次聚会,朋友笑他:怎么结婚了还那么腻。
他讪讪的笑着说道:结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会对她好,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追到她;结婚后,对她好的男生越来越少,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不让她失落。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她幸福。

33、 【关于清心的禅语】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困难,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来临,有的人一次次苦恼,有的人一点点安然,生活不是在针对谁的强弱,去安排相对应的坎坷,怎么去体会幸福的感觉,还需要在自我的磨练里,学会释然,学会坦然。

34、 【佛言禅语大合集】禅是禅非:做人要简单。
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赏身边的景;不羡慕繁华,不追逐名利,做好当下的事,珍惜身边的人。
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
简单做人,除去心灵的杂草,让幸福蔓延。

35、 【静心禅语解烦恼】人生中,许多的事情,我们都没办法预料到,有人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有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点,有的人大起大落,有的人历经坎坷,有的人平淡一生,但不管是哪种人,其实,我觉得人生还是平淡最好,追求的理想往往都可能落空,追求的成功也会遭遇失败,平平淡淡,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36、 【放下感情的禅语】人生许多时候,既要面对选择,又要面对原谅,去选择生命遵循宽容的方式,抛开那些自我的束缚,有时候放下可能要承担一定的痛苦,但终究是遵循了生命最自然的方式,解脱和从容。

37、 【佛言禅语 受用一生】内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
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
能容,能忍,能让,能原谅,平心静气。
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有欲而不执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洒脱,活得自在。
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实安详,云过天更蓝,船行水更幽。

38、 【佛善良禅语】越长大越明白,人生有时真的需要等,该来的让它来,该走得让它走,不强求,也不强留,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
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
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狂奔,却忘记了旅行的意义。

39、 【佛门禅语】恒东法师【切记】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
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
人生得意时,切记看谈。
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
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
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

40、 【禅语佛心】我们常把挫折失败归咎于环境与他人,总是想着改变外界来迁就自己。
征服世界,你并一定伟大;征服自己,你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要剔除看待自身的狭隘目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全纵深地解剖自己,克服短视和浅见,抛弃虚荣和私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梦想在行动中拓展,让希望在脚步中延伸。

41、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人世间有一种相遇,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内心重逢;人世间有一种陪伴,不是相互依偎,而是水乳交融。
所以说,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上;最美的风景不止观赏,更需融入。
没有言语,却拈花以心印心;无需厮守,却风景这边独好。
放下追逐,清风自然徐来;松开眉头,世界才能放松。

4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经典句子】人生路漫漫,蹉跎与欢笑会陪同我们一路前行,而我们总是把挫折牢记于心,把随行的欢笑淡漠,用回忆的方式,反复的去蹂躏那些已经过去的不愉快,残酷的对自己进行精神上的折磨,那些留在生命里的错落,已经无法再回到原来的起点,也就没有必要抓住过去的尾巴不放,而卑微现在的美好生活。

43、 【静心的禅语】斗过,拼过,尝过人生的许多艰辛。
走过,经过,有过生活的好多酸心。
人生路上我们孜孜不倦,尽力拼搏,生活途中勤勤恳恳,努力追寻。
只是梦依旧,事依然,辉煌没有铺满心中,甜蜜没有占满胸中。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生活既有温馨,也有酸痛。
但不管怎样,我们无愧于岁月,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44、 【禅语录】每一个你讨厌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
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
因此,不要认为你是孤独的疼痛者。
也不要认为,自己经历着最疼的疼痛。
尘世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断肠人。

45、 【人心禅语】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缘分;心与心之间,就是一种交流;爱与爱之间,就是一种感情;情与情之间,就是一颗真心;错与错之间,就是一个原谅,人生就是这样一种交往。

46、 【一日一禅语】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是特殊的时刻,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因为,过去了就无法再回头。
人生,眼前的每一刻,都要认真地活;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地做;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地对待,因为缘去即成幻,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遗恨。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最珍贵、最需要珍惜的即是当下。

47、 【禅语大全】我们一生都需要蜕变,否则每天都在机械地循环往复。
蜕变伴随着痛苦,需要我们积蓄、坚持、隐忍,在泣血中挣脱往昔的束缚,在砸碎过去的锁链中寻觅新的生机。
人非生而不同,一样的起点,迥异的终点,关键取决于途中奔跑的速度。
到头来才发现,你驻足的某个停靠点,亦是你人生搁浅的地方。

48、 【道家禅语】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会搅乱你的心;做一个最单纯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

49、 【禅语录】人生是一个遗憾的过程,遗憾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读懂了遗憾,才算读懂了人生,学会从遗憾中领略圆满,简单地享受生活,就会快乐许多。

50、 【哲理禅语】恒荣法师:人之所以烦恼,大多是因为看不开、放不下、忘不了。
看不开,是因为过于执着,执着于某人、某事,画地为牢,自己囚禁了自己;放不下,是因为把某些东西看得太重,看得太真,什么都想拿,什么都想要,不愿丢,不想舍;忘不了,是因为把回忆养成了习惯,把故事当成了生活,时光早已流走,心却还在原地。

心灵禅语_心灵禅语


心灵禅语_心灵禅语

1、 【一禅语录】虽然身处纷繁,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有一片宁静之地。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接受,面对,懂得放下。
人生就是走在修行路上,修行就要修心,心修好了,一切都好了。
把心安住下来,不被各种现象牵着跑...慢慢会发现:那片宁静,那片清澈,那片宽广,无须远寻,都在心里。
吉祥。

2、 【佛家禅语悟道人生】恒荣法师: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能够超越越来越多的凡俗琐事。
超越了,也就看淡了,看淡了,烦恼痛苦也就没了。
但人生最大的善果,不是从琐碎的人事中超脱出来,而是超越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3、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总有人问什么是真爱。
真爱就是看到自己爱的人痛苦,自己的心会更痛;看到自己爱的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遇到任何问题能够自然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主考虑,这才是真爱。
如果一个人面对所爱的人,总是考虑让对方满足我的要求,那不是真爱。
不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还是爱人。

4、 【一日一禅语】虽然我不漂亮,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可爱;虽然我不可爱,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即使我没有家庭,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即使我没有职业,我仍是幸福的,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即使我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5、 【禅语早安心语】人生每天每时,都是唯一。
会看者,处处是生机;不会看者,处处是困局;想得开者,处处是春天;想不开者,处处是凋零。
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权在自己;心为苦乐门,由己非由人。
常怀欣赏、宽容与感恩之心,人生何处不是鸟语花香的春天。

6、 【禅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简单是福。
人生之苦,苦于繁忙。
忙于计较得失荣辱。
简单的人,一切随缘而安。
不为财富,焦头烂额。
也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忧愁。
不争,自然从容;不计较,所以常快乐。
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
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7、 【看透世事的禅语】心情平和地面对一切,感恩一切!当自己内在强大的时候,不是骄傲自大,而是放下。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
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您好与不好,都能谅解,都能包容,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8、 【人心禅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意、无意地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之中。
只要你走不出自我的牢笼,孤独与痛苦将会与你同在。
佛教对这一点的透视,极为深刻。
只有当你完全放下自我,完全敞开自己,用真诚、宽容、平等的心去热情拥抱他人之时,孤独便会悄悄离你而去。

9、 【一日禅语】痛,是生活中的大营养,人生舞台的大慈悲。
痛过,或锥心刺骨,或痛苦欲裂,或阵痛钝痛,个中甘苦滋味,记忆深刻。
经历过痛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赋予自己更有价值的生活态度。
没有疼痛过的人生,何其轻飘;没有伤疤可以细数的人生,何其苍白。
请别畏惧痛苦,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在痛中学会懂得。

10、 【静心禅语】是浮躁,困乏了灵魂。
拥有一颗安然淡定的心,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当欲望和诱惑迷乱了一个人的心智,你会觉得很累,我们要时常护理好自己的内心,心平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心清净了,才能看见万物的清澈,心放下了,才不被他物所负累,心明了了,才不因外境而迷离。
静下心来,好好生活着。

11、 【晚安禅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生命中的一切,该走的就让它走远吧,每个人从小到老,也许是朋友,也许是亲人,也许是物品,也许是职位很多东西,包括我们的生命都是一个从拥有到失去的过程,都是走近我们,然后又走远。
既然都是应尽的,那就平静地看着它们来来去去。

12、 【佛系禅语】人生在世,切不要失去慈悲心,一定要常常观照这颗心,使它富有智慧与永恒!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也许是残酷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则容易变得冷漠。
在似水的流年里,应以无畏的智慧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但求奉献;不求被理解,但求去理解;不求被爱,但求去爱。

13、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从来不能如人所愿的,大概就是人生,一向忐忑我们心灵的,或许就是生活。
风雨人生,不管我们是不是情愿,注定一世奔波。
漫漫路途,不论我们是不是疲倦,注定与路结缘。

14、 【禅语早安心语】如果没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如果没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省是成长的阶梯,自强是进取的前奏,自豪是未来的序曲!用心去触摸属于自己的阳光,用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纪!自己读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读懂你。

15、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少年时童者之真:无忧无虑,内心纯真,拥有最好的心情;青年时儒者之执:奋发进取,百折不挠,拥有最好的自由;中年时道者之顺:认清自我,顺势而行,拥有最好的感觉;老年时佛者之空:放下一切,回归本然,拥有最好的心态。
人生不可逾越,也无法徘徊,享受好每一阶段是真谛。

16、 【佛禅语录】生活是多棱的,时常伴随着残缺和遗憾,我们要学会立体地审视和揣摩,不停地转变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态度。
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只有遇事通达,方能心静止水,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回报善举。
若偏执冥玩,则多哀怨,恨由心生,疾亦长顾。
在生活面前,谁能看得开,谁就能过得快乐。(整理)

17、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经典句子】《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活出对生活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世间高低起伏的故事,历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安然,守住一颗心,让内心的安稳与宁静成为照亮生命的光芒,突破那些生命的浮躁,活出生命积极而有方向的生命风景,生活怎么样,需要找到总能开启新生活的动力与智慧。
#延参法师儒学文化讲座#

18、 【禅语说】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无常人生,无常变化,思在未来,却要行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1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我们有一种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弯路,获得最大的收益。
有些事情,别人可以替你做,但无法替你感受,缺少了这一段心路历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的田地里依然是一片荒芜。
成功的快乐,收获的满足,不在奋斗的终点,而在拼搏的过程,该你走的路,要自己去走,别人无法替代。

20、 【佛家禅语人生】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21、 【禅语禅语的微博】学诚法师:人没有那么简单分为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烦恼的时候,烦恼起来的时候就会做伤害自他的事情。
未来要面对什么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22、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简单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拥有的。
它尊崇朴素、理智、从容、克制、淡定和谦卑。
它是上天赋予地球每一个生命的能力,但却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真正地把握住它。

23、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我们是负荷前行的,总觉得人生苦短,春天难留。
背着重重的行囊,我们一路都在喘息,何曾在意身边的风光。
其实,那若大的行囊中,有很多是可以摒弃的,如那些世俗的偏见,物欲的躁动,追逐的劳累,取舍的烦忧。
超然物外是境界,只要身上无疾病,心中无块垒,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本如此美好、轻松!

24、 【佛家关于善良的禅语】在无法相信就要失去的时候,就需要学会告别。
告诉自己学会坦然面对,学会接受离别和失去。
学会相信: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最初。
只有真正的能够明白和懂得了失去和离别,才能够真的明白什么是得到和拥有。
当一切静静远走的时候,才不会太伤情,太难过也许,人生就应该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远行,最终,都会离开,都会失去,都会消失在我们的生命和世界里。

25、 【佛系禅语】每个人都是岁月的旅客,生命对谁都不曾简陋,生活的禅法,在于开拓一个宽阔的视野,把生活里的那些烦恼、快乐、惆怅,协调的组合,成为一种适合生活的排列,该化解的化解,该放过的放过,这是一种温和的把握。

26、 【佛善良禅语】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快乐,不必他求,只要我们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让阳光明媚我们的心灵,不断地认识自我,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以一种良好的心境对待人生,用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来博大我们的心灵,美丽我们的眼睛,时时做到心中有善,眼中有美,处世存真,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快乐呢。

27、 【佛门禅语】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难。
很多事情都是在无法预料中发生。
而体弱多病的我更加要勇敢的面对困难,选择坚强地走下去。
要学会不抱怨,不去怨天尤人,有时候,处境不太好,会抱怨,就像海水永远在那里低声呜咽。

28、 【洗涤心灵的禅语】恒愚法师:别人嘴里的你,与你无关,若说有关也是自惹烦恼。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
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
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
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活法。
活出自我,路在自己脚下。

29、 【佛心禅语】时光不能倒着走,失去就别再回头。
有缘惜缘,真心相对,不离弃,更不抛弃;无缘放下,淡然一笑,别强求,更别后悔。
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30、 【禅语佛心】延参法师:这世间的故事恰如千帆过尽,每个人的思考创造着生活的崭新,佛在心地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心地有佛绽放着生命向前的力量。
未来的旅途,也注定不会轻松,寻找那些人生积极的光明,活在人生的佛光普照中,感谢曾经经过的城市,虽然停不下脚步匆匆,那些曾经的感动早已成风景。

31、 【洗涤心灵的禅语】不要去恨一个你爱过的人,不要追问分手的理由,不要恳求复合的可能。
无论生活得多么艰难,最后你总会找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
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的伤悲,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
转个身,让自己快乐那才是最真的。
我以为我害怕的是告别的时刻,原来,我同样害怕重逢。

32、 【佛说放下的禅语】生活是一场漫长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注定了你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此期间,我们会被一些人放弃,也会主动放弃一些人,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生活就像大江大河,我们终将选择不同的流域。

33、 【静心禅语】如果你心里能放得下自己,就有了智慧;如果你心里能容得下别人,就有了慈悲;如果你把绊脚石当成垫脚石,就能笑对坎坷;如果你遭到非议仍能勇往直前,就可以把噪音甩在身后;如果你能掌控自己,就不会被别人轻易掌控;如果你不尽全力,就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如果你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

34、 【禅语励志感悟人生句子】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
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
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
几米说过,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35、 【禅语录】心地善良的人,容颜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心性须要修养,就像生命需要滋润;心灵需要提升,就像身体需要保健。
养身必先养心,修身必先修行,做事必先做人。
做好眼前事,安住当下心,不虚此生行。

36、 【禅语人生】那些或天真或憧憬的思想被岁月磨得不见了光辉,褪去了外壳,只剩下可悲的年华在守侯着。
人生,既要淡,又要有味。
人越往上走,心也应该越能往下沉,人活一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
只要你去改变,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世界也会随着你变。

37、 【禅语励志感悟人生句子】如果很多东西看不惯,那么你会发现,永远都有看不惯的人事出现在眼前。
既然阻挡不了它们生,就不要诅咒它们灭。
物生物灭不由我,不必白忙活。
学不会接受,至少先沉默。
如果自己都不能开心生活,还去指责别人做什么。

38、 【一日禅语早安】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
顺境时,让我们有努力的方向;逆境时,让我们有超然的心态。
对于身处世事变幻的现代人来说,尤其应该学一些佛法智慧,才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超然之心看无常人生。

39、 【佛家禅语人生】有钱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装饰得漂亮;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养得很好。
用财富装扮身躯,不如用道德美化心灵。
有信仰的人最富贵,具道德的人最安乐,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诚实才是道德的核心。
心好处处好,心坏处处坏。
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谅解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

40、 【静的禅语】生存在红尘中,能无所谓得失,尽力于世俗里,更懂得释怀恩怨。
好好活一场,风雨不在乎。
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么就释怀所有,拥有一个云淡风轻的心情就是够了;如果你有情有爱有亲人,那么就珍惜所有,奔波和忙碌都是一种幸福。
携一颗宽容淡定、坚强豁达的心,淡看风雨、笑傲红尘,时刻尽享美好,处处感知快乐和幸福。

41、 【人生禅语】怀仁爱之心,则轻于财富。
存义勇之心,则轻于灾难。
既有仁爱之心,又有义勇之怀,则无所畏惧。
至达则至容:容人、容物、容事、容天、容地,一个人到无所不容时,则为万物所容。
时时体察成功之乐;时时感受失败之苦。
失败乃成功之母;信心乃成功之父。

42、 【每日一禅语净美心灵】禅是禅非: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有的人拿不起,也就无所谓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却放不下。
拿不起,就会庸庸碌碌;放不下,就会疲惫不堪。
人生有许多东西需要放下。
只有放下那些无谓的负担,才能一路坦然前行。

43、 【放下感情的禅语】一个人清高,需要宽容,否则清高就成孤傲。
仁慈,需要果断,否则仁慈就成软弱。
强大,也要有所敬畏,否则强大会生暴戾。
富有,需要节俭,否则易成奢靡。
博学,说话时需要浅显,否则易成刁钻。
尊贵,需要谦卑,否则易生傲慢。
凡事有阴阳,物无善恶,过则为灾。

44、 【佛说放下的禅语】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
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
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
而他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
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
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45、 【一日一禅语录集锦】人生苦短,别去赶时间。
时间的快过,也令人的生命快过,多可惜。
人生总有许多事情要做,永远也做不完的。
因此,要为自己的生命留点空闲,留点时间,留点空间,留点过程。
过程,及享受过程,本身就是要做的最重要的最大的事。

46、 【佛家禅语情】淡泊就是对世间事洞明后的淡然,不争,不辩,不急,不燥,以平常心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
淡泊的人处事低调,得也不喜,失也不悲。
淡泊的人,是识尽愁滋味后的不知愁滋味。

47、 【禅语禅语的微博】不要把你的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不要把你的幸福倾注在物质上。
世间万物,悲欢离合总无情,缘起缘灭终归空。
只有找到你自己幸福的源泉,才能获得真正快乐。

48、 【禅语句子】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也不要被别人所改变,改变了就不是你自己了。
社会是有等级的,很多事不公平,别抱怨,因为没有用。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滋味,赤橙黄绿,是生命的色彩。
生活的本真是有一点点甜,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希望,有一点点无奈。
消极封闭自我,生命就会荒芜,积极豁达,沙漠也会变成绿洲。

49、 【佛曰静心禅语】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那些能抓在手中的事物,可能在某个时刻会变成无价的宝物。
最好的机会往往就像宝矿一样,永远隐藏在其貌不扬的石块中,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去珍惜。
所以,把握住每一次机会,绝不轻易放弃。
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把机会握在手中,慢慢地发现蕴藏在璞石里的无价宝玉。

50、 【禅语早安心语】很多人都刻意去追求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爱情生活,而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身边的生活本来就应该是平淡的,平淡的就是幸福的。
爱情带给我们的幸福首先是心灵的幸福,只要有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就能创造幸福。
不奢求过多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简单真实的一生也是幸福的一生,淡泊宁静的一生同样是幸福的一生。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心灵鸡汤生日祝福语录,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660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星云大师语录【20-1】
下一篇 : 禅言禅语_禅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