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之随想作文十七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冬之随想作文【篇1】

今天又是十月一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很兴奋。相对于对国家成立几年几年的喜悦来说,我想绝大多数人的喜悦则大多是因为国庆那诱人的七天假期了吧。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号和二零一四年的十月一号,时光的转盘是往着顺时针转动,但人们的思想上却是往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遥想未解放前的辛酸岁月,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饱,穿不暖。革命先驱们前仆后继,用血肉和汗水才换来难得的和平,我们不能忘。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信仰。

国庆前一天,是烈士纪念日,当一排排整齐的礼仪队自银幕中走过,我被震撼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字深深刻在心头,没有他们,那里有我们,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怀揣敬仰。

未来,是迷茫的,谁知道我们还能安稳地过几个国庆,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我们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也许有了我们,未来就会不一样,是该为未来而努力的时候了。

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冬之随想作文【篇2】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开始,一直到现在,祖国母亲已经六十六周岁了。每个国庆节给大家带来的不只是假期,还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激动的那一时刻。

在国庆节那天,我不经意间看到远处建筑上高高飘扬的红旗,不禁思潮起伏:我想起了抗日英雄、革命烈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与汗水换来祖国的和平与繁荣昌盛。想到这儿,我不禁对着鲜红的国旗产生了无比崇高的敬意。有人说那五星红旗是战士们用鲜血染成的,我相信是这样的,因为这面国旗曾载着多少人的期望啊!

我漫步在大街小巷里,老人们坐在吱呀作响的竹椅上谈笑风生,甚是悠闲。老人们都在讲着以前红军的故事,几个小孩子欢乐地跑来跑去,但也被爷爷奶奶的故事给吸引了。当听到英雄们奋力杀敌的时候,孩子们的眼中都闪着光芒,大声叫好。

国庆节是一个举国同庆的日子,要知道以前兵荒马乱的日子里,能平平安安的过上一天多么艰难呀!这和平安康的日子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值得我们珍惜!

冬之随想作文【篇3】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到了我最喜欢的小长假——国庆节。

星期六刚放学,我心里就乐滋滋的,心想:放假了,放假了……这次国庆节可有8天假期呢,我是痛痛快快地玩呢,还是在家认真地学习呢,这让一个贪玩的我犹豫不决了。

国庆节第一天,我就到外婆家去玩了,和妹妹玩了一会,我就开始写作业了,作业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文具用完了,要去新华书店买了,然后,我就拉着爸爸去书店。一进书店,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一排排的书架,在书架上有数不清的书。一条条窄窄的走道上有着许多年龄不一的少年,只见他们手捧着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书里的内容,他们正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我想:在这小长假,大家应该都在玩吧。可我却想错了,我被他们这种好学的精神感染。于是,我也拿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最喜欢的是科学类的书籍,一看起书,我就会忘记任何事,尽情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所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觉得像国庆这样的假期,也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将来做出贡献。

冬之随想作文【篇4】

上文中我所引用的文献史料多来源于《汉书》,其实《史记》和《汉书》分别从这场争霸的两个角度记录了这件事,可以结合对比来看。之所以多引《汉书》,还是因为课内主要学习的是《史记》中的记载,这样相互中和一下,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

从统治者自身的能力来说,项羽的领导才能的确不如刘邦。项羽所拥有的能力,是匹夫之能,而刘邦的却是领导之能。其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匹夫之能以自能为能,而领导之能以“官人”为能,即安排别人为其做事。从今天的角度来讲,项羽的能耐是做事的本事,而非领导的本事。领导不比做事的本事,比的是能否指挥别人去做事。项羽刚愎自用、狂妄霸道,时而犹犹豫豫,有妇人之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缺乏“领导力”。而刘邦善谋权术、重视百姓、任人唯贤,比项羽高出一层。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焉得不败?其实项羽的故事,也体现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需具备的个人素质和领导能力。

再多言几句我的妄自揣测。《史记》并非是极客观公正的一本史书,这其中掺杂了司马迁的个人情感,如“陈涉世家”、“太史公曰”等等。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努力地塑造项羽光辉伟岸的形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对项羽有种英雄惜英雄的好感,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他想借项羽塑造一种他理想中的人,这种人有反抗精神、有顽强的意志、有智勇双全的才华,在无力回天之时,这种人会选择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他或许有缺陷,但是他的闪光点和光辉事迹足以使他名垂千古。数千年后,当我们看到司马迁当年的设想,仍会发出一番唏嘘感慨,这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体现之一。

冬之随想作文【篇5】

谁想知道,春姑娘总选择在雨天里赤脚行走?在冬天,她遭受了难以想象的酸苦。柴房,该是她在冬季的`家。从被女主人邀请回家第一天起,她就开始阅读有关死亡的书。面对火焰,只有明白对生命不足惜,才知道大地春色还真的来之不易。

谁想知道,春姑娘总喜欢替别人做嫁妆?除夕夜,她随绽放的烟花走出了村落,看到了雪地的夜光,瞧见了结冰的模样。春节拜年,她随新娘子回到妈妈家,又随男主人来到一户户亲戚家里。她离开酒桌,去翻开女儿娘家的大谷柜,伸手摸摸深浅;她放下碗筷,去翻翻主人亲戚家衣被,掂量掂量棉絮的厚薄。春天已经来临,寒风多少还有些凛冽。她知道,自己勇敢地付出,总能得到人类的回报。

昨夜,她让夏姑娘赶做了一把把油漆刷。一等雨停,就晨跑到公园,在树皮上不停地舞动。而油漆洒落的地方,风吹草长。

昨夜,她让秋姑娘打造了一台台印花机。未等雨停,就让快马牵引着她,到河滩,到山谷。希望自己从南国出发,一直加班到北方的初夏。

昨夜,她也让冬姑娘建起了一座座蒙古包。长条子桌上置放着刚煮熟的鸡鸭鱼肉,热气腾腾,给农村小伙与打工女有一次牵手的机会。他们刚从老家赶来,为这个城市聚了人气,也化了很多力气。

年后第一次出发,不应是春姑娘一个人,应该不分族类,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

冬之随想作文【篇6】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冬之随想作文【篇7】

说白了,刘邦是一个恶棍式的物,而项羽则是一位十足的大英雄!

刘邦在槔城战败后不顾二千宫女和老父之安危独自逃跑。乃不仁不义之举矣。刘邦在二次战败槔城时也是只身只顾逃命,而对于守城将士之生命则全然不顾啊。刘邦在和项羽达成了楚河汉界之后在项羽将其老父和妻子归还与他之时又派兵追杀,此乃出尔反尔的小人动作矣!

刘邦就象一只无懒的猎狗般紧紧地咬着要和项羽作战,实际上又打不赢,在他和项羽作战的几年中就从来没有打赢过项羽,所做的,也只是一些计谋罢啦。

刘邦是在时时处处地算计着项羽,而项羽则对于刘邦的为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此人之阴险和狡猾矣。就是到了最后,还是将其父和妻子归还于他,认为他会说话算话,会两相里相安无事哩。而项羽则是大大地真性情和真英雄也。先是项羽他武功盖世,从来就是战无不胜!

先不说他将秦军打的大败,就是在以后的历次战斗从来都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而之所以最后败给了小人刘邦,则完全是刘邦这只猎狗采取了猎狗战术,先将四下点占领之,形成了猎狗的包围战术,而让项羽成四面受敌之态势,于是乎,英雄项羽空有一身武艺和大队的人马,

在既无外援又无粮草的情况下,被刘邦这只紧跟其后的猎狗逼得无法而败北者也。由此看来,一个人若想成事,不旦应该自身过硬,更重要的,还应该甘当小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此,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哩。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一个人只要有了这种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因而,在每当遇到了问题和不顺利之时就能够多多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并能够从中吸取到有用的营养,则你就必定是常胜和最后的胜利者也。这一点对于一个人来讲是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和内在的因素啊。如若不是这样,则一个处处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的人,则必将在人生的旅途中败下阵来,则事业也就谈不上顺利,而这个人既使有着天大的抱负和理想,则必定是不会成功也。

一个人,既要有着远大之理想,同时又有着良好的素质,则大事可成矣!当然,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怎样去分析和利用各种的信息,则也是要动一番脑子才成;但我想,只要你甘当小学生,又在你干事情时用心来思考,则你的心中很自然地就会知道真理的所在了。如此,大事可成矣!

冬之随想作文【篇8】

同桌点头说很对,刚开始我也觉得,过了很久转念一想,说出这话的普通的人,是不是太自大了。听起来仿佛他自己既好看又很有智慧。

刚刚翻了知乎,发现这句话早已被吐槽的口水淹没,节选最喜欢的一个答案:“这句话压根就不理性,让人怎么理性看待。”

明明是,有趣的灵魂多如繁星,好看的皮囊才是万里挑一。相比有趣的灵魂,美貌是更稀缺的资源。相比有趣的灵魂,美貌才让人趋之若鹜。

大多数有趣的灵魂掩藏在平庸的`皮相之下,人们发现不了,也没有机会去发现。而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绝大部分交流,是很浅层的,根本触及不到灵魂。美貌却可以招摇过市,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我对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一向是敬畏的,如同敬畏大自然的神迹。这些人长得这么好看,一定是上辈子拯救过地球。至于普通人嘛。如果真是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人,自然会在精神上自给自足,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大概不会过度渴求外界的关注,也不会有“怎样才能让别人觉得我有趣”这样的困扰吧。

是的,于我,身边实在不缺乏有趣的人,缺乏的只是交流。通过交流,让灵魂相遇相知,互相碰撞,产生爱的火花。那,将会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事情。

所以说,一定要学会交流才行啊。既不能自大自狂,也不能自怨自艾地去交流,去爱。从明天起,去遇见身边的有趣的灵魂吧。

冬之随想作文【篇9】

汉译名著的《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和《克力同》三合一的译文不错,就是每章前的提要和章后的译后记看得有些烦,到后两篇的时候我干脆就跳过了。

我不喜欢看解析类的文章,除非解析的对象是我很熟悉的作品。我总觉得,在对一部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之前看别人的.解析会对作品的理解趋于雷同。因为这就让别人的解释先入为主了,如果后来不再多读精读原著,那这解释怕就会永远成为自己对此书的“理解”了。而且,别人的解释也不尽然正确。比如《游叙弗伦》的提要和译后记中说苏格拉底从头至尾都渴望从游叙弗伦身上得到关于虔敬的真理。虽然我的认知也不见得正确,但我还是认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到最后其实是在嘲弄游叙弗伦的,尽管他一直称赞游是聪明的。苏格拉底讽刺游的含糊不清又自相矛盾的解说就像自己的手工艺人祖先,靠复杂的手艺造成错觉。

不过这本书的译文虽不错,但提要和译后记几乎占了半本书了,有冗杂之嫌。而且半文半白的流畅译文虽能看出译者先生的功力,但我感觉还是过于古朴了。

冬之随想作文【篇10】

气温急剧下降,我穿着一件薄毛衣,外罩一件单风衣,冷风吹过来,不禁打了个寒战。抬眼望去,天空晴朗,有几丝白云在碧蓝的天幕上无序地斜织着。杨树的叶子大部分已经飘落,仅存的几只在寒风萧瑟着,和着风起舞。此时鸟儿早已没了踪迹。满地都是枯叶,你抬起脚也躲不开,踏上去是清脆的悉索声,心里很不忍,因为那是生命最后的呻吟。风卷起落叶一阵又一阵在低空中盘旋着,同样也掀起了我的乱发。站在风里,仿佛一片枯叶,渐渐在寒风里老去,在以后某一天随风而逝了。突然有一种欲望,想一个人到旷野中去拥抱冬天。很长时间没有与自然亲密接触了,是我遗弃了它,还是它鄙弃了我?在满目荒凉的自然中,我的灵魂该是多么的自由和宁静?

只是一瞬间的想法罢了,我在单位上,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怎么能随意脱身?即使逃脱,一个人暂时在这个环境里消失,我又应该怎样和自然邂逅呢?不过那些铭刻在记忆深处的,随时都能浮现出来。

九十年代初,我在北方那个小城读书。黄昏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的铁架子上凝望夕阳。学校隔壁是一家老工厂的后院,堆放着常年不用的车床和杂物,荒草丛生,看不到人影。只是夕阳的落辉一复一日地光顾,犹如执手偕老的伴侣。铁架与墙一般高,如果翻过那座墙,我会置身于废弃的荒凉之境。我很矜持,只是坐在高架上,全身沐浴着阳光,仿佛佛祖静坐在自己的福地,荒芜了时间。尽管操场上人声沸腾,那些都与我无关。西望,太阳很快就掉进群山的怀抱,我很羡慕它,因为它有坚实的依靠。人总是渴望内心的皈依,在没有信仰的世界里,如无头的苍蝇般庸庸碌碌,行尸走肉般活着。那时,我的心里渴望一种不明朗的感情,而现实中自己却如风中飘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能够很好的概括我的心境,轻似梦的思绪,如飞花般美好而轻盈,而少年人的惆怅也如那无边无际的细雨,笼罩着青春的天空。无独有偶,很多年轻人都在盲目的寻找着,看着那些男孩子游离的眼神,爱神丘比特怎么会随意射出神箭?或许那个年龄的我们,都有相似的心迹吧!

很眷恋那时的自由空间,学习之余有太多的时间用于闲逛和空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自由更宝贵?给思想以广阔的地域,心灵在自然的风中沐浴,人也沾染了景色的清幽和空灵。那个时候,我们时常到太行山里去游玩。连绵的山体,一座接着一座,我不知道它要蜿蜒到哪里,我目所能及的地方,除了太阳,唯有山。那些山连绵到远方,仿佛一群野兽裸露的兽脊,踊跃到雾气苍茫的远方。不怎么写文字的`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悸动,写下用“千年吹拂的山风”及“兽脊”等意象的小诗,他们竟然拿我的诗句开玩笑,认为“兽”就是指“豺狼”,拿它喻指老柴,而老柴是我最好的朋友,吃饭、游玩都泡在一起。或许他们不理解我们的友谊吧!那些善意的玩笑,如今想起来还很温馨。我喜欢那种“淡如水”君子之交,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畅游于山野之间。没有欲望,没有苛求,如水一样时时牵连,又如水一样澄澈自然。或许,因此,我们的友谊才延续下来。喜欢自然,也喜欢纯净的人际关系。

我生性敏感,面对大山,我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那年第一次在山里的小镇上住宿,眼泪竟然扑簌簌落下来,我听不到同伴们因兴奋而大声叫嚷的声音,一个人停留在窗前。我并不是为居住条件的恶劣而伤感,在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面前,我找不到自己,唯有眼泪还是滚烫的,证明我的存在。偶尔一起去爬山,呼朋唤友,前呼后应,年轻人的快乐融进雾气笼罩的群山之中。累了,饿了,走进小饭馆里,喝一点啤酒,吃一点简单的饭菜。另一个我却无端的悲哀起来,一个人躺在大山突兀的山石上,久久的,久久的,不愿离去,尽管夜色渐沉,他们呼唤我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却在大山面前举步维艰,我哪里算得上仁者?渺小的我,生命微乎其微。山的永恒,太阳的西沉,溪流的潺湲,我的踯躅,共同构建不可磨灭的记忆。

喜欢一个人融进自然中,最早来自童年的记忆。放学路上,一个人蹲在水边,把手放在水中,小鱼儿竟然游过来啄我的手儿。凉凉的湖水,加上鱼儿啄我的肌肤痒痒的感觉,让我流连忘返,以至于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夕阳西下,晚霞把半边天染成红彤彤的幕布,水天一色,我在红色的壮丽界里点燃童年的愉悦。周末,到田野里劳动,黄昏,天色渐暗,我时常扬起脸凝望灰蒙蒙的天空,那里经常有鸟儿飞过的身影,凝视着那些转瞬即逝的黑色线条,看着它们翅膀划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天空,我张开双臂,旋转着高声呼喊,我在呼喊什么?谁也不知道。

鸟儿往往是单独飞翔的,它们孤独的身影,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很漠然。我也是经常一个人独处,没有谁能够分享一个幼儿对自然的感受。记忆里没有妈妈的怀抱,阳光下,偶尔伏在妈妈腿上,让她给我掏耳朵,母亲的笑语在耳边,那是最幸福的时刻。爸爸却是有时热情地过了头的,偶尔吃力地把我抱起来掂体重,我却羞愧难当,毕竟我不再是小娃娃。更多的时候,我在凝视树叶的形状,树干的姿态,家禽的活动,感受风吹过肌肤的清爽。一个人宁谧的世界里偶尔也有文字相伴。

我也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那些回忆都存在于故乡的老宅里。如今因为拆迁,院子已经荡然无存,我也没有伤感。记忆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铭刻在记忆里的那些故事,怎么会随着老宅一起被夷为平地?如今住在楼房里,没有一寸土地属于我,可是我一下楼,那一排杨树就向我招手,我站在高大的梧桐树下,忖度它的腰围的时候,时间的沧桑漫过我们之间咫尺的距离。自然四季是属于我的,只要我去感受。埋头于岁月的车轮之下,滚滚而去的不再是青春,而是生命仅有的长度。又一年寒风吹过了,“天寒白屋贫”,思想的贫瘠比环境的荒凉更可怕,在冬天的枯叶上思考,我遇见从童年走来的自己……

冬之随想作文【篇11】

夏天是荷的世界。夏日之荷,犹如梦境中的仙子,沾露画影,轻舞飞扬。碧叶间,莲子清清如水,那是美人遗落的玉簪,正倾诉着对圣洁的眷恋。纵使红颜退去,寒霜凄凄,荷,依旧坚守着那份风清傲骨,不卑不亢。西风卷着淡淡余香,细拂路人的心尘。夏日观荷,驻足在这脱俗的境地,一切宠辱皆忘……

我从小就对荷花情有独钟,喜欢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真,喜欢它“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喜欢它“莲动下渔舟”的意境。远远望去,一片片荷叶,绿得喜人,素白的花蕾给人安静的感觉;盛开的花朵,长长的茎杆儿,托着莲花,无声地举着。我想起一句古人的诗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人周敦颐说独爱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确如此,白色的莲花,如着白衣的妙龄少女,在荷塘的水面静然独立。如果这池碧水有神灵的话,我愿将这荷花看作荷塘之神。

它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它不怨时乖运蹇,不屈从,不纳垢,处之泰然,追求完美;它端庄典雅,不依附,不攀枝,光明磊落,亭亭玉立;它藕断丝连,忠贞不渝,清丽纯真。此刻,荷花上,没有可爱的蜻蜓立在小荷的尖尖角上,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浩然大气,也没有“莲动下渔舟’’的趣味情调,但那纤尘不染的莲花,却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质朴纯真的高洁,一种独立不迁的个性,一种友善宽厚的情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想到荷花,便想起李白。这个行走在红尘之上,以诗酒为翅膀,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飞翔的侠客,这个脚踩荷花,不染一尘,写出千古文章的诗仙,这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人。荷,不正是李白的化身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他的淳朴之心。我爱荷,爱它的微尘不染,遗世独立。

想到荷花,便想起李清照。这个以月为魂,以梅为魄的少女,有着天真烂漫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你看,她不正在拨浪急归吗?却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扑棱棱”惊起荷从的鸥鹭。她是否陶醉在这蓝天碧水之间?这个婉约如水却意志如钢的词人,身逢乱世,矢志不渝,这正是荷的写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爱荷,爱它的淳朴天然,刚强自立。

想到荷花,便想起苏轼。这个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的文人,这个心胸开阔,器宇豪放的词人。乌台诗案后,苏轼文风大变,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的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到空灵隽秀,质朴自然,这便使其具有了荷的品质:香远益清。“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多么清新自然。我爱荷,爱它的风雨不动,情趣高雅。

荷花,昂然从泥沼中抽出,开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无视周围的污浊。我不禁想,它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炼,才长成这样的清净之心?或许是让心平静吧,平静如无波之湖,在无边的复杂中找到智慧。或许是使我们的心坚韧吧,在坚韧中学会刚强。

冬之随想作文【篇12】

那日,从公司的侧楼走廊匆匆穿过,发现同事小祝,在很认真的看挂在墙壁的“二十四孝故事”节选图。

说实话,每天从那几幅图前掠过,还真没有像他一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一遍。

我记得从前舅舅家的侧墙,挂着俗称与中堂对应的几幅挂落图,图上讲的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一对夫妇抬着一副担架行至深山密林,担架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尾随三人后有一小儿,最后一图上,老人掩面、夫妇惭愧低头、小儿仰头责问;图文释义:担架既然能送爷爷独坐深山,记得取回,它日也有用得着的时候。

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跟公司节选的这几则故事一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昨日广祥老师转发了一则新闻,说扬城一户人家,把九十岁的老母独自锁在阴冷的车库,里面的设施并不适宜人居。

物业、记者轮番采访,这九十岁的老妈妈,四个儿女轮流度日,如今轮到这个亲生女儿家,因为房子是外孙儿家的新房,对于有轻微老年痴呆的老妈妈的到来,这个女儿的应急措施,就是让她在并未装修的车库待一段时间,轮到下家就ok了。

记者们描述老妈妈周围恶臭难挡,问及吃饭与否也是得到否定答案。可能她的脑筋不好,众人也不敢全信,不过这女儿的做法肯定是得到一致“差评”。

不管怎样,我想对那个做女儿的说一句,她养你小你养她老,就算条件不足,起码也得住个像人住的环境里,毕竟你自己也是用媳妇的人,你做的一切都有子孙后代看在眼里。

我的外公外婆过世早,舅舅当家很早,还领着两妹妹生活,但他在对待长辈的孝敬问题上,一直都是我的楷模。

逢年过节来我们家,他再穷都不会空手来,而且都是要先亲自请过我爷爷奶奶的安,才敢坐下来谈谈说说,吃饭上桌、端茶倒水,他没有一样事情不显示出他对长辈的尊敬。

奶奶在的时候,一直就是夸赞我的舅舅是个好小伙儿,虽然爹妈不在,但家教一样不少。

在小时候的我看来,舅舅遵循的繁文缛节有些迂腐,但现在回头想想,他是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很深,而且是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的人,所以我这晚辈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深受其影响。

可惜,中年后的舅舅事业不顺,一日竟客死他乡,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二十四孝故事》虽然曾遭到诸如鲁迅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抨击,剔除它的封建成分,其中的孝心善举还是应该值得后人学习的。

我记得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人叫崔南山,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了,牙齿也掉光了,需要用牙齿咀嚼的食物都不能吃,每天都只可以喝稀饭。长孙夫人的媳妇,也就是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是一个很孝顺的媳妇。唐夫人见婆婆每天只能喝稀饭没有营养,她就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来到堂屋用自己的乳汁给婆婆喂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几年过去了,长孙夫人虽然没有吃过米饭但是身体一直很健康。人老了,终究有一天病了,长孙夫人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把家里所有的人都叫到身边对大家说,唐夫人对自己的一片孝心自己才能活到今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她,只希望子子孙孙的媳妇们,能够像她孝顺自己那样,也孝顺她就满足了。这是长孙夫人生前唯一的愿望,要子子孙孙们一定要牢记在心。

车库圈养老妈妈的女儿,估计最终也会得到“善报”。

当然,孝这个事情还会牵扯到许多问题,我们外人也只能跟着新闻感慨一下、指责一番,剩下别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谁也插不上手。

甚至有些人家,对待长辈,就是喜欢“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有些长辈也是“贱骨头”,不待见自己,宠儿无度,埋下祸根。

道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都需要有所改进,有时在幻想,除了道德评价,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怕是还得靠制度、靠法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到了年龄大伙儿按政策规定,一起去养老院度余生,也许像新闻里这样的道德评价就可以少点了,所有的这个链条上的事情也就顺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走下去了。

呵呵!只是,我现在能做的,只有先领着娃参观公司的墙文化,讲讲担架故事、舅舅的故事……

冬之随想作文【篇13】

假如刘邦项羽来做销售,项羽还是会遭遇垓下之败,

有一个老板对我说:“能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就能做好每一件事,任何一种生意都不是在卖产品、服务。任何一种生意都是人和人之间的生意。能做人、就能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把任何生意的尺度把握好。”

成王败寇,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的楚汉相争,有很多人分析他们的得失。我们在此以用人的角度来帮他们把把脉。

刘邦是流氓气十足的混混儿。不擅政治、不晓军事、无缚鸡之力、缺谋略之材。项羽出身贵族,又是十足的盖世英雄,勇冠三军、会打仗、文学基础又不错。他们两个都很了解自己。

刘邦知道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必须借助其他人的能力,比方说他觉得自己的人才不够,就不断地吸收各类人才。汉初名将很多,除了三杰的韩信、张良和萧何之外,有宰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帮人做丧事的周勃。还有陈平、英布等,人才济济。而且,刘邦和他们相处得都不错。刘邦懂得什么叫 TeamWork (团队精神),脸皮厚,懂得哄他的手下帮他拚命,手下们帮刘邦是因为他不爱金钱、不惜封赏。著名的垓下之战,刘邦就是利用张良的计策,告诉韩信、彭越、英布,你们只要帮我,封地封王你们自己说吧!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垓下一战,刘邦胜利了。是一个团队对一个单人的胜利,而不是刘邦和项羽之间单对单的胜利。

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了解自己,但是项羽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有什么好、但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好,他自作聪明、不肯服输,自我感觉很好,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谁的本事都不如自己,容不下其他英雄,打来打去,都是靠自己一个人,

只知道用自己一个人的智与力,而不能用别人的智与力。而且生性多疑,连一个范增都留不了。虽然项羽有英雄的气概,但还是敌不过刘邦。

销售工作只是一家公司中一个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销售的成功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由 Market i ng 的市场推广,需要由 Cust omerservi ce 的客户售后服务支援,所以销售是一种团队工作,销售人员能够有很好的销售额当然很好,但是正因为他销售得好,其他相关的支援人员却因为他的销售业绩好,而做的功夫多了,收入却未必能因此而上升。如果此时换作刘邦,他定会将利益和其他的团队人员分享。 香港有一家电讯公司,有一个很好的销售人员,把自己的佣金收入的一半拿出来,分给其他的支援同事,利字当头,其他同事因为他的慷慨,很喜欢帮他做事,他的生意做到全公司生意额的一半。后来这个销售人员自己出来开公司,原来的团队都跟着他出来打江山。

如果是一个好的体制,一套好的销售系统,佣金制度不应只是为了销售人员而定,而是为了整个团队而定。如果你是项羽,你大概会认为,销售是销售人员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销售人员如果自己讲究个人英雄主义,那么注定要失败的。一个好的销售人员,需要像刘邦一样,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行,然后用其他人的专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只要客户、同事的关系能相处得融洽,通常头一年需要努力,接着的几年生意自然而然的就会自己来了。

冬之随想作文【篇14】

又一本书被我翻完。看到最后的结尾,书中还有好多个谜团没有被作者交代清楚。那场陷害究竟是不是男主角和其他人联合起来一起做的?夜里温情的对话是否是真话,或者带着几分真心?那个谁对那个谁又是否真心讨厌?还是没有被看出来的喜欢?……

那么多的问题,可作者没有给出交代。我心里憋着一口气,将书愤愤地合上,关了灯侧身就闭眼睡去。

半夜睡到迷迷糊糊,又被上一本书的谜团弄得心烦意乱,只得重新爬将起来,从床头翻出另一本崭新的书,就着灯火看起来。

又是一本处处是疑点,又处处没被明说的书。女主角知道了男主角心里的想法了么?男主角又有没有知晓过女主角的想法呢?

熬夜看完的书,如今一口气全看完,以为能舒缓一下自己心里的气,却没想到更闷了。觉着眼睛也有些累,便将灯关掉,重新试着入眠。翻来覆去,又是辗转难眠。我又开始数星星。将整个银河的星星都数完,我就开始寻找草原上的绵羊;就在我打算吃水饺时,却又突然间豁然开朗。

为什么一定要执着地去追求每一个谜题的答案?女主角就非得知晓男主角的整个心理活动不可?男主角就一定要去揭开女主角心中的迷雾?

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完全知晓别人的心思,可我们不还是在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在一张张或喜或悲的面具下,我们又几时因为没法知道对方心底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心存烦虑,难以过活?

本来,生活就是因距离而美好的,若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之下,直来直往,还会有那份朦朦胧胧的美感吗?

倒不如,透过雾气去看花,透过涟漪去望月。隔着一层纱,虽看不真切,但我有因此而不知道那是株花吗?

冬之随想作文【篇15】

八月初八,半晌午的时候,天空中毫无征兆地下起雨来,看样子还不小。

人们忙乱地给自己的车子遮雨,有用雨衣盖的,也有推到廊檐下的。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这纷纷而落的秋雨,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人描绘秋的诗句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应该是屈子的句子吧,屈子以他的浪漫情怀借此洞庭秋景,渲染、扩散和深化了湘君与湘夫人相约,而最终未能相见的无限愁情。我也很感慨于杜子美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茫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俯仰之中烘托了整个秋天的气氛,深沉地抒发了自己久客孤独的悲凉。朦胧中,那骑着瘦马,在西风里,夕阳下,踽踽独行的岂不是“断肠人”吗?

……

我的思绪如烟如缕,随着雨丝飘忽不定,神游于故国之中。不由得心生疑惑:古人何以对秋如此敏感多悲?因为秋风吹落了木叶吗?还是因为秋雨摧凋了生命呢?

倘真如此,我倒要嘲笑古人们的“自作多情”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秋是年轮中的一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生命的轨迹又有谁能改变得了?茫茫天宇,我们只是微尘一粒;浩浩大海,我们只是水滴一颗。做微尘,享受飘飞的感觉;做水滴,折射太阳的光辉。谁能说我的生命不够充实,不够精彩?……心念及此,刘梦得之《秋词》句便飘落眼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不再想如何回家,我暂且享受这秋雨好了。

冬之随想作文【篇16】

关于“垓下作歌”、“东城之战”、“乌江自刎”这些对项羽末路的生动描写,更显然是司马迁的悲慨抒情。清代吴见思说:“‘可奈何’、‘奈若何’,若无意义,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但这是写历史么?不,这是写诗、写小说、写剧本。钱钟书《管锥编》引清代周亮工的话说:“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这“笔补造化”四个字,实在是太深刻了。我觉得读古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真的是读出了点味来。试想,《史记》中如果没有这段抒情性的动人描绘,项羽还能在读者头脑中留有如此慷慨悲壮的印象么?

不仅如此,司马迁还要让他的悲剧英雄在穷途末路大显神通,他用他的二十八个人大战灌婴统领的五千人;他们冲进冲出,如入无人之境,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汉军“数十百人”;项羽的一声大吼,吓得刘邦的一位将军连人带马滚出去了好几里地。最后他面对一个投降了刘邦的楚军叛徒说:“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说罢拔剑自刎而死。刘邦的部将王翳赶紧奔过去割下了项羽的人头,其余的骑兵蜂拥而上去抢项羽的尸体,单是因为争夺打架互相拥挤践踏,就死了好几十号人。司马迁写刘邦部下的如此卑鄙恶劣,不就是为了反衬项羽的从容、高尚么?

冬之随想作文【篇17】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一度膨胀――客观地说,个人英雄主义在创业初期确实取得很大的作用。但关键是势力壮大、地盘扩大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战争形势,他应该及时培养人才,授之予权,通过管理团队而不是个人的骁勇来夺取胜利。刘邦的高明正是在于:授权、并且很好地掌控。

相对于秦王朝来说,刘邦与项羽经营的事业可谓“民营企业”。而这两个秦末“民营企业”的不同结局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其实,说到授权,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现在许许多多的领导者在企业壮大后也尝试着授权,可事实上授权问题至今仍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当初在海尔公司任职时,基本上不存在授权问题,因为该公司每一个职位的权限范围规定的很清楚。比如你是产品经理,你手上有多少资源,你的费用审批额度、你掌握的客户返利额度等一清二楚,你只要按计划实施,没有人会横插一手。后来我先后服务过几家民营企业,深感授权问题在民营企业是个很大的问题:强势的企业领导往往能创造优秀的业绩,可是往往正是因为其强势,就很难放心地让手下人独当一面,于是企业里太多的是没有思路的“二传手”,而“二传手”的没思路又使得企业领导常常琐事缠身,到处“救火”,没有时间思考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瓶颈就逐渐暴露出来。而授权之所以困扰很多民企,这中间往往隐藏着六大悖论:

能力悖论:很多领导者觉得下属“能力不够,不能胜任”,于是很多一般性的、例行性的任务都被批上“重大任务”的华丽外衣,非自己亲自操刀不可。例如我曾服务过的一个涂料企业,年产值也有好几亿了,可是市场部任何一分钱的费用投放都必须由老板亲自审核、定夺(应该说每一笔费用发生时都必须知会老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很小的一笔费用都必须由老板决策是否该花、怎么花,那企业就有授权问题了)。于是每天办公室被踩破门槛,老板从一大早至少忙到晚上8点,不亦乐乎!真正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不下市场的大师。其实,对下属的能力担心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他可以培养,而你却不给他独立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那是你用人失败;如果他不可调教,那你更失败,因为你根本不该招聘这个人,或者即使招聘了也应该及时撤换!

责任悖论:有些领导者会认为“现在的员工哪有几个能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企业不是他的,他怎么能象我这么尽心?”他们担心下属敷衍了事,工作态度不行。――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最高需求,每一个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都希望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如果你怀疑他的责任心,不敢给他授权,那么出了问题他将会以“这件事情我无权管辖,我不负责任”为借口而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员工的责任心将会散失殆尽,这种结果是领导者一手造成的。相反地,当你信任他,赋予其权力时,他的责任心将在追求成就感的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且这样长期的有效授权,有利于企业营造权责明确的文化氛围。

效率悖论:很多领导者会认为:“做这件事我轻车熟路,效率高,还是我自己来吧!”――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短视”行为!其实刚开始下属可能表现的比你亲力亲为差,但如果你悉心指导,当他逐渐上手了,你将会很轻松;同时由于领导者腾出更多的时间在“搭班子、定战略”上,从而使整个团队的效率能大幅提高。

失控悖论:一方面是担心“放权容易控制难,权力一放,就很难保证还能按自己的意思操作,很容易失控,如果什么事都由自己亲力亲为来完成,哪怕是累一点,总归比较放心”,

另一方面是担心权力放出去之后,会削弱自己在公司中的权威,以前的“我中心”会变成“他中心”。并且由于业绩是经理人做出来的,自己没有了成就感。――那只能说明你的企业还缺乏优秀的授权机制,你对企业的控制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只能准备着永远当“救火队长”。

腐败悖论:“绝对的权力等于绝对的腐败”,这是企业授权过程中骇人听闻的一句话,也是让企业领导在授权上犹豫不决的一个悖论。――现代企业管理是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三权分立的模式,只要做好监督机制建设,腐败就会被控制,况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亮剑”悖论:领导者总是希望受权人“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将每一件事情做圆满、做完美;一旦出现一些小的失误,马上就会抛出一句:“你看,一给他权力就犯错,还是收吧!”――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小的失误并不影响大局,并不阻碍业绩的最终达成,当经理人出现“偏差”时,作为领导应该站在高处给予点拨,而不是马上“横插一手”或“收回权力”。毕竟,新手上路要懂得扶一把、送一程,否则他永远也成长不了。

那么,对于这个“烫手山芋”般的授权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授权机制呢?

好的授权机制应该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第一步是计划。这里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授权计划,即明确责、权、利,确定好受权人的权限范围。二是授权目标,即受权人运用权力后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受权计划,即受权人在接受组织赋予的权力之后,就必须向授权人提交施政计划或方案(提示:“授权”与“受权”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第二步是监督与检查。计划只是纸面上的东西,真功夫在于执行的效果,所以授权后就必须加强监督和检查,以免偏离原先设定好的轨道。那么如何有效监控呢?一是通过完善的汇报制度来监控,并且在汇报过程中加强沟通。二是对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对市场进行不定期的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四是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监控,比如:通过设立市场部,对销售部门的市场推进进行督导,通过设立品管部对生产部的产品质量进行把关,通过设立审计部,对相关部门的费用发生情况进行监控。但监督与检查要有一个度,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和正常的环节和手段,不能演变成“疑神疑鬼”的地步。

第三步是指导与沟通――在指导的过程中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指导。指导是为了使授权计划更好地完成,使授权机制成功运行的重要环节。但指导有一个度的问题,指导的重点在于“点拨”,不能成为“干涉”。所以领导者一要善于为下属提供方向性的建议;二是能站在高处,帮忙下属及时发现偏差,发现存在的问题;三是当下属发生错误时,真心诚意地和他们一起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避免再犯,并思考杜绝此类错误再发生的方法。

而相对于指导来说,沟通甚至更加重要!很多时候领导者会觉得他已经给经理人很多权力了,但经理人还是觉得没有给他足够的权力,于是矛盾就出来了。其实授权的度是很不好把握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此时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手段就是沟通,授权双方通过把问题摆在桌面进行分析,并且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一番,就肯定会找出双方接受的方法。同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作为经理人应该多尊重领导,重大事情知会领导,而作为领导的有想法首先和经理人谈谈,而不是越过经理人,这样双方的摩擦一定会大大减少,授权机制也一定会健康运行。

第四步是考核。权力授出去后,胡萝卜与大棒就必须同时拿出来。一方面是制定好完善的考核规定;另一方面是届定好主观错误和客观失误;同时要强调结果导向,对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以教育为主。

不过,只有好的授权机制还是不够,为了使授权机制更好地运转,产生应有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建立授权的支持性系统,为受权者提供应有的支持。首先是在企业内部营造责、权、利分明的企业文化。其次是在权力移交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受权人立威造势,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第三是为受权人的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使他们能“精确制导”。第四是为受权人摆平在部门关系中他们无法协调的事情,营造一种使各部门互相支持的文化氛围。

好的机制是成功的一半!授权机制的建设和健康运行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大计。个人英雄主义充其量只能使企业实现从0到1的发展,只有通过有效授权,搭建优秀领导团队,真正做到“使众人行”,才能使企业实现从1到∞的跨越。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2094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父亲节悲伤文案(精选79句)
下一篇 : 酷酷的早安朋友圈文案
" 随想作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