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不同的观众看同一部作品,会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和感受,因为作品的情节总是能带来新奇的灵感启示。要写出好的观后感,需要融合审美、文化、社会等多层面的因素,而决定作品观后感好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我们致力于为您带来最优秀的“党员纪录片观后感”观后感,希望您能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并满意于此。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

有人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种精神动力,离不开“战苦军犹乐”的战斗豪情。长征艰苦卓绝,但大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途中,在背包上贴着字条学文化;半路休息,打起竹板唱山歌鼓舞士气;露宿营地,贴告示、刷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尽管早已告别了长征那般的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但在新的长征中,各种挑战与考验仍然不容低估。方此之时,我们尤需保有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不断成就“全新的自我”。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从八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塑造的伟大精神和红色基因穿越80年的光阴,砥砺着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

加纳记者Eddie Turkson赞赏中国人民的适应能力和对胜利及成功的渴望。他认为,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那种坚持不懈和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看到中国人汇聚在一起,去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新中国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长征其实从来都没有停止。甚至在今天,中国人民依旧走在新的长征路上,向着中国梦进发。”

在德国学者Sabrina Sicking看来,“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特别重要,我觉得中国在经济方面也坚持自己的发展模式是对的,不能拷贝哪一个国家的模式。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是长征的精神在当代体现的一个方面。”

中国外文局俄文撰稿人瓦尔瓦拉.科采布克指出,今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共依然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政党”。中共能够历经近一个世纪依然保持活力,其原因是“中共没有忘记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和民众”。中国目前实行的“八项规定”正是中共加强群众路线的体现。这与战争年代倡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着相同的目的。“希望未来的中国能继续坚持长征精神,取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正稳步推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正逐步实现。社科院研究员张德勇表示,在新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长征精神来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内化为每个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强大精神动力,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早日变为现实。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1934年至1936年,数十万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转移,这些革命先驱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在与死神的搏斗中辗转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终于到达了陕北,实现三大主力会师。

在长征途中,工农红军不仅面临极其恶劣自然条件还要克服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饥饿、疾病、严寒残忍的收割着战士们的生命,无数红军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了,但红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坚持走完了长征。

那么红军之所以能完成长征的壮举,靠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靠的是信念!

毋庸置疑!当时的革命先烈们怀有一种高尚的、纯粹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一种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大无畏理想。

当时的我党既无政治地位,也无军事地位,更无经济地位,所以加入的人根本没有什么私心,只能是为了主义,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当时的人真是为了党,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很多红小鬼才十几岁还没枪高,搁到现在正是享受社会主义好生活的年龄,但他们却已经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合格的革命战士。

为了革命,他们全都豁出去了,火线请求入党的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片。干部冲在前头,吃在后头,大半夜一个战士一个战士的帮助挑脚上的水泡,吃饭时候战士们不吃完,干部是不动筷子的。战斗时连排干部的伤亡比率是战士的将近2倍。人们提起来总会说“哎,那时那人那党啊!”

因此,当时红军战士和党的纯洁性是不容置疑的,革命信念是无比坚定的,正是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红军才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就像斯诺说的:“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不忘初心,长征精神永存!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西吉县的将台堡是总书记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总书记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将台堡缅怀先烈,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长征精神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意义。十年前,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就强调了长征精神,讲道:“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可见,总书记非常重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长征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广大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蕴含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红军长征过程中能紧密团结,贯彻党的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的力量。红军在克服险阻,度过艰难,战胜敌人的长征中处处体现出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精神则不仅仅只属于革命年代,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加需要长征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的斗争和宏伟的事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发扬长征精神。正如总书记在缅怀先烈时强调的那样:“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在新时期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始终处在进行时。当年的红军在长征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自然天险,再加之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克服万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也面临着有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此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程度地影响着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发扬不怕险阻、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长征精神是我们党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精神要求;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带着长征精神去“赶考”,我们党才能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新时期呼唤长征精神,正是因为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忘记长征路上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时期,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长征胜利,给我们今天带来许多启示。比如说党的思想建设极端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我们党创立时,就把马列主义当做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把共产主义当成远大理想。95年来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是没有改变过的。

当年我们党在“民生”方面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短短六个字就让老百姓明白了我们党的主张,明白了我们这支军队是干什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有信念,这是长征胜利,我们党取得其他重大成就,最重要的一条。

再比如,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就把支部建在连上,我们这支部队跟旧军队不同,就因为是党领导的,我们这支部队有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无论是在长征中还是其他时期,都必须牢牢坚持。

发扬党内民主,比如遵义会议就是党内民主的典范。通过集体决议就可以改变错误的指挥,在新的基础上形成团结。当然遵义会议在长征的途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军事指挥权,但是我们看,军事指挥权的解决也是从思想上、政治上清理教条主义的错误,牢牢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这也是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保障。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宝贵的启示,今天都值得总结。形势在变化,精神永远不能丢。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视、弘扬。通过讲解、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加深对长征和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解。铭记长征,把伟大的长征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3

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作者:嘉定区江桥镇经贸办 王孝良)

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

从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守护者,到会宁三军会师纪念园的建设者;从陕西定边县对红军爱人60载不离不弃的老妈妈,到遵义仁怀县修建了烈士陵园的两代守陵人;从瑞金农村的精准定点扶贫,到红原县藏族人大代表带领身边人致富……这样的展览,既再现了当年红军可歌可泣英雄事迹和伟大的壮举,又寄托着各族人民群众与人民子弟兵的鱼水深情,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图景”。长征为了人民,建设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伟大的长征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努力,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为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

不忘初心,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在新的征途上,勇于克难,坚持不懈地努力,走好新的长征路,追求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幸福生活!(沈宏胜)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一、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使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坚定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用长征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二、弘扬长征精神,就要顾全大局,团结一心,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强大合力。要实现全国13亿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凝聚一切正能量。就是高度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来思考处理问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关注大局、理解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长征精神向我们展示的是: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扬长征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本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更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训练,切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用“三严三实”要求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严于律己,遏制腐败,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楷模。

追溯往昔,那次为了粉碎“围剿”而不得不闯出来的伟大壮举,已经在80年前画上了句号,谱写了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最辉煌篇章——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取得了举世瞩目、永载历史史册的红军长征壮举的胜利。在这80年间,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走长征路,一遍又一遍地用历史剧、人物故事、回忆录、人物专访、影像资料以及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去还原那段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听着老一辈的故事成长起来。8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此追忆这一段光辉岁月,正是对长征的历史和精神的重新梳理,结合与时俱进的最新时代精神,站在今时今日的局势和视野下,重新审视长征,赋予它特定时代气息的内涵和洞见,追逐和实现以长征精神为依托的中国梦。

中央电视台历时10个月摄制完成的八集电视纪录片《长征》,它以时间为主轴,再现了长征的历史轨迹和精神内涵。第一集《英雄史诗》是长征历史的总述和概括;第二集《路在何方》陈述事件起因,让观众对彼时的危机一目了然;第三集《伟大转折》重点聚焦于遵义会议,看这一关键节点如何起到一“会”定乾坤的功效;第四集《战史奇观》则还原了一路上几场巧妙而伟大的战役胜利;第五集《民心所向》讲述红军来到了人民中间,也走进了人民的心里;第六集《跨越极限》把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牺牲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七集《百川归海》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三军会师的胜利时刻;第八集《永远长征》为观众呈现出了新时代新长征的征途仍在继续,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其二,新时期继续要讲好长征的故事。长征的历史愈来愈成为历史,但是作为中国人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社会思潮、观念形态及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混淆了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视听,思想的多元开放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标新立异、推崇西方等等逐渐成为思想意识领域的常态,也是不争的事实,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私自利、物质泛化、信仰错位等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继续讲好长征的故事,铭记历史在新时期尤其显得重要。

历史事件的呈现总是表现出特定情节和个案特征,但是历史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事件,总有其内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历史的发展规律总是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前进的道路中充满挫折和困难,是我们的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历史,是长征胜利80年后今天依然激励我们前进动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做了最精辟的概括和凝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电视纪录片《长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路在何方》的艰难探索中,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成就了80年后中华民族雄居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所以,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愐怀中国革命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国家富裕强大,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就是要我们的后辈们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我们要到哪里去,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但在今天,我认为更应当彰显长征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以来不离不弃、坚持不懈追求的精神本质,那就是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高于天的革命情怀,这样就能更好理解为什么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传承长征精神,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传承长征的什么精神以及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并非仅仅表现为吃苦耐劳的精神。长征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历史概念,它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忘记长征精神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长征面临的生死存亡是无法相比的,但长征所彰显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我们必须立大志,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和实惠,要从个人主义中跳出来,真正树立理想,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长征过去了80多年,时至今日,当人们再次谈起,无不为之赞赏为之动情。人们回首长征,并不是在走长征的老路,而是在走出一条长征的新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天,不怕远征难的已不只是红军,更是每一个企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们。——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4

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总书记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总书记深情地说道:“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

山河为碑,历史为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85年前,中央红军正是从这里出发,开创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85年后的今天,在革命的源头回望那段震撼人心的苦难与辉煌,习近平总书记以这四个“不能忘记”缅怀中央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致敬开创光辉事业的先辈先烈,勉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走好新的长征路。

百余年上下求索,七十载励精图治。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日的中国,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事实证明,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随时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绝不亚于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我们当饮水思源,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与动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跨越新的“雪山”和“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任何伟大事业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我们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磨砺革命意志,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以百姓心为心,方能成就伟业。开创新的伟大远征,我们必须永远牢记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我们党要始终做到听人民呼声,与人民同行,为人民执政,尤其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从而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在新的长征路上再书辉煌。

饮水思源不忘本,继往开来再出发。今年6月,我们党将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0月,我们又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以饱满的精神、必胜的信心、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团结一心,接续奋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观看《永远的初心》心得体会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回顾长征历史,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非常好地、非常深刻地佐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不忘初心”的极端重要性。

“长征不仅仅是‘走过荒草地,翻越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简单描述,它是实实在在的路,一条心怀信仰、努力向前的路。”长安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查映川表示,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坚定法律信仰,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人民法官新的长征路!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周至县委宣传部苏明表示,总书记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永远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汇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更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市委政法委宣传教育处干部田丰说,作为一名政法干部,要把责任担当、勇于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政法工作中,努力为平安西安、品质西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鹏是陕西普达盈信公司总经理,作为民营企业负责人,他认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首先就是要担负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周年,是伟大的70周年,是奋进的70周年。70年,弹指一挥间,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经成为过去。今天,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硕果累累,教育日新月异,医疗整体提升,素质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这些都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祖国是腾飞的蛟龙,中华民族是屹立的巨人!

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慎终追远,实干兴邦。不忘来时路,方能不对我们肩负的职责使命感到迷惘。当前,改革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在前进的路上还有风险,还有困难。“事不难过,知难不难。”最重要的是要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有进取意识,要善于抓住机遇机会获得新的进步。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养分、强筋健骨、立根固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要贯彻落实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更新观念、认清形势、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职责,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基层在职党员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教育、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学习领会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更应该不忘使命,牢记嘱托,积极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定要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做忠诚于党的模范,加强党性修养,做学习的模范,注意形象,做遵纪守德的模范,立足自身,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忘来时路,才能不罔肩头担。昨天是一页翻过的历史,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明天是一幅宏伟的蓝图。新时期,我们要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从八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回顾长征历史,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非常好地、非常深刻地佐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不忘初心”的极端重要性。

长征胜利,给我们今天带来许多启示。比如说党的思想建设极端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我们党创立时,就把马列主义当做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把共产主义当成远大理想。95年来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是没有改变过的。

当年我们党在“民生”方面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短短六个字就让老百姓明白了我们党的主张,明白了我们这支军队是干什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有信念,这是长征胜利,我们党取得其他重大成就,最重要的一条。

再比如,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就把支部建在连上,我们这支部队跟旧军队不同,就因为是党领导的,我们这支部队有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无论是在长征中还是其他时期,都必须牢牢坚持。

发扬党内民主,比如遵义会议就是党内民主的典范。通过集体决议就可以改变错误的指挥,在新的基础上形成团结。当然遵义会议在长征的途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军事指挥权,但是我们看,军事指挥权的解决也是从思想上、政治上清理教条主义的错误,牢牢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这也是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保障。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宝贵的启示,今天都值得总结。形势在变化,精神永远不能丢。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视、弘扬。通过讲解、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加深对长征和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解。铭记长征,把伟大的长征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西吉县的将台堡是总书记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总书记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将台堡缅怀先烈,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长征精神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意义。十年前,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就强调了长征精神,讲道:“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可见,总书记非常重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长征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广大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蕴含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红军长征过程中能紧密团结,贯彻党的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的力量。红军在克服险阻,度过艰难,战胜敌人的长征中处处体现出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精神则不仅仅只属于革命年代,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加需要长征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的斗争和宏伟的事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发扬长征精神。正如总书记在缅怀先烈时强调的那样:“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在新时期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始终处在进行时。当年的红军在长征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自然天险,再加之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克服万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也面临着有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此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程度地影响着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发扬不怕险阻、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长征精神是我们党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精神要求;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带着长征精神去“赶考”,我们党才能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新时期呼唤长征精神,正是因为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忘记长征路上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时期,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奔离埃及、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美国人翻越大山跨过草原征服西部,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试图从西方著名的迁徙与远征事件中搜寻红军长征的影子,但他最终发现“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和壮丽史诗,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1984年10月16日,红军长征50年之后,罗开富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自治区,历经368天,风雨无阻,以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成为按原路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第一人。

“南浔文园的红军长征追踪馆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系统性、权威性。”提起新馆,庞莉诺信心十足,这次增设的“红军长征追踪馆史料档案馆”,收藏了罗开富追踪红军长征路的许多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料,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突出“追踪”内容的同时馆内还设置了电子触摸屏,以方便游客査看相关资料。

长征精神更在未来。“看了这个展览,我们觉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像红军战士一样,不怕吃苦,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参观了追踪馆的南浔学生说。

庞莉诺说,下一步,文园将加强与南浔本地学校的对接,开展更多重温历史、缅怀先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传承红色精神。

就像张爱萍将军曾说的那样:“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史册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从湘西到川黔边,再到川西、川陕甘……最后抵达陕北,长征是苦战图存的战略转移之路,也是苦干图新的发展寻路之旅。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是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被讥笑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到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从一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家,到势不可挡的崛起,开辟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这同样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的改革新特点,要求我们弘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发扬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不懂得长征,就无法解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铭记“初心”,就无从焕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伟力。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灿烂的未来。广大党员一定要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坚决当好改革的促进者,创新的实践者,发展的捍卫者,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大光荣。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7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回首长征,赞叹生命之奇迹。

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十几个省份。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队伍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饥寒交迫、缺衣少药,九死一生,奇迹般地对抗超出生命极限的残酷生存条件,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了远超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这支队伍武器简陋、弹药奇缺,始终面对装备精良且十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队伍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以慨然赴死的精神穿行于十倍敌人之间。战斗激烈而残酷,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五百多次遭遇追击和堵截,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长眠,上演了许多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

这支队伍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残酷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和频繁的战斗,没有使队伍变得冷酷麻木,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惜。队伍的大多数人永远地停留在征程中,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他们牺牲的时候还那么年轻,甚至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很多人的名字。

牢记长征,感受信仰的力量。

长征面临的艰难和困苦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之悬殊、武器装备之差异,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使他们慨然赴死,让他们如此不屈、顽强、不惧命运,是什么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的威胁下永不放弃,是什么支撑他们一次次地在绝境中突围、在绝望中重生,是什么让他们在生命临危时仍保有纯净的信念、让他们在朝不保夕时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充满向往?又是什么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改天换日、达成梦想、实现奇迹?

一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长征告诉我们,个体的力量虽然渺小,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但当这些渺小的生命集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时,会焕发出奇迹般的精神力量,可以突破人类力量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灵魂不会摇摆、理想不会丧失、心灵不会犹豫、梦想不会放弃。

长征告诉我们,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保有理想、坚持信念,就会获得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可以让血肉之躯超越生命极限,可以在绝望中重启希望、在绝境中重获新生。

长征告诉我们,当一群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同时被唤起,其作用和威力是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有了坚定的信仰,会知道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生命的浩瀚与信仰的光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的本质?怎样才是读懂了长征精神?是带领劳苦民众求生存得解放的坚强意志?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精神?还是坚持信仰、严守纪律的伟大信念?

我想,长征起初唤醒了中国广大社会最底层的赤贫民众,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黑暗中追寻光明、改天换日迎来新世界的艰苦征程。使他们从开始的“跟红军走可以吃饱饭”的单纯,到“我要活下来!一日不死,一日跟队伍走!”的进步,到“仗打胜了,公平的世界就来到了”的坚定,到“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坚守,再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不屈和顽强。

长征队伍中,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战士,长征传递给他们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从未想象过的美好信念,让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可以改变命运、掌握命运,打碎这不公平的旧世界,为这世间迎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世界。

长征带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是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和考验,长征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及军事智慧,促使他们在困境甚至绝境中,永不放弃信仰,一次次地自我纠正、自我修复,战胜自身错误、获得新生。

传承长征精神,砥砺前行。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永葆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读懂长征精神,是对思想的涤荡,更是对灵魂的洗礼,给人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因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员的信仰。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我们应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循履而上,踏迹前行,重新踏上征程,始终走在路上。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8

根据办机关党委和党支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安排,为提升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今年休假期间,我专程去了甘南和宁夏,沿着红军的足迹,分别参观了甘南迭部县的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旧址和宕昌县的哈达铺革命遗址及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俄界会议确定了红军新的战略路线、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腊子口战役突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由川通甘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胜利通道;哈达铺则是决定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在这里做出了到陕北去重大战略;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以中央红军长征时间和路线为重点,展示了整个长征的历程。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跨越万水千山,翻越雪山草地,于1935年9至10月先后到达甘南和宁夏,在六盘山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冲破敌人围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情怀。这些会议、战役、路线在红军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一路走来,我深刻体验了因海拔高氧气稀薄产生的高原反应,也见到了当年人迹罕至、气温变化无常的高山草地。通过参观长征路上的这些遗址、遗物、文物、图片资料等,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魄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对自己的灵魂是一次深深的触动、精神是一次洗礼和升华。我们要铭记长征这段历史,铭记长征留给我们的信念和长征精神。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要走好新的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我们必须继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革命先辈们不屈不饶的长征精神,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牢记宗旨,坚定信念。作为财政战线的一名战士,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推进中央重大政策落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在新长征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有幸在五月底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沿着过往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福建、江西、湖南三省,体会那段坎坷艰难的长征岁月。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对于长征,我的感受无疑是模糊的。两万五千里的距离,很长时间里只等同于历史课本上几笔单薄的记述——我无法想见,更很难体验当时的种.种。今年正巧在结束毕业论文答辩的第二天,我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有机会亲历长征。地点多是些偏远的山城、山区,路上时间较长。在未抵达目的地前,我长久地望着车窗外面,眼见城市逐渐消失,远处磅礴的山形逐渐隐现,心知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旅程。取代观光客的闲情逸致的,应是我,这一个对革命事业知之甚少的小学生的一次潜心学习。

这次重走长征路,参观了很多历史展馆,其中大量影像和实物资料陈列其中,每一件都是当时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隔着玻璃窗,细心辨认那些经由岁月磨蚀已变得昏黄老旧的的器物,有许多是当年的长征战士自发捐献的。这些器物初看来平平无奇,有行军用过的水壶、草鞋,还有家书。可就是这些年代已远的日常用具,令我的目光久久逡巡其上,因为裹挟了特殊历史的记忆,这些器物上不约而同都带有一份特殊的气质。我拍了其中几件的照片,后来再看时便常独自幻想,这些东西当初是为什么人使用过,又以它们的视角见过怎样一场人生……这些思考,伴随了一路行程。

有一个关于草鞋的故事是我久久难忘的。那一双草鞋安静地陈列在展馆中,与众不同之处是鞋子前端缝有两个毛茸茸的线球。我当时好奇,这样一双鞋子怎么会出现在红军长征的展馆里呢?当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很多时候长征战士不得已只能光着脚板前进,拥有一双草鞋已是好运气,有哪来其他毛线缝制装饰物呢?何况,这一点心思也太女儿气了。后来,听了讲解,才知原委。这双草鞋也是出于一个长征老兵的捐赠。他离开家乡时,妻子做了一双草鞋给他,长征路遥,他一直舍不得穿,唯有一次横渡江水时情况紧急,他以为再无可能回还,才穿过一次。后来革命胜利,他回到家乡,经年过去了。他的妻子早已在等待中耗尽生命,却也没能等到他回来。

感于妻子的深情,也怀揣一份对家人的歉疚,这名老兵将妻子送他这双草鞋前头另缝上两个绣球,使它从此独一无二。导游说,他的妻子名中带个“秀”字,想是为此吧。离开展馆后很多天,我都一直在想这个故事。说它是故事,其实也是实情,甚至很可能是万千实情中的一个——拥有这样多心碎故事的长征路,带有这样多鲜血牺牲的革命史,它进行下去最终取得胜利,原因和结果殊途同归,也是最令我感动——皆因是自发自愿自求的一条路。这是信仰的力量,跨越人间爱欲生死。时隔多年,我们已很难去完全还原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人的心理活动。我想,对于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行军的意义,或许唯有从这些人类普世价值的相通上才能体会吧。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他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走好新长征路。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的这些父老乡亲们。”

61岁的谢金俊当时在场,他的外公林守辉是红军战士,1933年在战斗中牺牲,总书记的讲话,让谢金俊倍感温暖。

饮水思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对口支援机制越发完善,广大群众感受到的是满满获得感。

这里是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场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课正在进行。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棚,了解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两年前,梓山镇的六个村子合力建起了这个蔬菜产业园。现在,产业园每年可提供时鲜蔬菜6万吨,不少村民也回乡打工,户均年增收近万元。村民黄五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总书记。

离开大棚,总书记来到了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潭头村,这个村以前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大都住在土坯房里。这几年,党和政府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建起扶贫车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

村民孙观发是红军烈士后代,一家老小现在住在二层小楼。这次,他们家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是总书记一直关心的,这次考察,他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从企业到农村,从缅怀革命先烈到看望红军后代,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落实好总书记要求,走好新长征路。

发自于“从哪里来”的坚信不疑,迸发出“到哪里去”的坚定不移。80年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不仅因其艰苦卓绝,还为世人留下了“人类精神典范”的史诗传奇,更因为由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卓越之辉煌,成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 “精神密钥”。时光流逝,“路标”永恒。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步入“关键一跃”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之际,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这绝非历史的重复与巧合,而是新一代共产党人在时代考题面前的接力“赶考”,引领民族走向复兴所赓续的使命延伸。

“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歌德先生两个多世纪前的断言,被一支军衣褴褛、缺粮少弹的红色军队所印证。曾在长征中与红军官兵朝夕相处18个月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位来自异国的神职人员,在另一种信仰面前所表露出的惊叹与感佩。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理想信念从来不是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存在于现实的精神引领。“后追前堵路崎岖”的征途多艰、“兵饥弹少更艰危”的战事频仍,使得4支长征红军由出发时的20余万人,锐减至胜利会师后仅不足6万人。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战士倒下……从根本上说,正因为有着崇高的理想在感召、坚定的信念作支撑,红军官兵才能踏破万水千山,战胜千难万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都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抚今追昔,是什么让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转危为安?是什么让一个政党走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是什么让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曙光?时至今日,理想信念仍然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之源”与“精神之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铺开之当下,坚守“初心”,就能拥有直面一切挑战的豪迈气概。凝聚“初心”,必将迸发出无往不胜的信念伟力。

长征之苦,艰巨的难以想象,艰险到无以复加。横亘在红军官兵面前的,不仅有着防卫森严的险关座座,更存在路线之争的迷雾重重。走不对,每条路都可能指向死地;走不好,每一步都招致灭顶之灾。但是,仅靠毡布御寒、野菜果腹的红军官兵,以惊人毅力战胜艰难险阻,用顽强作风征服人类生存极限,并由此愈战愈勇、愈斗愈坚,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的坦途。正如毛泽东说过的那样:“野菜味道虽苦,但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吃下去,干革命就不怕苦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都是在矛盾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发展就会有矛盾,奋斗就会有艰辛。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年轻共和国由弱变强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艰辛就是困难,矛盾就是斗争。迎着困难上,积极化解矛盾,才能前进发展;见困难就退缩,遇到矛盾就绕行,只能停滞倒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办成任何一件事情,非有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历来就是激情勃发的事业,岗位从来都是激情燃烧的疆场。身处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改革岁月,面对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节拍,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思想上的“雪山”、“草地”亟待跨越,现实中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用艰苦奋斗这个传家法宝来接续传统,靠坚持不懈地纠“四风”去正本清源,才能让广大党员保持“状态满弓、激情满格”的精气神,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风貌在变革的潮头上奋楫中流,时代的重任前展现担当。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大众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宗旨,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在长征中得到充分体现——艰苦转战之际,红军看见群众就找到了继续前进的依托;长征途径之地,群众迎来红军就得到了翻身解放的新生。正是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汇聚出披荆斩棘、无往不胜的强大合力,生成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红色密钥”。

初夏,走进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中国道路”来自哪里?来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险阻的承诺,更来自万众一心、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对于更多的人而言,离开“人民”这一核心价值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无法洞察蕴藏在“中国奇迹”背后的力量,无法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现实奥秘。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们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都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上的“人民利益”,不仅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更成为我们党最为根本的政治优势。

长征以战斗之频繁、路途之艰险、补给之困难、霜雪与病疫之侵袭,时刻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一分钟都在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一有空闲便拿起马列著作,跳起《红军舞》,法语《马赛曲》与俄语《国际歌》的歌声此起彼伏……这种在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敢于藐视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使他们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诗史合一,是谓史诗。长征这部史诗涵盖了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司徒雷登在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翻开党史便不难发现:从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无数先烈从不叫苦、永不言败,总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这种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面前展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不源自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也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路。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但也挑战万千重、艰难多险阻,依然需要我们发挥红军官兵那种对待理想热情坚定、遇到困难乐观主动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能够让人民铭记的业绩和贡献。

从湘西到川黔边,再到川西、川陕甘……最后抵达陕北,长征是苦战图存的战略转移之路,也是苦干图新的发展寻路之旅。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是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被讥笑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到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从一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家,到势不可挡的崛起,开辟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这同样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的改革新特点,要求我们弘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发扬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不懂得长征,就无法解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铭记“初心”,就无从焕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伟力。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灿烂的未来。广大党员一定要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坚决当好改革的促进者,创新的实践者,发展的捍卫者,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大光荣。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9

在学习强国学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灭有灵魂,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行、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够讲清楚它是否存在。但是往往人们总是喜欢将其赋予一定的涵义,个人认为灵魂其实质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不同年代、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它所蕴含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也代表着不同思想、意识、文化等内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精神蕴涵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于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以前的文化让人们去探索,让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孤单的留存于世。而中国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就是在于它所拥有的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传承。

从百家争鸣的思想百花齐放,到抗倭精神;从文天祥的为国的不畏精神,到抗战精神,一步步支撑着中国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从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忘我研究的精神,到人民拼搏的精神;从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群众奋斗向前的精神。让中国从战后的贫弱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刚成立之初的受人欺负到如今的无人敢轻视;从刚开始的寻求合作到如今的“一带一路”。这一切的转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始终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让它生生不息,永不停止。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0

5月25日—26日,镇远县都坪初级中学党支部在石阡县红色教育基地“甘溪死难烈士纪念碑”“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开展“不忘初心重温长征精神、牢记使命接受革命洗礼”主题党日活动。

25日,在甘溪死难烈士纪念碑前,党支部书记杨开国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面对庄严的纪念碑和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听取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甘溪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及意义,回顾了红六军团先烈为革命胜利与敌人浴血奋战、殊死相拼的战斗情形,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离开甘溪,狂风大作,雨水绵绵,全体同志怀着沉重的心情驱车2小时来到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默哀1分钟,向百余红军战士在困牛山战斗中为革命勇于献身,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的英雄致敬。英雄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种大无畏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后辈砥砺前行。

26日,全体同志来到县城参观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和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室,深入学习红军过石阡的辉煌历史,领略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勇敢前行的长征精神。参观结束后,全体成员对此次行程进行交流讨论。

此次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让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在精神上得到洗礼,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7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探寻“初心”的源头。(月22日新华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山西吕梁、重庆石柱……都留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老区人民的身影。这次到于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不到三年半时间里,又一次考察江西。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这个时候来到于都,此行背后有何深意?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他反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与老区人民深厚的感情,当然是习近平总书记频访老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次到于都来,却有着更进一步的深意。

众所周知,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85年前,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此出发,如滚滚铁流,纵横十余省,爬雪山、过草地,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两年,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一路也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红军长征,成为震古烁今的不朽传奇。

可以说,长征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让党和革命的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就没有民族的独立解放,以及今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中国和十几亿人民的幸福生活。长征是一部豪情万丈的中国革命壮丽史诗,是一座巍然屹立的中华民族精神丰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理想信念、思想灵魂和不变的初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长征,在新的长征路上,虽然没有了雪山草地的艰难,但依然面临着国际国内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复杂形势的挑战,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此刻,我党为什么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又为什么会到于都这个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动情地告诉乡亲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也告诉我们,老区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系,是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的精神力量所在。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需要再出发,关键是要懂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记住来时的路,知道今天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河的一个渡口,这是当年红军横渡的第一渡口,也是漫漫长征的源头。饮水思源,党员干部要跟随总书记的足迹,细细思忆漫漫长征路,默默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

思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感悟艰苦奋斗的初心。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尽管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始终抱定解放全中国的意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跨过了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翻越了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踏平了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沼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共产党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的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敏感,政府要过紧日子,党员干部也要思忆长征苦中作乐的精神,感悟艰苦奋斗的初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继续以“任尔东南西北风”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不懈奋斗。

思忆长征飞夺桥强渡河,感悟勇于斗争的初心。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多少长征事迹,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多少革命英雄为了革命胜利,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凭着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开山辟路,攻坚破险,打赢了一场场“不可能”的战役。当前,要使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必将遇到更多更艰巨的矛盾和困难,党员干部也要思忆长征百折不挠的精神,感悟敢于斗争的初心,在任何时候都不变色、不变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思忆长征军民鱼水情,感悟虔诚为民的初心。长征路上,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也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帮助红军攻坚克难,赢取胜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群众路线这一党的重要法宝,始终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正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奋斗目标,一心为民、虔诚为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党员干部要饮水思源、忆苦思甜、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勇于斗争、虔诚为民的初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流,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挖草根,大小战斗无数,突破重围无数,长驱两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谱写了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恢宏历史的背后,有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1934年10月,陈发姑的丈夫朱吉薰随红军长征离开瑞金。丈夫走后,陈发姑每年打一双鞋,等着丈夫回来。然而年复一年,草鞋打了一双又一双,可是丈夫没有回来。陈发姑始终不愿相信丈夫早已牺牲,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他相信革命,我相信他”。直到,陈发姑等了75年,打了75双鞋子,以115岁高龄去世。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李斌感慨,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选择,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奋不顾身,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坚守终生。“坚守,是对理想信念的最好承诺。于我们而言,对理想信念能做到什么,愿意付出和牺牲什么?回望历史,有着不计其数的答案,放眼未来,则需要我们用勇毅行动认真解答。”

在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后山的蛤蟆岭上,17位红军战士在82年前栽下的松树巍然屹立。他们相约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的要为阵亡的弟兄敬老孝亲。如今,青松业已郁郁苍苍,勇士血洒长征疆场。

站在“信念树”前,陕西省委党校教授毕远佞感悟,对烈士最好的怀念就是做好今天的工作。华屋的今天已旧貌换新颜,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仍然任重道远。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铭记,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才是永不松懈的使命。

“今天我们纪念长征,除了彪炳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浴血奋战之外,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身后一代一代、无名无姓的人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姚燕表示,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人民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当时的人民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就在于党的心中有人民,从而赢得民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长征途中那些令人涕泗横流的故事竖起一座座英雄主义丰碑,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9月21日-22日在江西省瑞金市举行。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人民网、江西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赣州市网信办协办。

40余名中外青年学者和编辑记者,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寻访中央红军长征足迹“长征第一山”云石山,走进叶坪、沙洲坝红井等革命旧址,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的艰难历程以及进行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热议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展望“新长征”。

“云山日咏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云石山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因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而闻名,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根据中央安排,何叔衡留在中央苏区,在与林伯渠惜别时,他将女儿为他编织的毛衣送给林伯渠途中御寒。林伯渠深为感动,写下诗歌《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长征中到处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中国军事博物馆馆员栗瑞义指出,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友爱互助的精神洋溢在整个革命队伍之中。经过长征的每一个人,都会从切身的经验中珍视这种人性伦理的神圣价值,那是他们用生命、鲜血和种.种磨砺而验证和换来的精神财富。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刘晨光深入发掘长征精神的“隐微面”——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建立在思想、战略、组织高度统一基础之上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可以说,长征锻造了党,也成就了党,同时,也正是饱经磨练、不断成熟的党成就了长征。

铭记历史,不仅仅是记住。时政评论员周成洋表示,虽然我们未必是什么大人物,可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中前行,步伐并没有停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继承者,继承过去最为朴素和真诚的情怀,继承最为炙热的正义感和理想信念。

在国际在线阿根廷籍记者毛里西奥眼中,长征精神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是超越求生的精神,是面对艰难万险却依然信念不倒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持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在争取人民自由的路上永不止步。这同样也是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对抗不公的抗争精神,是在坚持信仰的路上努力求实的人类精神,是最伟大的人类品质。它不仅影响中国,对世界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1

我在电视机前收看了CCTV1播出的专题节目《榜样4》。看完以后,我感触很深,有收获、有感动、有难受。在收获榜样巨大的力量同时,也为张富清老英雄深藏功名感动,为黄文秀同志的牺牲深感心痛与难受。我们要扎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榜样的力量,在埋头苦干中展示“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敬业奉献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

学习榜样的力量,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作为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干部,我有时候觉得办公室的工作总是零碎而繁忙,往往都是忙忙碌碌一整天,水都没有喝一口,但是总说不出来做了什么大事,忙出了什么成效。所以,我一开始心里存在一些委屈。当我观看《榜样4》以后,内心有很大的改变。老英雄张富清回忆起革命战争年代,在战场,身边的战士们纷纷倒下了,连命都丢了。而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新时代,衣食无忧,生活幸福,还去争那些虚名小利?不应该啊。我内心充满了愧疚、不安和难受。于是,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严格约束自己,认真准守各项工作纪律,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开始,将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为干大事做铺垫。

学习榜样的力量,敬业奉献不求回报。太史公司马迁有过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朗朗皆为利往”。自私是人的天性,但却不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性。我记得第一次去荣塘镇参加扶贫工作,当时非常害羞,走进困难群众家里,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做什么。后来,在镇领导的带领下,我开始学习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其实,人民群众都很淳朴,很现实。我们要虚心向群众学习,懂得换位思考,真实的去为群众解决问题,那样才能走进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榜样4中,黄文秀同志为了伟大的扶贫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无求回报,只求为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体现了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要甘于奉献,心胸开阔。在与家人相处时,宽容一点;与同事共事时,热情一点;与领导办事时,踏实一点。人在事中磨,想要成就伟大梦想,必须脚踏实地。而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更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与接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锤炼新本领、展现新作为。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2

20__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西吉县的将台堡是总书记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总书记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将台堡缅怀先烈,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长征精神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意义。十年前,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就强调了长征精神,讲道:“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可见,总书记非常重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长征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广大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蕴含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红军长征过程中能紧密团结,贯彻党的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的力量。红军在克服险阻,度过艰难,战胜敌人的长征中处处体现出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精神则不仅仅只属于革命年代,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加需要长征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的斗争和宏伟的事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发扬长征精神。正如总书记在缅怀先烈时强调的那样:“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在新时期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始终处在进行时。当年的红军在长征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自然天险,再加之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克服万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也面临着有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此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程度地影响着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发扬不怕险阻、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长征精神是我们党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精神要求;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带着长征精神去“赶考”,我们党才能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新时期呼唤长征精神,正是因为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忘记长征路上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时期,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时至今日,80年岁月飞逝,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奇迹,更是一个常研常新、价值无限的宝库,它所铸就的民族精神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断传承。

1934年至1936年的短短两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跨越中国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巨大山脉、渡过30多条河流、走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转战大半个中国,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下,最终行程远超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红军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递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唤醒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他们所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长征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今依然应当代表着当代中国价值取向的文化主流。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告诉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的前提下,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长征中的每一次战略转变,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为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这次图生存的艰苦远征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具有并将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

长征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影响力,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当被永久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忘长征精神,就是不忘古而知今、就是以古事而鉴今,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的向导,留给了每个人攻坚克难的巨大财富。不忘长征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中走过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健康向上的素质以及坚韧不拔的人格,在各自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谈起人民,习近平的话语是如此深情。他说:“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

80多年前,带着这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红军集结出发北上。

习近平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他讲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一个故事: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千言万语抵不过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人民不拥护这样的党拥护谁,不支持这样的军队支持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土沃壤,又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中播撒了理想信念的种子。因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而理想信念,正是长征的精神瑰宝。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及肖华将军在1965年创作的《过雪山草地》一诗。

这首诗真实反映了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饥寒交迫、艰难困苦的处境。长征到底有多艰辛,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

80多年前,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年轻弱小的红军队伍义不容辞走上长征路,顽强生存、英勇战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没有理想信念,就不可能纠正错误路线,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铺开了一幅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的画卷,长征行走中的红军手中有火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凭借理想信念,走向胜利之巅。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3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微纪录片《永远的初心》讲述了关于信仰和初心的故事,85年前的江西省于都县,红军在此踏上了漫漫征途,用信仰和生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信仰,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撑点,初心,是一个人心底的出发点。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向往,回首中国命运,无论是85年前的长征之路,还是抗战生涯,在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我们的人民和军队正是因为心怀信仰,才得以坚持到最终的胜利。可见,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作为精神的支柱,它被看成是一切对理想追求的源泉。

信仰,在我心中是高大上的,初心,则更平易近人一点。初心可能只是心中美好的一个愿望,就仿佛小学课堂上那篇类似于“我的梦想”的作文,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份初心。初心的最开始是简单的,是最原始的心之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长大,当然长大的过程是艰辛的,就仿佛一颗种子,历经风吹雨打,度过无数的春秋冬夏,才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初心成长过程中,唯有坚持才能看到梦想开出的花。

信仰,如同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奋发向前,而初心,则更像一个坐标,无论你为了梦想有多努力,当你一回头,初心仍然坐落在那里,纹丝未动。初心,可能是你想出去看看的梦想,也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无论行程多远,走的多艰难,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当心怀信仰,永葆初心,只有拥有最坚定的信仰,才能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永葆最朴实的初心,才能有源源不断坚持的力量。信仰和初心给了我们工作的动力,同样他们也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实践和证明,没有什么技巧和方式,只有用心坚守,付出行动,方能成就梦想。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篇14

为进一步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实效,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11月19日下午,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11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叩问初心》。

《叩问初心》分“信仰之失、贪欲之害、围猎之祸”三部分,以案释纪、以案说法,讲述了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违反党的纪律问题、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的反面案例解剖分析,深刻揭示了腐败的危害性,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戒、防微杜渐,使每位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

观看警示教育片后,党员干部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案为鉴,严格自律,坚守廉洁底线,不忘初心使命,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言有所戒。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普通党员,如何铭记初心、实践初心、实现初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鲜明宣示。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这更需要把大会的主题深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人民群众中,努力做到不忘初心勇奋斗、牢记使命筑青春。

不忘初心勇奋斗,就是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持续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务必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用心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努力规避各大风险、竭力克服重大阻碍、灵活解决现实矛盾。贡献有担当的宽肩膀,拿出敢作为的真本事,扎实有效推进基层各项工作向前迈进。新时代的奋斗,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做人民的公仆、做时代的先锋、做民族的脊梁,以强大的正能量为全党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做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实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对老干部热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要严守纪律树形象,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老干部、老同志的意见和诉求,时刻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警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扎扎实实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要增强本领积极作为,要把学好政策、用好政策作为看家本领,做到理解政策全面准确、运用政策得心应手、执行政策不留纰漏,要认真了解老同志在生活、精神、文化、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提高精准服务水平,运用各方面知识为老干部服务。

为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11月19日,运城市体育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廉政警示教育片《叩问初心》。

《叩问初心》从“信仰之失”“贪欲之害”“围猎之祸”三个部分,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讲述了少数党员干部违背党性原则、漠视党纪国法,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深渊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腐败的危害性,对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具有警示意义。

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思想和灵魂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从警示教育片中汲取深刻教训,严守纪律红线,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切实为运城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73619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村民代表会议讲话稿(收藏)
下一篇 : 贫困普通申请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