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观后感是表达自己对于影视作品认识和思考的重要途径,观后感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曾经看过,感动过,如何让自己能够轻松的写出作品名观后感呢?这里是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的最新关于“西安事变观后感”的范文,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让您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规划!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

自从有了网络,就很少看电视了。前几天偶尔看了一眼中央八套播放的连续剧《西安事变》,情节还算吸引人,于是也就断断续续的看下来了。不知道这部电视剧中真实再现历史的情节有多少,虚构的情节有多少,电视剧嘛,毕竟是文艺作品,只要大致符合历史就够了。

有关西安事变的图书资料、影视剧已经出了不少,我也看过一些。从我所了解的来看,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蒋介石也是想抗日的,但他的计划是先统一中国后再抗日,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二是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发动西安事变确实是受到了共产党的感召和影响,西安事变前张杨已经分别同共产党接触并达成了停战的默契;三是张只是逼蒋抗日,并没有想要杀蒋或者是长期囚禁蒋已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只是一次兵谏。从这几点来看,该电视剧还是基本符合历史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是他在当时所处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制约下,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也好,张杨的兵谏也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好,都是如此。西安事变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是非自有历史评说,所以我在这里不想去探讨各方的功过得失,我的水平也不足以去探讨历史,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是关于时间的感想。

蒋介石想在消灭红军后再去抗日,这种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没有给他这个安内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发生了。其实即使没有西安事变,蒋的这一策略能否付诸实现也未可知,因为红军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消灭的。如果不能很快消灭红军,久拖不决的话,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那就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什么事变来。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有一个两广事变了,即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36年6月起兵反蒋,要求北上抗日的事变。所以说,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很好,但没有时间去实现。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少,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不我待啊!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好的策略,却没有时间去实现。比如有人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想法很好,但等你赚够了钱,你的身体还能够支撑你去全世界旅游吗?或许到时候你的大脑还会不会有类似的思维都不一定。这还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时间来实现的想法。

如果你的很好的想法牵涉到别的人,时间上就更难说了。比如感情上的问题,你说:“妞妞,等我事业有成,攒够了钱,我就来娶你。”想法也可以理解,但对方能等到你事业有成的时候吗?即使她愿意等,她所处的环境容许她等吗?文艺作品中的类似的变故太多了。《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但等到张生进京赶考,半年后得中状元再回来时,莺莺已被母亲许给他人,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才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苏三起解中的王公子和玉堂春,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定下了终身,等到王公子回金陵老家苦读圣贤书,准备求取功名后再来娶苏三时,王公子自己却被父母逼迫先娶了妻,回到京城再去看苏三时,苏三也已被人贩子拐卖到他乡成了别人的小老婆。不过经过一番磨难,两人最终的结局倒还不错。但可以看出,很多好的想法是需要时间来实现的,但现实能不能给你这个时间却不一定,特别是在当今人心浮动的年代。

二是关于勇气的感想。

张学良在做出扣留蒋介石的决定之前,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他知道犯上作乱的后果。有可能人头落地,即使能苟全性命,但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知道这种后果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气实在可嘉。而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又毅然决然地护送蒋回南京,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更是需要勇气。我看那时候的地方实力派和军阀中只有张汉卿能做得出来。抛开张发动西安事变的是非功过不说,就凭他这种敢作敢为的勇气,也足以令人钦佩。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虽说没有能改变历史的事情发生,但很多事情也是需要勇气的,得失之时的选择,荣辱之间的态度,都需要勇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能做到淡泊明志吗?你能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吗?你能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吗?得和失同样需要勇气。不要说这些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小事也需要勇气,比如,现在外面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你能冒着严寒去赴一个可去可不去的约会吗?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的时候,我真希望能有张汉卿那样不顾一切的勇气!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2

看完央视播出的《西安事变》,感触颇深,不禁为张杨两位将军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在形势危急、别无他法的情景下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了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一片口诛笔伐之声,南京国民政府受亲日派控制准备进攻西安,各地军阀也是蠢蠢欲动,而国际上更是一致反对强烈谴责,甚至连苏联也出于自身利益研究背信弃义,仅有中共为了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主张经过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严峻的军事形势,张杨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提出了八项主张,并进取与中共方面联系,力求经过和平手段化解危机。最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难,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张杨二人一被终身软禁,一被残酷杀害,没能实现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心愿。两位将军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为后人所景仰!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3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4

刚看完《西安事变》这部电影,深深地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精神所折服,他们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一旦兵谏不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但他们为了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存亡,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去进行了兵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深,中国哺育了他们两个,他们誓要保卫自我国家的领土,保护自我的民族,保护自我的国家的尊严。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身为和他们相同种族的中国人的你我,难道不就应弘扬爱国精神吗

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最终却落得客死异乡的收场,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个可恶的中国汉奸——川岛芳子,中国可恶的女汉奸,纵观她的一生,同样是中国人民,但她却丝毫不爱国,多次策划大阴谋,完全不把国家人民的生命当作一会事,多次卖国,真是令人发指。她的爱国精神去了哪里竟然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国,试问这与杨虎城和张学良根本是天壤之别。身为现代主义的中国人,我们务必向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爱国精神学习,大力宣传爱国精神,了解中国当年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史实,明白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爱国精神。

虽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这天,也许不再需要学《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那样为中国而献身,可是我们有职责爱国,在胡锦涛所提出的“八荣八耻”当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以弘扬爱国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却少的,我们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务必拥有爱国精神,也有职责去弘扬爱国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吧!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5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周恩来说: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上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来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们通过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有所思索,这却是十分必要的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事变的成功发动使蒋介石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再发动内战。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最后蒋介石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而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6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2日,七十五年前的今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两位不愿甘做亡国奴的汉子,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做 ,一声呐喊——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微薄之力扭转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中国人从内斗的泥潭中挺身而立,开始向着步步紧逼的日本法西斯发出抗争的吼声。七十九年前(1937年12月13日)以及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中国三十万和平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诺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无法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一个曾经雄踞亚洲东方的巨人,自从1840年以来历经蹂躏,在那血与火的过往,无数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中华大地。我们今天就站在这被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

历经奋斗,今天的中国已经远离了战火,远离了来自外面的亡国之虑。然而环顾我们的生活,地沟油、皮革奶、为侵略者立碑、缺斤短两、考试作弊……我们的民族正处在自身的挑战之中,

当我们以谎言敷衍着每一天时,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以尽上我们的本分为生活的目标时,我们要大声疾呼,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这次的危险不是来自外在的敌人,而是来自我们内在的疏忽。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由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组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再发挥正常的功能,我们就成为民族身上坏死的细胞,当这些坏死的细胞连为一体,我们就成为了民族身上坏死的肢体。如果我们期待,虽然我不尽本分,别人总会进他们的本分。当人们都抱着这样的期望时,中华民族将以什么来撑起它巨大的身躯呢?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睁开眼睛,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兴衰就寄托在你、在你、在你的身上。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部分。当我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进行每一次认真的思考时,我们就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同学们,利比亚的枪声犹在耳畔,阿富汗的战火正翻滚着浓烟,南海的晴空下乌云正在积聚……面对急速变化的世界,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要想让我们的民族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只有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热情,发出自己的吼声,以耕耘的汗水浇开民族复兴的鲜花。待到中华民族崛起之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为了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一起用努力的工作、用汗水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让我们一起用自己智慧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7

最初的喜欢是因他的名字——学良,汉卿,爱国壮士味十足,却又带了一点优雅的精致。

那种喜欢是遥远而空洞的,虽然当年也曾惊叹于历史书上他如少帅这称号一般的气质,但也丝毫没有兴致去进一步了解什么,从这点来看我算不得花痴。

寒假里只是偶尔出于好奇点了PPlive上的《西安事变》,我之前并没有看过胡军的剧目,并觉得这个人的长相,稍稍有点辱没了他。然而,那偶尔的一个点击,却一发不可收。以至于那时我便想,必须要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男人,纪念这样一种率直的,秀气的,赤诚的,高傲的光华。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觉得用淳朴率性的《诗经》来形容同样的他最为适宜。

东北人,率性俊朗,浑然天成。却拥有江南人那般的皮肤,当年戴季陶曾形容他公子气,皮肤好得像个瓷娃娃。

电视剧中宋美龄一度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真实度虽不可考,当年宋美龄把少帅介绍进上海上流交际圈,时常相伴却是不假。

谣传更有甚者,据说墨索里尼的女儿对其一见钟情。而赵四风流朱五狂,可是是从侧面印证其威仪之表罢了。

甚至到蒋介石先生逝世之后,隐退多年已然高龄的少帅出现于灵堂,在场的新人旧识仍要赞叹“汉公风度”。

但再胜的外表,也可是是绿叶而已。少帅被嵌入历史册页,主要是两件事——东北易帜、西安事变。那些俊朗的老照片,那些风流旧史,便如同一个重大日子的好天气,叫一切鲜明生动起来。但那日子却无法改变,正如其赤诚率性无法改变一般。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最爱的镜头是第6集,宋子文问他,对当年东北易帜可曾后悔。他说怎样可能。当年土肥原转达日本天皇的意思——支持他当皇帝。他拥有东北三省的土地,三千万人民,全国最强的兵工产业,还有自我的边业银行,若他当皇帝,就没有溥仪什么事了。却让土肥原带回去两句话:“一、日本天皇不在我之上,我与裕仁是同庚;二、我张学良,永远是一个中国人。”一旁的赵四静默地看着他,眼里却是说不出的崇敬。那时我突然理解了赵四的心境。

我之前是无法理解赵四的。名门闺秀,花容月貌,却不惜与父决裂,与少帅私奔,得到的也可是是个情人的地位,直到60多了才算有了正式名分,据说还曾有誓言——汉卿不爱听的她绝对不说,汉卿不喜欢的她绝对不做。之前想不通,当一个女人付出所有的时候,不是已经失却了自我么那时却突然明白,崇敬而已。必是怀有同样的崇高,却因种.种而无法到达那般成就,那么应对如此威仪赤诚的人,又有何理由不做出一切牺牲呢,“你的梦想,正是我的梦想”而已。赵四对他,应是“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而张学良,我以为便是“我心匪石”了。

“不可转也”的是两件——国家、兄长。每一件皆可惊天动地,每一件皆可成就一段忠烈英名。

然而张学良偏遇上了两件,并是互相矛盾的两件,也难免会成就一段比小说还精彩的篇章。

虽然台湾和国外也有不少人对西安事变对历史的作用持否定态度,但不论手段方法,少帅对国家,对抗日之赤诚是毋庸置疑。

据说最初他想当济世良医,坚决不愿从军。张作霖却给他一把刀说,医生一次只能救一个,一把刀却能够杀很多人。

他率军入关与军阀大战时,曾在即将得胜时主动撤军,因为他不愿炸掉黄河大桥。当时他写信给对方首领说,中国造一座大桥不容易,他舍不得炸毁。如若真要分胜负来个你死我活,他提议一对一决斗,免得死伤无辜。——之后国民党高层元老读到那封信也无不佩服其文采胆色。

他崇敬蒋介石,期望他成为专制的领袖,以为如此才可救中国。于是他东北易帜,率东北军入关结束了中原大战,其威其势,莫说其他军阀,蒋介石也是忌惮的。但他一心拥蒋,即便蒋先生在他失去故土之后让他去穷乡僻壤打红军,即便蒋先生在他两个师全灭之后不补充兵源不安抚其将士而是直接撤销了两师番号,即便他让戴笠经常走动时时监视。

张学良的回忆录里也说,他始终都没有想过要背叛蒋介石。他从南京到西安,三番五次地进谏抗日,不住地苦口婆心地劝说,据当时知情人回忆,到最终张学良是跪着哭着求蒋先生让他去抗日。堂堂少帅,竟为这两件事哭泣下跪,也算惊天地泣鬼神了。可惜电视剧没有那个情节,许是害怕损害胡军的血性形象。

那么照此发展,若其后没有西安事变,反而不像是少帅的作风。而事变之后他单身赴南京请罪,也在情理之中。

他送给蒋介石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便是把他一生矛盾地坚持的两件事,都写尽了。

只是他暮年之时对记者说的那句“我的人生到36岁就结束了”让人不免叹息。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英雄与美人,便能成就一段风流传奇。何况是受争议的英雄,何况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何况是扑朔迷离的纠缠。

张学良的最爱至今仍是迷,因他说过他最爱并非赵四,而在美国。但其实,这些都无所谓,六十岁的大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身就是一个童话般美丽的传奇。

终其一生,或许最打动我的,是他的“情重”。对国,对家,对人,率性而情重。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8

跨过了一个春节,才把《西安事变》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她谈不上是鸿篇巨制,但却真实再现了那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

我之所以喜欢看,一是因为演员演得都很好,我最欣赏的还是郑玉演,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演得最好的人物了,很多细节都拿捏到位;二是剧本写得真实,甚至一些对白都是按照史料来得;三是剧中揭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特别是张学良和宋氏兄妹,以及青帮头子杜月笙之间的关系,另外事变之前西安城内各方的间谍活动也有所涉及,事变之前西安城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也在剧中充分表现出来。剧中揭露的很多史料多数人并不了解,但却对事变的成功或失败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个过程中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事变前一天早上戴笠给蒋孝先发的电报,以及钱大均无意中向张学良透露了蒋的离陕时间等。

美中不足的是,剧中对张杨两位将军在事变之后的情况说得过于简单,包括张学良回南京的路上以及被审判的过程,都没有涉及,杨虎城的狱中生活和被害过程也没有谈到,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史料对于充分认识蒋司令阴险狡诈和器量狭小是非常重要的。

我给这部剧打了五星力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看这部电视剧,去了解那段历史。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9

总的來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來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但是,该剧不像以前的一些侑关影视剧那样把蒋介石丑化成不堪入目的卖国贼,也不再把西安事变完全归结为张学良受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這使它减少了一些与历史真相的隔膜。但另一方面,该剧仍然侑意无意地隐去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比如共产国际在中共从反蒋抗日联蒋抗日转变中的关键作用,张学良、杨虎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最初是出自于一些长期隐藏在其军队中的中共党员和一些被称为托派的中共左派反对派,等等。因此,作为一部历史剧,它带给观众的历史认识仍然不免肤浅和偏颇。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后胜利会师。当时的形势是国难当头,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倒行逆施,顽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不变,仍然调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剿陕北延安的红军。中华民族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期望日渐渺茫,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兵谏西安事变。

以大历史观來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尙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侑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侑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侑道理,只是祂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状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但是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侑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祂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能够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尙的表演都侑其合理性,這合理性既包括祂們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祂們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這些在必须程度尙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在剧中,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英气、帅气、刚毅、果断、霸气,些许匪气,豪爽伟岸,尽显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又不失儿女情长,想象当年的张学良似乎就应当是這样。杨虎城老谋深算,沉稳睿智,可歌可泣,令人敬仰。蒋介石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宋子文眼界开阔与大气沉稳,宋美玲外交风范与茖人魅力,赵四小姐纯情温柔与坚贞不渝,陈诚聪明俊拔与唯命是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來:政治是无情的。的确,张学良、蒋介石金兰之交,座尙宾、阶下囚转瞬间,令人叹息和扼腕。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的悲壮和后來的命运又使人伤感,但我总以为,我們透过对西安事变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研究,以史鉴今,从而对此刻和将來的社会发展方向侑所思索,這却是十分必要的。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0

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情怀从未平息过。爱国学生、抗战将领以及无数奋勇抗争的战士,为祖国大地上演了激昂澎湃的守护之歌。中国的历史在那段峥嵘岁月中磨砺出厚重,并永远纪念着为抗战付出的人们。4月27日,红色电影又一次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沐浴风雨的年代,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次的影片是《西安事变》。它带着老电影独有的风格,激昂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没有华丽的色彩装扮,也没有精致的画面效果,整部影片变换着蓝白棕的主色调,却与那段历史如此切合。

西安事变是我们都熟知的事件。影片中的演员用最真情的演出技巧唱着守护祖国的歌。西安事变之前,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使抗战政策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当时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军政首脑,实力强大,而...力量弱小。所以,“逼蒋抗日”迫在眉睫。然后蒋介石的不合作态度以及强硬的手段使共同抗战的梦想越来越远。出于伟大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周总理的钦佩,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并软禁了蒋介石。整个过程充满波折和风险,但张、杨两位将领无怨无悔。

影片很长,所以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并没有放完。但学过历史的我们都明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内战大体停止,民族前所未有的团结。这次事件对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内战争走向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我个人对张、杨两位将领很是钦佩。他们在民族最紧急的时刻认清了现状,冲破党派的阻碍,不顾个人安危地发动了事变。他们在那一刻必须从未想过结局,不成功,变成仁,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应当。

中国抗战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英雄,我们在今日重温这段历史,仍充满了无限活力和感动。祖国今日的成就是那些英雄用自我的双手和鲜血换来的,今日的我们理应牢记那段历史,珍惜此刻的安定,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努力。

感激这次的红色电影,我重温了历史,思考了现状。我会努力发展自身,守护祖国的此刻和未来。中国人,我们一齐努力。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1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2

央视八频道的《西安事变》电视剧看完了。剧中尽量真实地重现了以往影响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事件,也力图能更加细腻的刻画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张学良。

张学良和杨虎城出于爱国救亡的拳拳赤子之心,决然发动了对蒋介石进行武力扣押实施兵谏的西安事变,在中共的帮忙下,迫使蒋介石最终停止了内战,从而拉开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抗日救国序幕。

然而张杨两位将军的命运去所以事件的发生而遭罹了重大的转折,张学良事后被蒋介石软禁达55年之久,而杨虎城则被暗杀。剧情最终是张学良置杨虎城等将领的极力劝阻于不顾,执意亲自护送蒋回南京。蒋回府后,私宴张学良,宋氏兄妹作陪,饭中,蒋极为大度的许诺张学良很快就能够回去领兵去收复东北,同时故作轻淡的让张学良写份本次事件扣押领袖的请罪书,张学良竟又一次置宋氏兄妹的暗示于不顾,不假思索,慨然挥笔。待送走张学良后,蒋立即摸起电话,命令军事审判委员会立刻开庭审判张学良。就此,张学良开始了被软禁55年的漫长囚徒生活,所有的领兵收复东北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

其中剧中饶有兴味的是,当对张学良抱有极大同情心的宋氏兄妹质问蒋介石为何不守信诺时,蒋说的话很有意思:我不是没劝他不要来南京,可他非要来,我有什么办法又说:南京政府不是我一个人的政府,连我都因管教不严而想引咎辞职,只可是他们不允许而已。言下之意,张学良是活该自投罗网。这幕场景既反映了老于政治算谋的蒋介石的阴险,但更嘲弄性的讽刺了张学良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

的确,抛开了正义和自我的实力去妄谈忠义,以书生意气和侠客精神想感动蒋介石,无疑于以肉饲虎、自投囹圄。其一生即有杯具,其又怪谁在剧中,就张学良最终的命运而言,真有虎头而蛇尾,令人扼腕惋叹又感到不值也!

里面有周恩来劝说张学良的一句话:政治是无情的。倒是能够警醒人们杯具之所在。

当然,评论只是对于电视剧中,至于历史原貌究底如何,张将军为什么会最终选取那样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3

2011年12月11日上午,在韩凯军、赵岩、丁浩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杨虎城墓前参观。这次纪念西安事变的活动让我感触良多。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

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共同结束战争。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十七路军领袖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抗日的思想,停止进攻红军,并多次要求蒋介石统一抗日。蒋介石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而是动员大批军政人物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率大批军政要员从南京**前往西安,敦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红军。

12月9日,西安万余名学生游行至蒋介石官地临潼,要求联合抵抗。蒋介石还下令张学良和杨虎城使用武力镇压他们。形势十分严重。

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一早,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出动东北军,冲进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温泉的住处,解除蒋介石的警戒。蒋介石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枪声,连衣服都没穿,就赶紧从后墙跳下去,躲在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

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以全民族利益为基础和平解决。中共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到西安,同各方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要释放他,为一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而战。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它促进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斗争中的重新合作和团结,实现了从内战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张学良两位将军的爱国行为,结束了国共两党的长期斗争,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调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中国人

西安事变观后感 篇14

观看完西安事变这部激情昂扬影片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张学良、杨虎诚这两位民族英雄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所折服。由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导致东北三省相继沦亡,被日本关东军践踏在铁蹄与炮火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更使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旧中国摇摇欲坠。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仍然置大众的生死于不顾,处在极度的花天酒地之中,人民的鲜血化成了他们杯中的美酒。

影片中的国民党政府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完美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发奋,但是应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但是要想蒋介石放下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心里只有争权夺位,人民的死活和安慰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思考的。

这是,陷入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英雄来促成国民党放下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发奋,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带着国恨家仇,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下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最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发奋下,蒋介石最后口头答应:放下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

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没有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我们国家的伟大进程不会有这么快,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怀念和敬仰!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2363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最新主持元旦好句子
下一篇 : 励志语录押韵短句精选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