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不论是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句子既能表达观点。也能传递心情。作为一个“句迷”,你喜欢什么样的句子?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曾国藩名言关于修身句子摘抄”,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曾国藩名言关于修身句子摘抄

⊙【攻人之短,自曝其短】

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问渔夫懂不懂哲学,渔夫说不懂。哲学家嘲笑说,你失去了二分之一的生命。船至河心,风浪来袭,弃船之前,渔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哲学家说不会。渔夫说,你将失去全部的生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攻人之短不过是自曝其短。

直率,不是一己观点的直陈,不是自心情绪的宣泄,更不是对他人的攻击。直的本质是善,是为了帮助他人。如果掺杂了私见、情绪与攻击, 直就被虚荣所挟持,背离了善的本质。

⊙【学会分享】

你不可能独占清风,也不可能私藏明月。阳光因为普照众生而神圣,河流因为润泽万物而永恒。

分享是一种美德。人生之路的尽头,你会发现,原来以为最沉实的物质,都如云烟一般消散。而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是人间的情谊和心灵的富足。

⊙【猜忌是一种病】

猜忌是一根刺,扎在自己的内心;猜忌是一种病,长在自己的眼中。人还是原来的人,事还是原来的事,可在你心目当中,已经发生了扭曲。心中有刺,待人 必不诚恳;眼中有疾,看人必不公正。

是的,猜忌是一种病,当你面对病人,只好付诸一笑。

⊙【真正的朋友】

人的一生中,可以看淡给你甜蜜的人,却千万不能遗忘关键时候敲打你的朋友。

千万不要以为曾国藩是一位老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苛人责己、毫无情趣之人。其实,曾国藩也在追求生活的乐趣,只不过他所追求的不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人前显要的假快乐,而是有益人生、充满正能量的真趣味,是旷日持久、回昧悠长的真快乐。

曾国藩曾说人间第一乐事是内心坦荡、天君泰然。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他认为快乐也有真假之 分,有益于身心、有益于他人的行为才是真快乐。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曾国藩最为人称道,也最具说服力的,是他的家庭教育。曾国藩后代人才辈出:长子纪泽擅英文,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次子纪鸿精通数学,贯通中西,著有《对数详解》五卷;孙辈有诗人曾广钧;曾孙辈有曾宝荪、曾约农等教育家、学者。曾国藩真正将其精神瑰宝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这一事实,正在他的一段话里得到了惊人的验证: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曾国藩的养生理论谨遵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就是顺应身心自然规律,不人为助长,甚至要做减法。他认为,人的身体要多发挥自己的功用,即多劳动、多动脑,才能保持健康。否则,饱食终日,贪图安逸,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养生又重在养心。人心切忌助长各种贪欲、愤恨、嫉妒等不良情绪,要及时克制过分的欲求,才能做到清静。而人心清静,则天君泰然;天君泰然,则百体从令。

⊙【人生第一寻乐之方】

人最大的恶习是自欺。以为做了坏事只有天知、地知、我知而他人不知就会安然无恙。其实,欺人是害人,欺己又何尝不是害己?既然要自欺,所为一定非 善;不做好事,心里一定忐忑;心里忐忑不安,一定六神无主。六神是心智与身体的主宰,君主昏庸,治下岂会长久?

⊙【作文要真情,做事要真诚】

好的文章,是从胸中涌出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搜索枯肠、乃至玩弄辞藻。做事与作文一样,平时广积深思,临事果敢决断,才能有所成就。

人生四艺:气势、识度、情韵、趣味用文笔评价一个人的文章,实在是舍本而逐末。有独树一帜的见解、有胸怀天下的气度、有朴素真挚的情感、有热爱生活的情怀这是做好文章最重要的着力点。以上四者,没有一样和遣词造句相关。

任何艺术都与此作文之道相仿,知识的积累和自我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才会思如泉涌,灵光频现。

⊙【真正的快乐】

快乐也有真假之分,其判定标准,在于心灵的损益。现代社会,取乐的途径数不胜数。假乐透支身心,短暂的快感之后,是更加漫长的自责,伴随着不断膨胀 的欲望。而真正的快乐,如做善事,如修德行,如交益友,每做一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智慧的滋养,回味悠长,利智益身。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林则徐有言: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为子女留下大笔财富,虽然省却了奋斗的艰辛,却也搁置了一个生命经历精彩、展现价值的机会。

不要以爱之名,让孩子吞下害之果。

⊙【富二代的负能量】

二代问题,需从一代抓起。作为子女,往往只看到父母奋斗的成果,而看不到父母奋斗的艰辛。作为父母,往往又舍不得让子女经历自己尝过的苦难。子女轻 易得来的财富与享受,不会懂得珍惜,骄气由此而生。

为人父母,财多而俭用,位高而谦下,有财势而不恃财势,才能给下一代传递正面能量。

⊙【耕读传家】

为下一代打拼的父母,此情可鉴,此心可泣。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把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物质财富往往代际递减,精神财富却能源远流长。

⊙【爱不姑息】

无原则的爱,总会走向伤害。

⊙【吃饭睡觉,自然养生】

人的身体是一个谐调、精密、智能而又自足的系统。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便能颐寿延年。因此养生之道至为简易,就是顺其自然,不加干扰。人生病,正是由 于这个系统受到了外界的干涉。多思和多欲会扰乱心的平静,心乱了,就会指挥失当,身体系统的各个环节就不能谐调一致,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使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又何病之有?

⊙【道法自然】

山无私欲,水不妄求,故能万古长存。自然之道也是长寿之道。思乱损心,欲多伤身。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养心的关键在于去除贪欲和妄念。

谨记清心寡欲四字,虽不可与自然同寿,却庶几可与自然同道。

⊙【降龙伏虎】

人的身心之中,都养着龙虎。没有龙虎,心不思进,体魄不健。但要饲养得法:喂得太饱,昏昏欲睡,了无生机;供应奢靡,贪心不足,暴戾难驯;绝其饮 食,营养不良,命寿不远。关键在合理喂食,训练得法,如此,便龙虎皆为我所用矣。

⊙【减法人生】

常人养生,不宜做加法,东补西补,一则打破体内的平衡,二则容易超出身体所需。养生之道的精髓,在于做减法。不仅要在物欲上做减法,在用心方面,也要做减法。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次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人生理想,弟子们有谈治国方略的,有谈宗庙礼仪的,孔子都不以为然。轮到曾皙发言时,他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穿着新衣裳,带着几个朋友孩童,洗浴吹风,十分逍遥自在。孔子深以为然:吾与点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理源自天理,人道生于自然之道。亲近自然,等于亲吻自己的根脉,重投母亲的怀抱;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心胸;亲近自然,可以体悟人间至理,可以触摸大地的呼吸;亲近自然,可以涤荡内心的浮躁,让心灵融入天道的律动。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感悟到自然的真谛,才会更深刻地明了人生真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事要向上看,做人要向下看。

⊙【习劳多福】

追求幸福,在于心安体泰;欲求心安,必要称其职、守其分;称职守分,定须勤于学、善于思、慎于微、敏于行。人生在世,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人生的终极追求,都是在履行这一使命中实现的。无论什么使命,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有的创造实物价值,有的创造精神价值。成就感、幸福感,与所创造的价值息息相关。不习劳作,终日追求奢靡,则把自己等同于消耗价值的机器。如此,他的幸福,一定是负数。

⊙【理直气壮】

气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有正负之分。心里谁在做主,只有自己知道。时常补正纠负,让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推己及人的爱】

如果爱是一个圆,那么,孝就是这个圆的核心。爱心之圆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涟漪,没有孝心的生发,就不会向外扩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当你的孝亲之爱,与他人的孝亲之爱互联,那么,你的爱心将涵盖天地。

爱人,良好的社会关系随之而来;爱物,心中的善意就会得到滋养;爱事业,你面前的道路便会不断向前延伸。

爱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宽广。

⊙【不怨不尤】

做人做事,有的人力可以操控,有的则非人力所能及。对于自己可以操控的,要勤奋努力,尽己之力;对于力不能及的,则以旷达的胸怀包容之,以清醒的心态看待之,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怨天尤人非但毫无用处,而且会给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时时向前看,不诿过,不自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怨不尤,即是能立能达。

⊙【耐得住寂寞】

良师益友不易得,未找到志同道合的师友,倒不妨独自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怀梦想,奋力前行。

⊙不让私欲扰乱内心; 波光如镜,所映蓝天白云才会真实生动;如有涟 漪,则所见影像已被扭曲。待人接物,心中清明淡定, 处事才能中正适宜;如果夹杂了许多私念,就会扰乱 正确的判断,言行必会有所偏颇。

⊙君子坦荡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求人生之顺,首先在心 顺。人有私欲不可避免,但要见得阳光,尤其自己要坦 然面对。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哪个合乎天理、哪个顺 乎自心,然后凭此加以取舍。连自己都不敢坦然面对的 想法,怎么施之于人、用之于事? 心安理得,理得方能心安。

⊙心在腔子里; 诸君也许要问:活着的人,心何尝不在腔子里?其 实,人心往往不在腔子里。

⊙心乱、心虚、心躁、心烦、心悸一可谓多数人日常 的心理状态。此时,心的确不在腔子里。心跑哪去了?

⊙它在遥远的伊人身边,在附近的朋友那里;它在过 去的悔恨里,在未来的忐忑中;它在刚才的欢场里,在 下一次的约会中反正,它很少回家。

⊙其实,心并没有走远,只是让杂浊之气给遮蔽了, 于是人也就很难辨别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我心本自灵 明,不过,很多时候我不让他做主罢了。有事时,让情 绪做了主;闲暇时,又让纷飞的幻想遮蔽了心灵之光。 只需让情绪远离,让幻想走开,心就会回家。

⊙心灵,作为我的主宰,我应当让他来升堂主事。 用专注与沉静滋养心灵

⊙生命在于运动,而心灵则在于沉静。

⊙狮虎等猛兽,平常时养精蓄锐,捕食前以静制动, 时机到来,一击而中。纵不能当场捕获,也不会穷追不 舍,徒然耗费体能。目标恒定,不涉枝蔓,成功率就 高。反观人类,或声色犬马,或嗜爱贪婪,或债台高筑 而豪赌不辍这多出于贪奢的欲望,或者自矜自能的 心态。应该知道,身乱用会透支体力,心乱动会干扰明 断。贪恋于此地的风景,这里采一朵花,那里摘一枚 果,离真正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 松生静,静生慧

⊙做事要紧,用心要松。赛场上,竞斗越激烈,教 练越在场边大喊:松弛、松弛!

⊙心理的紧张,来自于恐惧。而恐惧,无非是患得 与患失。

⊙患,于得无助,于失无补。恐惧只是自造的幻象, 损于心又不利于事。 无论何时何地,抛弃得失之心。事来时,当你做 好了准备,自然能从容应对;没有做好准备,恐惧只 会令你更加手足无措,让事情变得更糟。解决之道只 有一条:放心让你内心的智慧毫无障碍地得以 发挥。

⊙ 松生静,静生慧,慧生智。所谓急中生智,只是 因为在形势紧迫时,内心足够放松而已。 静坐生仁心

⊙人心本如湖面,奈何风吹浪动,失去了本来的面 目。人心本如明镜,照人照物,原无任何偏差,奈何尘 土覆盖了镜面,世界就变换了模样。人心本如蓝天,奈 何乌云飘忽,遮蔽了阳光,使阴郁替代了光明。人心本 存仁爱,奈何私欲扰动,并且反客为主,使人丧失了判 断能力。

⊙静坐,就是要让烦劳的心静下来,停一停风,拂一 拂尘,驱一驱云,检点一下嚣张的私欲,让被迫退 位的一家之主仁心,走到前台,说几句话, 提几个醒。日日静心,日日警醒,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 人生轨道上。

⊙道在静中; 一杯浑浊的水,只要静置一段时间,杂质就会下沉, 水就会现出清澈的本来面目。

⊙心灵也像这杯水,本来清澈,奈何在奔波劳碌中, 欲望、攀比、羡慕嫉妒恨等负面情绪泥沙俱下,使清水 改变了颜色。久而久之,人便忘了澄明的真相,将红尘 泥水认做了自己的本质。 病在于动,药在于静。佛家、儒家、道家都把静坐 当作修行的主要方式,因为只有在心灵的绝对宁静中,污 染才会无奈地沉淀。也只有在尘垢离开心灵的一刹那, 人才会愕然目睹自己的纯洁本质。 悟透了自身,也就悟透了世界。

⊙以勤治事,以静养心; 自身修养和待人应物,实质上是一体两端。修已是 体,待人是用。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最关键的着手 处,在于内在的学习与锻炼。时时克服慵懒的意念,就 能做到勤;时时抵制欲望的鼓动,就能做到俭;万事入 心,廓然包容,却不为所乱,就能做到静;扩大自己的 胸襟,对人对事客观公正、不带私见,就能做到虚。勤 俭之人,必能成就大事。而静虚包容之人,一定能赢得 他人的尊重。

⊙涵养浩然正气; 如果说人身上的各个零件组合成了一个王国, 那么,国君就是气。 气是人身体与精神的主宰。养生之道,莫重于养 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的标准,就是 浩然,就是君子坦荡荡。人之气禀于天地之 气,本来是正气、生发之气。所谓养,就是给予其养 分多学多知;去除其杂草摒除邪念;照射以阳 光一培植正念;不伤挫其根叶一不自卑、不怯懦; 不揠苗助长不膨胀、不急功。这样,浩然之气自然 能够茁壮葱郁。 正气浩荡,心灵刚健,气质高雅,精力充沛,固是 自然的美妙馈赠,更是人力的着意涵养。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

【真正的快乐】

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快乐也有真假之分,其判定标准,在于心灵的损益。
现代社会,取乐的途径数不胜数。
假乐透支身心,短暂的快感之后,是更加漫长的自责,伴随着不断膨胀的欲望。
而真正的快乐,如做善事,如修德行,如交益友,每做一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智慧的滋养,回味悠长,利智益身。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所贵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书籍字画。
在乎能自树立子孙,多读书,无骄矜之习气。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林则徐有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为子女留下大笔财富,虽然省却了奋斗的艰辛,却也搁置了一个生命经历精彩、展现价值的机会。

不要以爱之名,让孩子吞下害之果。

【富二代的负能量】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二代问题,需从一代抓起。
作为子女,往往只看到父母奋斗的成果,而看不到父母奋斗的艰辛。
作为父母,往往又舍不得让子女经历自己尝过的苦难。
子女轻易得来的财富与享受,不会懂得珍惜,骄气由此而生。

为人父母,财多而俭用,位高而谦下,有财势而不恃财势,才能给下一代传递正面能量。

【耕读传家】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
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为下一代打拼的父母,此情可鉴,此心可泣。
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把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物质财富往往代际递减,精神财富却能源远流长。

【爱不姑息】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
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无原则的爱,总会走向伤害。

吃饭睡觉,自然养生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足摄生矣。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人的身体是一个谐调、精密、智能而又自足的系统。
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便能颐寿延年。
因此养生之道至为简易,就是顺其自然,不加干扰。
人生病,正是由于这个系统受到了外界的干涉。
多思和多欲会扰乱心的平静,心乱了,就会指挥失当,身体系统的各个环节就不能谐调一致,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使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又何病之有?

【道法自然】

山终古常峙,海终古常流:其盛大而生物不测,由其不贰,不贰故不息,不息故久。
夫人也亦若是焉矣。
守其朴者,完其素:劳其力者,贞而固:户枢不敝,磨铁不蚀,胥是道也。
《曾文正公全集文集》

山无私欲,水不妄求,故能万古长存。
自然之道也是长寿之道。
思乱损心,欲多伤身。
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养心的关键在于去除贪欲和妄念。

谨记清心寡欲四字,虽不可与自然同寿,却庶几可与自然同道。

【降龙伏虎】

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
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
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
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
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
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人的身心之中,都养着龙虎。
没有龙虎,心不思进,体魄不健。
但要饲养得法:喂得太饱,昏昏欲睡,了无生机;供应奢靡,贪心不足,暴戾难驯;绝其饮食,营养不良,命寿不远。
关键在合理喂食,训练得法,如此,便龙虎皆为我所用矣。

【减法人生】

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

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
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
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

常人养生,不宜做加法,东补西补,一则打破体内的平衡,二则容易超出身体所需。
养生之道的精髓,在于做减法。
不仅要在物欲上做减法,在用心方面,也要做减法。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

一次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人生理想,弟子们有谈治国方略的,有谈宗庙礼仪的,孔子都不以为然。
轮到曾皙发言时,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穿着新衣裳,带着几个朋友孩童,洗浴吹风,十分逍遥自在。
孔子深以为然:吾与点也。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理源自天理,人道生于自然之道。
亲近自然,等于亲吻自己的根脉,重投母亲的怀抱;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心胸;亲近自然,可以体悟人间至理,可以触摸大地的呼吸;亲近自然,可以涤荡内心的浮躁,让心灵融入天道的律动。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感悟到自然的真谛,才会更深刻地明了人生真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欲学廉介,必先知足。
观于各处难民,遍地饿殍,则吾辈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

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
毋贪保举,毋好虚誉。
事事适足,人人守约,则气运可挽回矣。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做事要向上看,做人要向下看。

【习劳多福】

勤则寿,逸则夭。
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

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观于田夫农父,终岁勤劳,而少疾病,则知劳者,所以养身也。
观于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寿考,则知劳者所以养心也。
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追求幸福,在于心安体泰;欲求心安,必要称其职、守其分;称职守分,定须勤于学、善于思、慎于微、敏于行。
人生在世,都有其特定的使命。
人生的终极追求,都是在履行这一使命中实现的。
无论什么使命,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有的创造实物价值,有的创造精神价值。
成就感、幸福感,与所创造的价值息息相关。
不习劳作,终日追求奢靡,则把自己等同于消耗价值的机器。
如此,他的幸福,一定是负数。

【理直气壮】

孟子之养气,行有不慊则馁。
曾子之大勇,自反不缩则惴。
缩者直也,慊者足也。
惴则不壮,馁则不强。
盖必理直而后气壮,必理足而后自强。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气是一种能量。
而能量有正负之分。
心里准在做主,只有自己知道。
时常补正纠负,让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推己及人的爱】

凡吾行事,足令人钦仰者,皆吾所以敬吾亲也。
凡吾德意,足生人感恋者,皆吾所以爱吾亲也。
推此以求则尊显之道,事业无穷。
《曾文正公全集书札》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

如果爱是一个圆,那么,孝就是这个圆的核心。
爱心之圆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涟漪,没有孝心的生发,就不会向外扩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当你的孝亲之爱,与他人的孝亲之爱互联,那么,你的爱心将涵盖天地。

爱人,良好的社会关系随之而来;爱物,心中的善意就会得到滋养;爱事业,你面前的道路便会不断向前延伸。

爱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宽广。

【不怨不尤】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做人做事,有的人力可以操控,有的则非人力所能及。
对于自己可以操控的,要勤奋努力,尽己之力;对于力不能及的,则以旷达的胸怀包容之,以清醒的心态看待之,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怨天尤人非但毫无用处,而且会给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时时向前看,不诿过,不自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怨不尤,即是能立能达。

【耐得住寂寞】

安分耐烦,寂处里闾,无师无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良师益友不易得,未找到志同道合的师友,倒不妨独自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怀梦想,奋力前行。

曾国藩名言摘抄赏析


曾国藩名言摘抄赏析

【1】、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自箴联》。

【2】、 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曾国藩日记》。

【3】、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曾国藩日记》。

【4】、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曾国藩日记》。

【5】、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曾国藩日记》。

【6】、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曾国藩日记》。

【7】、 战战就就,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曾国藩联语》。

【8】、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统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曾国藩笔记》。

【9】、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日记》。

【10】、 知识愈高,则天之所以责之者愈厚;名望愈重,则鬼神之所以伺察者愈严。故君子之自处,不肯与众人量长短。《曾国藩笔记》。

【11】、 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曾国藩日记》。

【12】、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曾国藩日记》。

【13】、 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将来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曾国藩笔记》。

【14】、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曾国藩日记》。

【15】、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日记》。

【16】、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守其雌。《曾国藩日记》。

【17】、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曾国藩笔记》。

【18】、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日记》。

【19】、 慎独则心安。故能慎独,能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曾国藩日记》。

【20】、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曾国藩日记》。

【21】、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况我之气血亲亏者乎!今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而已。《曾国藩日记》。

【22】、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曾国藩日记》。

【23】、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笔记》。

【24】、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曾国藩笔记》。

【25】、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弈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曾国藩笔记》。

【26】、 诚能主一,养得心静气恬。《曾国落日记》。

【27】、 总要静养,使精神常裕,方可说工夫也。《曾国藩日记》。

【28】、 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矣。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曾国落日记》。

【29】、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曾国藩日记》。

【30】、 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BBB至论。《曾国藩日记》。

【31】、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曾国藩日记》。

【32】、 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曾国藩日记》。

【33】、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曾国落日记》。

【34】、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关涉。《曾国藩日记》。

【35】、 余寸心坦坦荡荡,毫无疑怖。人谁不死,只求临终心无愧悔耳。《曾国藩日记》。

【36】、 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惟当谨守绳墨,不敢以浮夸导子弟,不敢以暴弃殆父母之遗体。其有所进,幸也;无所进,终吾身而已矣。《曾国藩日记》。

【37】、 读书穷理。不办得极虚之心,则先自窒矣。《曾国藩日记》。

【38】、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曾国藩读书录》。

【39】、 学者之识,当仰窥于瑰球俊迈,诙诡恣肆之域,以期日进于高明。若施手之处,则端从平实惬适始。《曾国藩笔记》。

【40】、 山之有主峰,画龙者之有睛。物不能两大,人不能两首,文之主意亦不能两重,专重一处而四体停匀,乃始成章矣。《曾国藩笔记》。

【41】、 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曾国藩日记》。

【42】、 读书时,心外驰,总是不敬之咎。《曾国藩日记》。

【43】、 守坐室内,一书不读,悠忽如此,何以自立?《曾国藩日记》。

【44】、 艺成以多作多写为要,亦须自辟门径,不依傍古人格式。《曾国藩日记》。

【45】、 天下事皆须沉潜为已(之),乃有所成,道艺一世。《曾国藩日记》。

【46】、 日内心沽滞于诗,明知诗文以积久勃发为佳,无取乎强索,乃思之不得,百事俱废,是所谓溺心者也,戒之。《曾国藩日记》。

【47】、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曾国藩读书录》。

【48】、 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曾国藩读书录》。

【49】、 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二种。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曾国藩日记》。

【50】、 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人佳境。《曾国藩日记》。

【51】、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曾国藩日记》。

【52】、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日记》。

【53】、 待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欺慢,泰而不骄也。《曾国藩日记》。

【54】、 负气则自命过高,责人过重,稍有龃龉便事吹求,处人鲜留余地,而人亦攻之甚力。《曾国藩书》。

【55】、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曾国藩日记》。

【56】、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日记》。

【57】、 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曾国藩笔记》。

【58】、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曾国藩日记》。

【59】、 推己及人,多为别人着想,仁也。《曾国藩日记》。

【60】、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笔记》。

【61】、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曾国藩日记》。

【62】、 以严为师,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日记》。

【63】、 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入,人不厌。《曾国藩日记》。

【64】、 古来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日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日精明。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曾国藩笔记》。

【65】、 居官四败,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笔记》。

【66】、 就吾之所见,多教数人,因取人之所长,还攻吾短。《曾国藩笔记》。

【67】、 谦抑之道,小事须力戒争胜之心,痛自惩艾。《曾国藩日记》。

【68】、 劳、谦二字受用无穷,劳所以戒惰也,谦所以戒傲也。《曾国藩日记》。

【69】、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曾国藩日记》。

【70】、 襟怀须宏大,世俗之功名得失须看得略平谈些。《曾国落日记》。

【71】、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曾国藩日记》。

【72】、 勤奋之道,精力虽止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曾国藩日记》。

【73】、 勤之道有五:一日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日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日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日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日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曾国藩《劝诫浅语十六条》》。

【74】、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曾国落日记》。

【75】、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曾国藩日记》。

【76】、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曾国藩日记》。

【77】、 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曾国藩日记》。

【78】、 勤政是居官首务。《曾国藩日记》。

【79】、 中兴在乎得人,不在乎得地。《曾国藩日记》。

【80】、 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曾国藩笔记》。

【81】、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曾国藩笔记》。

【82】、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曾国藩《挺经》》。

【83】、 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曾国藩《冰鉴》》。

【84】、 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钴俗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曾国藩笔记》。

【85】、 勤学问以广才,扩才识以待用。《曾国藩笔记》。

【86】、 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郎其舟揖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隐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曾国藩笔记》。

【87】、 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见以自旌异于人。同当兵勇,则思于兵勇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长夫,则思于长夫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将官,则思于将官中翘然而出其类;同为主帅,则思于众帅中翘然而出其类。《曾国藩日记》。

【88】、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曾国藩笔记》。

【89】、 古之英雄,意量依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曾国藩笔记》。

【90】、 纲纪不严,维系不固,必致溃败。《曾国藩奏折》。

【91】、 为将帅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齐严肃为先,不贵煦妪也。《曾国藩日记》。

【92】、 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赢兵,盖亦当为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弛,殆不知所底止。《曾胡治兵语录严明》。

【93】、 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困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赔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曾胡治兵语录》。

【94】、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回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曾胡治兵语录》。

【95】、 师行所至之处,必须多问多思。思之于己,问之于人,皆好谋之实迹也。《曾胡治兵语录》。

【96】、 苟善治军,必见其有战则胜,有攻则取。若不以目所共见者为效,而但凭心所急揣者为高,则将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以望空为贤而笑勤恪。《曾国藩笔记》。

【97】、 论军务须从日用眠食上下手。《曾国藩日记》。

【98】、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联语》。

【99】、 忽主忽客,忽正忽奇,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能一一区而别之,则用兵之道思过半矣。《曾国藩笔记》。

【100】、 危急之际,尤以全军保全土气为主。孤军无助,粮饷不继,奔走疲惫,皆散乱必败之道。《曾胡治兵语录兵机》。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

【不让私欲扰乱内心】

人必虚中,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
盖实者不欺之谓也。
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
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
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
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
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

不欺者,心无私著也。
无私著者,至虚者也。
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
(《曾文正公全集治兵语录》)

波光如镜,所映蓝天白云才会真实生动;如有涟漪,则所见影像已被扭曲。
待人接物,心中清明淡定,处事才能中正适宜;如果夹杂了许多私念,就会扰乱正确的判断,言行必会有所偏颇。

【君子坦荡荡】

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
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蔽,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
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粟粟惟惧,斯终身无不顺焉。
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知命之功也夫。
(《曾文正公全集文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求人生之顺,首先在心顺。
人有私欲不可避免,但要见得阳光,尤其自己要坦然面对。
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哪个合乎天理、哪个顺乎自心,然后凭此加以取舍。
连自己都不敢坦然面对的想法,怎么施之于人、用之于事?

心安理得,理得方能心安。

【心在腔子里】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诸君也许要问:活着的人,心何尝不在腔子里?其实,人心往往不在腔子里。

心乱、心虚、心躁、心烦、心悸一可谓多数人日常的心理状态。
此时,心的确不在腔子里。
心跑哪去了?

它在遥远的伊人身边,在附近的朋友那里;它在过去的悔恨里,在未来的忐忑中;它在刚才的欢场里,在下一次的约会中反正,它很少回家。

其实,心并没有走远,只是让杂浊之气给遮蔽了,于是人也就很难辨别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
我心本自灵明,不过,很多时候我不让他做主罢了。
有事时,让情绪做了主;闲暇时,又让纷飞的幻想遮蔽了心灵之光。

只需让情绪远离,让幻想走开,心就会回家。

心灵,作为我的主宰,我应当让他来升堂主事。

【用专注与沉静滋养心灵】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
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
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生命在于运动,而心灵则在于沉静。

狮虎等猛兽,平常时养精蓄锐,捕食前以静制动,时机到来,一击而中。
纵不能当场捕获,也不会穷追不舍,徒然耗费体能。
目标恒定,不涉枝蔓,成功率就高。
反观人类,或声色犬马,或嗜爱贪婪,或债台高筑而豪赌不辍这多出于贪奢的欲望,或者自矜自能的心态。
应该知道,身乱用会透支体力,心乱动会干扰明断。
贪恋于此地的风景,这里采一朵花,那里摘一枚果,离真正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

松生静,静生慧以后作人,当得一松字意味。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做事要紧,用心要松。
赛场上,竞斗越激烈,教练越在场边大喊:松弛、松弛!

心理的紧张,来自于恐惧。
而恐惧,无非是患得与患失。

患,于得无助,于失无补。
恐惧只是自造的幻象,损于心又不利于事。

无论何时何地,抛弃得失之心。
事来时,当你做好了准备,自然能从容应对;没有做好准备,恐惧只会令你更加手足无措,让事情变得更糟。
解决之道只有一条:放心让你内心的智慧毫无障碍地得以发挥。

松生静,静生慧,慧生智。
所谓急中生智,只是因为在形势紧迫时,内心足够放松而已。

读了“曾国藩名言关于修身句子摘抄”,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关于抒情的句子摘抄,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8145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
下一篇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