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观后感:用心书写,流露真情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观影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优秀的影片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在欣赏完一部好片后,为了保留那些好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应该写一份精彩的观后感。而一份好的观后感,应该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我们的真实感受。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部名为《苏菲的世界观后感》的作品。希望它能够在你的观影经历中留下美好的印记。不仅如此,也欢迎你将我的作品留存下来,一同分享这个创意世界中的种种美好。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1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我把它放到网上已经一个多月了。每次我拿出手机,我都会想起它。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三遍。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并不过分。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不知道我会知道什么,我不知道我会发现什么,但我知道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阿尔伯特和索菲的脚步,开始了这段哲学之旅。

索菲,一个14岁的女孩,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疯狂地眨着眼睛,于是她进入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面纱已经层层揭开,但新的怀疑又来了。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索菲边走边想,新的哲学世界正在她面前展开。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适当的引用和扩展。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梦想和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完美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们不会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心。

如果一个人不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事实上,我并不确定我是否能真正彻地地了解这个世界和生命的本义和起源,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我应该对我的生命和我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然而,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看哲学金殿的孩子。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2

作为一名理科学生,一开始对于哲学类书籍总是望而却步,但是唐老师的要求让我又忐忑地翻开在书柜里呆了好久的《苏菲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感觉仿佛是透过一个缓慢的长镜头层层剖析生活与哲学中千丝万缕的关系,纵有复杂繁琐,却又有迹可循。虽然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这类作品不像一般的**那样能让你迅速进入角色,犹如温吞水一般淡而无味,难有耐心去品读,但一旦细心体味了,故事里的情绪便悄然席卷血管裹挟心脏,牢牢附着脑海,它让你用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让你懂得思考,学会放慢速度生活,唤醒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我以前从未涉足哲学,一直认为哲学深不可测,难以理解。当我开始思考和接受时,我的思想开始随着这个神秘的故事而改变和深化。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14岁的女孩索菲,她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索菲每天都收到这封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进入哲学领域,开始思考。

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索菲继续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信件,世界像一个谜一样展现在她面前。索菲利用女孩天生的聪明才智和后天获得的知识,揭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

然而,事实比她想想的更奇怪更奇怪。

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脑海中就闪现出许多关于书中所说的人和事。就像回到古希腊听苏格拉底的教诲;就像在中世纪的古堡里,在黎明前目睹黑暗。我们沐浴在文艺复兴时期温暖的阳光下,沉浸在巴洛克强烈对比的艺术氛围中。

忘记世界的喧嚣,只有认识到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然后,穿梭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领略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

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车轮驶入了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随后,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三位伟人在三个领域掀起革命浪潮,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那是智慧的世界。看着这样的作品,让我看到全人类的文明。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读完这本书,我想我对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和顿悟,但有很多东西我不明白。

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

总的来说,我认为《苏菲的世界》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它一本介绍哲学思想历程的书也是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为了增强趣味性,作者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历险**般的心情。

这本书让我获益颇深的一段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

”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病过,我们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很为我所推崇,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的好与坏,他们是共存的。

只有看到人性的弱点,才能感受到人性的优势。在这里,可以说一个人是一个世界,一个善与恶的共同体。黑白是相对的。其实《苏菲的世界》和很多哲学类的书籍一样,书中所蕴含高度,非本人所能及。

但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思考。在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小村庄。所以只要有所领悟,书就是值得一看的。

其次,亦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是整个世界哲学史上最难懂的人,也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苏格拉底的话。虽然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但他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关于生活的命题的答案。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我们青少年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老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虽然稳定,但人们却被物欲所累,缺乏哲学思考。现在的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个世界,习惯了以整个社会的主流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像以往哲学家那样挑战神学,挑战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想法与勇气早已消失不见。很多人很可能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和世界上出现的问题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更不用说去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了。

我如今也在时长反省自己,好奇心是不是已经在逐日递减,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难改变现在,也起码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虽然我们不可能回到各派思想争鸣、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时代,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和平舒适的生活,我们已经厌倦了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哲学思维的光辉应该时不时地从人们身上闪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好奇心不会永远消失。

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多思考社会、生活和哲学,多读这样的哲学书籍,随时学习和善于思考,提高自己。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3

“我是谁”“我不是谁”“我为什么不快乐”,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话题,无论你贫穷或富足,健康或衰弱。突然想起《圣经》里面的一句话:我们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

人的存在,是一种表演。经常看到微博或者博客上很多被认为“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少年写道:“我把自己弄丢了。

”当然不是我们把自己落在了哪个角落找不到回去的路,其实是我们找不到最真实的自己了。事实上,我们扮演的角色越多,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就越模糊。甚至我们都搞不清我是谁。现在我不是20年前出生的,今天我不是昨天,最后一秒我不是这一秒。

其实在当你问自己“我是谁”的时候,问是问不出所以然,只能靠明心见性,谁都是自己问题的答案,谁都是自己答案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经验,他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这些一点点小的变化积聚起来的大变化就形成了新的“我”,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成为你心中自己最想成为的自己,仔细聆听自己的心声,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对比起现在的自己来反思,或许“我是谁”这个问题就不再困惑我们,也把那个丢失的自己找回来。

记得书中有萨特的宣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要更加重要。”他说:

“存在先于本质。”所谓的本质是指组成某些事物的东西,也就是说某些事物的本性。但萨特认为,人并没有这种天生的“本性”,所以人必须创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他必须创造自己的本性或“本质”,因为他的本性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固定的。那么,我们寻常所说的创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事业、人生追求,为什么常常会被演变为勾心斗角、疲惫不堪而无法停止的闹剧呢?如果成功走到了尽头,那只是良心不安和掠夺性的竞争生活,那么人真的只是先进的动物。

人们到底争夺的是什么。斗争的原因不是纯粹的物质,而是失去了和平,也就是失去了自我。我们在成功中,在竞争中,争取得到对自己的肯定。

因为我们没有创造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引用一句书中我十分赞赏的话“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无需急着解答问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我们常常被外在因素给禁锢了自己的思想,禁锢了自己的想象,我们常常被灌输着先人已证实的“真理”,我们这一辈人都活在了先人的思想里,我们慢慢习惯了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我们也失去了提问题的能力。

就如之前听过的一个事例,幼儿园老师教小孩认识字母o,回到家以后,孩子的母亲画了一个圈,问孩子是什么,母亲期待着孩子的奇思妙想,以为他会凭着自己的想象回答出气球,地球,苹果之类的物体,但孩子却回答了这是字母o。现在的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化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早就给他们上各种兴趣班,扼杀了孩子的天真和想象。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教孩子们字母o。一些孩子站起来和老师争论:

“老师,它为什么不是一个鸡蛋啊。”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们不会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心。

但是这种好奇心却被越来越多已成定局的“真理”扼杀了。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也忘了自己的好奇心摆在了哪一个角落,也忘了怎样提问题。

如果我这样想,如果我意识到我的好奇心不够,如果我意识到我的想象力不够,如果我意识到我对知识的渴望不够强烈,我是否已经向前迈出了一步?因为我记得苏格拉底曾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因而我认为哲学的最根本是反思自我,从而提升自我。

每个人都在思考,但不管他在想什么,他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即使他很小,他也会在阳光下留下自己的影子。我们要感谢造物主给了我一个可以思考和异想天开的大脑。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给了我思考的能力和机会,让我通过思考来实现我存在的价值。因为思考,我能在读书时领会作者的思想精髓,并读出自己的感悟,运用到生活中,激励了自己也鼓舞了他人;因为能够思考,我可以在课堂上抛砖引玉,打破课堂的沉寂;因为能够思考,我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帮朋友解决一些麻烦;因为能够思考,我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因为能够思考,我们可以适时说出调节气氛、愉悦他人的话,可以让父母欣慰老师放心……因为思考,我才能放射自己的光芒,描绘自己的天空。

“我思故我在”,人只有在通过不断地“思”,寻找“我”存在的价值,最终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方式,实现“我”存在的意义。当对“我”有了真正深刻、清醒的认识后,我们对自身的定位将更加准确,驾驭主观情绪的能力会更强,心胸将更加的豁达,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将更加的客观、理性。面对各种矛盾时,将能协调、处理、转化。

更加能够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和而不同,我们的事业也将伴随着“我”的成长而不断的发展、升华!

这都是我从读《苏菲的世界》里面获取到的一些哲学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苏菲的世界》,我不仅增长了许多哲学的知识,也了解到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我知道我要改变一下对生活的态度,重新对自己定位,心里的想法还有很多难以言表,或许到了你真正翻开《苏菲的世界》,你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4

我不得不承认,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我充满了矛盾甚至抱怨。我从没读过这么长又无聊的哲学书。长长的人名,奇怪的理论,纠结的思想,没完没了的争论,几乎让我眼花缭乱。我几乎放弃了读书,但当我终于有心情读一点时,我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高兴。

“我是谁?”哲学的代名句,这个被古今无数人思考的问题,我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脑子里第一反应不过是武林外传里书生的绝招。而今想想,的确这个问题具有太强的杀伤力,让人越想越迷茫越想越恐惧。

“我思故我在”然而,深深地思考过后,又有一种强烈的虚无感,甚至怀疑生命怀疑人性,怀疑这世上一切事物的真真假假。就想梦里的梦,一切都那么真实而又虚假。

作者无疑值得钦佩。他把我们象牙塔顶的学者们有权研究的学术研究放在我们眼前,写下了我们的人生。他将枯燥的知识变成了一部生动曲折的悬疑**,带着我们一步步走下去,同时了解到几千年的欧洲文化,与此同时作者由浅入深,将哲学的思考融入历史,印在我们心中,激发我们的思考。本以为高大上的哲学,就这样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大物老师今天在课上讲,一切科学都是源于哲学,若是从前必定不予理会,然而通过最近对这本书的阅读,初识毛皮的我有了不少触动。读这本书对树立我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像书里写的那样,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跟着兔子的皮毛深入兔子的皮毛,在兔子皮毛的舒适和柔软中筑巢,尽情享受。

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真的对生活感到懒惰或无聊,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生命。

故事无疑还是伤感的,当我读到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读到的一个故事,而席德和她父亲只是我们读到的一个故事时,不禁一惊,随后而来的就是恐惧和思索。正如书里那样,如今书写着文字的我是不是也是别人读到的故事,会不会有人凌驾于我的生命之上感慨万千。也许我生活的世界是由我的思想构成的,人或是都不是。

个体的力量是微弱的,无法改变整个宇宙的轨迹,正是我们的小人物或小事情推动着美好世界的每一步。而转念一想,或许冥冥之间自有定数,我们的任何行为都不会超越脱轨的偏差值。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很多很多,初读一遍感觉自己还是所知甚浅,以后会继续研读。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这个世界是真是假,我始终相信,既然我们有了思想和自由感,我们就应该对生活做出反应。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无论是自己的思想建设还是被动所有,只有不断努力,我们才有权利拥有、快乐和享受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5

这本书读的时间实在是有点长,断断续续读了很久很久。不过它带给我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刚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兴趣,总觉得他是在写**,后来知道了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出各种哲学和哲学家,手法很巧妙。

不过归根究底我还是一个不爱看**的人,对于他的故事情节只是粗略的看(不能不看,因为有时候的哲理往往隐藏在里面)。总之,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如果你喜欢哲学并且喜欢它,那么你必须读这本书。

读这本书得另一个作用是使我对哲学更感兴趣。我最想说的是,读了秘书之后,我必须多读书。别以为我读了很多书,因为有时候我们只知道一件事:我们很无知。

当然,这里的无知并不是指我们的那种自卑,或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而是说我们在冲出洞穴之后,发现我们还是处在一个更大的洞穴之中,接触到了更大的黑暗,于是我们愈加觉得我们应该去寻求真理,探索终极的意义,但是我们愈加的接触的宽广,愈加发现我们自己掌握的愈少。到最后就剩一句话了: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是啊,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学的太多。最聪明的人是那些懂得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的人就可以自由地前进和后退。

一开始,我被他的问题吸引了,他说:你是谁?你是苏菲?

那么苏菲又是谁呢?我沉默了,是啊,自己究竟是谁?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态?

自由意志?灵魂的躯体、附着物?亦或是最后被分解的物质、原子?

我就是上帝的影子?呵呵,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费解。那么世界又从何而来?

我想到教科书理论,大理论,第一气体。那么最初的气体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的本源是什么呢?

这样子追问下去,我愣了,不知道了。哲学家说,我们有一个初步的假设,即原始世界中有一种物质,它已经进化成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宇宙总是这样的玄而又玄,直至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相信应该有一种触感,那就是有一天,我们抬头看星星,看着闪烁的星星,我们知道它已经不在了,或者和以前一样了,但现在我们不知道了。就是这样的玄妙。你相信命运吗?

我们沉默了......

站在读者的角度,席德与艾勃特、苏菲与艾伯特谁应该是“虚幻”的人物?我以为《苏菲的世界》不仅仅是在讲述哲学史,而故事的结构本身也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命题,每个读者都有探索答案的欲望,随着探求进程的步步深入,借以了解更多的哲学原理,是作者写此书的初衷,更是此书的卖点所在,当然,这个推论只能先充作“主观唯心”因为是否如此,则需要通过取证,但那已不是我所关心的范畴。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或讨论最为感动。

这是我在其它书中看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评论。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评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探索已经从发展转向自觉。他发现了社会制度与生产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换句话说,尽管马克思召唤出了一个幽灵,一个要取代资本主义的幽灵,尽管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曾一度屡遭资产阶级掌权的西方社会所禁止,甚至马克思本人也屡遭驱逐,但真理的光辉终究要刺透漫漫长夜,响起嘹亮的号角,震四海,卷八方!这就是英国人尊马克思为博士的原因之!从自发转变为自觉足以论证其人格的伟大,从社会制度与生产力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客观规律的揭示足以论证其学术价值的伟大,更何况还有被恩格斯誉为马克思的第二大发现——揭示资本主义秘密的“剩余价值”呢?

“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过份。纵观全书,哲学伟人、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最伟大的。

在《苏》中未能就每个哲学家对哲学发展作出贡献,论其大小而给予明确的排序是此书的遗憾……或许这是题外话,伟大与否、学术的成果划时代与否,都是后人的评述,苏格拉底也好,黑格尔也罢,甚至众多为哲学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却没有十分突出的学术成果的哲学家们,谁能说,他们的学术成果不受时代与社会环境的限制?谁能他们不一样是用尽了心智,用尽了全部个人智慧呢?只要他愿意深入到事物中去探索,即使他在自己眼里是对的,他也为别人扫清了道路,甚至可以使自己的错误最终为真理事业服务。

苛求古人不仅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没有古人的失败与谬误,又何来今天的成功与真理,殊不知没有没有古人去填平沟壑,就必定是我们去填充,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索菲的老师或席德的父亲给我的一个教训是,我们应该对周围的事物持批判态度,黑格尔称之为消极思维。是的,有思想比掌握大量知识重要得多。

在这里,我对一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理解,那就是,如何将我们的需求层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决定的范畴。他可能会让人们想起苏格拉底所说的话。真正的智慧都来自人心,提升来自内心的需要和绝望。

而快乐有三种形式:

一、过着享受的生活;

二、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

三、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真是启蒙之于人,如同阳光之于土。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将会死亡,把握今天。

哲学不应该远离我们,因为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索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索菲起初以为席德在等待他的虚荣心。席德的父亲把索菲放在席德的世界里,但他们都在我们的世界里,也就是索菲的世界,我们的世界里。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6

“你是谁?”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索菲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古希腊至康德、祁克果至弗洛伊德等大师的根本问题。

她利用女孩天生的理解力和获得的知识来揭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远比她想想的要离奇和离奇

在电影《苏菲的世界》中,我能看到这种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席德父亲又是作家笔下的人物。那么我们呢?

我们认为我们每天都过着真实的生活,但也许我们只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虚幻人物。我们没有自由意志。那个作家是我们命运的主宰谁能证明这一点?总觉得任何事都是相对的。就像苏菲的信里说那些居住在洞穴里的人,他们没见过光明,自然不会觉得自己身处在黑暗。

如果那时把他们所处的环境就叫做光明的话也同样说得过去。虚无是存在于整个世界的冗杂之上的。它相对于那些真实存在的东西。

不过,又有什么会是真实存在的呢? 时间么?

在电影《苏菲的世界》中,我还能读出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的,震撼人心的顽强。当索菲和阿尔伯特知道他们是虚幻的人物时,他们没有选择逃避,他们不像其他人那样相信,而是选择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是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却逃出了**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以虚幻的角色影响着现实世界。最后,我忍不住想,存在和虚无之间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哲学不仅是高于所有学科的终极知识,也是最普遍的知识。一个人的生命里,可能用不到物理学,用不了化学,用不了英语,但一个人的生命里,不可以没有哲学。哲学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对生命和生命的思考。

我不相信没有人问过自己:什么是生命,为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什么是世界,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死亡。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会思考。笛卡尔说:“我思固我在”,一切都可能是不真实的,但“怀疑不真实”这件事情一定是真实的。

《苏菲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个成年人,看到从魔术帽子里变出来的兔子,会很新奇,并思索“兔子为什么会从魔术帽里变出来呢”?而一个刚懂事的孩子则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他没有生活经验,什么都不懂,也就不会理解“兔子从帽子里出现”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奇怪的。

是的,也许所有哲学的终极问题永远都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它们的思想使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

这是个问题。”而目的,则是自我,是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7

近来看了《苏菲的世界》,这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的一本书。未看时,我就听同事说起这书,说是讲哲学的,有点难看下去。一听“哲学”二字,我的头一下子大了,心想一定是枯燥无聊透了。但这次由于开展名著推荐阅读,几本书在班级间相互轮换,《苏菲的世界》是我所教的班级首轮分到要阅读的书。推荐给学生看,做老师的岂能置身书外?于是我翻开扉页,仅仅看了这书的概述和几位大家的评点,我就知道我错了,同时也为结缘此书而庆幸。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正如马德兰·蓝格尔说:“《苏菲的世界》一书读来清新可喜。作者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不俗,也是一个绝佳的教师,使读者能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整部哲学史,而不觉枯燥厌烦。”这本书吸引着我们跟随苏菲在神秘的哲学导师艾伯特指引下,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你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等,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文明史。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苏菲的世界》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形而上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如“苏格拉底”这一篇章中,提到了如下的几句话: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只有自己内心真正明白的才算是智慧”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

读着先哲的真知灼见,我深深感觉到哲学就是教会人们辩证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得更好的一门学问。

读完这本书,当你把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及理论连接起来,就会发现西方哲学史已经变成一条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静静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见底。

《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条闪烁着生命智慧灵光的河流,我们也许未能在这条河流中畅游或深潜,但我们一定能领略到它的潋滟波光。它会启迪我们的智慧,教会我们思考问题认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说我们真该好好读读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你一定会为她着迷哦!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8

未读前

对哲学的概念零零散散

知道尼采、叔本华、卢梭、黑格尔、康德等人。听闻过达尔文的名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有着浅显的认识。

哲学启蒙书,很适合想了解哲学却不知从何而看的小伙伴去读阅。透过这本书,发现是认同笛卡尔`休姆`洛克`祁克果`西蒙.德.波伏娃等人的一些观点的。知道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男女平等的提倡者,辩证法及反讽。前人皆在探索,思想与观点只有相对的正确。后人根据前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探索新知,有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哲学的范围很广,在我眼中,认为哲学是偏自然科学及人思想的一个命题。

不知为何,读到了关于学派那章时我偏爱的是犬儒学派。这个学派很少被人提及,在文章中也是寥寥带过。

这本书的趣味性很好,适合初中时期来阅读,转折性不适合我这种人来读,作者用人中人去写,算是一种对话成分,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单一的叙述。干货满点。人要保持好奇心及探索求知欲。为了这些我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正赶迷茫期,实力决定高度,所以为了将来的发展也要努力。不想再遇到无力的恐慌感了。渍渍渍

最后一章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我超爱阿

哲学家永远不说否定式语句,这句话也是萌萌哒了。

活的清醒活的有趣活的自在活的通途

读一遍并没有读透,等我了解了相关的内容之后再来二读。很好的一本书。

不枯燥乏味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9

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这个寒假,我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充满书信体写作和内省写作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概述了哲学的起源、发展到如今。

他从人类哲学的起源讲起,形象的将其称之为“伊甸园”,并通过自叙的方式,讲到了古希腊、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等等,也讲述了在那些时代出现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西方哲学演变,体会到了人们思想的成熟与进步。

但这并不是这本书吸引我的真正原因。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中对事物新的认知态度。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习惯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甚至,我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能令人惊奇。但这本书告诉我要不断地问,问为什么,或者敢于质疑地质学。因为,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真正正确的。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是那么的神奇。

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对如今的社会的认知的不断完善,我们开始忽略了这些奇妙无比的东西。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我们应该努力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彻地地了解自己和世界。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提问,才能取得进步。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永远不要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永远要问为什么,不断地探寻,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发现。

这样的道理推衍到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往往对一些问题感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似乎本该如此,而因此忽略了它的本质。所以,我们要时常地去从那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案。经过这样一个连续的循环,我们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当然,不得不提到的是,《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近乎书信式的书实在是别出心裁。而他详尽的讲述了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的哲学发展和观点的演变,让我清晰的认识到了人类对于自身认知过程的改变。

应该说,这本书,而不是一本书,是一种灵魂的折磨,或灵魂的反映。这种思考的方式给我带来了一个思考的是界。这便是我初次阅读此书的感悟。

高一(2)吴奕宏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10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哲学入门书。

我们都是星尘,是宇宙的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就像铺开一幅浩瀚的星空图一般,这本书带领我们回首哲学的历史,向我们展现那些伟大的头脑和思想,引导我们寻找自我。

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很久以前的星星。我们永远无法看见宇宙中其他天体现在的样子,只能由过去的状态预测或猜想某个星球的此时此刻。在讨论哲学思想时,新的想法不断涌现,而我们也不能抛弃过去的思想。只有将过去不同时代的思想连贯起来,才能理解哲学发展的历程,理解新的思想是从何而来。

“所有真正的哲学家都应该睁大眼睛。即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白色的乌鸦,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寻找它。也许有一天,连我这样的怀疑论者也会不得不接受某种我从前并不相信的现象。如果我不承认有这种可能性,那我就是一个武断的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

作为能理性思考的人,我们不能否认无法证明不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放弃寻找它们。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使原本未知和不可见的事物变得可知可见,并由此构筑想象,开拓更多未知的奥秘。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但用哲学家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能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很高兴遇到《苏菲的世界》,有空我会再反复读。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 篇1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不错哲学入门书。封面像童话,开头也很有童话的味道,看着看着却越来越严肃,后来对于我简直是可怕,当然也有救赎。

也许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自己想得没有头绪,便想从《苏菲的世界》书中寻求答案,也不知为什么误打误撞就找上了哲学。后来发现哲学的确是研究这方面的。这是不是能说明只要愿意解决问题,方法总会有的?无论如何,我们千万不要放弃去努力。

文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一开始出现的苏菲的世界,里面她有着自己的生活,还有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给她上哲学课。另外一个世界是席德的世界,她有一个很爱她的爸爸。

我再次确定我在思索的那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我比较倾向于萨特的想法:人生本没有意义,需要我们自己去赋予。虽然最终我们终究会灭亡,不复存在。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抓住自己拥有的时间,利用自己选择的自由,负起对人生的'责任。心里顿时安定多了。不知有多少人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书中有个观点,应该在小学就安排一门哲学入门课程,在他们最富好奇心的时候。小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好奇,对自己怎么来,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以及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都愿意探索,及早普及一些哲学基础并鼓励他们自己探索,都是很好的做法。请想象一下,一个人一直麻木地活着,突然有一天他想起这些问题,恍然间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都白活了,该是如何地崩溃!尽早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不是可以珍惜时间更好度过吗。

看到后来被作者的脑洞吓到了。一直以为《苏菲的世界》主角是苏菲,原来她和她的世界是文中一位父亲为了女儿写的书中的角色!一层一层的,吓得我怀疑自己也是生活在哪个人的书中了。幸好并没有遭遇她们这么怪异而线索明确的事,让我暂时安心了。我甚至想,就算在书中我也要好好地度过。后来我终于知道这是“存在的焦虑”,表明我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不是坏事。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们两个世界不仅可以互相感受到彼此,并且最后他们角色反转了:原本作家艾勃特控制并影响着苏菲老师艾伯特的他们的世界,后来艾伯特知道了这个残忍的真相,并利用他的哲学智慧带着唯一信任他的苏菲逃离了那个荒谬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世界。在这里,他们以精灵的身份存在,可以看到听到他们,而他们却不知道。

这里告诉我们,哲学并不是空想,它是可以实践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以上那些哲学都是前人的思想,而我们必须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自行解决。正如萨特所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0147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简单的晚安唯美句子(摘抄33条)
下一篇 : 单证试用期总结优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