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作文# #狗十三观后感(分享七篇)#】励志的句子热情推荐“狗十三观后感”,希望您能从中获益。怎样写观后感呢?这时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所得,撰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狗十三观后感【篇1】

今天看了电影《印度合伙人》,感触颇深。电影讲述了一个深爱妻子的普通男人的故事,他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修理工,为了爱妻的身体健康,研制出了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

在印度,女性的生理期被认为是不洁净的,是会玷污神灵的,于是,生理期的女人会自觉把床铺搬到外面去,并且避免和任何男性包括自己的丈夫接触,因为她们默认自己是脏的,不能与家人一起吃饭,厨房也是她们的禁区,女学生在生理期也不能去上学。

由于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压制,她们只能用旧衣服、脏抹布,甚至树叶、锯末解决,卫生状况堪忧,很容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男主人公拉克希米,出于对妻子无比的爱,把工作丢在一旁,执着于自制卫生巾的大事业。但是这条路不好走,被家人误解,被村人鄙视,甚至要吊死他,妻子也受不了他的疯癫回了娘家各种困难接踵而来,但是这些都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要让妻子的羞辱变成尊重,他有深深的使命感,他不但要让妻子有尊严,还要让全印度6亿女性有尊严,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了,最终打破了一个国家长久以来的陈旧观念。

他的大爱堪比圣人,他改变的是人们长久以来牢不可破的陈旧观念,给了女人尊严,并且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俨然一位救世主。他为什么能承受那么多压力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意义,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曾经有一位美国记者观察过特蕾莎修女照料一位千疮百孔、散发着恶臭的病人的过程,他觉得那个过程如此恶心,他说即使有人给他一百万美元他也不会做。特蕾莎修女听他这么一说,微微一笑回应道对啊,即使给我一百万美元我也不会做。

这个电影,男人女人都应该看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或者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也同理),不光是默默付出的意思,还可以激发男人潜力。电影的男主人公,正是因为看到妻子生理期的痛苦与屈辱,激发了他自制卫生巾的念头,这就是创业的开始。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创业,却毫无头绪,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真爱的人,潜力无从激发啊?

有理想有目标的状态很好!主人公拉克希米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他的生活是充实的,是有意义的,是充满希望的,他不会浪费时间,他不会有拖延症年轻人如果总是犯懒、拖延、得过且过,或许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实现目标的意愿不够强烈、缺乏坚毅的品格。

一个人的行动力是否强,就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拉克希米看到街上卖的打鼓小猴的玩具,受到启发,改造成切菜机,减轻妻子做饭的辛苦。看到妻子坐在自行车后面不舒服,马上动手给妻子坐了个椅子。看到妻子生理期的痛苦和屈辱,动手自制卫生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要行动起来,不能只是空想,而迟迟不肯行动。

这让我想到一个实验:两组人分别做陶瓷杯子,第一组被告知做得越多越好,第二组被告知要做出最完美的杯子,结果就是,第一组作品很多,而且不乏品质不错的作品,而第二组却迟迟不动手,一直在思考推翻再思考,最终作品很少而且质量不佳。

总之,电影不错,值得一看,更重要的是看完之后的思考和应用!让我们不断进步吧

狗十三观后感【篇2】

这是一部能引起很多90后女孩共鸣的电影。女主角“陈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忙于工作,她从小让爷爷奶奶带大,身边很少有人关心她,唯一能陪伴她的只有小狗和电视。

女主角“陈玩”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缩影。父母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却很少耐心地对待过她的感受。“陈玩”最喜欢的小狗丢了,一家人面面相觑,却连找都没帮她找;“陈玩”父亲为了和领导喝酒,耽误了陪“陈玩”去看天文展的时间,结果她心心念念的天文展没看成;“陈玩”父亲为了在领导面前有面子,让不会喝酒的女儿给领导敬酒······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的作风,他们只管你吃饱穿暖,不管你心里是开心还是委屈,而且还一味地要求你懂事。

“陈玩“最后是懂事了,她懂得了怎么让爸妈开心,可是她自己却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她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最后当她看见自己最喜欢的狗“爱因斯坦”时,她不想去触碰了,因为她的心里再也不是敢于提要求的小孩子了,而是能够委屈求全的“大人”。

“陈玩”所谓的懂事,只是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这并非真的长大了。当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被人重视时,我们就会把真实感受隐藏起来,转换成让别人能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别人,这样乖巧懂事的自己少麻烦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敢对别人提要求,一味地委屈自己,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

成长就是在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出生的原生家庭可能让我们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比如“陈玩”的讨好型人格,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自己。我们应该在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后努力去纠正,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学会向别人提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大人”。

狗十三观后感【篇3】

阳光下的悲剧

——观电影《狗十三》有感

原创: 禾边鱼

刚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在看的过程中,我不断审视自己的学生时代,也不断审视自己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心有戚戚,强烈的观感涌上心头,于是述诸笔端。

《狗十三》的主角叫李玩,一个十二岁的小女生,刚上初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她母亲小时候离家出走,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一个弟弟。父亲焦虑着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

热爱物理学的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但那条狗在一次事故中迷路了。李玩不仅对爱因斯坦的去世感到难过,而且他的家庭也不安宁。为了安抚李,他的家人用同一品种的另一只狗代替了爱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李玩越来越沉默。

随着继母和新哥哥的加入,李娜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当她的加人称她的新小狗为“爱因斯坦”时,她开始发现她无法逃脱这个世界为她编织的谎言。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从老师的角度看到了一个叛逆任性的学生。李玩的叛逆、任性,我的学生身上都有,电影中父亲的那种无奈、伤感,我是绝对能体会的。但触动我心的不是李玩的叛逆,而是看着一个充满个性的女孩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女孩”

李玩因为她的狗——"爱因斯坦"——走失而内心悲伤,进而耍性子,可是在父亲的"爱"的教育下,变得收敛,妥协。爸爸说,“爸爸打你是因为他爱你”,“我在这里是为了你”,“我这么大怎么能这么无知?“这些台词现在不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吗?

在这种教育下,李玩变得越来越“听话”、“懂事”。即使她最后在街上看到了迷路的“爱因斯坦”,她也不相认识对方,害怕“爱因斯坦”会认出她来。为什么李play不敢认出爱因斯坦?电影没有解释,但我们都能理解李娜在那一刻的表现,因为她害怕!

因为害怕,所以要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害怕,所以要自愿或者被动地拔掉身上的刺;因为害怕,所以要杀掉曾经不符合"规矩"的自己。这是多么残忍的现实!这样的悲剧,每时每刻都能在中国的家庭里上演,都能在我的学生身上重现,而且这样的悲剧都是在阳光下发生的。

看完后我是悲哀的,原因三点:一是自己的某些教育行为正在扼杀学生的"个性",二是我竟无能为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三是我也是这种教育的牺牲品。

我非常疑惑,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李玩充满个性,向往自由。这没有错。可是李玩父亲教给她的生活道理,也没有错。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有人会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有一个平衡点吗?李玩最终的屈服妥协才是最后的平衡点吧?

我班上有一个小女孩。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她在每个人面前都很活跃。我和她说话,她想四处看看;我批评她,她还是不能安静下来。不过,她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每次老师或同学向我“报告”她,我就头疼。

于是我非常狠的批评她,直到把她说哭,可是她依然不改。后来了解到,原来她有一个暴力的父母,但凡是不符合"规矩",解决的方式一定会有"武力"的存在,甚至某天她到我这里哭诉,要状告她母亲"家暴".那一刻,我是又心疼,又无奈,之后我便很少甚至不跟她父母讲她在校不符合"规矩"的事情。

从那之后,貌似有些好转,但仍然错误不断。

我认为这个小女孩的问题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她本天性活泼,而父母希望看到一个合乎"规矩"的文静女孩,所以每天"教育"她,然后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就用**世界所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但是效果只是让孩子变得"不像自己".

实在没有头绪,我不想看着在阳光下再发生这样这样的悲剧。但问题是我解决不了。除非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否**族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确解决不了,但是我可以在今后改变自己的某些教育行为,找到一个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有能张扬个性,也能让他们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让孩子真正享受阳光,生活最终都是一部完美的喜剧。

任重道远······

狗十三观后感【篇4】

我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因此,看到《狗十三》的豆瓣评分特别高时,就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初中女生的平凡故事,这位女主好像和我的年龄相仿,但是她的爸爸妈妈离异,一直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爸爸也为她找了一个继母,她拥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是家人都没有告诉她,并且为她买了一只金毛狗陪伴她,让她不是那样孤独。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在于电影里全是平凡的生活片段,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剧中女孩在生活里也有自己的特长学科物理,也有自己一直不拿手的弱项学科英语。大人们总是逼她学自己不爱的东西,离异后的父母也没有时间陪她。当狗走丢之后,大人们都没有去寻找,都认为一只狗不值得大动干戈,只有女孩知道狗也会迷路,也会感受到害怕,只有孩子才能明白一份真正感情的价值。

电影里有很多的冷暴力,比如说爷爷奶奶在知道孙女一直没日没夜地找狗的时候,说“你是要逼死我吗”。爸爸总是对她说:“弟弟还小,要让着他”。家人都认为一个科技展览会不如一个生意饭局重要。只有女孩守护着内心的声音。小王子曾经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生意,而是一家人团团员员,可以相互陪伴着对方,愿所有人乘风破浪后归来仍少年,像电影中的女孩学习,守护自己在意的真情。

狗十三观后感【篇5】

每个人都有青春,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青春也显得尤为不同。由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中就讲述了主人公李玩从一个13岁的少女到成年之间所经历的残酷变化,剧情引人入胜。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花了六元钱在腾讯上看了部电影《狗十三》开始以为是写忠犬跟狗主人的故事,实际是一个13岁女孩养了条狗,后来狗丢了,一家人就帮忙寻狗,没找到就买了条差不多的狗代替。狗主人坚持要找到原来的狗狗,说狗可以换,与狗的感情是换不了的改不了的。

父亲恼火骂一顿女儿,觉得女儿不懂事,家里能做的就只能这样,这就是原来的那条狗,只能这样。骂完还跟女儿道歉说自己过分了,请求女儿原谅。还说揍她是为她好,将来小孩长大就明白了。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爸爸和继母生了个弟弟,故意隐瞒她,有一次英语考试全年级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爸爸说奖励她带她看天文展览,兴致勃勃跑过去,爸爸却记错了时间还有一周才开,借机带她去认识并参加弟弟的两周岁生日会,整个场面很热闹唯独她被冷落。

弟弟跟父母经常来爷爷奶奶家玩,弟弟就是小皇帝人人宠着惯着,拿着衣服叉谁都打。

打破了奶奶的`脑袋,狗狗被打得汪汪直叫,爸爸却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乖狗狗太凶。有一次弟弟又来打狗狗,被咬伤,继母要爸爸立刻马上把狗送走,送去狗肉店剁了,女儿再三恳求爸爸不用送走狗狗,爸爸头也不回义无反顾地送走了狗狗。小姑娘疯了似的满大街找狗肉店找狗狗。心碎了无痕,哀莫大于心死用在此处正合适。

狗十三观后感【篇6】

狗十三这部电影,不会像可乐那样刺激你的感官,他更像是一口烈酒,看似如白水一般无味,实则让你内心汹涌。

影片的主题是一个小女孩“成长”的故事,13岁的李玩正值青春叛逆期,父母离异,爸爸再婚,爸爸和新妈妈生了个儿子,但不敢告诉李玩,而是弥补性的给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李玩送了一条狗,李玩给它取名“爱因斯坦”,影片通过她对这条狗态度的转变来反映她在成长过程中的改变,是周围人一次次的“教导”使的她更加“懂事”,最终成为一个传统中国式的听话的孩子,顺利的长大,也不再开口说话。

“这是为了你好”“你也该长大了”“你怎么还不懂事啊”这些语句熟悉吧?好像再是别人家的小孩也曾或多或少的听过类似的话吧,这一句句的“为了你好”曾多少次让我们把委屈吞咽下肚,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的病:他们从来不会真正了解我们的想法,只是一味的把我们推向他们希望我们走的路。

在影片中李玩逐渐接受了“爱因斯坦”这个家人,却在某个平淡的一天。爱因斯坦陪爷爷出去买菜走丢了,李玩发疯般的找狗,爸爸完全不能理解李玩因为一条狗闹的家里鸡犬不宁,所以他采取了暴力这个最原始的方法来镇压李玩的“无理取闹”,而家里人也为了平息这场闹剧送了另一条“爱因斯坦”来敷衍她。李玩选择妥协,她开始接纳这个世界对她的打磨。

“总会有下一次的”,第一个爱因斯坦丢了,第二个爱因斯坦死了,最后一个爱因斯坦“长大成人”了。影片的最后李玩面无表情吃下第一口狗肉和在街上偶遇爱因斯坦没有相认却站在街角泣不成声,她嚼碎自我,咽下尊严,吞掉过往,这就是父母眼中的长大吧,她吃下狗肉的时候妥协的如此彻底,仿佛在那个深夜她声嘶力竭的喊着“爱因斯坦”以及满大街密密麻麻的寻狗启事都只是一个梦,成长过程中总有很多是我们不明白但又必须学会的事情,这种被迫懂事和妥协让人心疼。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如同影片中所说的: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谁也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

狗十三观后感【篇7】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可是成长究竟是什么?

我想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

有人说成长是《天才枪手》里回国后的小琳在父亲怀抱里的哭泣,有人说成长是《最好的我们》里耿耿高考后拨不通的那个电话,有人说成长是《闪光少女》里西洋乐学生帮助民乐的学生登上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还有人说成长是《狗十三》里李玩平静地与自己的爱犬擦身而过……最近一部描述成长的国产电影在朋友圈掀引发了一阵刷屏热潮,电影的名字叫《狗十三》,是曹保平执导的国产青春片,据说因为太真实所以封被禁五年,12月初解禁上映,收获无数赞誉,更有观众评价其为“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翻看《狗十三》的豆瓣影评,满满都是观众们的共鸣,或无奈或愤慨,影片主人公李玩经历的那些不被理解的心酸,不被重视的委屈和不得不成长的妥协,我们也都曾经历过,有人说“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而我们都是被害者。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不是主角少女李玩,而是另一个少女李堂,一个同样在成长的少女,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角色。

对待感情,她是冷静成熟的大姐姐

初登场时,李堂是作为贴心玩伴出现的,在李玩与爸爸冷战中被派来陪伴李玩,名为补习英语,实为缓和父女关系。

在爸爸和奶奶的看来,李堂很优秀,全班第二名,是个典型的不用操心的好孩子,而这个好孩子却做了件叛逆的事——早恋。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玩,并带她见了自己的男友。

“你爱她吗?”李玩这样问。

“你怎么用这么老土的词!爱?不知道。我喜欢他,我总得喜欢谁吧!”

这就是她早恋的理由,如此率真任性。

然而生活的剧本总会充满意料之外。

在随后的日子里,男友和李玩却越走越近,她慢慢变得像个局外人。我以为她会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但是她没有,她以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冷静处理了这件对她伤害至深的事情。

“我爱你”,她用仿佛醉酒的语气对男友说,

“我知道。”

“我们分开吧!”转身离开,干脆利落。

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女孩儿长大了,她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感情。

对待家人,她是温暖懂事的小棉袄

据影片的侧面交代,同在一所中学的李堂应该比李玩大一两岁,但在处理爱犬走失的事情中,她却表现出了“小棉袄”的贴心。

初闻狗走丢时,她第一时间安慰心急的妹妹李玩,“丫头,你别着急,狗都是认识路的,说不定爱因斯坦一会儿就回来了”。

当李玩焦躁地在深夜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爱因斯坦时,是她与爷爷一起跟在李玩身边。

当李玩因为丢狗事件与家人矛盾升级时,是她挽着奶奶,无声地劝慰。

当发现家人拿了一条假狗糊弄李玩时,是她第一时间出声声援李玩,表达了对此不赞同。虽然后来,她因为形势所迫站在了家人一边。

当众人热闹地庆祝李玩弟弟的生日时,只有她发现了角落里失意的李玩,并走到她身边安慰她。

当发现未归家的李玩与前男友在一起时,她没有任何责怪,只是摸了摸妹妹的脸。

当李玩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是她带来了李玩的爸爸为她加油助威。

当李玩赢得了物理大赛的名次,拿到了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时,也是她与有荣焉地说“你老姐我都兴奋死了”。

这就是李堂,一个称职的好姐姐,一个贴心的小姑娘。

在李玩成长之前,她是李玩与家里的润滑剂,缓和着李玩与父亲时而紧张的关系。在李玩成长之后,她是李玩与家里的隐形纽带,是李玩唯一愿意倾吐心声的对象,因为同样年纪,同样的成长,只有她最懂得、最关心这个妹妹。

对待初心,她是热血坚定的守护者

影片结尾时,李玩认出了爱犬,却任由它跟自己插肩而过,最后云淡风轻地对李堂说,刚刚那只狗好像是爱因斯坦。

而李堂呢?她二话不说转身冲了回去,找到遛狗的人,逼问你的狗是不是捡来的?它是我们的狗,丫头你快叫叫它。彷佛丢的是她的狗,而独立旁观的李玩倒像个局外人,与家人拿来假狗糊弄李玩时的场景相似,只不过两姐妹的反应完全相反。

李玩长大了,明白爱犬在自己身边不如在别人身边幸福,所以她不认,并且说害怕爱犬会认出自己扑过来。

那一刻,李堂的脸上出现震惊与心慌,因为她明白这个小妹妹成长了,但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她不知道。

“我想要一个李堂这样的姐姐,”看完电影后,我对同行的朋友说。

“我也想啊”!

果然,美好总是让人向往。

谁的年少里不想有李堂一样的姐姐!

她会跟你分享秘密,带你结交新朋友,维护你的愿望,安慰你的失落,守护你的初心,她比任何都希望成长,也比任何人都不希望你成长。因为成长很痛,她都知道。

成长很痛,如蜕皮换骨,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和足够的爱,我们终究还是要成长,这对你,对世界,都好。

愿你的成长中能遇到李堂姐姐。如果没有遇到,那么愿你成为李堂姐姐。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8473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正正能量语录励志精选41句
下一篇 : 安全工作计划小学教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