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我们平淡如水的生活工作中,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撰写优质文案的经历,句子千变万化,语气、单个词的不同意思就差别很大,你喜欢哪些句子?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佛家因果报应的禅语,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佛家因果报应的禅语

【佛门名家】

【无言通】

无言通(?-826年),唐代禅宗僧人,越南无言通禅派创始人,以沉默寡言取法号。俗姓郑,从学百丈怀海禅师。出家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双林寺,后住广州安和寺。唐元和十五年(820)至越南北宁仙游县扶董乡建初寺传授禅学,创立无言通禅派。他承受中国南宗禅学慧能、怀让、道一和怀海的法统,宣传佛性无所不在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等思想,并保持中国禅宗的面壁禅观、现成公案和体验方法,在越南又称其派别为观壁派。无言通所创禅派为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深受越南丁朝和前黎朝重视。13世纪末期,陈朝国王创立的竹林禅派直接承受其法统。

若与懒惰为伴,就是与成功为敌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佛语禅心】懈怠的人,就像用来舂东西的杵,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能自己支使自己,随着一天一天使用而损坏;二是不能自立,丢在地上就躺在地上,天长日久渐渐不能使用。

懒惰是人的一种本性,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面对惰性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是明朝诗人对懒惰者最严重的警告!懒惰可抑制人的思想和激情,有时会让人感觉一无是处或踌躇不得志,能够影响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难以自强自立,不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严重者可以导致犯罪。

懒惰是万恶之源。

也许懒惰本身是一种享受,但这种享受只是昙花一现。懒惰之后便是一无所有,痛苦迭至,甚至一生遗憾。因为人生中的任何一种成功、任何一种幸福都始之于勤,而且成之于勤。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有幸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懒惰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惰、懈怠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可见,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风险就吓破了胆。另外,懒惰的人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想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不相信伸手就能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相信勤奋者必有所获,相信勤奋是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因此,懒惰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大敌,也是成功的天敌。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对社会无用之人。

【感悟】

此尔盖茨说: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干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那些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的人,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

【佛禅小故事】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日: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没有耐心等待成功,那就只有用耐一心来面对失败耐心是通往成功的桥。

【佛陀】

【佛语禅心】耐心是一座桥梁,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

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曾在许多行业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但随着年龄日增,他要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无数人盛情相邀,他答应做一场演说。

大师演说的日子到来了,全场座无虚席,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盼望一睹推销大师的风采。讲台的大幕徐徐拉开,人们看到舞台的正中央有一个高大的铁架,铁架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铁球。一位老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到铁架的旁边。人们感到奇怪的是,他身着红色运动服,穿一双白色运动鞋,完全不是西装革履报告者的模样。

人们不知他要做什么,都好奇地看着。工作人员拿来一个大铁锤,放到了老者面前。主持人请了两名身体强壮的小伙子到台上来,推销大师请他们用铁锤去敲打那个大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两个小伙子抬起大铁锤用力向那吊着的大铁球砸去,有震耳欲聋的响亮声音传来,但铁球纹丝不动。他们又用大铁锤连续砸下去,很快小伙子累得气喘吁吁,但铁球仍旧没有动。

会场上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只是静静看着。这时,推销大师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个小锤,开始对着大铁球连续敲打,一下又一下。敲一下,便传出咚的一声,一个短短的停顿,接着又是一声。

人们仍奇怪地看着,而老人却全神贯注地认真敲着那个球,持续不断的咚咚声不停响起。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会场上的人已等得不耐烦,开始骚动。他们扭动着身子或出声抗议表示不满。老人入定一般,一小锤一个停顿地敲着,对于场下人们的反应像是根本没有看见。许多人愤愤地离开了,会场上空出了许多座位。

40分钟了,坐在前排的人忽然叫道:球动了!喧闹的会场又一下子寂静下来,人们又把目光紧紧盯在了铁球上。那个铁球开始缓缓摆动,幅度很小,不细看难以察觉。大师仍保持着那个姿势,一小锤一小锤敲着,不时有咚咚的声音传来,人们默默听着。

铁球开始越荡越高,甚至拉动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就是那个小伙子用大铁锤也没有打动的大铁球,在大师一小锤一小锤的敲打中剧烈地荡起了秋千,终于,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那位推销大师,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合适的契机,有如化学反应中从量到质的过程。一小锤一小锤的敲击,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但只要持之以恒,却可以晃动那巨大的铁球。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当你碰壁的时刻来临时,你就像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甚至用大铁锤猛力去砸,都无法使它移动分毫。你感到沮丧开始怀疑,也许晃动那铁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你放弃了,铁球仍安然地停在那里。你就这样轻易远离了成功,而有耐心的人,懂得坚持,他们牢记着自己的目标,并告诉自己:值得为这个目标努力,再试试看。于是,就用一只小锤撼动了成功。

那位推销大师的话让我们深思,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耐心等待成功,那只有用耐心来面对失败了。而面对失败,你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因为那是一生的事。权衡利弊,你愿意付出哪种耐心?

【感悟】

在成功的道路上,耐一心是你前进行囊中,备的行李。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你就只好用一生的时间去面对失败。

【佛门名家】

【慧嵩】

慧嵩(1007-1072年),北宋僧人,俗姓李。19岁游方,于筠州(今江西高安)洞山晓聪禅师门下得法。庆历(1041-1048)年间至钱塘(今浙江杭州),居灵隐寺永安精舍。时著《原教》、《孝论》等十多篇,力陈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五常义理相通,驳排佛之论。又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等,对禅宗史有较大影响。校定《六祖坛经》,并著《六祖法宝记叙》。后人集其论著、书肩、叙记、诗歌、碑志为19卷行世,题为《镡津文集》。

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午或谓必待已圆而后利他,则利他终无时矣。

【[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佛语禅心】有人说一定要等到自己功德圆满之后,再来救度别人,那么这样一来,要利他恐怕永远都没有时间了。

一天,老禅师带着小徒儿出庙下山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年迈老妪。

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徒儿有些不情愿。

老禅师便开导他说: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这些银两和食物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暂时能维持生计罢了,可对施主却是救命之物啊。

徒儿似懂非懂,恭谨道:师傅的教诲弟子会铭记于心,有朝一日待弟子振兴寺庙财粮广积之时,定要救助穷苦百姓。

谁知老禅师听了却轻叹着摇了摇头。

几年后,老禅师油尽灯枯,圆寂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翕动着嘴唇却没能来得及说出最后一句话。

徒儿继承师位后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徒儿心想,等寺庙扩建完毕,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

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殿壁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多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几年后,在徒儿临终前,他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才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行,才是衡量宽博仁爱之心的标尺。骛远与求大,或许终其毕生都难有一次体现生命价值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吝施舍的富足者相比,那些具有慷慨之心的穷人也往往比前者显得更为伟大与高尚,尽管他们的援助是那么微不足道。乐于助人的爱心是本性的自然流露,随时随地付诸行动;而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之类的想法,(来源 )实际上不过是掩盖不愿付出的真实心意的托辞而已。

当你贫穷时,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当你富有时,更不要忘记帮助别人。

当你年轻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高龄时,不忘帮助别人。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秋冬,时时刻刻都不忘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我们将青春永恒;帮助别人,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感悟】

其实,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人无论有多困难,都能帮助别人。也许我们并不是富人,也不是强者,但是我们同样能够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和同情,并且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实际的帮助,哪怕它们是一些檄不足道的事情,也足以温暖曾经寒冷的心。

【佛禅小故事】

【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放眼望去,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随处都是。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不要吝啬对他人的施舍】

若菩萨,自有财物,性悭惜故,贫苦红尘,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

【《菩萨戒本经》】

【佛语禅心】如果菩萨,自己有财物,生性吝啬,有贫苦众生,没有依靠,来乞求施舍,却不生起大悲之心,施给他们所求之物。或者有想听法的人来求法,却吝惜不说,这就是第二重罪。

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家财万贯。但他生性吝啬,从不给别人布施任何东西,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偶尔一两个朋友来吃上一顿,他却要自己饿上几天,这样做方觉得好受一些。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每天都吃鱼嚼肉,还经常宴请朋友,出手阔绰。伊利沙看到后,心想:我比他富多了,他天天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而我守着满屋金银财宝,却节衣缩食,也太可怜了。

伊利沙狠狠心,杀了一只鸡,取出一升白米,偷偷地驱车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把鸡烤熟,把饭煮好,准备好好地吃一顿,解解馋。

佛早就知道伊利沙是个吝啬鬼,觉得他这样生活真是太愚昧了,看到伊利沙今天一反常态,又杀鸡,又煮饭,便有心要和他开个玩笑。

于是,佛变成了一条狗来到伊利沙身边,转来转去讨食吃。伊利沙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吞进肚里,哪舍得给狗吃些东西。但这条狗朝着伊利沙一个劲地摇头摆尾,口中还流着很长的涎水。

伊利沙说:你如果能四脚朝天,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给你吃一点。

谁知话音未落,那条狗已经腾空而起,四脚朝天。伊利沙吃了一惊,只得扯下一点鸡皮,想送给狗吃,可又实在舍不得。

伊利沙说:这样吧,这点鸡皮我给你留着。如果你能让两个眼珠掉下来,我让你再吃些鸡肉。

话刚说完,那条狗的两个眼珠啪!啪!地掉在地上。伊利沙高兴极了,心里欢呼:这下好了!你眼睛瞎了,我就可以笃笃定定地享受美味了。

他端起饭盘和鸡,换了个地方,大嚼起来。

等伊利沙走远,佛变成了他的模样,赶着他的车子来到伊利沙家。一进门,就吩咐守门人:待会儿若有人来,无论什么人,都给我一棒子把他轰出去。然后进房,下令将所有的财产布施给穷人。

伊利沙消受完他的美味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停车的地方,一看没了车子,可着急了,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只得垂头丧气地步行回家。到了家门口,刚跨进门槛,便吃了一记闷棍。

伊利沙火冒三丈,大声嚷道:反了!连我你们也敢打!守门人也不示弱:管你是什么人,我们老爷吩咐过了,谁也不许进去!

什么老爷不老爷!我才是你们的老爷!

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还敢冒充我们老爷,看我不揍死你!

一顿乱棒之下,伊利沙瘫坐在地上,再注目一看,家里已经空空荡荡,心里一急,发痴了。

这时,佛变成了一个修行僧,走到伊沙利面前,双手合十,问道:施主为何愁成这样?

我被人戏弄,家财荡尽了。

施主,恕我直言,钱财乃身外之物,钱财多了会带来烦恼和祸害。像你这样,拼命地攒钱,不舍得吃,不舍得布施给穷人,一朝死去,反成了饿鬼。即使投胎做人,也只能充当下贱的仆人。你想想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思呢?

修行僧这一席话,使伊利沙如梦方醒。从此,他一改旧迹,乐于济世助人了。

表面上看,财富减少,似乎是一种损失。其实愈是施舍济人,积修的功德就愈大。施舍者不仅在后世会得到佳美的报偿,而且在现世也绝不像守财奴那样感到恐惧。施舍者可以通过施舍而减少财富压力所产生的精神负担,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巴西一名医生曾将583名被指控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官员和583名廉洁官员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前者中60%的人患心脏病、脑缢血等以致死亡,而后者的比例仅为16%。他经过10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卷入贪污腐败的人容易得病死亡。这个现代的医学调查说明,通过施舍人们不但在今世净化了心灵,精神上心安理得,而且还为后世积累了功德,享受到最终的善果,既做到与人为善,又可以自身受泽,仁智之士一定会乐此不倦的。

【感悟】

古语说:天非私富一人,盖托以众贫者;天非私贵一人,盖托以众贱者。这句话是说,财富拥有较多者,只不过奉神之命,暂行保管财富,最终还是要把多余的财富周济穷人,热心社会公益,施舍财富,救济他人。所以我们不要吝啬对他人的施舍。

【佛门名家】

【行正】

行正(1914-1987年),字愿安,登封城关刘庄人,俗姓李。1920年在少林寺出家,1932年在九华山东崖寺受戒。后任河南省佛教协会理事,少林寺住持。文革期间,行正采取转移地点、埋藏地下等方法,保存了一批少林寺文物。1986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少林寺方丈,结束了自清康熙以来少林寺无方丈的历史。他于1987年圆寂。

【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

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佛陀】

【佛语禅心】一个人若放不下得失之心,就会痛苦不堪。

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了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照料。大家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的生命。一天,金代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父的指示,为兰花浇水,但不小心,将兰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翻了。

弟子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盆兰这番景象,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于是就和其他的师兄弟商量,等禅师回来后,勇于认错,且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金代禅师回来后,看到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喜爱兰花,为的是要用兰花供佛,并且也为了美化禅院环境,并不是想生气才种的呀!凡是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割舍,因为那不是禅者的行径!

金代禅师不是为生气而才种花的禅功,深深地感染了弟子,弟子放下了一颗忐忐的心,更精进于修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人生征途中,因种种原因,有许多人会出乎意料地遭遇失去失去财物,失去既得利益,失去肢体,失去升学、就业、晋级、发财的机会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尽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们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而失去则可惜可叹。每有损失,总要难受一阵,甚至为之痛苦。

人生苦短,为了不虚度光阴,使生命尽可能卓越,我们的确应该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创造业绩。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尤其是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钱那种只要出卖良心或尊严就可以得到的。

失去之于生活,就如同误差之于科学,是无法避免的。面对失去,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终日缅怀所失去的,为之悲伤并抱怨生活残酷吗?不是的,人应该学会坦然面对失去。

坦然面对失去,需要及时调整心态,首先要面对现实,承认失去,不能总沉溺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实是相对的。民间安慰失去东西的人总是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了失去而懊恼,不如全力争取新的得到。

坦然面对失去,不是像有些人那样自我姑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样看破红尘、碌碌无为地苟活。坦然面对失去,就是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经常为自己整整枝、打打权,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上。这样,大而言之,有益于社会;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

【感悟】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着干,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有些东西既然已经失去,不妨就坦然地面对,让它失去吧。

【佛家典籍】

【《贤劫经》】

《贤劫经》八卷,西晋竺法护译。在佛经之中,过去之住劫,称为庄严劫;未来之住劫,称为星宿劫;现在之住劫,称为贤劫。现在之住劫二十增减中,有千佛出世,因此称为贤劫。《贤劫经》,译为贤劫定意经,前半都会诸三昧,诸度无极,佛之神通功德事,后半都会贤劫千佛事。

【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完美】

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佛陀】

【佛语禅心】当一个人因为感觉到不满而去刻意追求的时候,他就成了渴望的奴隶。

有一个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漂亮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

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地别着一百个发夹,所以都懊恼得很,却说不出。

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生活中的很多事,就如同这个故事一样,刻意地追求完美,反而让人生变得不完美。

完美只是人们心中一种虚幻的假想,或是一个目标、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然而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人们在朝着这个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力求把事做得更好,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趋向完美,而又永远无法达到真正完美的境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刻意地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我折磨,是对自己的一种无意义的苛刻,其后果必然是让人大失所望,并背上自卑心理的沉重包袱。过分追求完美往往得不偿失,而且会让人痛苦不堪。

如果你有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就赶快治疗这可是容不得耽误的疾病。当你又要认为情况应该比现在更好时,就请把握住自己,礼貌地提醒自己现实中的生活其实很好。当你放弃自己苛刻的眼光时,一切事物都变得美好起来了。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你会感觉到生活充满明媚的阳光。

【感悟】

人生不必去刻意追求完美,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完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应有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

【佛门名家】

【恒林】

恒林(1865-1923年),号云松,伊川宋寨人,俗姓宋。光绪初年入少林寺为僧,1912年被任命为登封县僧会司僧会,后又被推选为少林保卫团团总。任职后数年间购置枪支,训练武装,打击土匪,备尝辛苦。1923年秋,积劳致疾,卒于职。

不要追悔过去,也不要奢求未来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佛陀】

【佛语禅心】聪明的人,不会奢求未来,也不会追悔过去。

从前,有一座园音寺,每天都有许多的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园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园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园音寺的横梁上修炼。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

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一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

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园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灵魂即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园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情地抱着。

再好的再坏的过去,也已经过去了,和现在的我们无所相干;再好的再坏的未来,也尚未到来,我们不必因而手舞足蹈,或心惊胆战;只有现在的快乐是最需要体会的,只有现在的困难是最需要解决的,只有现在的机会是最可以掌握的。对于已死的过去和未知的未来我们都无能为力,因此对于它们的担忧也是无谓的。唯有现在,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感悟】

昨天不过是历史,明天只是幻影,所以我们要竭尽全力地生活在今天.不追悔过去,也不奢求未来,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现在的幸福。

【佛禅小故事】

【一片石】

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欲镌做佛,得不?

南泉禅师答日:得。

陆亘又问:莫不得不?

南泉答日:不得。

云岩禅师说过:坐则佛,不坐则非佛。而洞山禅师却说:不坐则佛,坐则非佛。

以平常之心态,面对一切平常之事世上最难得的是平常心。

【佛陀】

【佛语禅心】世界上,最难得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说: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是平等平常的。事物的发展运动也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只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了。

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难以保持一颗平常心,人们感觉到紧张、疲惫、心累,财产、金钱、私欲充塞着人们的心灵。如果有了一颗平常心,人们就会放慢自己追求欲望的脚步,不再繁忙。我们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审视这个世界,便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拥有一片灿烂的天地。多一些满足,少一些贪欲;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感悟】

人们常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是讲人有平常心。世事无常,在各种磨难面前,在各种诱惑和欲望面前,我们若能保特一颗平常心,那么我们就能活得轻松自在。

⊙人云亦云,迷失自我有 一个傻瓜看见了之后,心里很高兴,便这样说道:我很快就学会了一种治疗鞭伤的有效秘方。他立刻跑回家去,对他儿子说:你用鞭子抽我的脊背,我得到了一个治鞭伤的秘方,现在想试一试。于是,他儿子就用鞭子抽打他的脊背,之后又用马粪敷在鞭伤上,他觉得这个秘方很有效。

【禅心】盲目的效仿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实施,结果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忘记了回来的路。

所谓放下,只有在拿起之后才能再谈放下,否则便只能如隔靴搔痒一般于事无补。愚人只是从别人受伤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种治愈鞭伤的方法,这本是可以备不时之需的偏方,但是愚人却为了验证它的有效性反而做出如此让人不解的行为,实在是不可理喻。药本是用来治愈人的疾病的,到了愚人这里却成了害人生病的器物,成了侩子手中的大刀,最后让自己平白地遭受了一场鞭打,即便这个偏方真的是灵丹妙药,可是自己承受的痛苦又有谁能够分担呢?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则成为世人座右铭的箴言至今传诵,然而敢于去实践它的人们却寥寥无几。勇敢做自己,凡事都敢于提出自己新鲜的念头和主张,敢于打破陈腐的旧观念,就一定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面独辟蹊径,先人一步到达人生的山巅。

要记住的是,自己才是最值得自己信仰的人生主角。

⊙知足者常乐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妻子长得很漯亮,唯独鼻子长得不好看。

一天,这个人外出,见一妇女不但面貌美,鼻子也很好看,于是想:我现在宁可割下她的鼻子安到我妻子的脸上,这不是很好吗?。

于是他割下那位妇女的鼻子带回家中,赶紧招呼妻子:你快出来!给你带回来一个好鼻子!。

他的妻子刚一出来,立即割下她的鼻子,再找出那位妇女的鼻子安在妻子脸上。结果是,那位妇女的鼻子安不上去,又使他妻子失去了自己的鼻子,更受了一番痛苦。

【禅心】失去后方知最好,可等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往往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可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己的妻子已经很漂亮了,何苦再去追求那唯一的瑕疵呢。人身上面的器官并不是机器上的零件,不是可以随时更换的,鼻子一旦被割了下来就再也无法更换,缺少了鼻子不就是更大的缺陷吗?愚人贪图不切实际的美貌,反而损失了妻子原来貌美的样子,还搭进去了一个无辜人的鼻子,如此得不偿失,实在是不应该啊!

⊙识破假象,立足当下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家境贫困,靠给别人干活,才得了件粗布衣裳,经常穿在身上。

有个人看见后,对他说道:你是上等家庭出身的人,是富家子弟,怎么穿这样破l自的布衣?我现在教你一个使你得到好衣服的方法,你要听我的话,我保证不骗你。穷人听后很欢喜,恭敬地听从那个人的吩咐。

那个人很快在前面点起一堆火,对穷人说:现在脱下你的破衣服放在火里,烧掉之后,你就能从火堆里面得到好衣服了。等到烧完之后,在烧衣服的地方寻找,不但好的衣服没有,连自己破旧的衣服也没有了。

【禅心】诱惑总是披着华美的外衣在微笑着向你招手,学会拒绝,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天堂。

中国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辈。风水轮流转,什么样的出身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现在的你只有那一身破衣蔽体,岂可相信旁人的胡言乱语而烧掉自己唯一的财产呢?如果向往有华美的衣服,就应该努力去工作,通过正当的方式来赚取足够的费用。即便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还不足以购买更为精美的衣服,但是你身上穿的粗布衣服曾陪着你走过最艰苦的岁月,又怎么能为了虚无的诱惑而使之付之一炬呢!明辨是非,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便可以识破诱惑背后的肮脏。立足当下,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一块坚实的垫脚石,善待并爱惜它们,他们将助你攀上生命更高的山峰。

⊙平常对待得失,平衡看待人生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善于牧羊,他的羊群繁殖很快,竟达到成千上万只。这个牧羊人极为吝啬贪婪,不肯给外人一只羊。

当时有一个善于用花言巧语行骗的人,乘机和牧羊人攀亲交友。他对牧羊人说:现在我和你已经是最亲密的朋友了,咱俩亲得像一个人一样,你我再没有什么二心。我知道有一户人家有个漂亮的姑娘,我想给你去求婚,让她来给你做妻子。牧羊人听了很高兴,就给了这个人许多羊和各种财物。

后来这个人又对他说:你媳妇今天给你生了一个儿子。牧羊人从未见过妻子的面,不过听说她已经生了儿子,心里很高兴,又给了这个人大量的财物以示重谢。

这个人后来又对牧羊人说:你的儿子虽然已出生,但不久就死了。牧羊人听了这话,便大声啼哭,哽咽不止。

【禅心】生活在虚幻中的人往往认为现实的世界才是假象,就好似庄周梦蝶一样,已然分不清彼此之间的界限。

骗子盯上你,是因为你身上有吸引骗子目光的地方。对于牧羊人来说,就是他的羊群和吝啬贪婪双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贪婪吝啬致使他失去了民心,再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共事,于是越聚越多的羊群自然而然成了骗子下手的目标。牧羊人不是被骗子的骗术所迷惑,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过多的财物蒙蔽了他的双眼,使他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事情,真正的现实却被孤零零地晾在了一边。这是牧羊人的悲哀,是那些被他聚敛起来的财宝的悲哀。

相信自己没有错,但只相信自己就是迂腐;相信别人也没有错,但只相信别人就是盲目。在迂腐和盲目之间找到制衡点,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平常对待得失,平衡看待人生。用辩证的观点去生存,更能看透生活中的各种玄妙。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关于因果报应的说说


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过年,只想一个人呆着,一个人刷着手机,沉浸于一个人的世界,不想说话,不想走路,不想思考,不敢想念,不敢面对,原来我高估了我自己,原来我是这么的不堪一击,这么的狼狈不堪,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我应得的,是我活该的

关于因果报应的说说

一、妈的大过年,我也不想这样,不想把这种心情传递给他人,也不想因为一个玩笑话而坏了心情,可是我实在是讨厌人开那样的玩笑。因果报应,你会有应有的报应。

二、人在做,天在看,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相信一切都有因果报应。

三、《涅槃经》有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其实因果报应并不是佛教表面的说辞,而是宇宙中的法则和自然规律。佛法只是对世间因果报应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给予了客观的描述。

四、俗话说吃亏是福。肯吃亏的人,总有厚报时候,即有所付出就会有所收获;爱占便宜的人,只是赢了眼前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不可能永远拥有,不必计教一时得失,莫不如常怀怜悯之情和慈爱之心,布施你的善良,散发你的热量,提升你的人格,收获明天的阳光。所谓因果报应,丝毫无爽。

五、看清了很多人却不能随意拆穿讨厌着很多人却又不能轻易翻脸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我相信因果报应!

六、电视机开在那瞟了几眼,正好看到精彩的比赛画面,因果报应,天道轮回,哈哈哈!

七、没有那么多不幸,都是因果报应。以前不信,现在信了好的不好的都留给昨天吧。就这样。

八、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我把痛苦给了别人、就有人加倍的把痛苦给了我、不怨不恨不怪任何人了、因为一个电话让我看开了

九、「道德经」里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讲到教育,父母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时候言传之于身教对比之下确实显得十分苍白!在为人处事和孝敬父母方面我的父母确实是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道教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儒家讲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佛教讲究因果报应。他们具有一定的共性,我觉得这个共性是符合规律的!

十、善不欲为,恶则时而为之,知道因果报应的人,内心常充实,能够渐进地克己断恶及勤力修善,积善的人,来生后世将会得到福报;而做恶的人,来世将会得到灾殃。除此之外,行善之人的福德及作恶之人的祸殃,也会波及到他们各自的子孙后代。正如《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十一、心里难受想一吐为快,很爱狗,但不敢养狗,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照料,怕狗狗养出病来,只能羡慕着别人,今天忽然想到家里亲戚有个养狗只为吃肉的,真的从心底里恶心这种人,想到就难受,因果报应,来世见轮回吧

十二、初二串亲戚,吃的大锅熬菜,简单实惠,欲哭无泪(;︵;`)!因果报应,今天的果皆来自昨天的因,而今天的作为必将影响明天的结果!唯有尽快醒悟,多为善行,余庆才可期!

十三、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可笑。凡事都或许有因果报应,这也许是在惩罚我曾经的一举一动。

十四、它们就是折磨你让你求助无门崩溃后再去死,它们眼里没有公民的命只有自己的乌纱帽。这世上没有因果报应,老天也不开眼,自救也救不了

十五、所以,像这种仗着自己根本不信宗教,不信因果报应,却打着宗教名义干这种莫名其妙的蠢事,利用别人对亲情的依赖博得存在感的畜生,就没想过自己会不会被韦陀狠狠惩罚呢?

十六、听过无数话,看似都很有道理,但我最信两句:一个物以类聚,一个因果报应。

十七、我好像终于悟透了佛家讲的因果报应。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可以不计较,但是我却忍不住从内心里鄙视您。我不愿这样做,可我的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也许是我的修养还不够吧!对,一定是我的修养还不够。希望您是对的,我是错的。

十八、一年过去了、大年初二、依旧是去年的状态、那又怎样、毕竟能让我保持清醒的脑血清不多了、虽然总是在做后悔的事情但毕竟后悔的不是大事还好、看不惯的人事物该打打该骂骂、三观不同终究不能苟同、狗咬人人总不能咬狗、一切众生皆有因果报应、骂得话活该自己得病、那又怎样、讨厌我的人这么多、那就继续讨厌去吧

十九、罢了,征求不了太多的声音。这世间万物,都随缘起而来、缘落而去罢。因果报应而已。

二十、看到自己的仇人过得不好,因果报应第三次应验,不得不相信老天有眼。仔细想想,第一个已经病死了,第二个的老爸进监狱了,第三个得不到幸福。真的厉害。

二十一、别成天抱怨自己过得多惨!有本事你过好了啊!日子是自己的,你过不好你活该!也别成天美颠美颠没事人一样!上天是公平的!凡事都有因果报应!

二十二、我觉得自己心里黑暗的一面总是露出来,奈何又总是健忘,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却又总是盼望着有些人该得到应得的因果报应。内心坦荡,却做不到洒脱!

二十三、你是怎样的人就会碰到什么样的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相信因果报应。

二十四、没有意义的新年祝福只能靠结果说话,希望我们都能得到应得的结果吧,因果报应也好,丰收喜悦也好,所有的一切,生死由天,也看自己。

二十五、这辈子,想要最简单的感情都是奢求。罢了,征求不了太多的声音。这世间万物,都随缘起而来、缘落而去罢。因果报应而已。

二十六、说到底,今日一切皆是由于从前种下的因,因果报应而已。

二十七、每个人都是已自我为感受的个体,所以人自私,自以为逃离了一个感受不好的地方,殊不知又进入了另一个。所以佛说:凡事皆有因果报应。我既不强求,也不悔当初。人就这一生,看看自己该步入何种境地。

二十八、因果报应一点都没错,你用什么方式对别人,会有另外一个人这样对你呵呵!

二十九、人可以有梦想,可以有手段,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但世道轮回、因果报应,结果也要自己承受。不管想瞒住什么,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不管想逃避什么,它总会出现在眼前。活在这个世上,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去面对,去解决,靠自己。

三十、世间一定是有因果报应的,现在受的苦,遇到的人,都是报应,一辈子还报,再种下因果,世世相传。

三十一、我始终相信感情是有因果报应的,你伤害了一个人,就会有另一个加倍的还给你。

三十二、真的有些人迷性到没脑子,一个卡通图片满朋友圈疯狂转,不如帮妈妈做点家务,聊聊天来的实在。还有新车杀鸡抹上满车血求平安的,新车就见血光还杀生,这不是招车祸呢吗?真是脑子瓦特了。还有生割鹿角补身体的,把一个生命身体一部分生生切下来夺走了,因果报应都是要还的。

因果报应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因果报应

【读音】:yīn guǒ bo yng

【正音】:应;不能读成yn。

【辨形】:因;不能写成田。

【因果报应的意思】:据佛教轮回说法,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意。

【出处】:《大唐慈恩寿法师传》卷七:惟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因果报应造句】

1、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2、人生在世,谁能超越这因果报应之外?但是命运可以选择,有了正确的选择之后,顺天而行就可以得到改变。果随因变,兑现昭然。

3、因果报应,从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月下销魂《豪门天价前妻》

4、懂得因果的人是不会去占便宜的。欺负别人,迫害别人,是不懂得因果报应。

5、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终于相信因果报应。

6、我并不怎么相信因果报应,因为神很懒,但也有老天开眼的时候。

7、这世间事逃不过因果报应四个字,有些事,你不做,天会替你做,你做了,反而会招惹新的因果。石佳《灵魂厨房》

8、任何压迫者,都会迎来他们应有的末日。有人说这叫因果报应,我称其为公正。

9、头顶三尺有神明,我原是不信的。可当爱上你之后,我开始信佛,相信因果报应。

10、世事都有因果报应,你不要脸,总有比你更不要脸的人来收拾你。恶人终有恶报,垃圾终有天收。

11、我有佛性我却不去学佛,因为我要看着有一天你的因果报应到来的时候放声大笑!而不是悲悯的叹息!

12、活着,只要我爽就好,我会做任何我喜欢的事情,不管善恶是非。一切的因果报应我自行承担

13、月有阴晴圆缺,天有黑白交替,年有四季更迭,世间万物皆有轮回,因果报应,循环不爽

佛家金言之因缘果报


佛家金言之因缘果报

因缘

⊙.诸法由因缘生(《五分律》)

【译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的发生都有原因和条件。

【感悟】寥寥六个字,高度概括地表达了缘起论的根本理念:万事万物都基于一定的原因和条件而产生。可以说,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源于这种缘起论l思想。这个根本理念,倒是和认为天地万物不处于造物主的掌控之中,而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的无神论思想有相吻合之处。

⊙.历观古今祸福之证,皆有由缘。(孙绰《喻道论》)

【译文】一一地考察、研究从古至今降祸降福的具体事例,可以看出,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具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

【感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一定条件而产生、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祸,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福。人人都愿意趋福避祸,那么请记住一句民谚: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导致祸与福的外在客观因素不是由我们决定,但是至少在主观上,我们要善于把握住导致祸与福的由缘。

⊙.言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大乘稻芊经》)

【译文】所谓因缘就是说,这个事物的存在能够导致那个事物的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引起那种现象的产生。

【感悟】这里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一定原因、没有一定条件的事物。缘起论者不仅否认存在着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而且认识到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受因果规律支配的。这显然比有神论者的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高明很多。

⊙.有为诸法从因缘而生,譬如由于击鼓而发声。()(《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译文】人的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决定的,就好像是因为击了鼓,鼓才发出了声音。

【感悟】这不仅是一般性地说明原因和条件的重要作用,而且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人行为的发生离不开一定外在因素的作用。因此我们观察、分析人的行为时,不可忽视外在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深刻的是社会因素)对

⊙.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译文】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关系一样,儿子之所以是儿子,是因为有父亲生了他;而父亲之所以是父亲,是因为他生出了儿子。

【感悟】又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原理。从时间上看,当然是先有父而后有子;但是从相互关系看,无父固然无子,而倘若无子,则父也不成其父。他们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对的,这可是辩证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诸法虽生,不住自性,是故无性。如婴儿定住自性者,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中论破行品》)

【译文】一切事物的产生虽然有确定的原因和条件,但是它们却不会凝住于自身现有的性质而长此终古,所以事物没有自己固定不变的性质。这好比婴儿出生的时候是婴儿,但不会始终在地上爬行至老年。

【感悟】比喻得太形象了!这个世界上,除了变化是永恒的,其他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得好: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流动的河水是无住的,万事万物是无住的,因此我们的思想也就应该是无住的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而不能永远地定格在某一点上。

⊙.一切诸法,因缘故生,因缘故灭。(《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

【译文】一切事情,都随着原因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也会随着原因和条件的变化而消失。

【感悟】由于世界的复杂性,在特定的条件下,这样的因会产生这样的果;但是如果条件变化了,同是这个因就可能产生另外的果。所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都是以这个道理为依据的,而教条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是注定了要处处碰壁的。

⊙.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维摩诘经佛国品》)

【译文】所谓因,是指前一事物促成后一事物的产生,同时后一事物也使前一事物发生变化;所谓缘,是指此一事物辅助另一事物的产生,同时另一事物也使此一事物发生变化。万事万物都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然后才有了这个世界的存在。

【感悟】相生一词用得好,或者说这个相字用得好!前因固然可以导致后果,而后果一旦产生,也可以促使前因发生变化。前后相生,因缘相假,这个思想是精辟的,它的辩证色彩是强烈的。

读了“佛家因果报应的禅语”,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佛家因果轮回唯美句子,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737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佛语禅机禅语故事摘抄赏析
下一篇 : 静心听禅语佛度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