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今天励志的句子小编要向大家推荐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只供参考的资讯信息。读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部分,仔细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脑中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写读后感切忌千篇一律。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1

不想干活,想保持一份慵懒的心情,就像这些天偷闲般囫囵吞枣似的浏览完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现象,每次读完一本书,总是要发好长的呆。尤其是一本能说到你心坎的书的时候。哎,选书如选人,对于不能说到心坎的书,自己也是断然不会从书堆中拣起来。就像这本书,记得初中的时侯,从一个同学家里偶然阅读了作者写的《苏东坡传》,竟给了自己莫大的人生指导,仿佛看到一盏明灯,在穿越了遥远的时代,那光芒照耀在自己的身上依旧温暖如故,伴随那清越的声音,每当自己困顿颓丧害怕卷曲成一团的时候,总能想到一个人曾经不卑不亢不盈不虚的生活在这个美丽又黑暗的世界。用自己的从容,淡定,微笑,还有容纳着山与水,荣与衰,生与死的胸怀,舞蹈着一个丰满、优雅而美丽的灵魂。

我们总是寄望于从万万千千的书中找寻到那么一位作者,去与他交换灵魂的契约,从而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认同感,就如那幅常常映在我脑海中的山水画,一片飘渺雾茫的空旷,远处几处青黛的淡淡山影,从月光下往下望,一叶扁舟上两个孤独的人影,仿佛一个正是来自古代的知己、智者,一个正是观者自己,这样的景又怎么不让人沉醉,又怎么不让人砰然心碎。

然而这终究是本更适合老人的哲学,也正如别人所评论的,隐约间也能端倪出一丝小资的情怀。而我本性中终究还是有一些不安分的脾性,有想享受闲适的心情,却没享受闲适的命。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份不安分的躁动来自何处。有人说,男人象茶,二十岁的时候象雨花茶,至真至纯,色味清香;三十岁的男人是碧螺春茶,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风格别具。而我在这青黄不接的时代,可能真的是除了一身躁味就没有什么了吧!呜呼哀哉!

一些摘录: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2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当我第一次翻开《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被林语堂先生幽默、风趣但又不乏书生雅兴的文笔吸引住了,捧着书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研究了起来。书中幽默的文笔、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谁说中国式的悠闲文化只有富到人家才能享受,住在山腰上的隐士天天都能享受到‘鸟鸣涧‘的乐趣……”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茅庐,听见了水声叮咚、鸟鸣㕤啾;当我看到“大隐隐于市,一个僧人如果回到城市中吃肉、喝酒而不糜烂心灵的话,才是真正的’高僧‘“时,我忍不住想进入书中,与林语堂先生畅谈一番;林语堂先生笔锋一转:”人性本由动物化成,我们人人都有如孙悟空一般“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没忍住,”噗哧“一声把口中的水全喷了出来。

书中有曰:“松下有石,石欲怪;石旁有路,路欲曲;路尽有桥,桥欲危;桥头有室,室欲幽……“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白墙粉瓦,小桥流水,弯弯曲曲的小路看不见尽头;一户人家的炊烟已经升起,竹林密疏有致却不见人影;一拐弯,跨过一道门儿,只见那户人家的儿女正在嬉戏;叮咚溪水,清澈见底,袅袅炊烟,热情人家,使我流连忘返。

渐渐地,自己仿佛就是这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人,喜怒哀乐完全和文字融为一体,现实世界的事却如梦一般渺茫不可及。

不记得是谁曾说过了:读书就像隐身地串门儿。的确,我在书中见到了行酒令的热闹、品茶的优雅、鸟鸣涧的悠闲与诗人聊天时的尽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书中有孔孟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宗教与人性的诠释、中国式生活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成长、一种体验,更是一次次奇妙的旅行!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3

这本书拖了太久

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出回应。最难的事就是要真诚地表达自我,而不是欺骗自己。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或勉强为之。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对手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要随着对手的招式变化而做出相应地动作。后发制人,借力打力来击败对手。凡事都不要刻意而为,每时每刻让一切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无心并不是没有情感和感觉,而是一种感觉没有阻滞的状态。“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明心见性,要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凡事都要发乎自然,绝不可刻意或竭力而为。功夫——强身健体、陶冶心智和自我保护。功夫修为越高,越趋于质朴无华。而越是境界不够的人,就越喜欢装饰自己。一个人应该像竹子那样,在急风暴雨中,随风前后摇摆,以化解强风的袭击,这样他才能生存下来。越接近功夫之道的真谛,表达就越精炼。截拳道并不旨在有效地制服对手,而是有效地克制自己,以克服个人情感上的障碍、不安、恐惧和受压抑的情感。换句话说,它是摆脱自身情感上的羁绊,实现完整自我的表达方式。训练的最高境界通常是返璞归真。当一个人进入无形的阶段,无形就成为一切之形。当一个人没有风格,就可以适应所有的风格。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

真正的表达自由,也只有在制度以外才能发生。动中有静,紧张中有放松,眼观六路而又镇定自若。既不刻意人为,又顺其自然;既不渴求,又不指望。简言之,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同时拥有完全成熟心灵的计谋和最敏锐的智慧。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该被遗忘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漂流在虚空的世界里,无拘无束,安逸无虑。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总而言之,不要怀抱任何外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以心为主。不刻意追求技术就等于拥有了所有的技术。技艺应该从属于心灵的训练,最终,它将把练功者带至更高的精神境界。简单的生活平淡无奇,不在乎利益,不耍小聪明,没有自私,也没有欲望,涤除玄览。这就是“大成若缺”和“大盈若冲”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像光一样明亮,但并不晃眼。简而言之,这样的生活和谐统一,美满平静。它持久,带给人启迪、和平以及长久的生命。善和恶或者快乐和痛苦,只有另一半的存在,它才存在。而且,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对抗。首先,如果我没有感觉到痛,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快乐呢?反之亦然。不需要在善和恶之间挣扎,而是要像水波一样,顺其自然。你认为一件事是错的,与你要辩护、解释、证明一件事是错的,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我做我的分内事,

你做你的分内事。

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望。

你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也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望。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们偶然相遇,

那将是一件很美的事。

如果不能,那也没办法。

最富有、效率最高、最有创造力的人就是那种没有性格的人。要了解光明,你就必须理解光明和黑暗交替的节奏。许多人一生都致力于去实践一个他们“应该”怎么样的理念,而不是去认识、实现他们本身。自我实现和自我形象实现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只是为他们的自我形象而活着。不是死亡本身可怕,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和感觉令他们裹足不前。他们把幻想当成了现实。习武必须有一种自由感,受制约的心灵从来不是自由的。当我向观众展示我的技能的时候,我感觉良好。为什么呢?因为,亲爱的,为了到达这一步,我拼命努力。这意味着敬业,不停地努力工作,不停地学习和发现,当然,其中要牺牲掉许多东西。火一样的热情,不偏不倚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4

在图书馆漫无目的地享受群书的包围时,一个不经意的抬头,我的眼光落在了《生活的艺术》这几个字上。“生活”“艺术”,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欲望。于是,我进一步走进它,静静地翻开了目录,神奇而又安静的心灵之旅启程了……

近来正十分关注怎样享受生活的我,无疑地我对《生命的享受》这几章很感兴趣。我来到了角落边的一张沙发上,微笑地与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

文中讲到了快乐问题,有一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经满意了。’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呢?开心地活着更有价值。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一天一天地重复着生活,日起日落,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但是如何从简单中得到乐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个美的片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在这个物质诱惑的时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着金钱、地位。是的,追求自己要的东西固然没错,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为富翁时,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生活其实没必要太多的强求,开心就好。

快乐并不难寻。它隐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还隐藏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更隐藏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中……偶尔地发呆,静静地沉思,轻松地阅读,放声地歌唱……这都是享受。只要你用心去享受,快乐无处不在。生活其实很美好。那些看不见的快乐。围绕在你身旁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和你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它们等待着你去掀开而一睹快乐的芳容。

我记得朱自清曾《荷塘月色》里写到:“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我现在才知道“早晨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就足以让我很开心了。清晨从窗户中射入的一缕阳光,春日里朦胧中听到的清脆的鸟鸣,路上轻轻抚摸脸颊的阵阵微风……那会让你感到快乐。我记得曾看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快乐。当一个人悠闲地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大自然与人有着不一般的关系。西方有句古诗,“我来自尘土,我终归与尘土”。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鱼一样在水里,迎着粼粼的水波,荡漾着心情,自由的游弋;像鸟一样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与云为友,做天空的旗帜……有了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摒弃作为人的所谓的高贵和自尊,真正的成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赏并赞叹种种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我们有时就是一个鱼,有时就是一片云,有时就是一块石头,有时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人的思想是无边无际的,是自由的,没有谁可以干涉,可以阻止它的发展,只要你愿意,在思想中,一切皆可呈现。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早上好,都足以让我感到快乐。我现在愿意花时间在这嵌入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在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中找到了快乐。文字使我快乐。一直以来我都以写出的文字与别人分享而让人从中得到启发与思考为快乐的源泉。

这篇章中还提到了“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只要你去挖掘,一天当中的快乐也许可以是一百则。如果我们多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烦忧;尊重生命,顺其自然,还自己一个自然的心灵,我们将生活得充实而快乐。静静地享受简单的生活,发现不简单的快乐,这才是享受人生之道啊!人生之旅,快乐是无限的。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5

一本好书,值得人们永久的翻阅,一个好故事,可以让我们一代代的相传。有幸翻阅了《艺术地生活》一书,虽然不是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但是闲暇时间顺手点读一下,同样让我感慨万千。

生活就是一件艺术品,我们就是艺术家这句话看似很深奥,但是纵观我们走过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是艺术家,在精心的编织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孩子、父母、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我们都是像艺术家一样的融合着所有的人和事情。人们四处寻找幸福和快乐,却没有意识到幸福和快乐一直伴随着自己,这句话对于容易满足的人是很容易的做到,但是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定的很高的人是怎么样都不会意识到的,面对着生活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谁能说出幸福和快乐始终就在自己身边呢?也许真的让自己轻松一些就能简单的获得幸福和快乐,对身边人不要刻薄,对自己不要有太高的期望,要对身边的生活充满信心,相信这个社会,相信这个世界。

心里铭记:每一天都是一年当中最好的一天,多少文学大家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都给出了十分乐观的看法,但是往往到了世人这里就变的举步维艰,让我们在生活当中充满乐观向上的态度是十分困难的,人们只能通过不停的充电,不停的学习来感受生活当中的一切,将生活当作是一次艺术创造,精心的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完成它,将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当作是生活当中最美好的一天,一年下来你会有365个美好的一天。

爱别人是你终生浪漫的开始。在许多人的眼睛里,这些爱已经很多了,甚至有的人为了某些事情连这些简单的爱都奉献不出。但是对生活充满乐观态度的人是应该将自己的爱奉献给整个社会的,想让自己变的浪漫,不单单是体现在爱自己的爱人,而是你面对社会所做的回应。

《艺术地生活》阅读只是刚刚的开始,好书不能一下全部都读完,要让自己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过的充分,所以品读《艺术地生活》也是艺术地生活的开始。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6

《生活的艺术》是国学大师林语堂在1937年出版的一部英文作品,曾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我看的是中文译本)。这本书也是我和一位书友交换得来的,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看了两个月左右。

《生活的艺术》无疑是一本好书,官方介绍这样说: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这本书的前面大部分内容我是没看进去的。中国字都认识,但读过去之后却没有进入大脑;或者读懂了,但感觉没有什么收获。我硬着头皮往下啃,一边反思自己为什么读不进去,吸收不了。直到看了“读书的艺术”这个小节才搞明白。之前认为,这本书写于1937年前,那个时候作家的用语习惯,语境与现在不一致;或者作家的思维方式跟理工科的汉子有差异,导致看不懂。读了这一小节之后,才发现问题出在自己的心境上。这本书本身传达的是贴近自然的生活观念,需要舒缓的心境才能读得下去。在学校,自己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想的是用尽量短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却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读,方能读懂。

读这本书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是,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尚未达到可读一本名著的相当时期时,他即使勉强去读,也必觉其味甚劣。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自身水平不够的时候,他的鉴赏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面对一个作品时,不能妄加评论和下结论,很多时候要从自身开始反省。一个人的心境也很大程度影响着一个人的品味。不同时候读同一本书,滋味也是不同的。就像读这本书一样,回到家以后心境慢慢地闲适起来,也更加能够欣赏这本书了。读这本书时,也发现了书中好多处的观点都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即现代科学为什么起源于西方。作者从哲学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受限于个人水平,我对这本书的分析是不够彻底的。当你的心境不急躁,当你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时,是可以读下这本书的。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篇7

《生活的艺术》像是一本哲学书,又不是一本哲学书。林语堂先生称它为抒情哲学,也是极好不过了。读了这本书,我想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段落和发生共鸣的思考,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为什么读这本书?在这“囚禁”的日子里(“武肺事件”,人们基本足不出户),人人都渴望自由,读书成了唯一可以使我“飞翔遨游”的法宝。随手拿起一本,便津津有味地一口气通读完成,酣畅淋漓,不是喜欢还能是什么呢?我是着实看不进科教版的哲学文集,过于生硬和教条,当然也可称为措辞精准。但比起精准,我更喜欢自然舒适。读《生活的艺术》一书,就像春日清晨微风轻抚着脸颊,像夏日酷暑暴雨透凉着心脾,像秋日落日包裹着海岸线,像冬日暖阳温柔着大地,清新愉悦。除了感官上的享受,即语言文字上的亲切,还有心灵上的共鸣。生活的艺术,乍一听这个书名,会不会觉得标题有点宽泛?谁能用一本书去描述生活这么错综复杂的东西,我既是怀疑又是好奇。直到把书本翻阅完成,不禁感慨林语堂先生对于中外文学、古今文学的造诣之深刻,对生活行为、动物自然的了解之通透。书中涉及交友处事的艺术、婚姻家庭的道理、烟酒茶的讲究、树木花草石头的文化等等,基本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引经据典,实实在在让读者享受了一段阅读之旅。我读书浅薄,其中很多道理和智慧可能还未参悟,来日翻阅时希望有更深的思考。

书中写了什么?这本书一共14章,从人类起源、行为本能到伦理自然,到人类精神世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关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章节,其中有一章的标题是“谁最会享受人生”。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杵了良久,心思谁会是最享受人生的人呢?多么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享受人生的典范呀!揭开谜底的时候是最让人兴奋的,原来在林语堂先生眼里从古至今,最会享受人生的是:善于发现自己的庄子、充满“情智勇”的孟子、一副“玩世、愚钝、潜隐”的老子、主张“中庸哲学”的子思以及人生爱好者陶渊明。读完之后,不得不认同林语堂先生的观念,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对自己有要有清晰的认知,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其次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智慧,并且善于勇敢地挑战,然后心态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另外在物质上中等精神上无限丰盈自己,最后成为看清了世界依然热爱世界的追梦者。不过我遗憾的是作者没有提及苏轼先生,鉴于个人喜爱和偏见,我是十分欣赏苏先生乐观豁达品质的,尤其在看完其《苏轼传》之后,对他的敬仰之情绵绵不绝。

我的感受是什么?文中的部分观点其实与我之前的人生观是有所冲突的,但并不妨碍它在阐述之后,我对其进行了理解、包容和吸收。比如作者并不认为善于管理时间、高效工作的生活方式是优秀正确的,在他看来美国人如此强烈的时间观念是被驯化出来的,丧失了自我判断能力,违背了自然人的本性。人本身是需要休息和闲适的,一个从年头把年尾都计划好的生活方式看似很严谨,但是也会给人带来劳累和疲惫。此处你或有不解,因为作者认为只有空闲才能进行创造,每天从头到尾的忙碌,人类是进行不了思考,新事物是进行不了创造,历史中伟大杰出的推动者都是在空暇中进行了伟大创举,比如司马迁著作《史记》一书。进一步说,其实作者是反对独裁专制的。又比如作者认为小孩读书应从兴趣驱动,如果一个人他不喜爱或者一时间不愿意读书了,应该让他去自由玩耍。“头悬梁、锥刺股”的行为在作者笔下是不认同的,过于勤奋地努力只能说明方法有问题,并不需要歌颂此类“鸭式填充”的学习态度和教育方式。再如作者倡导生活由技术到简朴,过多的购物欲、消费欲只会让生活变得复杂,其中文中有举例说到,以前人类吃食只需捕猎进食,今天人们一说到吃便是各种想法,是西餐还会中餐,是川味还是湘味等等,选择的多样化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不过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还是很希望厨房能制作出更多的美食,多一些思考的烦恼也没有关系。

书本终究是作者观念的输出结晶,无对无错,可以丰富生活罢了。愿读者朋友们在这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里“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0092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元旦健康的句子(集锦92句)
下一篇 : 小学英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1500字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