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这份经过细致筛选的“论语读后感”一定会契合您对品味的要求,我非常荣幸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书籍世界里,存在着超越生活的动人景色和美好,每当我们完成一部作品的阅读,我相信大家都会积累属于自己的读书体验与心得。在这个时候,为何不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呢?

论语读后感(篇1)

《论语》读后感:邂逅《论语》

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在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化中,在历经沧桑摒弃与珍视后,一部在当今射界享誉全球的经典着作《论语》如珍珠般闪耀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小时候,只知道似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捋着长长的胡须之、乎、者、也。到了初中,在课本中读到了《论语》中的名句,才知道那位老爷爷正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上了高中之后,拿起《论语》便不自觉的有一种厚重的情感涌上了心头。

打开一看,我深深地被那个只知道的老人所吸引。终于明白为什么《论语》这部书会流传到现在,而且经久不衰反而越加珍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为我找到了学与思的最佳契合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由此一目了然;过而不改,谓之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对待过错的态度。

品德高尚的人用于面对过错,鄙陋肤浅的人掩饰自己的过失。所以君子日进,而小人日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在其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富人和穷人,孔子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外在的事物不应该扰乱内心的平静。在正义与利益的选择上,正义高于一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集前瞻性与人生哲理于一身的为人,竟然没有得到众诸侯的重用,以至于使圣人沦为丧家犬,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但值得一提的使,孔子的伟大思想得到了保存,成为中华民族的根。

邂逅《论语》我是幸运的,因为它赐予了我无尽的人生智慧。对于这部着作,即便将书页翻得发黄,我也无法将其读得透彻,无法将全部的只会汲取出来,只能祈祷在处于人生困境的时候,能够领悟一些道理,知道我走出人生的低谷。

论语读后感(篇2)

立善行身,坦荡做人,追求和谐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

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云云。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矣!民鲜久矣!

”。孔子提出许多中庸思想,所谓“执两端用其中”,“过犹不及”。孔子的孙子子思做《中庸》篇章,把中庸当作中和的意思,看作基本的世界规律,以后儒家子弟更把中庸当作世界法则。

可见,在儒家看来,中庸标志着完美、人性自律、程度适度、关系和谐、结构平衡。遗憾的是,儒学并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庸。现在的人们则庸俗化,把中庸看作折中、保守的代名词。

我认为,中庸本质上属于矛盾的一种对立统一。不急、不急、不慢的中性状态,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中间状态;当客观情况紧急时,主观极限态度也符合中庸。例如,当火在燃烧时,我们必须迅速把它扑灭;当自己劳动多时就多得,少劳则少得,不能把平均分配当作公平。

由于中庸的范畴,生活中所有矛盾的事物都失去了对立,变得和谐。

因此,在社会转型的这个阶段,人们普遍浮躁,因此一些不良现象也随之而来。攀比、投机、仇富,各种思想和行为层出不穷。事实上,这些情况都是人们在浮躁和极端矛盾中迷失自我的表现。

要知道,人并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是独自的生活,矛盾就会必然出现,难道真是要我们去无限的制造矛盾、扩大矛盾吗?宇宙中没有完美的东西。我们之所以感到完美,是因为矛盾的统一和谐给了我们完美的感觉。

对国家来说,和谐就是中庸,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做事情兼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在不急不躁、不疾不徐、不偏不倚中求发展。对社会来说,和谐是手段,就是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防止因忽视效率而造成的社会贫困和落后,又要避免因忽视公平而造成的社会两极分化。

对经济建设来说,和谐就是中庸,就是“不毁林而猎,不涸泽而渔”,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生来说,和谐就是中庸,就是在理想和实干中找准位子,不好高骛远,不锋芒毕露,不偏执极端,不浮华虚荣,崇尚本真自然、脚踏实地的努力,追求一种花开半看、酒饮半醉、进则天下、退则田园的生活姿态。对人际关系来说,和谐就是中庸,就是在坚持真诚友善原则与不必过分计较小节之间找到平衡点,平和处事、谦和待人。

对于企业而言,和谐就是中庸,就是在企业内部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企业外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事实上,孔子的“君子”的思想同样与“中庸”思想是相互辉映的。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

而君子心胸坦荡,因为他沉着无私,所以他可以心平气和,有良好的意愿与所有人在一起。

中国一向视和谐为美。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它是在坚持不同声音和观点的前提下,对他人的一种包容和融合。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心中的和谐,就要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有一种自信,不自负,有原则,有诚信、懂得宽容的信念,才是在这个浮躁时期保持清醒、认清自身的基础,真正的做到立善行身,坦荡做人,最求真正的和谐。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其中博大的思想一个人很难去全部理解和品位,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深入的了解和体味《论语》的思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用一颗真诚的心,一颗充满希望和理想的心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勉励自己,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论语读后感(篇3)

孩子们在上小学,经常问我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往往在告诉他答案之后,他还会冒出一句“为什么”。在这种场景后,让我经常想起小时学过的《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一些问题的答案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是答案脱口而出,却很少有人像孩子那样去问问“为什么”。通过辅导孩子学习,我常常要去回答很多个“为什么”,这种过程中也在不断加深我对这句经典名句的理解——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现在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企业在发展,个人要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现代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落实到细处就是“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知识技能”,这两点缺一不可。行业在不断发展,竞争对手不断推陈出新,还继续用常规思维定式去看待问题,就会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电子商务、互联网+、微信服务、智能机代替人工操作…竞争环境日新月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激烈竞争的面前,不断学习新知识,持续改进并提高个人执行力,是我们每个人现在还要再上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读后感(篇4)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

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尊重、理解、包容每一个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用学生的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精神王国和情感天堂。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在这一论点上是非常明智的。他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推理,从一件事中学到另一件事。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很多知识会很快被淘汰,变得一文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因此,现代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是教学生学习知识。

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

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提倡师生在教学方法上相互讨论,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

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

颜回是孔子最敬仰的**,但他听信孔子的言行,从不发表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一位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这与孔子的教与学是一致的。

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教师和学生共同为自己和彼此的发展和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

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通过师生互动,师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发挥,课堂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导学生辨别是非,为学生树立理想人格的典范,培养自己。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一生评论过许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雄心,也可以通过实例反映出他教学生的良好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今天,根据实际评价人和事,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论语读后感(篇5)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文章之列。它影响了学者甚至普通人两千多年。中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教育的影响。封建王朝垮台,四书五经进不了讲堂,儒家思想受到不公平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落在书架上。

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读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所以我读《论语》,只看得“教育”二字。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有学者统计,《论语》中明白谈到“学”的词句达64处之多。借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话:

“《论语》者,所以教人学为君子也。”

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我们的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的特点和许多珍贵的产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断绝历史。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总结和继承这一宝贵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的教育思想,很多与今天的新课程理念是吻合的。所以,对一个中学教师来讲,《论语》是本很好的教材。

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有其批判的一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也可以从中继承。当然,继承也不是毫无批判地硬搬和摸仿,而是吸取其中有益的东西、优秀的东西,加以弘扬、改造和创新,使之有用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下面对《论语》一书中的教育思想,作些粗浅分析。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把教育扩展到广大民众,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孔子不畏世俗,怀着极大的教育热情,“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对于那些出身低贱和家境贫寒的学生施以平等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忠于道”,体现了师爱的理智性和广泛性。“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所呼唤的教育公平是最好的回答。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

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漫无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乐学、爱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教育学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内容。

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孔子最重要的是什么?从《论语》的许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诗》《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重视《诗》《礼》的教育,而且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正因如此,当季康子问他的**仲由、子贡、冉求能否“从政”的时候,孔子满口答应可以“从政”。

事实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门生中,从政者为数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对参政。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统一的,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体现着阶级属性,但作为社会的人,孔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倡导的许多思想,本身具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成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予以辩证地分析和扬弃。

两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孔子这样的伟大教育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教傲。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孔子,更有助于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的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孔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许多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它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教育史中的瑰宝。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8733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职业生涯规划报告范例十二篇
下一篇 : 家访方案模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