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你的脑海中对那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念念不忘?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诗经 文王有声》,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诗经: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
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注释:

1、遹:陈奂《毛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说文》引诗欥求厥宁。从欠曰,会意,是发声。当以欥为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
2、烝:《尔雅》释烝为君。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烝,美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美君主之词。
3、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
4、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5、淢:假借为洫,即护城河。
6、棘: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义通,此处皆为急义。
7、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
8、公:同功。濯:本义是洗涤,引申有光大义。
9、翰:桢干,主干。
10、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辟: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
11、镐: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岸。辟痈: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宫。
12、无思不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
13、宅: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宫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14、芑: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
15、仕: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
16、诒厥二句:陈奂《诗毛氏传疏》云: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译文:

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
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
文王真个是明王!

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
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
文王真个是明王!

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
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
君王真个是明王!

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
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
君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
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
大王真个是明王!

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
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
大王真个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
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
武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
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
武王真个是明王!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因诗中所写皆周文王、周武王之事,故东汉郑玄的《诗谱》误以为是文王、武王时之诗。朱熹《诗集传》则将它断为成王、周公以后之诗。《史记-周本纪》谓周武王死后,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崩,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措)四十余年不用。《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迁丰、迁镐京之事,又最后一章点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当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可把此诗产生的时代确定在成、康之际。

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有阐述,而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最能道出诗人的良苦用心。他说:此诗专以迁都定鼎为言。文王之迁丰也,匪棘其欲,盖求厥宁,以追来孝耳;然已兆宅镐之先声。武王之迁镐也,岂徒继伐,盖建辟痈以贻孙谋耳,又无非成作丰之素志。故文、武对举,并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实文之事。自有日进于大之势,更有事不容已之机。文、武亦顺乎天心之自然而已,夫岂有私意于其间哉?《序》云继伐,固非诗人意旨;即《集传》所谓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又何待言?盖诗人命意必有所在。《大雅》之咏文、武多矣,未有以丰、镐并题者。兹特题之,则必以建置宏谋为缵承大计。说者当从此究心以求两圣心心相印处,乃得此诗要旨。不然,泛言继伐,与诗无涉;即呆说丰、镐,于事又何益耶?

从方玉润的分析中,已经透露出西周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业绩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长艰苦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于有邰(在今陕西武功),至十代孙公刘由有邰迁到豳(在今陕西邠县),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从豳迁到岐山(在今陕西岐山),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文王继承前代的功业,当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礼的地步,为灭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秉承父志,又进一步扩展势力,再建都于镐京,终于完成了灭殷的统一大业。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子孙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基业的问题。《文王有声》末章说: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正点明了这个要害问题,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它的特色,可供借鉴: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谋篇布局。周文王、周武王同是西周开国的君主,但他们是父子两代,一前一后不容含混,因之全诗共八章,前四章写周文王迁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营建镐京,读之次序井然。诗题《文王有声》是套用《诗经》的惯例,用诗的开头第一句,但也很好体现出周武王的功业是由其父周文王奠定基础的。

(二)同写迁都之事,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却又各有侧重。言文王者,偏曰伐崇武功,言武王者,偏曰镐京辟痈,武中寓文,文中有武。不独两圣兼资之妙,抑亦文章幻化之奇,则更变中之变矣!(方玉润语)

(三)叙事与抒情结合,使全诗成为歌功颂德的杰作。前四章写周文王迁都于丰,有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王公伊濯,维丰之垣等诗句,叙事中寓抒情。后四章写周武王迁镐京,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镐京辟痈,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等诗句,也是叙事中寓抒情。特别是全诗八章,每章五句的最后一句皆以名句赞词煞尾,赞美周文王是文王烝哉、文王烝哉、王后烝哉、王后烝哉,赞美周武王是皇王烝哉、皇王烝哉、武王烝哉、武王烝哉,使感情抒发得更强烈,可谓别开生面。

(四)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加强诗的形象感染力。如第四章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四句,是以丰邑城垣之坚固象征周文王的屏障之牢固。第八章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二句,是以丰水岸边杞柳之繁茂象征周武王能培植人才、使用人才。

(五)全诗用韵也富于变化。每章的前四句用韵,或者是句句用韵,如第一章声、声、宁、成叶耕部韵;或者是隔句用韵,如第二章功、丰叶东部韵,第四章垣、翰叶元部韵,第五章绩、辟叶锡部韵,第八章仕、子叶之部韵;或者是两句一换韵,如第三章淢、匹叶质部韵,欲、孝叶幽部韵,第六章痈、东叶东部韵,北、服叶职部韵,第七章王、京叶阳部韵,正、成叶耕部韵。又每章最后一句以哉字结尾,是使用遥韵。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诗经 硕鼠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
2、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3、逝:用作誓。去:离开。
4、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5、爱:乃。直:同值,代价。
6、劳:慰劳。
7、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诗经 著


《诗经:著》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迎候。着: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着。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2、充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青、黄:各色丝线,代指紞。
3、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译文: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帽垂丝带在耳边哟。
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帽垂丝带在耳际哟。
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帽垂丝带在耳旁哟。
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赏析:

此篇《毛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着》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摩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此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文言文句式奇怪,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文言文句式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文言文句式,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着,少女的腼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说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齐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

诗经 狡童


《诗经: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注释:

1、狡童:狡猾的孩子。
2、维:因为。
3、息:安,安宁。

译文:

那个狡猾小坏蛋,不肯与我把话谈。
都是为了你缘故,使我不能吃下饭。
那个狡猾小坏蛋,不肯与我同吃饭。
都是为了你缘故,使我不能睡安然。

赏析:

谁都不愿被人冷落而做边缘人,情人更不愿被冷落而坐冷板凳。谁都高兴被人抬着棒着吹着拍着,情人更想成为对方眼中心中的唯一,细心棒在手中的花朵明殊。

被人冷落之后,可能火冒三丈,反目为仇,也可能凄凄惨惨嘁嘁,自怨自艾,还可能半是责怪半是期待,半是不满半是爱怜。你这没心没肺的,给我说清楚!这是火冒三丈。啊,你为什么不回来,我好空虚哟,我的命好苦哟!这是自怨自艾。你这个死鬼,小坏蛋,晓不晓得我为你茶饭不思?这是半是不满半是爱怜。

除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否则,最能产生效果的方式便是半是爱怜半是不满。它不是最好的方式,却是最易让人外情的方式。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绝句有声古诗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387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诗经 绵
下一篇 : 诗经 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