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一些漂亮的句子,这些的句子很有意境,你读到过的最惊艳的句子是哪句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稻盛和夫企业管理文化经典语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稻盛和夫企业管理文化经典语录

【创造力的形成来自灵感的升华】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中美知太郎博士曾说过:创新和发现的过程属于哲学的领域。
只有在概念能被合理证明时,才能成为科学。

田中博士认为,在可以用科学解释的一般常识和真正的创造力之间,都存在一道鸿沟;创新和发明则是一项用以弥补两者之间差距的心智活动。
而拥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则是帮助人们形成真正的创造力的基础。

真正的创造力之路,并非由已知的科学知识所累积,而是灵感的升华。
这种灵感先形成哲学,在经过证明并为大家所接受之后,终于变成了科学。

很多人在灵感出现或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时,担心自己的思想是否过于新奇、古怪,致使他人无法接受或难以实现。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不要害怕持有古怪思想,因为现在接受的每个观点曾经都是不可思议的。

每一个新观点被提炼、归纳之初,可能会有一些人表达出不认同、不接受的态度来。
但是,随着时日变迁,人们对这种新奇观点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于是便会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人们要有勇气否定常识和传统的科学知识,敢于提出更新的观点,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创造力。
而在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丰富多样的创新成果的支持下,企业将爆发出更强大的新能量来。

【用大家庭主义的经营方式换来长远发展】

稻盛和夫认为,最理想的企业形态就是能够让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共同协作,于是他尝试采用大家族主义的方式来经营企业。

【大家庭主义是一种共同经营理念】

在东方传统的家庭中,父母疼爱子女,子女体谅父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一家人共同为了整个家庭的繁荣而齐心协力。

受此启发,稻盛和夫决定,要让企业也能够像家庭一样,经营者和员工之间不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像亲人一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同甘共苦。

而在企业中,如果经营者与员工之间能够结成如同家庭成员一样的和睦关系,那么经营者就自然会对企业员工的立场和应有的权利表示足够的尊重,企业员工也同样会为了企业的利益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稻盛和夫把这样一种劳资关系称为大家庭主义,并将其确立为最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一种超越劳资立场差异的共同经营理念。

当然,如果仅仅向人们发出呼吁,要让大家在公司里互相之间能够像家人一样彼此关心,这样做是不可能有任何效果的。
因此,在把整个团队成员的心凝聚起来的同时,还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要超越劳资关系的界限,创造能够被所有员工共同接受的经营目的和经营理念。

京瓷在创业之初,便注意发挥这种精神,由此确立了这样一个能够得到全体员工认同的经营理念,从而得以超越了劳资双方的立场差异,塑造出了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并让这种企业文化成为京瓷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固基盘。

【经营企业实质上就是在经营一个大家庭】

建设大家庭主义的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动机和长远战略目标。
如果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把企业的前途与员工的个人命运视为一个有机统一体,那么便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智慧和热情,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使企业得以长远发展下去。

世界各地有很多企业仿效京瓷公司,采用了大家庭主义经营模式。
例如,索尼的家庭观念、摩托罗拉的以人为本等,都是在努力营造企业的家庭氛围,改善企业内部、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消除各种人际冲突,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在这种经营模式中,无论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还是组织内部的规章要求,都应以全体员工为核心,实行人本主义管理,并将营造大家庭主义的企业文化氛围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必备条件。
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只有将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完美体现,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

(2)只有建立健全一个有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机制,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协调,才能把和谐大家庭的建设工作提高至一个新水平。

(3)只有广大员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在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进程中促进和谐,在促进和谐的过程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培根曾言: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
因此,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在企业管理中道理亦同。

当企业经营考能够把员工当作企业主人,建立各种有效管控机制,把企业的前途与员工的个人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构建起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时,企业便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夯实基础后再求发展,方可持续经营企业持续经营必须要先夯实基础再求发展,如此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稳定经营;否则很可能因基础不牢而半途而废,甚至致使原本良性发展的事业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夯实基础是持续经营的先决条件】

稻盛和夫指出,如果想让公司的销售额不断增加,就必须依靠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来实现。

稻盛和夫解释道,虽然整个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万事万物都会不断成长与发展的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成长与发展在任何条件中都能够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自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经营同样如此。
如果想要继续发展,自身资本实力的积累是先决条件。
如前面提及的那位经营者,如果他所经营的企业按照现在的方式继续扩张下去的话,其公司早晚会触及成长的极限。

《尚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意为: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
其实,这也说明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都需要先做好基础工作,勤练基本功,奠定牢固深厚的根基,创造最充分的条件,这样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前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在对待企业扩张时,经营者应慎之又慎,将当前的基础夯实后再去寻求发展,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稳定经营。

为此,稻盛和夫建议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当前的利润成本核算,提高当前的收益率,为员工的未来提供一定的保障。
假如无视这个先决条件,贸然实施扩张,那么公司的前景不容乐观。

【大本营与出击人员的配置是一门重要科学】

当企业确定需要实施扩张、寻求再发展时,必然会安排一部分人员留守大本营,另一部分人员出击,去开拓新市场,此时人员如何配置就显得非常关键。

正是因为稻盛和夫谨慎的天性,所以才会指派自己的精锐部队稳守公司的大本营,而自己则亲自率领小部队去开拓新的事业。
这样,即便是有朝一日不幸地从前线溃退时,自己也能够安心归来、有退路可守。

培根曾断言:一个机敏谨1真的人,一定会交好运。
一个机敏谨慎的经营者,也一定会获得好的经营成果。

京瓷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恰恰是因为稻盛和夫没有选择莽撞的扩张路线,而是冷静地判断企业与自身事业的实际状况,在夯实了现有事业的基础后再考虑如何发展壮大,这使得京瓷公司没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重大的挫折。
可以说,夯实基础后再求发展,是京瓷事业永续的秘诀。

【企业并购经营当以促进共赢为出发点】

在制定扩大市场份额的经营战略时,很多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选择并购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在开展并购活动时,经营者必须消除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之间的心理隔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此才能使并购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向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发出宣言】

稻盛和夫认为,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经营者必须获得手下员工的爱戴,使得员工积极主动地按照经营者的意图开展工作、实现任务目标,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企业经营者要想做到这一点,不但其自身需要具备杰出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从心底里产生类似老板说得很有道理,我们都应该遵循他说的话、全力以赴这样的想法。

稻盛和夫建议企业经营者,在进行并购之初,应当向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发出这样的宣言:我作为新老板,将会依照这样的经营理念来管理这家公司,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配合!

与此同时,还要让被并购企业的员工感觉到现在的老板拥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对我们做出的成绩也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的新老板值得我们效力。
如果经营者能够做出这样的表示,必然会获得员工们对并购行为的认可。

此外,如果被并购的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那么必须向员工们定期公开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坦诚地告诉员工们这家公司目前尚未摆脱亏损,前景不容乐观,以期获得所有员工的理解。

接下来,还要继续向众人发出诉求:我们必须让公司扭亏为盈,所以大家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得过且过。
因为,只有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斗,公司业绩才有可能逐步好转起来,大家的待遇也才能逐步得到改善。

人们的天性中有一种对未来承诺的渴望,它们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幸福感。
所以,人们在得到承诺后,非常期盼它实现,甚至会为了承诺实现而主动付出努力。

基于这种天性,当稻盛和夫发出这样的宣言后,往往会得到员工的认可,并促使员工努力地投入工作中,着力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现状。

【以救助对方企业员工的心态进行并购】

此外,并购方企业的心态也非常重要。
稻盛和夫在实施并购时,会抱持着救助对方企业员工的心态。
当初,赛伯乐特工业公司便是在陷入严重亏损、向京瓷公司求援之后,稻盛和夫才同意接管的。

关注持续经营时,应超越经济变动因素很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策略应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
但是,稻盛和夫却在一次演讲中发表了这样的观点超越经济变动,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

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
谨慎的态度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当然,它也更便于实现稳定发展、以不变应万变。
事实上,以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这就是京瓷克服多次经济变动、得以顺利发展到今天的源动力。

近年来,对于稻盛和夫这一慎重坚实的经营方针,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看重R。
E(股东资本利润率),认为R。
E高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但稻盛和夫指出,那不过是短期内衡量企业好坏的一种尺度。

企业经营者们应该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的繁荣,稳定比什么都来得更重要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储备,超越经济变动,引导企业走向长期繁荣。

【经济萧条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无力】

身为企业经营者,要在经济萧条发生之前实施稳定经营以应对萧条,从而超越经济变动。
当经济萧条的风暴席卷而来之时,企业经营者要主动采取措施克服萧条。
为此,稻盛和夫总结了五项对策,以助于企业经营者执掌经营之舵。

【全员营销是应对萧条的第一对策】

在市场经济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主动承担起企业的推销员的角色。
在遭遇石油危机大萧条时,京瓷公司便是这样做的。

印度哲学家泰戈尔曾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企业面对经济萧条时应抱持着自我考验的态度,而作为企业经营者,则可以考虑此时让员工好好体验下危机。

通过全员营销,员工们便会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体验:即使是在开发最尖端技术的企业中,销售产品仍然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和难点所在。
经营者要让全体员工都懂得获得订单的艰难以及经营企业的艰难。

在已有的产品或生产线上开发新产品,也是应对萧条之策京瓷公司就曾在经济萧条期开发出了用于钓鱼杆的陶瓷导向圈。

京瓷公司营销员在拜访一家渔具制造企业时,看见该企业制造一种钓鱼的鱼杆附有卷线装置,而在天蚕丝线滑动的接触部位使用的是金属导向圈。
营销员注意到这一点,便建议对方改用耐磨的陶瓷导向圈。
后来,渔具企业领导人用附带陶瓷导向卷的钓鱼杆在钓鱼比赛中大获全胜,对京瓷公司的产品更加信服。
从此,这家渔具企业便开始采用陶瓷导向圈。

【这一新产品对经济萧条时期京瓷的订单和销】

售额的扩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其效益是持续的如今很多高级鱼杆仍然在使用陶瓷导向圈。

这一事例告诉企业经营者一个道理:在萧条期开发新产品,并不是手忙脚乱去开发全新的东西;企业完全可以在公司当前技术或产品的延长线上去开发出新产品,这才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去做的努力。

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高生产率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订单减少,要做的工作也随之减少。
如果此时仍然由过去同样多的人来生产,那么制造现场的生产效率会下降,车间里工作气氛会松懈下来。
于是,稻盛和夫坚持把多余的生产人员从生产线上全部撤下来,以维持制造现场中的紧张气氛。

稻盛和夫认为,工作效率一旦下降,日后若要再恢复原有的高生产率,便会变得异常艰难。
所以,如果能够让企业保持住以往的工作效率,便等于在帮助企业保持再飞跃的姿态,可使企业不至于因萧条减产而降低工作效率。

此外,稻盛和夫还将彻底削减成本、构建企业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等作为应对经济萧条的主要对策,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经济萧条之于企业而言就如同发展之路上不断出现的荆棘,企业要想出各种有效方法去跨过,这样才能继续行进。

在创业至今的50多年里,京瓷经历了多次经济萧条的境遇,但都顺利渡过,并成长发展至今,这恰恰是因稻盛和夫认真实践了上面所列的几项对策。
可见,身为企业经营者,要抱持把逆境化为源动力的经营理念,推动企业实现更大的飞跃。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稻盛和夫企业管理理念经典语录


稻盛和夫企业管理理念经典语录

【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

稻盛和夫认为,一心放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这是提高自我身心修养、砥砺人格的一种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通常,人们认为,应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同时又能获得更多的薪水,而其余时间则按照自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度过,这才是真正丰富的人生。其实,在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心中,劳动不过是为了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报酬的手段,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其实,获得生存所需的粮食,这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劳动的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可以产生战胜欲望、磨练精神、打造人格的效果,是一种磨练精神、是一种提高心性的尊贵的修行。

毫无疑问,恰恰是昔日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在二宫尊德的身上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将那种精神深深扎根于他的内心,陶;台了他的人格、砥砺了他的精神,使他的人品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其实,劳动这种行为的尊贵之处也恰恰在于此。

总之,身为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必须埋头做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不断努力,培养自身的崇高人格。长此以往,即便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将修行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美好的人生自然也将与你相伴。

【成功需要我们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每提到成功,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及努力、拼搏的字眼。

如果仅仅是稍作尝试,那么人们通常很难成功;所以,人们应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自然的机理】

我们一般都认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一件特别的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竭尽全力地工作似乎是在苛待自己。事实绝非如此。

观察一下自然界吧。无论是动物,亦或植物,它们都在拼命努力求得生存,而只有人类才会有享受安乐的念头。

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这便是自然界的机理。在自然界中,不努力的草类便无法生存,不拼命求生的动物也必将灭绝,这是不可动摇的铁律。

但是,一些人类,一说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或必须拼命工作时,便似乎立即感到浑身难受。然而,想要成功就必须拼命工作,想要生存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习得的机理。

【始终以百米赛的速度奔跑】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稻盛和夫的口头禅。努力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而如果被问及你努力了吗,人们也都会回答是的,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是,如果人们付出的努力仅仅与普通人一样,那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而且,不管这样的努力持续了多长时间,也不过是在从事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已。只有当人们积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时,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可喜的成果。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人们希望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之持续不断地付出无上限的努力。如果不肯付出这种数倍于他人的努力,而又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并维持成功之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在京瓷创业的初期,京瓷公司上下几乎都在无限度地加班。时间一久,员工们个个倦容满面,基层员工中难免会传出一些不安和抱怨的声音。稻盛和夫反夏考虑后,最终还是不得不硬起心肠,说了下面一段话:企业经营,就好比连续奔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我们就是至今未经训练的业余团队,而且在这样的长距离赛跑中,我们起跑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想参加比赛,那么,我们只有用百米赛的速度奔跑才行。有人认为这样硬拼,身体肯定吃不消。但是,我们起跑已迟,又没有比赛的经验,若想取胜,非这么做不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

稻盛和夫认为,作为一个几乎一无所有、加入新兴陶瓷行业的时间又比较晚的企业,京瓷已经没有从容不迫做出选择的余地了。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企业上下除了拼命努力之外,别无他法。(来源 )

当然,这样的努力,最终如众人预期的那样开花结果了:创业不到10年,京瓷迎来了股票上市这一关键的发展点。

此时,稻盛和夫对员工们这样说道:用百米赛的速度跑马拉松,大家都担心中途会有人跟不上队伍、落在后面。但是,一旦这样跑起来以后,全力奔走就成了我们的习惯。始终坚持用最快的速度奔跑,我们居然真的这样坚持到了今天。

而且,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到,那些先行起跑的团队并没有太快的速度,而最领先的团队也开始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这说明我们已经离第一名越来越近了。所以,让我们继续加速.全力疾驰,超越他们吧!

稻盛和夫将这种以百米赛的速度进行长跑比赛的无限努力,称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认为,如今仅仅依靠平平常常的努力,那么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果;而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此才能为人生和事业成功提供最强的动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不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了之后就不要停止。

【精良的时间管控是强化工作成效的良方】

时间是一种最紧缺的资源,因为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处理很多重要的事务。若不将时间管理好,又想强化工作成效,那就只是空谈。

【禁止加班能提高效率】

稻盛和夫早年就职的松风公司,由于经常拖欠工资,所以大家都指望着赚取加班费来贴补家用。因此,公司员工都养成了在正常上班时间内消极怠工,等拖到加班时段再好好干活来多赚加班费的习惯。但是,稻盛和夫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他对特瓷科的下属员工们宣布:禁止加班。

稻盛和夫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们当时制造的是刚刚开始投入量产的产品,如果还要额外支付员工的加班费用,势必造成制造成本上升。只有通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才能确保留足利润空间,继而压低产品价格,赢得更多订单。

就在稻盛和夫宣布禁止加班之后,引发了整个部门的一致反对。为此,稻盛和夫反复地向众人解释原因,不断地向员工宣讲自己的理念,并最后赢得了共鸣。在他的潜移默化下,众人开始变得像他一样分秒必争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正因如此,特瓷科被评价为:简直就像是一支特种部队。

柏拉图曾言: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

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内部推行单位时间核算制,将劳动时间与利润挂钩,以此大大激发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激情。

以科学的单位时间核算,控制时间使用这种单位时间核算制在实施时,需要统计出各个阿米巴的单位时间,所以核算者必须掌握成员所需的总时间。在制造单位时间核算表中,阿米巴中各位员工每月的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内部公共时间和间接公共时间之和,即为总时间。

此外,当阿米巴之间进行支援互助时,其时间业绩和经费开支一样,亦可进行转嫁统计。各事业部公共部门的总时间可以按比例分摊到各个阿米巴的时间中,各工厂间接部门的总时间也可以按照比例实施分摊。每天将时间业绩统计完毕后,必须在第二天把时间业绩和月初以来的累计业绩向每一位成员作出反馈,以便其掌握总时间。

由于这种核算是把单位时间的附加价值作为指标,所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时间这一概念在核算过程中被视为一个重要因素。

核算者必须关注该部门的总时间,而不是制造所需要的时间。因为,除了实际进行制造活动的运转时间之外的时间,也会对核算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把总时间作为标准并不单单为了减少员工加班的时间长度,而是为了通过引入时间的概念,让生产现场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在工作时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快节奏,为员工营造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的氛围来。

企业经营者最需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在时间使用方面下足功夫,鼓励全员杜绝浪费时间的现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严格管理临时用工事宜】

稻盛和夫对于临时工的劳务却并不做时间管理,而是仅仅把它作为经费开支加以掌握。所以,临时工的劳动时间并未被囊括在单位时间核算中的总时间内。

关于这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增加临时工,减少正式员工,虽然经费开支会有部分增长,但总时间却会减少。所以,从表面来看,单位时间会有所提高。

但是,绝不允许以这样的理由而多招临时工。在聘用临时工的问题上,企业经营者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的事业发展和组织运作的基础上,最终作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断。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因为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如金钱是衡量货物的标准。对于时间管控这个有价值的事情,经营者要实施全方位管理,做好各方面的细节协调,这对于强化工作成效是大有助益的。

在必要时坚持,在适当时放弃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应坚持不懈地向前迈进,而在适当时候也应懂得放弃。把握好这个维度,才能让工作见成效,保证企业的付出与回报处于理想状态。

【绝不放弃是工作中必须坚持的理念】

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持续不断、不厌其烦地努力。在工作中,那些比别人更加努力的人,的确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个远大的目标,在现在看来似乎遥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每天持续地努力、累积,就一定可以达成。纵观那些伟大的成就,无不由一点一滴、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积起来,且没有快捷方式可循。所以,人们的心中要时刻抱有这样的信念:只要你不放弃,就不算失败。

1982年,在京瓷公司的经营方针发表会上,稻盛和夫从哲学家中村天风先生的著作中摘录了一句话,作为京瓷公司的口号。

实现新的计划关键在于不屈不挠、一心一意。因此,必须聚精会神,抱着高尚的思想和强烈的愿望,坚韧不拔地做到底。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期望实现新的计划,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绝不能放弃;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用高尚的思想和强烈的愿望去不断地描绘自己心中的蓝图。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目标一定能够达成。稻盛和夫借助这句经营口号,正是要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哲理:在人的愿望里面包含着成就事业的力量。

【让欲望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

稻盛和夫鼓励人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欲望,直到它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止。他指出,没有一个人应该是环境的奴隶。有些人虽然在追求目标,但却常常以社会或经济因素不佳为由而放弃。他们越是深入研究环境,就越认为自己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当一个人始终为环境所奴役时,他只会看到情况不利的一面,其结果自然也没有了成功的可能。

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以强烈的欲望来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么就完全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确保自己的梦想成真。培根曾言: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也就是说,如果你打心底里想要成就某件事,并且保持这种心态,那么最后你的心就会自然而然努力地去帮你清除一切障碍。

【决定抽身而出时必须果断】

诚然,坚持到底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让人们最难决定的是却不是它,而是何时从一个计划中抽身,也就是说,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标准时,应该在什么地方喊停。

稻盛和夫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好像一个猎人追捕猎物一般。但是,在偶尔几次遇到资源都已耗尽的情况时,他也会果断地撤出。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评价道:最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敢冒大险的人。一个成功的决策者,会把握好坚持或抽身的时机,掌控住管理所带来的风险,或坚持到底或果断抽身,使工作最终得见成效。

长于自省,方能在不断领悟中不断提升每个人都难免犯错,但是有的人会自我反省,不断提高i而有的人却浑浑噩噩,不断地重蹈覆辙。而这也恰恰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所在。

要每天反省,方可日益精进稻盛和夫在《六项精进》中提出的第三项是:要每天反省。

他认为,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这一天里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之处?待人接物是否足够亲切?是否表现出傲慢无礼之态?有无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然后,对照自己做人处事的准则,确认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自我反省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发现在自己的言行中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严格地加以改正。稻盛和夫认为,天天反省能够净化灵魂、提升人格。

罗曼罗兰也曾这样比喻道:自我批评,这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人们在竭尽全力、拼命工作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天天自我反省,那么其精神就会得到净化,心志就会得到磨炼,个体能力会得以提升。

当然,这一点确实不易做到。稻盛和夫他回忆称:我年轻的时候,有时也会傲慢。因此,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我都要进行自我反省。很惭愧,我还做不到每天都反省,但一旦意识到,就马上反省。

【成功亦可能毁掉一个人】

很多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后,开始日益骄横、傲慢、跋扈,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被成功毁了。实际上,这也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满足于荣耀的虚荣心。

柏拉图曾指出: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这种秩序的形成会使人们头脑中自然而然地生出自制的想法,自然而然地产生规范的行为。

自我反省就是抑制邪恶的自我,让善良的真我伸展稻盛和夫非常喜欢20世纪初期英国哲学家詹姆斯埃伦的一句诗歌:反省就是耕耘并整理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你不在自己心灵的庭院里播种美丽的花,那里就将杂草丛生。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省,磨练自己的心志,以期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幸福。

稻盛和夫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反省的定义反省是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的过程。这里,所谓的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悯他人,希望他人生活得更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不管别人如何,只求自己生活得好即可,如无耻的贪婪之心即属于自我的范畴。

印度哲学家、诗人泰戈尔认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卑怯的自我和一个高尚的真我同时存在于其中。

也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有必要天天反省,对着自我说:请稍微安静一些、你该学会知足。通过这样的反省,来抑制自我的膨胀程度,磨炼自己的灵魂和的心志。

稻盛和夫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一个经营者要想搞好经营,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性。也就是说,要长于自省,不断领悟,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深化自己的思想,从而促使自己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成效,使企业经营呈现出更理想的状态。

不超越立场差异,双方会永远停留在对峙状态劳资关系状态是企业选取何种绩效薪酬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而劳资双方的立场差异是影响双方关系的根本所在。

稻盛和夫企业管理学经典名言


稻盛和夫企业管理学经典名言

【伟大的成果都是靠点点积累来达成的】

稻盛和夫认为,宏远的目标都起源于平凡。

那些看似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一些普通人通过就就业业的工作,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稻盛和夫所阐释的便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其实,在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便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战国策》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这都包含着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古希腊诡辩论者欧布里德等人也曾提出过著名的谷堆论证,具体内容是:一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形成谷堆,那么怎么形成谷堆呢?

从矛盾角度分析,谷堆是由一粒一粒的谷子堆积而成的,是一这个矛盾方面向多的矛盾方面转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们都是矛盾方面在量变过程中的转化,是量变引起了矛盾的双方在地位、作用和性质上发生了转变。

东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是共通的,他们皆从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角度出发,告诉了人们如何在完成平凡目标的基础上达成非凡的成果。

稻盛和夫在谈及此思想时,还特别引用了一句中国的俗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劝诫年轻人关注量变,不能漫无目标地随意行事,也不要幻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而要双眼紧盯前方的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这样最终必然会实现期望,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

要想成功,就要耐得住平凡稻盛和夫认为,一切工作都应从脚踏实地做起,这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必须做的积累。即使平时产生的一个普通的念头,都有可能成为通向伟大目标的桥梁,而通向伟大目标的道路始终是平凡无奇的。

法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指出: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这亦是在告诫人们:任何想法及为之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目标成果的实现。

关键在于如何长期地坚持下去。

其实,稻盛和夫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但是稻盛和夫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肯于勤恳地工作,能够耐得住平凡的寂寞,最终才创造了非凡的成果,并坚持不懈地走在了创造非凡的路上。

【平凡与非凡之间是循环演进的】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也就是说,一定数量的平凡目标达成后,终将创造出一个非凡的成果。

但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就此终结,而是意味着新的事物又将开始新的量变,由此,便形成了一个量变一质变一新的量变一新的质变的循环演进的过程。

而我们所说的非凡的成果也并非永远处于非凡的状态,过去的非凡可能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便成为普通。所以,人们仍然需要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个个平凡的目标,去创造一个更加非凡的成果。

企业经营者要了悟二者循环的道理,并坚持在经营与管理中推进这样的循环,实现持续的进步。

【潜意识影响个体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潜意识并不是随便想想而已,而必须是一种强烈的愿望。

例如,不管怎样,无论怎样,一定要这样的强烈意念会使得人们废寝忘食,反复思考。

所谓潜意识是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平时它并不显山露水,但在无意识中或在某一特殊时刻,却会突然闪现出来,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意识,我们称之为显意识。在人的意识中,潜意识所覆盖的领域要大大超过显意识所覆盖的领域。经常反复的体验或强烈的刺激感受,都可能迅速进入潜意识。如果用好潜意识,人们就有可能在瞬间作出极为正确的判断,并将行为引向实现目标的方向。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有效使用潜意识。例如,对于这个工作,我想这样做,当这种意念强烈时,人们可能突然就会有灵感闪现,这便是来自潜意识的灵感。

通过努力思考,让潜意识融入行为让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中很容易。如果每天都在拼命思索,那么它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这样一来,即使不特别留意或意想不到的场合,潜意识也会自然发动,给人们以启示。而且,这种启示往往会触及事物的核心,使问题一下子得到解决。稻盛和夫曾戏称这种情况只能用神的启示才能解释得通。

全力以赴,目标成果指日可待很多人终日感叹目标难于实现,实际上这往往是因其缺少全力以赴的信念所致。

当一个人全力以赴时,神灵才会现身若想征服海拔8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攀登者必须从平地起,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攀至山顶,此外别无他法。在工作中,如果人们遇难则退,不愿意全力以赴,势必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神灵才会现身,来帮助人们实现预期目标。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自认竭尽全力之后,都会认为只有让神灵保佑这一条路了。但关键问题在于:你真的已经将自己的灵魂悉数注入到产品中,将自己身体里的力量全部用尽了吗?

此时,多数人会回答:我还可以更努力一些、更完善一些。稻盛和夫指出:只有这个时候,神灵才会愿意现身,才会向人们伸出援手。

【尽力而为与全力以赴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人们通常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事罢了,真正全力以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然而,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下去落实目标,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

全力以赴要比尽力而为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表现出更加进取的状态。如果仅仅是尽力而为,那么人们距离目标可能总有一步之遥;而唯有做到全力以赴,人们才可能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不行也会行事实上,那些能够完成目标的人都具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坚信自己的可能性,即将来的能力。他们敢于给自己规划一个完全超出当前能力水平的高目标,并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里实现这个目标而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对那些看似不易达成的目标,只要经营者和员工们毫不畏缩,勇往直前、全力以赴,那么目标成果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明确为什么而工作,方可有的放矢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有关工作的一个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那么他工作起来便会毫无目的,自然也难以产生有价值的行为。

【获取生活食粮并非工作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而工作?很多人认为,工作的首要意义就是为了获取报酬。

稻盛和夫认为,这种回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们的第一需求是吃穿住用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了钱人们才能购置生活必需品,才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此外,人们自身的发展也需要钱的支持。

不过,稻盛和夫同时也指出,仅仅为了生活食粮而工作这种思想容易导致三种防不胜防的弊端。

一是厌恶工作的工作状态。如果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那么工作就很容易沦为赚钱的工具和手段,成为人们不得不做、但却是被迫去做的一种行为。然而,对于被逼无奈的事情,人们根本谈不上热爱。

二是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心态和行为。由于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人们的心力就很容易集中到想方设法赚大钱上,随之而来的便是日益泛滥的投机取巧的行为。

三是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因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赚大钱,所以,人们不再以德能论人,而只以金钱论人。

这三种弊端对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而言都是不利的。为了纠正不良的工作观,稻盛和夫提出了经过成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质朴工作观。

【工作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心志】

稻盛和夫认为,人们应将工作的目的界定为: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修行者在经历了长期严格的修行后,也未必能够做到这个目标。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让人们达到这个目标的巨大力量。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一个人的心志修养并非完全隐藏于内,他会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最终将其个人魅力彰显到极致。

只有喜欢你从事的工作,你才会全身心投入稻盛和夫刚刚参加工作时,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有着经常变化的兴趣,并不善于将自己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么,为什么他在50年如此漫长的时间里都能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工作呢?这是因为,他让自己喜欢上了所从事的工作。

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会让人们无视辛苦、更为专注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一个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无论这项工作有多么难,他也不会觉得难。就如那些处于热恋中的情人,他们做的一些事情,旁人看来可能会目瞪口呆,他们自身却处之泰然。

对待工作也一样。在旁人看来,某项工作可能非常辛劳、艰苦,根本无法忍受,更无法坚持。但是,如果人们热爱这个工作,那么他们就能够承受下来,一切艰难就都不在话下。

其实,人们普遍具有这样的行为特点: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能够全心投入,再辛苦也能忍受。而如果人们能够将这种投入与专注贯彻始终,那么做任何事情自然都能成功。

即便是不喜欢的工作,也要尝试去接受为了保证工作成果的实现,每个人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努力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一个人能够直接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其概率恐怕不足干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能被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的幸运机会也微乎其微。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之时,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做的消极态度,因此总是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的人才最终也只会白白浪费。

但是,不管怎样,人们都应当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意识的人,就无法从对工作的厌恶感中解脱出来。

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不如先喜欢上目前正从事的工作,脚踏实地地做事。

改变心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那么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就会发生戏剧性转变。

只有专心于一门学科,最终才会有所领悟每一个成功的人或事的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秘诀,那就是:专心致志。

【精通源于专心致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平庸者成功了,而聪明人却失败了。仔细探究便会发现,其根源往住在于:平庸者能在一个领域里保持专注,勤备耕耘;而那些看似聪明的人却处处皆有所涉猎,最终一无所获。稻盛和夫总结道,一个人如果能够专心致志,就可以发现生命的真谛。

不幸的是,很多年轻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对那些毫不起眼、基层的工作总是不屑一顾。即便被安排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也会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并要求主管给他们改派其他工作。

俗话说:艺博则不工。这便道出了一点:如果知识面广而失于浅薄,便等于一无所知。然而,若我们专注于某一项技艺或领域进而达到至高的境界,那么甚至可以了解其他许多领域的真义。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差别或强大或微小,或伟大或低微,皆由个人内心的专注力量所影响。所谓专注,就是指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欲望上,自始自终都把全部心思保持在那儿。稻盛和夫将专注喻为是善始善终之父、始尽善尽美之母。

马尔科姆葛拉威尔曾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人们做什么事情,只要他能够坚持一万小时,那么他基本上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说明,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练习的最小临界量。很多研究者们从练习时长的角度给出了这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而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无论是作家、运动员,还是钢琴师等,其在专业领域上的训练大多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

【工作在人生中不可或缺】

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倘若不注入如此深沉的关心和热爱,事情就很难做得如此尽善尽美。

工作是一个展示我们的大舞台,我们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们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我们的协调能力等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以施展。
除了工作,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活动能够给人们提供如此愉悦的充实感、表达自我的机会、个人的使命感甚至是一种活着的理由。

一些企业中,不少员工只是将工作当成一份养家糊口的、不得不从事的差事,谈不上什么荣誉感和使命感;甚至有很多员工认为,我出力,老板出钱,等价交换,谁也不欠谁的,谁也不用过分认真。
他们只想做企业的老人,而不是企业的功臣;他们没有尽心尽力工作的精神,而是像老牛拉磨一样,懒懒散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些做法无异于浪费自己的生命,断送自己的前程。

每当新产品开发的时候,稻盛和夫总是想紧抱自己的产品。
对自己年轻人常常对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也许他们常常抱怨薪水太少,工作时间太长,在他们眼里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而这二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因此要保持距离。
然而,想把工作做好,就应该消除二者之间的距离,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如果没有对工作如此深沉的感情,就抓不住工作的要领。

不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多么发达、多么进步,如果我们在工作时缺乏那种认真、不遗余力的精神,就无法品尝到那种成功的欣慰。

很多人可能会为自己的不认真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实际上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自己的松懈而大伤脑筋琢磨如何为自己辩解的话,那么他还有什么资格谈论如何做人呢?有句说得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
我们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不管受雇于谁,都永远在为同一个老板打工那就是自己。
一句话,我们要努力工作。
加油!

【劳动可以完善人格】

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无例外的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每天的工作来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智、提高自己的品格。
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全身心投入当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中去,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若将人的心灵比作一块土地,那么全心工作就是在耕耘心灵这块土地,深沉厚重的人格将成为最宝贵的收获。

稻盛和夫认为:想活得好,就要干得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可以这样说:人们通过每天的日常工作提升心智、砥砺人格的修行。

劳动能塑造一个人的品格。
通过每一天认真、努力、踏实的工作,就能逐步完善自己独立、诚实、优秀的人格。
这样的事例在伟人们中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多得不胜枚举。
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这样的事例。

而在有些人的思想里,存在着劳动乃是苦役这样的观点。

也就是说,对于有些人而言,劳动是一种充满厌恶、让人痛苦但又无法摆脱的无趣的事情。
因而产生了这样的劳动观:应该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并且尽可能增加工作报酬。

稻盛和夫指出,在日本本来并不存在这样的劳动观。
而且,在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的日本,人们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总是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并以此为荣。
他们认为,劳动能带来成就感、兴奋感、充实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是尊贵的行为,尽管劳动本身十分辛苦。

比如说,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工匠,他们潜心提高技能,打造出令人愉悦的产品,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成就感。
原因在于他们把劳动看做是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个人人格的精进的道场。
他们认为劳动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既能锻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一举两得。
可以这么说,曾经很多日本人都是以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但不幸的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步变化,很多人的劳动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把劳动单纯地看做一项苦役,甚至产生厌烦劳动、厌恶工作的心理。
其实。
正如稻盛和夫指出的那样,劳动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维持生活的食粮,更是完善内心的一种途径。

【在平凡中飞跃】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要抱着问题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现状。
能坚持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从创立京瓷到今天,稻盛和夫向广泛的事业领域持续发起了挑战,从利用陶瓷做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开发,再到后来的手机、复印机、通信事业的拓展。
稻盛和夫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具备了各行各业的技术。
他说他只不过是每天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而已。
所以说,稻盛和夫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积累与现在的连续。
此刻的这一秒钟聚集成一天,这一天聚集成一周、一个月、一年,等你发觉时,已经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状态。

稻盛和夫告诫年轻人,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要抱着问题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现状。
他断定,能坚持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为了说明这一点,稻盛和夫常用扫地作为例子。
他说,比如,到昨天为止,打扫车间的方式总是用扫帚从右到左扫。
那么,今天试着从四周向中间扫会怎样呢?或者,光用扫帚打扫得不干净,那就试着用拖把看看怎样?如果用拖把效果也不好,就可以向上司建议,花点钱买台吸尘器如何?

就扫地这么一件小事,只要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许多又快又好的办法。

如果这样天天钻研创新,积累一年,你就成了扫地专家,你的经验就会受到车间全体人员的好评。
再后来,你就可以干脆成立清扫大楼的专业公司了,并让它发展壮大。

只要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着这样做是否可行,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进,最终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也许你现在正在从事一份平凡而又简单的工作,每天抱怨着重复枯燥的劳动,你就会感觉成功离你很遥远。
当你把工作看成不过是扫地而已,懒于改进,磨磨蹭蹭的时候,那么一年之后你还是老样子,你做的还是扫地而已。

所以,我们与其徒然抱怨,不如首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的积累,最终才得以实现的。
所以,不要把今天不当一回事,而要认真、充实地度每一天。

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点燃自己工作的激情。
如果把工作看做是创造力的表现,那么一个教师就会以导演的热情讲好每一堂课;一个记者就会以探索的视角去看待所报道的新闻;一个厨师就会以艺术家的执著去配置一流的拼盘。
只要我们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就可以不断创新,实现飞跃性的进步。

【劳动也是耕耘内心】

劳动虽然艰辛,但却能带来喜悦感和自豪感,并能让人们明白生活的意义。
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会逐步铸成你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稻盛和夫认为,劳动虽然艰辛,但却能带来喜悦感和自豪感,并能让人们明白生活的意义。
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会逐步铸成你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只要翻开伟人、名人们的传记,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
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绝不会尊敬自己。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的工作也绝不会做好,这一个工作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

不要把工作只看成一种谋生手段,而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会为它着迷,这时就会变得轻松起来,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快乐和享受。

正如稻盛和夫所讲: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
现在日本有许多优秀的工匠,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每当他们刻苦努力地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
他们已经把劳动看做是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

生命不息,精迸不止。
只有通过工作,才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进行思考,工作才是件快乐的事。
专注于工作,心无旁骜,如同田地里的劳作,我们就可以锻炼心性,磨砺灵魂,塑造人格。

“稻盛和夫企业管理文化经典语录”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8251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顶级CEO管理智慧稻盛和夫微语录
下一篇 : 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