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我们在朋友圈常常会转发一些喜欢的句子,当我们有感受想法时可以通过句子去解释。你喜欢什么简单的句子?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佛法即活法—佛心慧语,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佛法即活法—佛心慧语

【佛语禅心】一个人,拥有财富,不如拥有智慧。

人生在世,是智慧重要还是财富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智慧重要,有了智慧不愁没有财富;有的人认为财富重要,因为人生离不开财富。又因为思想支配行动,所以认为智慧比财富重要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知识学习,千方百计寻求知识,获得智慧;而认为财富重要的人,却十分看重财富,千方百计寻找财富,捞取财富。说来也怪,两种认识不同的人,获得的结果却往往与本人的愿望相反。重视智慧的人,自己得到的智慧很多,得到的财富也多,而且从不吝惜个人所获得的财富,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也很多很多;而重视财富的人,虽然获取了不少财富,却特别吝惜财富,而智慧却很贫乏,更可笑的是,有不少财富多的人最终还财富空空,即落得个财富和智慧两手都空空。

有一对居住在美国休斯敦的犹太父子,靠做铜器生意为生。一次,父亲问儿子,1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不错。所有美国人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

你试着把1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很多年之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甚至曾把1磅铜卖到3500美元的天价,他就是后来的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但是,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美国政府向社会广泛招标,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而扔下的废料。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

正在法国旅行的犹太人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因此很多同行对他的举动暗自发笑,认为他的行动是愚蠢的。就在一些人要看他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等加工成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是自由女神像上的灰尘都被扫下来,包装起来卖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实践证明:拥有智慧比拥有财富重要,因为智慧里面就包含着财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智慧比财富更值钱。

【感悟】

世上没有什么点金石,要说有的话,那便是人的智慧。在智者的眼中,即使一堆垃圾废品,也可能变成一座金山。

【佛语禅心】观察朋友要看看他怎样为你出计谋,辨别伙伴要看看他在危急时对你的态度,了解妻子要看看她在家里以何为乐,想辨别一个人有没有智慧,首先要看看他怎么说。

有个人请客,虽然时间已过,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咯?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较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

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会说话是一种大智慧。中国有句老话: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这里的嘴指的不是吃饭的嘴,而是说话的嘴,即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得会说话、有口才。

的确,说话人人都能,但能说不等于会说。有人口吐莲花,字字珠玑,有人巧舌如簧,而听者寥寥,更多的人却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倒不出来。境界有高下,效果也就有霄壤之别。

王了一曾经说过: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的小孩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说话。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大体上说,会说话的人朋友多些,不会说话的人朋友少些。

然而,什么是会说,什么是不会说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庄谐杂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当然好口才。然而,语言学家王力说:泼妇骂街往往口若悬河,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口若悬河,然而我们并不承认他们会说话。又有人以为巧编故事犹说真,欺世骗人不露色便是会说话,然而,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人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功夫用尽了,马脚也露尽了,终究为人所弃。

因此,通过说话来观察一个人,是很直接、很准确的。有的人说话毫无顾忌,有什么说什么,不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即使是对别人的缺点,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这样的人,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可能是因为性格较为直率,属于直肠子型的人;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处世经验,属于初出茅庐型的人。有的人,说话曲里拐弯,七拐八拐也拐不到正题上,一句话就能够说清的事情,却总也不挑明,委婉过了头,给人以虚伪的感觉。这样的人,也是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虽然可能面对别人的缺点不会直接指出,但却大加赞扬,硬是化缺点为优点,给人一听就很假的感觉。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是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肯定是人才!有一副好口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当你拥有这种才能时,你的能力也将使你备受瞩目,鹤立鸡群。相反,一个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和人讨论时就有点难以应付,这样会在无形中失去很多有利条件。

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言语和动作,即说话和办事。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掌控在说话当中。我们的话说得好,小则可以快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的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感悟】

会说话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点,会适度地给予衷心的赞扬,用真诚的口吻夸赞别人j面对别人的缺点,会委婉地加以提醒,给别人留有足够的面子。这样的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知道面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面对同一件事情,知道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以取得不同的效果。这样的人,是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

【佛禅小故事】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多听别人说,少开口说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佛陀】

【佛语禅心】多听听别人的说法,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言论。

曾经有个小国派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插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了,而插入第三个金人的稻草直接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少言是思想者的根本,唯有少言才能多思。舌头超出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只能是废话。如果你珍惜自己的思想,在表达的时候也必定会慎用语言,以求准确有力,让最少的话包含最多的内容。

泰勒斯说:多言不表有才智。喀隆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多听当然不是什么都听,还须善听。对于思想者来说,听只是思的一种方式。

那么如何倾听别人讲话呢?我们在听人讲话时应该努力遵守以下原则:(1)对别人讲的话要感兴趣,要充分地关注对方。当你在听别人对你讲话时,要全神贯注。

(2)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你不要在房间里东张西望,或是看地板,或是看窗外。如果你的眼睛转来转去,你的心思也会是这样的。

(3)努力理解对方的言词及其含意。仅仅懂得事实还不够,既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听,这样才能明白别人言词的真正含义。

(4)提问题不要犹豫,要确保自己理解他人正在说的话。不要因外部干扰而漏掉了什么信息,当这种分心的事情确实打扰了你的时候,不要怕提问题。

(5)不要轻易下结论。听取并接受别人所讲的话,要用心去听别人的言语和想法,不要轻易下结论或者反驳。

【感悟】

多倾听,少发言,好处很多。它可以给人留下深藏不露、稳重含蓄的权威印象;还可以充分了解情况,掌握大量事实材料,有利于制定决策。在为人处世中,多听少说,是一种大智慧。

【佛家典籍】

【《百喻经》】

《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作为笑话看。

富有智慧的人,才会拥有成功和快乐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哪里会有痛苦?当然快乐!所以苦的因是迷,乐的因是悟,是觉悟。

【净空法师】

【佛语禅心】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就不会出现失误,做法也是正确的,因而就不会承受痛苦,当然就会拥有快乐。痛苦的原因是因为迷茫,快乐的原因是因为觉悟。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有的人在拼命地追求财富,有的人在不断地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欲望享受,有的人追求虚荣包装,还有的人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呐喊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寻找着自己的理想人生,追求着如意的生活,追求着未来的梦想。

其实,人生真正追求的应该是思维敏捷的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就是给他一个世界,他也未必能发达,最终还是以失败退出人生的舞台。

拥有智慧的人,可以用智慧创造一切,因为智慧是成事之本,是财富之源。知识,觉悟,智慧,是唯一印证生活的标准。创业的人,都是用知识智慧走向成功的。

人只要拥有了智慧,就会产生魅力,而魅力可以使人发挥无穷的潜力,让周围的人更想亲近你。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学问渊博的人就拥有智慧,也不是年长的人就能有智慧,智慧需要自己去努力探索发现,自性明心和洞察思考,但必须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经历,自己总结后,运用在有限的生命中,才能大放光彩。只要愿意打开心门的人,都有可能拥有智慧。

不学无术,不开发自己心性的人,(来源 )是不可能接受智慧的营养的。

有人说:智慧可以主宰命运之浮沉。人的命运起伏,有如地表的大海、高山,有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每个景致有每个景致的美,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风光。人的命运也如此,如果你执着于登高望远,你可能失去海底探险的乐趣。有智慧的人看待命运的起伏,认为那只是一个过程,所谓顺境或逆境并无差别,每个阶段皆有美好或值得学习的一面,如此就不会有命运浮沉之感叹。但谁能真正主宰命运的浮沉呢?答案是:拥有智慧的人。

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智慧,赞美智慧,并渴求智慧。智慧,的确是人民大众的财富,各地区、各民族,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中,都有丰富的谚语、格言、寓言、故事、民歌,甚至在文学艺术的作品中,都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所以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充实自己的人生。运用智慧,可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谛,思考人生的无常性,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自己,让自己觉悟起来。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不断开发自己的智慧,你的人生才能精彩照人,拥有智慧生命的你,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你拥有的智慧不仅可以照亮别人,也可以给别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感悟】

一个人并不是富有就会快乐,也并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真正决定我们幸福与成败的是智慧。智慧能指导我们转败为胜,由弱及强,能引发我们过着创造性及自由自在的生活。

【凡事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佛陀】

【佛语禅心】急躁地判断事理是不妥当的,聪明的人应该同时考虑到正确和错误的两个方面。

有一对情侣,男的非常懦弱,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让女友先试。女友对此十分不满。

一次,两人出海,返航时,飓风将小艇摧毁,幸亏女友抓住了一块木板才保住了两人的性命。

女友问男友:你怕吗?

男友从怀中掏出一把水果刀,说:怕,但若有鲨鱼来,我就用这个对付它。

女友只是摇头苦笑。不久,一艘货轮发现了他们,正当他们欣喜若狂时,一群鲨鱼出现了。

女友大叫:我们一起用力游,会没事的!

男友却突然用力将女友推进海里,独自扒着木板游走并喊道:这次我先试!女友惊杲了,望着男友的背影,感到非常绝望。

鲨鱼游过来了,可它对女人不感兴趣而径直向男人游了过去,瞬间男人被鲨鱼凶猛地撕咬着,他冲女友喊道:我爱你!

女友获救了,甲板上的人都在默哀。

船长坐到女友身边说:小姐,他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我们为他祈祷!

不,他是个胆小鬼。女友冷冷地说。

您怎么这样说呢?刚才我一直用望远镜观察你们,我清楚地看到他把你推开后用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鲨鱼对血腥味很敏感,如果他不这样做来争取时间,恐怕你永远不会出现在这艘船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有一个人买了一栋带有大院子的房子,他一搬过去,就将院子全面整顿,杂草野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屋主来访,一进门便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野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另外换了一栋房子,虽然院里更是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草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却花团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哪些是珍贵的花与树,这时才将杂草杂木除去,使他的花草得到最好的照顾,也替他省下花草栽培的时间与经费。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所以一般结论是在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后产生的,不一定可靠。因此我们不要轻易用自己固有的观念下结论,做出判断前,多听不同的声音,多搜集不同方面的信息,不轻易被别人带动和怂恿,认真调查分析再做决定,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就过早地做出决策,就会引起本不存在的问题,使自己陷入一种糟糕的境地。

【感悟】

凡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它作为一种告诫,提醒人们不要为一些现象、假象所蒙蔽,从而忽略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无疑,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是最能让我们对事物做出准确或接近准确的判断的。

⊙放下自我,用心沟通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和一个有夫之妇私通。有一天,两人正在幽会,她的丈夫从外边回来了。妇人的丈夫立即察觉到这件事,就在大门外站着,等他出来时,想把他杀了。

妇人对这个人说:我丈夫已经察觉,这里再没有别的出处,只有摩尼可以出去。当地的北方人把污水沟叫摩尼,想让他从水沟逃走。

这个人理解错了,他以为是正统印度语中被称作宝珠的摩尼,就在房子里四处寻找宝珠在什么地方。他说:找不到摩尼宝珠,我无论如何也脱不了身呀。不一会儿,他被妇人的丈夫发现,并杀死了。

【禅心】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很明显愚人错误地理解了妇人的意思。此摩尼非彼摩尼也!彼此之间理解上的错误,最终害死了一条人命。可是,即便彼此之间有隔阂,为什么不去主动沟通呢?找不到宝珠在什么地方,就已经证明了语意上面的理解错误,愚人还是执著于自己的见解并没有想过去问个究竟,才是自己最终走向死亡的直接原因。

得失寸心知。无论在什么行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果把自己拥有的事物看得过重的话,终会被拥有所迷惑。学会放弃,学会与人交换,学会站在别人的位置思考自己,才能够明白彼此之间的差异,才会努力去关心和理解别人,才会更加用心去生活。

能够在众人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才是幸福的寄托。

⊙默默倾听,彼此信任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共同住在同一个窝里。秋天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它们采集了满满一窝果子。等到后来果子干了,体积减少,便只有了半窝。

雄鸽责备雌鸽说:咱俩采集果子都很辛苦,你却偷吃果子,只剩下了一半。雌鸽回答说:我没有偷吃一个果子,是果子自个儿减少了。雄鸽不相信,十分恼火:不是你偷吃,果子怎么会减少呢?。

于是,雄鸽就用嘴啄雌鸽,把雌鸽啄死了。

没过几天,下了大雨,干果潮湿之后,又胀成原来的样子。

雄鸽看到以后,心里十分悔恨:雌鸽确实没偷吃果子啊,我错杀了它。雄鸽悲凉地叫着雌鸽:你到哪儿去了?。

【禅心】大自然是最神奇的魔术师,想要识破它的诡秘,需要一颗明智的脑袋和细致的心灵。

果子受潮便会胀大,风干便会缩小,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奇迹。雄鸽不明白其中的秘密,反而妄加责怪自己的妻子,最后还对妻子下了黑手,如此可怕的丈夫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报应。即便不明白果子为什么会变少,但是夫妻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被雄鸽眼中的利益冲淡了。妻子说的话雄鸽不但不相信,还要胡乱指责;同时,雌鸽却也不细加解释,只是简单地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那么在丈夫的盛怒之下,自己遭到如此凄惨的命运,可怜可恨。

问题总会不断地产生,解决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团队合作的基调就是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以去谈共同的目标,才可以想方设法去克服重重的难关,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

然而,在谈及信任之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思考和默默倾听,这样才有可能建立彼此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你的倾听其实就是对别人最大的信任。

⊙清楚得失,迈向正途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个工匠师傅,给国王做工,因为忍受不了劳作的辛劳,就假装说眼睛累瞎了,想以此来逃避苦役。

有其他工匠师傅听了这件事,也想把自己的眼睛捅瞎了,用来逃避苦役。

有人劝告说:你何必自己毁了自己,白白地忍受失明的痛苦呢?。

像这样的傻瓜,总是被人们所讥笑。

【禅心】眼睛是自己的,做苦工所承受的苦难也是自己的,为了其中一个而舍弃另一个,就像是要砍掉自己左右手其中的一只一样,究竟该如何选择确实是一个难题。

国王不是一个好国王,工匠同样不是一个好工匠。过重的劳役压迫,人民必将起而反抗。治国平天下讲究一个度,仇恨有度,宽容有度。只有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去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民心,做顺应天下大势的识时务者。

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尽心尽力去尽心呵护它们,才会让许多年后的回忆变得温暖,才可以给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固的石基,给尚未到来的明天留下最美好的曾经。

⊙发奋进取,互励共勉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两个人结伴一起在荒野中行走。其中有一个人身披一件棉布衣,半路上衣服被恶贼抢去。另一个人逃跑了,藏到旁边的草丛里。

那个失去棉布衣的人,早先在棉衣的衣角里裹了一枚金钱。于是,他对恶贼说:这件衣服也就值一枚金钱,现在我想用一枚金钱赎回这件衣服。恶贼说:你的金钱在哪里?

这个人就从衣角取出金钱给恶贼看,他还对恶贼说:这可是真金子,如果不相信我的话,现在草丛里有个好金匠,你可以去问他。于是,恶贼看到了藏在草丛里的那个人,就过去把那个人的衣服也剥去了。像这样的笨蛋,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还不算,还连带别人也遭受了损失。

【禅心】朋友不是用来利用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患难与共,可以舍弃自身的安危来保全你的生命。经不住利益的诱惑,而在危险面前把自己的朋友推向前方的人,永远也不会交到真正的知己。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恶贼走了狗屎运。明明是抢到了一件棉衣,却因为第一个人的贪生怕死而有了双倍的收获。首先应该受到指责的是藏到草丛里面的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弃朋友于不顾,而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如何逃生,本就是不仁不义的行为。那么,在之后被另一个人给指认出来的时候,也就大可不必怒气冲头了,因为是自己的不仁在先,就没有理由再去责怪别人的不义。但是,对于被抢衣服的人来说,即便朋友独自一人逃走了,也应该保持着做朋友的信义,白白把朋友招供出来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相反,还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反目成仇,害了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你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周遭的人们。就像是众僧跟着方丈的喜怒而有着不同的表现一样,彼此之间若以仇恨嗔怨之心相对,必然会滋生无限的事端;若以微笑宽容之心相迎,小小的世界也会产生万丈光芒。面对危险的时候,需要的是彼此互相鼓励,把自己的害怕掩藏在内心的深处,始终用最灿烂的笑脸去面对同伴、面对困难,才可能从对方的身上吸收到积极向上的营养,才可能战胜危险,赢得胜利。

作为朋友,不单单是鲁莽地两肋插刀,有的时候,从你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希望。只要希望不灭,就不存在跨越不了的高山。在你送出一份微笑的同时,收获的将是坚不可破的友情。

⊙不问玄机,必适得其反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在陆地上玩耍,捉到一只大乌龟。他想杀死这只乌龟,但不知用什么办法,于是他去问别人:怎么杀死这只乌龟呢?。

有人告诉他:你只要把乌龟扔到水里去,它马上就淹死了。当时小孩相信了这个人的话,把乌龟扔进了水里。乌龟到了水里以后,立即游走了。

【禅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是自己要具有判断正误的能力,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很多时候,对方也不是专家,从他嘴里面说出来的话可信度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学会去如何判断真假。

当小孩还怀着一脸天真把乌龟放到水里面的时候,一颗美丽的心灵受到了难以言喻的伤害。小孩因为自己知识的缺乏,才会向其他人求教,这种不懂就问的求学方式理应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身为被提问者,要时刻清楚自己的答案很有可能会造成他人一生的谬误。把自己真正知道的正解传播出去,是发扬光大知识的力量;而用胡乱的妄语来遮盖自己无知的罪恶,则会误导众生。小孩因为相信这个人,才会照着他的话去执行,而一旦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这个人恐怕在小孩的心目中再也不具有可信度。

学会用心去思考和观察,才能够从平常的事情之间推断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通过透彻的分析,把握住事情的本质,才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对于别人给出的意见应该通过自己的大脑去过滤一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中找出一条最恰当的道路去走。茫然听信他人,不问其中的玄机所在,必将因为自己不知如何操作,而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用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用心,才会看得见自己知识增长的速度,为解决更多的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佛心慧语


1.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2.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3.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4.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5.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好友。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6.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7.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8.错误必生烦恼,罪恶终归毁灭。

9.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10.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11.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12.动於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

13.多数人在缘生缘灭中,搞不清楚自己的去来。

14.法律是事后追诉,但伤害已成事实,因果是事先防范,能杜渐防微。

15.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便是慈悲。

16.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17.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8.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19.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20.佛陀在舍卫国时,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年纪才二十出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连医学也很精深,但是,学得愈多他愈觉得不足,因此并不快乐,他发愿要把天下各种技艺都学会。

21.佛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2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3.各有因缘莫羡人。

24.给人希望,不要给人绝望。

25.行善不求回报,无缘(条件)大慈,同体大悲是圣者之行。

26.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2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28.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给别人。

29.觉悟真理的人,即拥有真正的生命。

30.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啓悟你的内在。

31.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

32.律已要严,待人要宽。

33.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

34.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於平凡,却享受平凡。

35.起烦恼时,要回光返照──退步原来是向前。

36.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37.人的价值,在於奉献与牺牲。

38.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39.人命呼吸间,宜当力除偷安、懒惰。

40.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

41.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2.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43.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44.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45.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46.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47.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48.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49.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0.盛喜勿许人物,盛怒勿答人书。

51.施比受更有福。

52.时间总会过去的。

53.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54.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55.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56.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57.他很用心地学,没多久不但学得很精巧,而且手艺与师傅一样精美,于是就离开该处。

58.他看到有人在做弓箭,虽然看来很简单,但制作的人手艺非常精巧优美,三两下就能把它弯成一把弓,而且每一支成品的尺寸大小都一样,他看了觉得这样的手艺自己也应该学会,有朝一日若有人来侵犯,自己也好有个防备。

59.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於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60.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感恩天地万物,若能如此,每一个人的心时时都是好心,时时都是欢喜心,面对外境的一切都变化,都能进退得宜,而想有美好的人生。

61.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罣碍任何事物。

62.无法去除内心的烦恼,纵然遍游世界,也得不到快乐。

63.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6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6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66.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7.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68.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69.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70.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71.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72.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73.于是他又立志要游学于天下,去探究百工技艺。因此,他离开舍卫国到处去参学。

74.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75.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76.这位年轻人就到处去拜师参学,他什么都学,从穿衣开始学,乃至成为一位很好的裁缝师;饮食方面,他也成为很好的厨师,还有其他的技艺,别人不会的他也都会了,但是他仍然不知足、不快乐。

77.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78.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79.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80.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81.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82.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佛心慧语早安语句


佛心慧语早安语句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篇超经典的佛心慧语早安心语,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早安!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早安!】

2、【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语。早安!经典语录】

3、【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早安!】

4、【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早安!】

5、【过去已成虚幻,未来尚是梦想,把握现在最重要。早安!】

6、【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早安!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早安!】

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早安!】

8、【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9、【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贡献的大小。早安!】

10、【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早安!】

11、【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早安!】

12、【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早安!】

13、【再痛苦的事情也会过去,不必沉溺于痛苦;再快乐的事情也会过去,不要太过贪恋于快乐。早安!以一颗平常心待人待事。早安!】

14、【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早安!】

15、【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早安!】

16、【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的经验。早安!】

17、【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早安!】

18、【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早安!】

19、【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早安!】

20、【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早安!】

21、【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事情上。早安!】

22、【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早安!】

23、【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早安!】

24、【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 定。早安!】

25、【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辈子没有准备。早安!】

26、【面对别人的轻蔑,既不应反驳,更不应自轻,而要自尊,自强,把别人的白眼当做提高自己的动力。早安!】

27、【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念念不住,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早安!】

28、【累,绝大多数时候,不是身体的累,是心理的因素,心中装了很多困难、烦恼、后退的念头,给自己造成沉重的包袱。早安!多想目标,想做事的意义,才有动力和勇气。早安!】

29、【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早安!】

30、【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早安!】

31、【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早安!】

32、【遇到好事,要随喜、赞叹、鼓励,并且虚心学习。早安!】

33、【:忙而不乱,累而不疲。早安!】

34、【人内心的问题就像锁一样,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早安!如果你有一把钥匙,所有的锁都能开,那就能解决问题,所以要修行。早安!】

35、【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早安!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早安!】

36、【你要有很多很多的功德,才能遇见那个将你从梦中唤醒的人。早安!】

37、【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早安!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早安!】

38、【戒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献、多与人分享。早安!】

39、【心美,一切皆美;心善,一切皆善;心诚,一切皆诚。早安!】

40、【寻找内心的一方净土 闻着花香 聆听鸟语 听小溪潺潺 看云卷云舒。早安!】

41、【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早安!】

42、【学佛法就是让我们学会如理用心、转心、修心。早安!快乐是向心中求的,尔不是向外求的。早安!】

43、【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早安!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早安!】

44、【佛心慧语早安语句:心量要大,自我要小。早安!】

45、【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早安!】

46、【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愿意批评别人,愿意管别人,非常难得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自我管理,心总是往外看、向外求。早安!】

47、【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终极的快乐。早安!】

48、【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早安!】

49、【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早安!提放自如,是自在人。早安!】

50、【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早安!】

51、【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早安!】

52、【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早安!】

53、【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早安!】

54、【他人的指责和批评,不管是不是有道理,在我们听来往往都是偏颇的、错误的,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人不会故意去做自己以为错的事。早安!消解积怨,正是要靠自己放下执着,努力改变。早安!】

55、【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早安!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早安!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56、【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早安!】

57、【没有眼睛的人,他是完全看不见的,这种黑暗与处在暗室里的好眼睛的人,所见的黑暗并没有不同,但是好眼睛的人不是看不见,而是看见的都是黑暗。早安!在光明里,瞎眼的人需要的是眼睛,在黑暗中,眼明的人需要的是灯光。早安!】

58、【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早安!】

59、【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返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早安!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

60、【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早安!】

61、【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早安!】

62、【感情不是生命第一重要的事,幸福和快乐不能依赖另一个人,每个人的内心都具足一切的大宝藏,我们的执着、脆弱、无知把它掩盖了,要勇敢砍去瓜葛,擦去垢尘。早安!】

63、【佛心慧语早安语句: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早安!】

6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早安!我们要做心怀善念之。早安!】

65、【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早安!】

66、【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早安!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早安!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早安!】

67、【因缘成熟,不是等来的 而是靠自己的愿力与实践做出来的 学佛修行 求的不是外在的成功 而是成就一颗 坚强、清净 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心。早安!】

68、【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早安!】

69、【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早安!】

70、【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早安!】

71、【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早安!】

72、【被人误解时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时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时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处窘境时自嘲一笑,是一种智慧;无奈时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时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被诋毁时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失意时轻轻一笑,是一种洒脱。早安!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请让我们学会微笑。早安!】

73、【对万物的怜惜和尊敬才是真正的敬畏。早安!】

74、【缘分是什么?有人问隐士。早安!隐士答:缘是命,命是缘。早安!此人听的糊涂,去问高僧。早安!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早安!这人不解前生,就问佛。早安!佛不语,用手指天边的云。早安!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早安!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早安!】

75、【我们没有权利去分别别人的对与错,我们只有义务来把握自己是否善良,每一个念头是否充满善意,每一次举手投足是否能做到高抬贵手。早安!宽恕别人的过错就等于放生,宽恕别人的过失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解放,人生路上彼此宽容也是我们人心的一种高尚。早安!】

76、【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早安!】

77、【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早安!】

78、【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早安!】

79、【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在学习中,比较会顾忌自己的面子,不情愿承认自己的短板,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一来,就不容易进步了。早安!】

80、【人家都说随缘,我相信是随愿而生的,有愿就会有缘,没有愿望,就是有缘的人也会错身而过。早安!】

81、【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早安!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早安!】

82、【清早起来对自己说:我有一颗清明澄澈的心,我为我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我不再怪罪别人,我也不再自我谴责。早安!我接纳过去在我的生命中无法改变的事物,我愿意改变自己的心,重新看待过去并且活在当下。早安!早安,大家!】

83、【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早安!】

84、【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早安!】

佛心慧语经典语录


佛心慧语经典语录

【1】、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楞伽经》卷一

【2】、 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二

【3】、 地等和合,微尘之聚,若离于心,即无所得。《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诸有对色,皆识变现,非极微成。(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一

【4】、 由一切内外大种,及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

【5】、 凡所见色,即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唐)道一禅师《古尊宿语录》卷一

【6】、 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总言唯识。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所以晦斯空有,长溺二边;悟彼有空,高履中道。(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7】、 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8】、 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二

【9】、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唐)希运《黄檗传心法要》

【10】、 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楞伽经》卷四

【11】、 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12】、 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谓如两木由相钻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还烧两木。(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13】、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入楞伽经》卷十

【14】、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着。《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15】、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华严经》卷十七,梵行品

【16】、 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无量无边。《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17】、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楞严经》卷一

【18】、 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楞严经》卷九

【19】、 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生灭流转,为无明等之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20】、 此中应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自性清净,此心即是庵摩罗识。(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

【21】、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卷一

【22】、 寂灭者召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入楞伽经》卷一

【23】、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无所不遍。《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八

【24】、 问:万法唯识者,于诸识中何识究竟?答:唯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可为究竟。(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三

【25】、 又阿摩罗识有二种:一所缘,即是真如;二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如来藏,所缘即空如来藏。《宗镜录》卷三十三

【26】、 理即是心,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能照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心。(古印度)求那跋陀罗见《楞伽师资记》

【27】、 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唐)法藏《贤首五教义》

【28】、 真心是体,本识是相,六七等识是用。(陈)慧思《大乘止观》卷四

【29】、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此则是纵;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此即是横,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隋)智颧《摩诃止观》卷九

【30】、 洞见法界生、佛,依、正,一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唐)李通玄《华严经合论》卷一

【31】、 若色若识,皆是唯识;若识若色,皆是唯色。今虽说色、心两名,其实只一念无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议一心具一切因缘所生法。(唐)智频《四念处》

【32】、 心该色末,色彻心源,心色一如,何非何是?(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九十二

【33】、 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34】、 法界性是诸法体故,是故真言真实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体,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誉《密宗要诀抄》

【35】、 夫不知万法唯心,泛求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万法,独取一昭昭灵灵,安得不殆。(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圣学说

【36】、 于十界万法,若依若正、假名实法,随拈一法,皆即心之全体,皆具心之大用,如心横遍,如心竖穷。以唯心义成,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乃至唯微尘芥子,一切唯义俱成。一切唯义俱成,方成真唯心义。《彻悟禅师语录》

【37】、 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唐)湛然《金刚经》

【38】、 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39】、 是知直了此心,无行不足,以一心具足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

【40】、 十、染净因果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日: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41】、 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优婆塞戒经》卷一,悲品

【42】、 复有二法,二因二缘:一者有为界,二者无为界。《长阿含经》卷八,《集众经》

【43】、 (一)四谛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人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中阿含经》卷七,《象迹喻经》

【44】、 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痛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爱与欲相应,心恒染着,是谓苦集谛。欲爱永尽无余,不复更造,是谓苦尽谛。谓贤圣八品道:所谓正见、正志、正语、正行、正命、正方便、正精进、正念、正三昧,是谓苦出要谛。《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四谛品

【45】、 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79经

【46】、 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为苦。(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六

【47】、 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卷下,道行品

【48】、 烦恼之恶钩,牵人不自在,犹如地狱卒,掷人人汤火。《菩提行经》卷三

【49】、 恼乱身心名烦恼障,覆所知境无颠倒性令不显现,名所知障。《佛地经论》卷七

【50】、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51】、 邪见者,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787经

【52】、 有占有欲的人,最终舍弃了自身。南传《佛教格言-烦恼品第四》

【53】、 贪为极热病,佛为大良医。《天请问经》

【54】、 饥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此,泥洹最乐。《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55】、 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贼,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于身。《法句譬喻经》

【56】、 粗言利刀剑,贪欲碜毒药,瞋恚炽盛火,无明极重暗。《天请问经》

【57】、 当知若诸众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3经

【58】、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59】、 痴为恶父,爱为恶母。《佛说骂意经》

【60】、 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者,说名得涅槃。《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10经

【61】、 爱欲为疮疣,蛆蝇诸恶觉,及诸贪嗜心,皆悉从意生。钻凿士夫心,以求华名利。《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2经

【62】、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四十二章经》

【63】、 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四十二章经》

【64】、 佛言:人从爱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四十二章经》

【65】、 母子更相忧,牛主忧其牛。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4经

【66】、 山羊被杀因作声,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世人趣死以境牵。《佛本行集经》

【67】、 见闻生贪好,欲望成结缚,如同群飞蛾,死于灯焰处。《即兴自说极度经》

【68】、 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则是魔饵,因此令心生无量恶。《中阿含经》卷十八,《净不动道经》

【69】、 阿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种变易的色法不会导致贪恋及耽乐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忧、恼。南传《大空经》佛言

【70】、 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经集》第九章,《雪山夜叉经》

【71】、 如六大贼能劫一切人民财宝,是六尘贼亦复如是,能劫一切众生善财。《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品

【72】、 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着,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21经

【73】、 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弹指顷灭,如是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得离厌、不厌舍。《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4经

【74】、 色声香味触,及第六诸法,爱念适可意,世间唯有此,此是最恶贪,能系着凡夫。超越斯等者,是佛圣弟子,度于魔境界,如日无云翳。《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103

【75】、 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依于恶贪嗜。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究竟于苦边。《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1经

【76】、 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带,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楞严经》卷五

【77】、 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若能摄诸根,疾得于解脱。《虚空藏菩萨经》

【78】、 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四十华严卷十

【79】、 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此等能为众生障碍;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5经

【80】、 着五欲乐,障诸善根。《华严经》卷四十八

【81】、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以欲网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恣缚于狱,如鱼人笥口。为老死所伺,若犊求母乳。离欲灭爱迹,出网无所蔽,尽道除狱缚,一切此彼解,已得度边行,是为大智士。《法句经》卷下

【82】、 爱欲品爱、不爱者,因欲缘欲,从欲而生,由欲故有;若无欲者,则无爱、不爱。欲者,因念缘念,从念而生,由念故有;若无念者,则无有欲。念者,因思缘思,从思而生,因思故有;若无思者,则无有念。《中阿含经》卷三十三,《释问经》

【83】、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好乐生忧,好乐生畏,无所好乐,何忧何畏。贪欲生忧,贪欲生畏,解无贪欲,何忧何畏。《法句经》卷下,好喜品

【84】、 不当趣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是以莫造爱,爱憎恶所由,已除爱缚者,无忧无所憎。《法句经》卷下,好喜品

【85】、 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荷莲不着水。《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3经

【86】、 若断爱无余,如莲花处水,芘刍舍此彼,如蛇脱旧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五

【87】、 造成投生的是爱欲,它伴随着喜与贪同时生起,四处追求爱乐,也就是:欲爱、有爱、非有爱。在世间有可喜与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爱欲就在那里生起,在那里建立。南传《大念处经》

【88】、 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爱欲深无底,老死用是增。《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89】、 谓地界、水火空风识界,是谓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觉。比丘,若有觉者,便知苦如真,知苦集、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中阿含经》卷三,《度经》

【90】、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圆觉经》卷上

【91】、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楞严经》卷四

【92】、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楞严经》卷四

【93】、 盲目陷情爱,必被欲网覆,被魔罗擒捉,如鱼被筌捕。《即兴自说贪欲经二》

【94】、 人为恩爱惑,不能舍情欲,如是忧爱多,潺潺盈于池。《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95】、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四十二章经》

【96】、 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途黑暗中。《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火莫热于淫,捷莫疾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映于河。《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97】、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98】、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人重患,凡夫困之,致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菩萨诃色欲经》

【99】、 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大萨遮尼乾子经》

【100】、 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罗网,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伤损?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一一

【101】、 如虫在溷中,不知东与西,结着于淫欲,盖此亦虫伦。《出曜经》

【102】、 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盼除众苦。《法句经》卷下,爱欲品有从爱生爱、从爱生恚、从恚生爱、从恚生恚。《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5经

【103】、 设习爱欲事,恩爱转增长,譬如饮咸水。《生经》卷一

【104】、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经》

【105】、 芭蕉生实死,芦竹苇亦然。贪利者如是,必能自损伤。《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106】、 贪人于昼夜,常无有安乐。以其多乐欲,爱箭射其心。《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九

【107】、 心可则为欲,何必独五欲。速可绝五欲,是乃为勇士。《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08】、 五欲圃中,耘除爱草。《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09】、 先诛爱本,无所植根,勿如刈苇,令心复生。《法句经》卷二,爱欲品

【110】、 菩萨观爱,如怨诈亲。《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菩萨品

【111】、 譬如有人块掷狮子,狮子逐人而块自息。菩萨亦尔,但断其生,而死自灭。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外道亦尔,不知断生,终不离死。《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112】、 心不迷不坠生死,业不系不受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果。爱憎之情作,则死生之迹动转迁流。心心不住,念念相续,岂待百年气泯然后为生死者哉?《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113】、 毕故不造新,厌胎无淫行。种憔不复生,意尽如火灭。《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114】、 众施经施胜,众味道味胜,众乐法乐胜,爱尽胜众苦。《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15】、 伐树不伐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肉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出曜经》卷上

【116】、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生情,万劫羁锁。(唐)德山宣鉴禅师(《传灯录》卷十五)

【117】、 观乐作苦想,苦受如剑刺,于不苦不乐,修无常灭想。是则为比丘,正见成就者。寂灭安乐道,住于最后边,永离诸烦恼,摧伏众魔军。《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67经

【118】、 虽到于五尘,不名为贪欲,思想生染着,乃名为贪欲。欲能缚世间,健者得解脱。《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

【119】、 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众色常住世,行者断心欲。《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752经

【120】、 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杂阿含经》卷九,第235经

【121】、 眼色等不名为缚,贪喜为缚,破贪喜故心得正解脱,正解脱心能人泥洹。(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122】、 色贪,不净能断;淫贪,舍心能断。《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七

【123】、 当观色无常,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一,第1经

【124】、 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杂阿含经》卷十,第255经

【125】、 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槃。《杂阿含经》卷五,第104经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杂阿含经》卷一,第9经

【126】、 见有见,闻有闻,念有念,识有识,睹无着,亦无识。一切舍,为得际,除身想,灭受行,识已尽,为苦竟。《法句经》卷下,泥洹品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诸识。灭寂诸识,痛苦就不再产生。《经集》第三品,第十二章《二重观经》

【127】、 若觉一切法,能不着诸法,一切爱意解,是为通圣意。《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28】、 譬如士夫持斧头人山,见芭蕉树,谓材堪用,断根、截叶、斫枝、剥皮,求其坚实,剥止于尽,都无坚处。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当正观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杂阿含经》卷十,第248经

【129】、 三十七助道:四念处,四正勤,及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七觉、八正道,略为四念处,开则三十七,更广复无尽。不以一种药,而止众病故。余无量修法,皆摄在此中。(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130】、 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

【131】、 应观四念处:所谓无身住处,无受住处,无心住处,无法住处,无住处建立处,是名念处。《大宝积经》卷-。-,善德天子会

【132】、 以戒净故得心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以见净故得疑盖净;以疑盖净故得道非道知见净;以道非道知见净故得道迹知见净;以道迹知见净故得道迹断智净;以道迹断智净故,世尊施设无余涅槃。《中阿含经》卷二,《七车经》

【133】、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9经

【134】、 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依因所修慧,逮得于净智。已得净智者,具足清净戒。《大乘宝云经》卷七

【135】、 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大乘理趣般若经》卷八

【136】、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

【137】、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138】、 又问:身孰为本?答日: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日: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日: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日: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日: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139】、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140】、 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杂阿含经》卷八,第203经

【141】、 世间有情,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云何一结?是谓我慢。所以者何?诸所有结,细中粗品,一切皆以我慢为根,从我慢生,我慢所长。如楼观中心,众分所依止,中心若坠毁,余分皆坠落。如是我慢结,众结之所依,我慢结断时,诸结皆随灭。《本事经》卷一

【142】、 贪欲、瞋恚,及以愚痴,皆悉缘我根本而生。若灭我想及贪瞋痴,诸苦亦皆从此永断。《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

【143】、 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斯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九

【144】、 若断身见,余使自灭。《胜天王般若经》卷四

【145】、 故知人道,不要别观,总观无我一行亦得,若能明见身心无我,则是见道。《甄叔迦经》卷七十二

【146】、 染污末那,为识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末那灭已,相缚解脱。(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五

【147】、 经中说无我故得解脱,并不是破除外道的我见就算完事。这还是不能解脱的;不使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自内我,这才是破人我见最重要的地方了。(当代)印顺《摄大乘论讲记》

【148】、 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加是可得道。《阿陀耆婆经》

【149】、 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云何菩萨观谛善巧?谓此五蕴是苦,若如实通达苦相性空,即名苦圣谛。五蕴为爱因及见因者,名集,若不执取彼等爱因及见因,而不虚构增益者,彼名集圣谛。若了知五蕴前际不来,后际不去,现在不住者,名为灭圣谛。若以无二圣智根本定知四谛悉皆空性,即名道圣谛。《圣无尽慧经》

【150】、 彼烦恼不可得断,烦恼灭亦不可得,以灭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无有如是道而无其果。此四圣谛,但是分别虚妄非有。《大宝积经》卷六十九,菩萨见实会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生日即将到来的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735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经典佛心禅语悟道
下一篇 : 经典禅语悟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