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顿时产生许多感悟。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思考,在读后感中可以得到回答和解决。经过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的认真筛选和归类,这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呈现出更好的质量,请您放心参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看《苏菲的世界》之前,除了上学时的哲学课以外,对西方的哲学我没什么概念,觉得哲学高深难懂,不是一般能懂的,况且跟我的工作生活没有太多关系,所以很少去看,去学,更不用说去用。但是看了《苏菲的世界》开头部分,我才发现自己就是兔子毛皮深处的虫子。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问为什么。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跟着兔毛进入兔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里尽情享受。

当我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我们不再有像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我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我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变化。我们很少问:

“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

而《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思想都被作者生动地写在纸上,用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阐释,令人着迷。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索菲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古希腊至康德、祁克果至弗洛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从黎巴嫩寄到席德德明信片、会说话的赫尔墨斯、叫她席德的阿尔伯特、带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真实梦中的金色十字架、这枚10元硬币却发现了下面的轶事让索菲一步一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和思考。现在的社会因其安定,我们都在经济的时代里奔走,我们越来越忙于各种莫名繁杂的事务,渐渐无暇顾及哲学的思考。我们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工作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考虑这个世界。

读完《苏菲的世界》,唤回一点我原有的却已不见多时的好奇心。我看到了哲学的光辉,它应该永远在云层中延续下去。我需要学会思考,我需要习惯思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说的。这个寒假,我阅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句名言的含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索菲开始认为,她利用女孩天生的理解力和获得的指识来揭开这些谜团。然而,事情的真相远比她想象的要诡异得多。

苏菲每解开一个问题,另一些谜团就会迎面而来。在别人眼里,这些问题似乎很无聊。而苏菲并没有因而放弃。

那是因为她的毅力给了她巨大的动力,这使她渴望学习,让她努力思考,仔细观察身边的一切。尽管她后来没有解开所有的谜团,但她变得更加成熟,获得了一些知识,这也让我明白,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我被她的坚持打动了,也想起了每天坚持甩手一百下的柏拉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老奶奶……和那次访山之旅。

那天,我和家人趁着暑假去进行爬山运动。我来到山底下,我迈开步子,打起精神,一步一步向上走。经过一步一步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山腰。

平时缺少锻炼的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再加上烈日当空,汗水淌在我的背脊,额头也在不断地冒汗。我坐在一旁的石椅上一边无力地摆着手,一边说:“不行了不行了,差不多就行了,下山吧!

”这时,表妹突然转过头来,摇着我的手,说:“不要,表姐!我们继续爬吧,既然来了,就别停下脚步!

”汗水如胶水似得将她耳旁的细发紧紧地贴在耳朵前边,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我一定要到山顶看看”的信念。我又站起来,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十步,一百步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我心里满是兴奋。

坚持是一种力量。它能让人们坚定信念,努力向上。《苏菲的世界》也正是要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要靠坚持来完成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苏菲的世界看过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迷”!为什么呢?《索菲》的作者约斯坦·贾德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悬念大师,但如果我是你,我会推荐他写悬念。

索菲的世界这本书有太多的谜题要打开,打开和解决,让我头晕,但最头晕的不是这个。苏菲的世界整体效果很好,虽然有很多谜,但是连接起来依然是天衣无缝,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第二感就是乱!一开始的信封变成了后来的面谈,我说在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艾伯特总是那么有空,如果这样,我倒希望他是个正常一点儿的哲学家。这本书有很多情节和原因,甚至惊心动魄的过程等等。因此,我认为还有一些地方我不明白,这是令人费解的。

可是,这一切又好象是有关系的,一开始的信封,到苏菲去追查真相,最后真相大白,可又出现了席德的爸爸!这一连串的东东表面上乱糟糟的,但其实如果一次性看的话会觉得非常的具有剧场性。

第三呢不用说,就是难。这个“难”不是看书很难,而是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很难懂。虽然都是些对生活,以及对社会都有关的哲理,但却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角度与我们阐述这个过程,从中世纪,再到什么纪元,从一元论到二元论,从古罗马到雅典,处处是哲学道理。

我发现书中的行动重点并不是太多,而是哲学和真理。如果真要把这本书研究透的话,可想而知有多么的艰难啊!但也由此看出,乔斯坦贾德不仅仅作文精通,而且还深知哲理,真是难得一遇的“外国好作家”啊!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整体性很强的书,如果分开来看,并且一个一个情节的来看的话,估计要弄懂顺序十分的困难。整体上来讲《苏菲的世界》我认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以**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我不知道我会知道什么,我不知道我会发现什么,但我知道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阿尔伯特和索菲的脚步,开始了这段哲学之旅。

索菲,一个14岁的女孩,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疯狂地眨着眼睛,于是她进入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面纱已经层层揭开,但新的怀疑又来了。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索菲边走边想,新的哲学世界正在她面前展开。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1000,2000,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个思想,另一个思想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适当的引用和扩展。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梦想和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完美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们不会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心。

如果一个人不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事实上,我并不确定我是否能真正彻地地了解这个世界和生命的本义和起源,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我应该对我的生命和我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然而,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看哲学金殿的孩子。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所以,也许我能选择的不是生活那么简单。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苏格拉底是戏剧性的,也是震撼的,他的生命证明了他对哲学的定义:爱智慧!我喜欢那些坚持一些纯粹的东西的人们,那些太专注于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在意其他事情的人们,那些乐于向肉体无法超越的雨宇宙中发起挑战,提出问题的人,那些能够真正快乐的人。

苏菲跟着哲学老师游览了雅典的山城,甚至还有过去的雅典。柏拉图问了她几个问题,马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吗?某种程度上是的啊,他们有相似的基因,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遗传学,孟德尔还未曾和这群人交流过,他们的提问,也已经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

那么是否可以推论,其他的一些猜测,如同其实摸到了当年不知道的遗传学的边缘一样,我们也摸到了宇宙的真相的边缘?人类的灵魂真相的边缘?这样想想,尽管仍然不自知答案是什么,但有生之年能知道,有一定的几率是对的,接近对的,该有多么快乐。

起码我现在就很快乐,一方面因为共鸣,一方面因为阅读这件事本身。

我喜欢阅读,只因为它让我快乐,和成功学,或者乃至于积累知识这种诉求没什么关系。我既不寄希望于阅读让我走向成功,也不等待阅读增加我可以炫耀或者运用的知识量。

那么说,喜欢阅读的人和不喜欢阅读的人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只是爱好不同,无高下之分。不喜欢阅读的人不是不会去读书的人,他们也会读书,只是读书并不作为爱好,并不通过对其的喜爱获得快乐。

喜欢阅读的人大多和喜欢阅读的人才能交流阅读,因为这是双方所感兴趣的。那喜欢阅读的人和不喜欢阅读的人交流,就是他们之间其他的共同爱好,比如舞蹈,绘画,音乐等等。这样想想,阅读之于我就像音乐之于我,以获取快乐为最大目标,不过不同人追求爱好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其他人的阅读不是这样。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

”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的文艺复兴知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腾堡的出版社它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和许多其他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完它,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还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

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

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

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的荒谬性,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这可能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他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哲学我以前从未涉足,总以为它深不可测,难以理会,当我开始思考和接受,我的想法也随这个玄妙的故事开始变化和深入。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就像和我一样的女孩,每当我思考,就宛如进入了苏菲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在书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里的傍晚,苏菲对乔安说,“这样一根小小的蜡烛却可以照亮如此的黑暗,这不是很奇怪吗?”

我想,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支蜡烛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图派普罗汀所说上帝的神圣之光,那种暖洋洋的注视着人类的灵魂照耀着世间的事物的神圣之光,让一株风铃草或一朵罂粟花,一只飞离枝头的蝴蝶或是一条漫游穿梭的金鱼都或多或少的反射着深不可测的神秘之光。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们需要如此神秘的烛光。

我希望有这样一盏灯,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脚下的石头和碎石,指引通往幸福的方向,指引通往幸福的道路。我希望可以有这样一束微弱但坚强的烛光,它是苏格拉底口中属于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为司南来明辨黑白取舍行事,我按照它提供的遵照准则,来避免为恶,避免成为一个“追求不快乐”的人。这根蜡烛,作为柏拉图人体理论中的头德,引导我追求智慧和勇气,让我知道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让我更接近自我控制的目标。

这蜡烛照亮我作为一个人的“形式”中属于理性的灵魂,它为我描绘一个生活应该有的摸样,让我知道该“如何生活”,让我有根据去过一个“良好的生活”。

这样的烛光,它是道德的勇气,也是智慧的胆略。

它是选择的意义所在。

在《苏菲的世界》故事的最后, 当苏菲得到真相的时候,她并没有感觉一切变得虚无和丧失意义,她只是不甘心被他人摆布,希望能找回真正的“自我”,于是她选择从上校的书中逃离。“逃脱束缚,完全自我”就是苏菲的烛火,照出小女孩苏菲的选择。

在生活里,我们的幸福往往**于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人们追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或健壮的身体,都是为了可以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而我们的踌躇苦闷和犹豫不决也大多来自于选择的存在,有哲人说过“没有什么比犹豫不决更使人劳心费神毫无成效了”。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可杀敌也可自噬。术语叫做双刃剑,叫人爱恨交加。

选择之痛可能来自于贪婪,或来自于习惯,可能因为无知,也可能因为恐惧。但我认为其最终应该还是源自于信仰。犬儒学派坚信幸福并不依赖于那些转瞬即逝的外物,在亚历山大大帝和盛满阳光的木桶之间,选择毫无障碍。

斯多葛学派强调大自然不变的法则,偶然和抱怨不存在被选择的余地。作为“花园哲学家”的伊壁鸠鲁学派在享乐和受苦之间的选择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真正在选择面前狼狈不堪筋疲力尽的我想多半都是怀疑论者。

信仰是点燃烛火的木棒。就像那些很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徒,对他们而言上帝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相信,是这种信仰本身给予了他们现世的安稳。由信仰转化而来的偶像成为他们选择的基准和选择的标准。是非判断决定着人生的充实和幸福。

杰罗姆说:我们的生命之岛被时间包围,被滚滚浓雾包围,我们无法透过它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是远处汹涌的大海的声音。

在这个迷雾重重的世界里,来自四面八方的自由之风席卷而来,人们似乎被机会和选择所包围,每个人似乎都在周围感到无助和困惑。因为偶像的渐行渐远而信仰又尚未崛起,一片昏暗和混沌之中,手起刀落成为一个行将失落的江湖传说。人们在犹豫和犹豫。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不可改变的力量。真假是非很难衡量。

在《古兰经》的故事中,恶魔易比里斯成功地误导祖丹的后代几代人崇拜这尊雕像。人们向雕像致敬,祈求下雨,但不再崇拜他们唯一的上帝。阿丹的后代被他们的信仰所模糊,被选择的烛火所熄灭,通往幸福的道路被黑暗所笼罩。易卜里斯**的愿望将会实现。

我们还是在路上。风大,尘狂,迷人眼。是智慧唤醒沉睡的信心的时候了,是信心燃起智慧的火焰的时候了。点燃烛火,用选择的光芒照亮幸福路上的坎坷或平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8

对我来说,大概属于被书名误导了很久的书。

作为一本哲学启蒙书籍来说,真的是非常棒了,大体上可以算是趣味版的西方哲学简史,在哲学的论述之外,苏菲的故事还是蛮吸引人的,你得不断的想苏菲和艾伯特怎样从那无所不在的少校手里逃脱,少校又是怎样一个邪恶之人,可结果是少校只是一个和蔼的父亲,为女儿准备十五岁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就像他说的一本适合十五岁小孩看的哲学书籍。至于苏菲和艾伯特如何逃脱的倒是语焉不详,但他们最终逃脱,身处于一个永恒的世界,假如可以解读的话,那也属于苏菲的世界,或者说是书籍,文字,文化传承的一个精神世界,书籍文字由一人之手,流入千百万人之心,从古至今而绵延不绝。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创造的这个精神世界永恒不朽,上帝也浮沉其间。

很喜欢这一版的封面,这让我想起一首小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读的时候一直为哲学的发展,其间哲人的思索而倾倒,我想一个好的哲学家肯定能成为一个好的神棍,不知不觉就着了道,实在汗颜。偶尔也希望真有上帝存在,可以解决哲学提出的所有问题,但,转念一想,可能上帝不在的原因之一是哲学的出现。上帝:啊?你说了个啥?

假设所有人都很理性,那其实周围没那么多糟心事的,可人又不是机器,我为人类的理性喝彩,又为其感性所触动,苏菲看到少校一家其乐融融,而心中微苦,分不清到底谁在谁的书中,书中的波澜壮阔,爱恨情长,有时真不如平淡真实生活中的二三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平凡生活里的英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9

它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

起初,我认为这种书是无聊书。但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概述,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14岁的女孩索菲,她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索菲每天都收到这封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进入哲学领域,开始思考。

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索菲继续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信件,世界像一个谜一样展现在她面前。索菲试图用女孩天生的悟性和获得的知识来解开这些谜团并找出答案。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比她想的更怪异,更离奇了。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世界和自然的形成和发展,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叙述哲学的同时,用生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学教授傅佩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不是万灵丹,但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德,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吧!

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是的,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这本书使我们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所以我建议大家来看《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父亲。为了让他的小女儿开始接触哲学,它编纂了索菲的世界理论。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外,普通人也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当今教育的缺失。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关于生命及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隐藏在哲学的神秘之中。

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部小说,但它也是一个快餐大杂烩,系统地涵盖了各种哲学思想。

随着小说中的人物,在哲学传统中探寻戏剧中的奥秘,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以前从未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性主义特征和他对永恒形式的痴迷,以及亚里士多德用感官体验世界的决心。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父亲。为了让他的小女儿开始接触哲学,它编纂了索菲的世界理论。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外,普通人也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当今教育的缺失。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关于生命及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隐藏在哲学的神秘之中。

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部小说,但它也是一个快餐大杂烩,系统地涵盖了各种哲学思想。

随着小说中的人物,在哲学传统中探寻戏剧中的奥秘,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以前从未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性主义特征和他对永恒形式的痴迷,以及亚里士多德用感官体验世界的决心。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

”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的文艺复兴知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腾堡的出版社它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和许多其他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完它,我不仅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还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

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

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的荒谬性,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这可能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没有用科学方法证明的问题,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我不认为哲学是科学,因为它没有精确的计算和测量公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未知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先驱。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该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位哲学导师向一位名叫索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的思想,都是作者生动的书写,并以当时的里士背景加以阐释,令人着迷。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索菲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古希腊至康德、祁克果至弗洛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2]《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

它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敬佩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和好奇。

我给你两篇

哲学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的,但每个有心的人都可以做到用哲学的观点思考”,这是《苏菲的世界》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为了向人们揭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每一个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现,与大家一起讨论哲学的问题,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每一位哲学家的经历都会是一个哲学问题最好的诠释,,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展现,它内容广,但却紊而不乱,书分为许多章节,每节都点出了该章的重点,或深藏或显露;而每节都会相应的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著述让人读后更容易消化理解。

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征,沉溺于永恒的形式。亚里士多德想用他的感官体验世界。苏格拉底,许多哲学流派的祖先。书中的人常常把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归因于有神论。当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相信无神论!于是哲学不断发展,宗教出现了,宗教开始深透到人们的心中!

大多数西方人开始接受**宗教的洗礼,但新旧交替之时,战争无法避免!中学时学过有关红十字军的故事,红十字军为了耶路撒冷那称为**发源地的地方,组织了教徒开始征战,开始他们也许为了教义,可后面他们虐夺路过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涤人类的心灵!

只有人的自我觉悟才能改变一切!因为只要人愿意,一个原本是博爱的教义会被人曲解!我认为哲学是一种能让人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人顿悟的知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格拉底的故事,他是那个时代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欧洲思想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独到之处也就是简单的与人进行谈话,在谈话时,他总是显得一无所知,通常在讨论过程中,他会设法使他的助手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最后,到了词穷之际,他们也不得不认清是非与对错。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智慧的世界

班级:姓名:学号:

你是谁?世界从**来?

一天,14岁的女孩索菲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如此神秘的信。与此同时,她还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邮戳来自黎巴嫩。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的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利用自己的天赋和获得的知识来揭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比她想想的还要奇怪

在神秘导师阿尔伯特的指导下,索菲开始思考大师们一直在思考的根本问题。令人费解的函授课程继续进行,****也一次又一次地改变。阿尔伯特终于出现在她面前,开始教她哲学史。在阿尔伯特的指导下,索菲从哲学的发源地雅典开始,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她对文艺复兴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它涉及到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争。

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的世界逐渐扭曲,变得陌生和难以驾驭。最后,这本书以开放式结尾。阿尔伯特和索菲不知怎的逃离了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世界。

“读完了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难说它是一部**还是一部教科书,必须承认,引导我继续向下读的动力,对于苏菲和席德身份命运安排的兴趣远大于对哲学的兴趣,哲学本身对于不太爱动脑思考且大部分时间纠结于生活本身的我来说其实并不是一种兴趣,很多时候想要读一读哲学专业连入门书都算不上的《西方哲学史》(罗素著),并强迫自己读完后,脑子里还是没有框架。有段时间因为某本**的原因让我对疯子尼采产生了兴趣,并打算读一读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但是对于书中的内容实在是无从下手,虽然早就知道哲学是门难懂的学问,但还是未曾想到竟是如此的晦涩!所以,这次我出于偷懒的想法选择了这本《苏菲的世界》。

在这次阅读后,在对于主角命运身份的兴趣了然后,不知不觉间收到了艾伯特导师关于哲学的教导,跟着苏菲一起思考和学习,脑中竟然隐隐地有了一个不算清晰的框架。倒是意外的收获。

读书,成果在书外,能够帮助自己的也是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读书后的感悟。索菲终于冲破了上帝(艾伯特上校)所创造的世界,解开了停在那儿的船,这时她发出了一声叹息。”

我们喜欢仰望星空,也喜欢置身自然,因为当追索宇宙奥妙,体验自然之趣的时候,那个于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奔波行走的个体仿佛不复存在,平常的鸡毛蒜皮喜怒哀乐也不再纠结于心,时间得以延长,空间得以拓展,渺小的个体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小尘埃,甚至连尘埃也算不上,个体进入了虚空和忘我,无忧无喜,无价值无意义;比起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个体的所有行为甚至连一点影响性也没有,在历史的巨轮之下,个体的力量连一粒沙子也不算,仅仅是时间轴线上的一个点,无长度无面积。很多人愿意进入这种无我的境界,因为在这种境界之下,个人虽然渺小,但仿佛融于宇宙当中,伴随着宇宙的分分合合,自然的沧海桑田,体验到的是汲汲于世俗红尘的所不能体验的宏大与心安,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平和,个体也是从未有过的无畏无惧,再多的烦心与担忧仿佛都不值一提。

但这种感觉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是短暂的。当从宇宙自然中抽身而出,再次落到大地上,跌落红尘的时候,失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甚至一部分人没有体验过上面的宏大与心安便直接投入到日常琐屑。

我为什么而来?我为何要奋斗?比起很多成功的人来,我为什么默默无闻?

人事繁琐、深陷工作与生活,何时才能去追逐真正的理想?而理想,又到底是什么?没有人会给你正确的答案。答案只有用我们的智慧才能找到。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是一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索菲的世界是艺术与学术完美的结合,通过熟悉的载体向我们传递陌生的信息。

就像回到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育;就像置身于中世纪的城堡,在光明面前见证黑暗。文艺复兴的温暖阳光,正沉浸在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中。忘记世界的喧嚣,只有伟大的真理和艺术的魅力。

然后,频繁穿梭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仔细体验现代哲学的曙光。面临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连着串现代哲学的开山始祖,我们还不遑表达心里的崇拜之情,发蒙运动的前驱便闯进了汗青的大戏台。飞速完成的工业鞭策着汗青的车轮驶入了极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培养了更多的哲学伟人。

黑格尔和康德既继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又将法国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佛洛伊德的《梦的剖析》三位伟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个范畴的革命巨浪,开创了1个全新的世界。先辈们把一个又一个哲学问题留给后人,把传给后人的经典给了我们。

哲人用艺术的口气辅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传染魂灵。

为了解开世界历史之谜,这本书涉及了许多内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适当的引用和扩展。 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

内容广泛,但不乱。这本书有许多章节。每一节的标题都指出了本章内容的中心,或是深奥或巧妙;每一节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切分使阅读后更容易理解和理解。它所揭示的哲学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另外,作者很有才华,他采用了非常大胆的写作方法,如果写作不好,很可能会让人浑淆视听。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样的香蕉加上文字,钱在路上,明星电影等等?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

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

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人物,也是一个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

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伯特编出来的。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按我看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就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作者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

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了……

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

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贾德是担当者,而不是始笔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简直确是极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玄想的世界、钦迟的世界、感慨的世界。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思故我在。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9184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生日快乐经典语录大全
下一篇 : 南京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