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笔者经过对“设计流程课件”问题的深入研究,补充了相关资料,如您有兴趣再次查阅,请记得收藏此页。教案课件是老师们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因此编写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学生的反应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动态反馈组成部分。

设计流程课件【篇1】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选修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性质,能根据性质正确地作出椭圆草图;掌握椭圆中 a、b、c的几何意义及相互关系;

(2)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知道在解析几何中是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的,逐步领会解析法(坐标法)的思想。 (3) 能利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 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体验探索中的成功和快乐,使学生在探索中喜欢数学、欣赏数学。 (2)通过“神舟7号”飞天圆梦,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3)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椭圆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的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及离心率的概念。

【教学组织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神舟 七号”飞船在变轨前绕地球运 行的模拟图): .9.25,是我国航天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实现了几代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知道,飞船绕地运行了十四圈,在变轨前的四圈中,是沿着以地球中 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如果告诉你飞船飞离地球表面最近和最远的距 离,即近地点距地面的距离和远地点距地面的距离,如何确定飞船运行的轨道方 程?要想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就有必要对椭圆做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探求椭圆的性质。(引出课题)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谁能说说椭圆的标准方程(学生回答)。

1、b2作x轴的平行线(课件展示),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补充完整:椭圆位于四条直线x=±a, y=±b所围成的矩形里,说明椭圆 是有范围的。 x2y2 教师:下面我们想办法再用方程2+2=1(a>b>0)来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ab 性。启发学生,用方程讨论图形的范围就是确定方程中x、y的取值范围。

从方程的结构特点出发,师生共同分析,给出证明过程。 x2y2 由2+2=1,利用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为1,结合不等式知识得, ab x2≤a2且y2≤b2,则有|x|≤a,|y|≤b, 所以-a≤x≤a,-b≤y≤b。 2.对称性的发现与证明

教师:椭圆的图形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感(课件展示椭圆),如果我们沿焦 点所在的直线上下对折,沿两焦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左右对折,大家猜想椭圆可能有什么性质?(学生动手折纸,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把上节学习椭圆定义时画的椭圆拿来。)

学生们基本上能发现椭圆的轴对称性。

稍作提示容易发现中心对称性。

教师:这仅仅是由观察、猜想得到的结果,怎样用方程证明它的对称性? 师生讨论后,需要建立坐标系,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不妨建立焦点在__2y2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坐标系,它的方程就是2+2=1。 ab 教师:这节课就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来研究椭圆的性质。 教师: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对称轴恰好重合于坐标轴,我们先证椭圆关于y轴对称。

为了证明对称性,先作如下铺垫:(一起回顾) 教师:在第一册学过,曲线关于y轴对称是指什么呢?

学生:曲线上的每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仍在曲线上。

教师:要证曲线上每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仍在曲线上,只要证明----- 学生:曲线上任意一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仍在曲线上。

在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当他们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启发点拨。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椭圆对称性的证明过程,仔细体会并思考“为什么把x换成-x时,方程不变,则椭圆关于y轴对称”。

请一位学生讲解椭圆对称性的证明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表述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推理的严谨性。

教师对学生的证明进行评价。

教师: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椭圆关于x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课件展示x2y2 对称性并总结:方程2+2=1表示的椭圆,坐标轴是其对称轴,原点是其对称ab 中心.从而椭圆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有一个对称中心(简称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环节进行反思,即通过建立坐标系,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这种方法我们今后经常用到。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后获取共识:坐标系是用来研究曲线的重要工具,而椭圆的对称性是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无论椭圆在坐标系的什么位置,它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有一个中心,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此问题也为后面研究平移变换埋下伏笔)。 3.顶点的发现与确定

教师:我们研究曲线,常常需要根据曲线上特殊点的位置来确定曲线的位置。 教师提问:你认为椭圆上哪几个点比较特殊?

由学生观察容易发现,椭圆上存在着四个特殊点,这四个点就是椭圆与坐标 轴的交点,同时也是椭圆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教师启发学生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顶点作类比,并给出椭圆的顶点定义。

由学生自主探究,求出四个顶点坐标。即令x=0,得 y=±b,因此b1(0,-b), b2(0,b) ,令y=0,得x=±a,因此a1 (-a,0), a2(a,0)。

结合图形指出长轴、短轴、长轴长、短轴长、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点明方程中a、b和c的几何意义和数量关系。

由学生探究得出椭圆的一个焦点f2到长轴两端点a1 , a2的距离分别为a+c 和a-c。教师指出,这在解决天体运行中的有关实际问题时经常用到。 4.离心率

教师:我们在学习椭圆定义时,用同样长的一条细绳画出的椭圆形状一样 吗?

此时学生展开讨论,可能有的说与a、c有关,也可能说与a、b有关等等。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演示实验观察到由于椭圆位于直线x=±a,y=±b围成的矩形 里,矩形的变化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矩形越狭长,椭圆越扁;矩形越接近于正方形,椭圆越接近于圆;当矩形变为正方形时,即a=b时,椭圆变为圆。

即当比值bb越小,椭圆越扁;比值越大,椭圆越接近于圆。 aa bcbc2a2?c2a2?c2 由于 ===,所以当越大时,越小,椭圆?aaaaaa2 cbc越小时,越大,椭圆越接近于圆。把比值e=叫椭圆的离心率,aaa 分析出离心率的范围:0

结论:椭圆在- abc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比值、的大小都能反映椭圆的圆扁程度,为什aa c么定义是椭圆的离心率呢?因为a、c这两个量是椭圆定义中固有的,是决定a c椭圆形状最关键的要素,随着今后的学习可以看到还有更重要的几何意义。 a 三.巩固与创新应用 越扁;当例1求椭圆 16x2?25y2?400 的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和顶点,并画出它的草图。本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前一部分由学生口述求解过程,后一部分由教师 介绍画椭圆草图的方法(考虑到画草图对学生来说比较实用)。解:由于a=5, b=4 ,c=25?16=3 椭圆的长轴长2a=10,短轴长2b=8 c3 离心率e== a5 因为焦点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四个顶点的坐标是 (-5,0)、(5,0)、(0,-4)、(0,4) 教师:根据椭圆的性质,可以快捷地画出反映椭圆基本形状和大小的草图,方法如下:(课件展示)首先确定椭圆的四个顶点,其次画出表示范围的矩形框,然后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最后根据对称性用平滑的曲线将四个顶点连成一个椭圆的基本图形。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注意椭圆的对称性和顶点附近的平滑性。学生根据画草图的方法画出上述方程表示的椭圆。教师说明,如果需要比较准确地画出椭圆,可以按教材例1那样,用描点法 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再根据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教材中的描点法作图)。 x2y2 练习:如果把例1中的椭圆方程改为+=1,则长轴长、短轴长、离心1625 率和顶点有什么变化。此处是一个创新点,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与上题做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椭圆的性质是其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因为长轴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顶点坐标出错,教师要予以纠正。(此题用实物投影展示或由学生到黑板板书)例2 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变轨前是沿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 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约为200km,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约为350km,地球半径为6371km并且f2、 a、b在同一直线上,求飞船运行的轨道方程。(结果精确到0.01km)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是:第一,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为满足中等及中等以上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师生共同分析: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方程,就是求椭圆的方程)。教师:求椭圆的方程又需要先做什么呢?(建立坐标系)。 怎样建系?(以过a、b的直线为x轴,f2为椭圆的右焦点,记f1为左焦点x2y2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课件上作图、建系)则它的标准方程为2+2=1 ab(a>b>0)。下面确定a、b的值,题中提供的信息是近地点、远地点到地面的距离以及地球的半径,由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对照图形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由学生得出解法。|f2 a|=6371+200 ,|f2 b|=6371+350 又∵|f2 a|=|o a|-|of2|=a-c 因此,有 a-c=|o a|-|of2|=|f2 a|=6371+200=6571 同理,得 a+c=|o b|+|of2|=|f2b|=6371+350=6721 解得 a=6646, c=75 b2=a2-c2=(a+c)(a-c)=44163691≈6645.582 x2y2 因此,飞船的轨道方程为+=1 664626645.582 学生可能出现的另一种解法:由2a =|ab|=|bn|+|nm|+|ma| =350+2×6371+200 ∴ a =6646 c =|of2|=|o a|-|f2 a| =6646-6371-200=75 以下做法同上。计算过程由学生用计算器求得。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设计流程课件【篇2】

一、导入:快乐点播。

电脑课件展示学生作文中富于想象力,而且新颖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众多题目中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作文,并说说原因。从中点明以上作文题目的特点:新颖、充满丰富的想象,引人入胜。同时教给学生作文命题的方法、技巧。

二、精彩展示。

根据学生的多数选择,指名两、三位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作文最富想象力、最精彩的部分。师及时就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

三、积累分享。

分享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点明写好此次作文不仅想象重要,平时的语言积累也尤为重要。

四、佳作赏析。

1、指名一作文写得不错的孩子朗读作文,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2、师从中相机指导想象作文写作的方法、技巧。

3、学生讨论、交流这篇作文的优点。

4、发现其不足,师生共同帮助修改。点明: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五、集思广益。

老师提出修改本次作文的要求,选择一篇问题比较典型的作文在全班进行作文修改的指导。

六、共同进步。

同桌合作,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共同修改彼此的作文。

七、总结:学生说一说在本次作文评讲中的收获。

设计流程课件【篇3】

教学要求

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勤劳淳朴风土人情令人兴奋让人陶醉潇洒豪放吃苦耐劳自力更生

孕育勤劳善良自强自立馥郁如雪的颜色多姿的形态飘溢的香味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结束

设计流程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问题组: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⑧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④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并品味赏析: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划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用朗读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可以互评,互相观摩学习。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 识?

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质疑,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将本堂课做总结: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一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能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为主旋律,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求知、有创新精神的良好学习品质。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齐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三个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五环节的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精心导入中,张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体感悟又将学生带入了对生命的理解;研读赏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明确;体验反思,在教师的疏导中,提出了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得出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是对主题的升华和灵魂的深化。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灵活多样”。听读、齐读、竟读、品读、评读等,各种读书方法,意在教会学生学习。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灵活而有力的语文课程的一个极好的范例。

相关阅读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热门8篇)


经过认真筛选励志的句子选择了题目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的文章,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 教师们必须完善教案课件,以确保课堂内容更加生动。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1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的10个素数以及它们的和。

由于偶数不是素数,可以不考虑对偶数的处理。

虽然在1000以内的素数超过10个,但是要对1000以内不够10个素数的情况进行处理。

输出形式为:素数1+素数2+素数3+…+素数10=总和值。

int sushu(int n)/* 判断素数的函数 */

{

int t,i;

t=sqrt(n);

for(i=2;i1;i-=2)/* x为奇数时,做函数计算 */

{

n=sushu(i); /* 做判断素数的函数调用 */

if(n!=0)/* 对素数的处理 */

{

a[j]=n;/* 把素数由大至小存入数组a[ ]中 */

m+=n;/* 统计前10个素数之和 */

}

}

if(j

{

n=a[i];

printf(“%d”,n);

printf(“+”);

}

printf(“2=”);

printf(“%d\n”,m+2);

}

else for(i=0;i

{

n=a[i];

printf(“%d”,n);

{

printf(“=”);

printf(“%d\n”,m);

}

当素数个数小于10时的处理不够完善,考虑不够周全。把“+2”的处理做的太勉强。

程序过大,不够精简,无用文字太多。

学习耐心与细心不足,如scanf(“%d”,&n);中的“&”经常忘记。

编程思想不够发散,例如如何判断素数,只能想出2种方式(其中1种为参考教科书上内容);在今后学习中应更多的动脑,综合运用所学。

基本功不够,如清屏clrscr等函数用的不好,有时同样的问题多次犯,给实验课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这说明我的知识不够广,有很多有用但不做考试要求的书中内容没有学好,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就算以后C语言这门课程结束后,也应多看相关东西,多上机练习,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自己。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知识不够广泛,如VC++6.0等程序,自己试了好一阵也不会用;说明我电脑水平还是不够,自学能力不够。已会的东西掌握的还是不够好。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2

我所讲授的的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课程逐一介绍: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类和电子信息类各专业职业素质必修课,旨在培养高职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运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本课程主要针对培养这类人才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的目的而设置的课程。

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员、单片机应用设计员、网络应用等,在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行业中都将使用C语言作为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语言,C语言也是其它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前导课程,也是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水平资格考试(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考试中要求的主要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相关专业中,《 C语言程序设计》与《基于C语言的数据结构算法设计》、《VC++》、《VB》、《软件工程》及其它编程语言类课程内容联系紧密。按层次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处于最低层,是它们的基础,是其它几门课程的前导课。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学时为70,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的原则,按照程序设计能力,介绍C语言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程序结构设计、函数、结构体等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应实训。最后完成一个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综合设计题目。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难点突破方法:

从基本语法规定入手 ,弱化实用性不强的细节 ,突出基本重点内容的掌握,以知识点的应用方法作为突破口,设置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题目。

每次课都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通过一个任务掌握某个章节的知识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教学目的明确。如讲授多重循环以制作实际生活中的“数字电子钟” 为例设计一个时、分、秒的时钟;讲授顺序程序设计“模拟交通信号灯”中红绿灯显示过程设计程序;讲授选择结构时模拟中央台“购物街”节目中猜测商品价格设计程序。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以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为主线,贯穿顺序、选择、循环结构和数组、指针等所有章节中,课程教学具有连贯性。同时结合现场提供实际项目案例(子项目)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项目目标,然后通过知识讲解、方法演示、实践演练、复习归纳,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软件开发。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应用案例有竞赛平分、红绿灯控制、学生成绩管理等项目。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我校的校级试点专业,在试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将招生对象锁定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是由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而程序设计能力几乎是零。因此在授课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语言知识有效的学习策略。

(2)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去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有很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考核主要侧重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利用C语言进行逻辑程序设计的能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教材的特点是: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示例程序,而示例程序尽量将主要的知识点演示出来,使读者对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满足初学者以及对程序要求不是很高的读者的需求,正好适合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3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的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计算机正逐步入侵我们的生活,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感觉很新奇,那时觉得计算机很神秘,于是就产生了以后一定要熟练掌控计算机的念头。怀着这个愿望,我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专业,有点兴奋又有点担忧,兴奋的是以后可以经常接触和了解计算机了,担忧的是我几乎没有任何基础,怕跟不上大家的步伐。有死党说我杞人忧天,结果证实我“忧”得不无道理。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学期的上机课,每次上机老师都计分,所以经常手忙脚乱,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是最适合不过了。

紧张的一个学期过后,我们迎来了C语言的学习和一位风趣博学的老师。虽然刚开始学习C语言的.时候大家都一筹莫展,但在老师的鼓励和教育下一步步地往前迈,很令人欣慰。在这之后的学习中仍然困难重重,然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个坚定的信念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C语言课本的学习总算结束了,多么崎岖的一条学习之路。

大学的教育模式和中学有很大不同,从平常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就可以知道,但是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和写论文这种任务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十七周开始进行课程设计,老师要求我们写一个计算器的程序,起初大家都被难倒了,然后开始一步步地摸索,先查找有关资料,画计算器的图形,写了好长一段程序才把图形搞定,可老师一看都不满意,要求我们用循环来做,“师”令如山,不得不听从,改吧,这一改又让大家死了好多脑细胞,感觉有点残忍,

完成了计算器的图形很有成就感,毕竟六月天坐在机子前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接下来要进行计算器内部运算程序的设计,说实话,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做,更不清楚如何着手,不是我妄自菲薄,独立完成这个程序设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可想而知只能寻求帮助了,但这个程序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有些积极的同学从网上搜索了好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拼拼凑凑,进行了多次讨论,终于完成了这部分的设计,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下,大多数人都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部分程序设计。

接下来就是用循环语句使按键上的数字有闪烁的功能,这个因为之前老师有过提点,所以相对简单一些。

完成了整个程序设计,这次课程设计就接近尾声了,不过最后的课程报告着实让我们苦恼了一两天。小小的抱怨一下应该没关系吧。

整个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完成的好辛苦,好艰难,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但我认为我们得到的更多。如果没有同学们的互相帮助,这次课程设计就不会这么顺利,这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礼记学记》上也有讲过:“独学而无友,则孤漏而寡闻”。同时有些同学积极的态度让我感到一丝惭愧,他们所体现出的坚持不懈的品质更令我折服。当然这次程序设计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基础的薄弱。古人有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今天起我将不断继续求索,学习之路也好,人生之路也罢。

总之我受益匪浅。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声明。

2、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4、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①输人程序: #includevoid main { int a, 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 g; long m, 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 c1=%c,c2=%c d=%6.2f,e=%6.2f ”,a,b,c1,c2,d,e); printf(“f=%15.6f,g=%15.6f m=%ld,n=%ld p=%u,q=%u ”,f,g,m,n,p,q); } ②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 (2)按习题4. 8要求编写程序 题目为: 设圆半径r=l. 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人数据,输出计算结果口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void main() { int a, 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 g; long m, 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 c1=%c,c2=%c d=%6.2f,e=%6.2f ”,a,b,c1,c2,d,e); printf(“f=%15.6f,g=%15.6f m=%ld,n=%ld p=%u,q=%u ”,f,g,m,n,p,q); }

②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

f=````3157.890121,g=```````0.123456

c1=a;c2=b;

f=3157.890121;g=0.123456789;

d=f;e=g;

p=a=m=50000;q=b=n=-60000;

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p=a=m=50000;q=b=n=-60000;这两条语句将p、a、m的值和q、b、n的值都重新赋了相应的新值。除m、n外都是整型、无符号整型或字符型,因此输出会按数据类型强制截取,因此得到的值会不尽相同,但可以从理论上做出推测,但由于编译系统的不同,真正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

④改用scanf函数输人数据而不用赋值语句,scanf函数如下:

scanf(“%d,%d,%c,%c,%f,%f,%lf,%lf,%ld,%ld,%u,%u”,&a,&b,&c1,&c2,&d,&e,&f,&g,&m,&n,%p,%q);

(说明:lf和ld格式符分别用于输人double型和long型数据)

⑤在④的基础上将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a=%d,b=%d c1=%c,c2=%c d=%15.6f,e=%15.6f ”,a,b,c1,c2,d,e);

printf(“f=%f,g=%f m=%ld,n=%ld p=%u,q=%u ”,f,g,m,n,p,q);

运行程序:

⑥将p、q改用%o格式符输出。

⑦将scanf函数中的%1f和%ld改为%f和%d,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结果。

出现错误,提示为:浮点错误:超出范围。程序异常中止。 (2)按习题4. 8要求编写程序

题目为:

设圆半径r=l. 5,圆柱高h=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人数据,输出计算结果口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程序:

{

float h,r,s,sq,vq,vz;

float pi=3.1415926;

printf(“Please input the circinal r, and the cylindrical h:”);

scanf(“%f,%f”,&r,&h);

l=2*pi*r;

sq=4*pi*r*r;

vq=4.0/3.0*pi*r*r*r;

vz=pi*r*r*h;

printf(“circinal girth is: l=%6.2f ”,l);

printf(“circinal area is: s=%6.2f ”,s);

printf(“sphere surface area is: sq=%6.2f ”,sq);

printf(“sphere cubage is: vq=%6.2f ”,vq);

printf(“cylindrical cubage is: vz=%6.2f ”,vz);

}

(3)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人两个字符给c1 ,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printf输出这两个字符。  上机运行程序,比较用printf和putchar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 程序如下: #includevoid main() {  char c1,c2;  printf(“Please input tow letters: ”);  c1=get);  c2=get);  printf(“Putchar is: ”);  putc1);  putc2); printf(“ ”);  printf(“Printf is: ”);  printf(“%c %c ”,c1,c2);

}

可见有putchar输出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顺序输出的。每个putchar函数只能输出一个字符,且只能输出字符,而printf可以输出多个数据,且为任意类

四、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C语言上机实验,我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几个例题,我对顺序结构中scanf和printf语句的基本实用情况有了一定的理解。我相信这些都为后来的编程打下基础。对C语言学习,我会更加努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5

一、实验目的:

1.熟悉Win TC或者VC++ 6.0的软件环境,掌握使用其进行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方法。 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掌握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由学生选择WinTC或者VC之一完成相关实验) 1.运行WinTC程序,进入C程序设计环境。 2.建立工程文件 3.编辑源文件 4.编译、连接

源程序先经过编译,生成目标文件(.obj文件),然后将目标文件进行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exe)。 如果编译、连接中发生错误,在Message窗口中显示出错信息,修改错误后,可重新编译、连接。 (2)多文件源程序的编译、连接

可以用长的源程序分割成几个文件,分别编译然后生成可执行文件。此时使用Project菜单。步骤: 第一步:有三个文件f1.c、f2.c、f3.c组成一个完整的C程序,分别建立三个文件,将f1.c、f2.c、f3.c三个文件保存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如d: cproject)。 f1.c:

#include “stdio.h” extern a,b;

extern max(int x,int y); main {  int e

=1,f=2;

printf(“%d ”,max(a,b)); printf(“%d ”,max(e,f)); } f2.c: int a=3,b=4; f3.c:

int max(int x,int y ) {return x>yx:y;}

第二步:构造Project文件,在编辑状态下,编辑一个扩展名为.prj的文件,文件的内容为:

第三步:构造EXE文件,按F9键即将三个文件编译、连接成一个EXE文件,文件名为wang.exe。 如果编译、连接出现错误,则必须进行修正,然后再编译。 5.运行程序

如果编译、连接完全正确,则可以用运行程序。

三、实验过程(依据上面示例,简要描述你使用WinTC或者其它编译器的过程)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6

1.在编写各类单片机功能程序时,不要急于书写,一定要先想出一个很好的结构和方法,虽然你写出来的程序可以正常运行,但是你是否想到了它的可维护性,可阅读性等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呢?所以一定要先想出一个很好的架构在来开始编写。

2.c文件,和h文件设计的要求。C语言显得非常的自由,但我们在工作中为了程序软件的种种原因,一定要规范自己的写法,这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利的。在单片机的程序中,我们应该把一个模块功能建立一个单独的C文件,这一C文件中包含和该模块功能全部相关的函数体,同样把和该C文件相关的常量,表达式等等也单独的建立一个h文件,最好是只让它对应的C文件引用,不要让其它的C文件进行引用,这样很好的体现程序的模块化和内聚性。在对单片机的内部寄存器进行操作的程序,我们应该单独的建立一个文件,只允许MCU内部的寄存器名出现在该文件中,你试想一个,在你的所有文件中这这里出现一个寄存器名,那里出现一个寄存器名,是不是可读性不好,没有实现程序的模块化呢?在程序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多次用到的变量和常量最好的定义为宏,这样当这些变量 ,常量要更改时,就可以很方便的更改,不用大量的去寻找。在使用文件包含时,一定要注意路径的选择,什么时候用,“ ”,不用出现重复编译的情况,有时重复编译可能编译器没有报错,但是这样明显不好。要学会很好的使用条件编译语句,这对我们的程序很有用,在很多小型的操作系统中,都有硬件裁减的功能选择,这正是利用了条件编译,需要这一功能时我们就定义它,不需要时就不去定义,显得很方便。

3.指针的妙用。C语言的特色就在于它的指针。很好的使用指针能让我们的程序更加的有条理性,同样它也是C语言中语法最难的一点了,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好处太多了,在这就不在多说了,大家自己体会就能很好的明白了。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7

一、所谓的看懂听明白,只是很肤浅的语法知识,而我们编写的程序或软件是要根据要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控制程序的流程,如果你没有深刻地理解C语言的语句的执行过程(或流程),你怎么会编写程序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

二、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不仅仅是C语言的编程知识,还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如果你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使C语言学得再好你也编不出求长方形的面积的程序来。

三、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式的光学不练是学不好C语言的。例如,大家都看过精彩自行车杂技表演,假如,你从来没有骑过自行车,光听教练讲解相关的知识、规则、技巧,不要说上台表演、就是上路你恐怕都不行。

在这一步要求按照教材上的程序实例进行原样输入,运行一下程序是否正确。在这一步基本掌握C语言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关闭C程序,熟练地输入、编辑C程序;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养成良好的C语言编程风格)。 单击此处查看【C语言的编程风格】

使用《Turbo C/C++ for Windows 集成实验与学习环境》软件可以很方便地看着软件集成的《C语言入门教程》输入练习其中的程序例题。具体使用方法参见软件帮助部分。

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1、没有区分开教材上的数字1和字母l,字母o和数字0的区别,造成变量未定义的错误。另一个易错点是将英文状态下的逗号,分号;括号双引号“”输入出入成中文状态下的逗号,分号;括号(),双引号“”造成非法字符错误。

2、C语言初学者易犯语法错误:使用未定义的变量、标示符(变量、常量、数组、函数等)不区分大小写、漏掉“;”、“{”与“}”、“(”与“)”不匹配、控制语句(选择、分支、循环)的格式不正确、调用库函数却没有包含相应的头文件、调用未声明的自定义函数、调用函数时实参与形参不匹配、数组的边界超界等。

3、修改C语言语法错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由于C语言语法比较自由、灵活,因此错误信息定位不是特别精确。例如,当提示第10行发生错误时,如果在第10行没有发现错误,从第10行开始往前查找错误并修改之。

(2)、一条语句错误可能会产生若干条错误信息只要修改了这条错误,其他错误会随之消失。特别提示:一般情况下,第一条错误信息最能反映错误的位置和类型,所以调试程序时务必根据第一条错误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后,立即运行程序,如果还有很多错误,要一个一个地修改,即,每修改一处错误要运行一次程序。

在第一步输入的C程序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性的修改,运行一下程序看一看程序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结果变化的原因,加深新学知识点的理解。事实上这和第一步时同步进行的,实现“输入”加深知识的记忆,“修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

第三步、不看教材看是否能将前两步的程序进行正确地输入并运行。

在这一步要求不看教材,即使程序不能运行,看能否将其改正,使其能正确运行。目的是对前两步的记忆、理解进一步强化。

在《Turbo C/C++ for Windows 集成实验与学习环境》集成的教材中每章都有C语言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按照易出错的类型,将教材中的正确的程序改成错误的程序,运行一下程序,看出现的错误信息提示,并记下错误信息,再将程序改成正确的,运行一下程序。这样反复修改,就能够学习C语言程序发生错误的原因和修改错误的能力。

注意:每次只改错一个地方,目的是显示发生该错误的真正原因,避免一次改动多个地方,搞清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切记!

注意:上机调试程序时要带一个记录本,记下英文错误提示信息和解决该错误问题的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经验,避免在编程犯同样的错误,切记!

经过上述过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C语言各种语句的流程(即计算机是如何执行这些语句的过程),然后就可以研读别人编写C语言经典程序,看懂别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

在软件中有50多个典型的源程序,研究它的实现方法,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

第六步、研究课程设计源成序,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

C语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解决一些接近实际问题题目,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较大程序的能力,为进一步进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篇8

(1) 熟悉和掌握结构的说明和引用、结构的指针、结构数组,以及函数中使用结构的方

法。

(2) 掌握动态存储分配函数的用法,掌握自引用结构和单向链表的创建、遍历、结点的

增删、查找等操作。

(3) 了解字段结构和联合的用法。

1.表达式求值的程序验证 设有说明:

char u[] = “UVWXYZ”; char v[] = “xyz”; struct T{  int x;  char c;  char *t;

}a[] = {{11, 'A', u}, {100, 'B', v}}, *p = a;

请先自己计算表2.1中表达式的值,然后编写程序并运行来加以验证。(各表达式相互无关)

下面所给源程序的功能是:给定一批整数,以0作为结束标志且不作为结点,将其建成一个先进先出的链表。先进先出链表的头指针始终指向最先创建的结点(链头),先建结点指向后建结点,后建结点始终是尾结点。请完成以下工作:

(1) 源程序中存在什么样的错误(先观察执行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使之能

够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2) 修改替换creat_list函数,将其建成一个后进先出的链表。后进先出的链表的头指针

始终指向最后创建的结点(链头),后建结点指向先建结点,先建结点始终是尾结点。

#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data);p = p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loc_head = NULL, *tail;  if(p[0] == 0);  else  {

loc_head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loc_head ->data = *p++;tail = loc_head;while(*p){

tail ->next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 tail = tail ->next; tail ->data = *p++;}

tail ->next = NULL;  }

headp = loc_head; }

编写并上机调试运行能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或函数:

(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定义一个字段结构struct bits,它将一个8位无符号字节从最低位向最高位声明为8个字段,各字段依次为bit0, bit1, …… bit7,且bit0的优先级

最高。同时设计8个函数,第i个函数以biti(i = 0, 1,……7)为参数,并且在函数体内输出biti的值。将8个函数的名字存入一个函数指针数组p_fun。如果bit0为1,调用p_fun[0]指向的函数。如果struct bits中有多位为1,则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调用函数指针数组p_fun中相应元素指向的函数。8个函数中的第0个函数可以设计为 Void f0(struct bits b) {

Printf(“the function %d is called! ”, b); }

(3) 设计用单词链表建立一张班级成绩单,包括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英语、高等数

学、普通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四门课程的成绩,试用函数编程实现下列功能:

① 输入每个学生的各项信息。 ② 输出每个学生的.各项信息。 ③ 修改指定学生的指定数据项的内容。 ④ 统计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⑤ 输出各位同学的学号、姓名、四门课程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 4.选做题

(1)对上述程序设计题中第(2)题的程序,增加按照平均成绩进行升序排序的函数,试写出用交换结点数据域的方法升序排序的函数,排序可用选择法或冒泡法。

(2)对选做题第(1)题,进一步写出用交换结点指针域的方法升序排序的函数。 (3)采用双向链表重做编程设计题中的第(2)题。

(1)改错:headp类型应为双重指针,即: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同时第40行应该改为*headp = loc_head; 第12行改为creat_list(&head, s); 修改后的程序如下: #include#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data);p = p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loc_head = NULL, *tail;  if(p[0] == 0);  else  {

loc_head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loc_head ->data = *p++;tail = loc_head;while(*p){

tail ->next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 tail = tail ->next; tail ->data = *p++;}

tail ->next = NULL;  }

*headp = loc_head; }

(2)建立一个后进先出的链表如下:

修改后程序如下: #include#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data);p = p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 loc_head=NULL,*tail;  struct s_list * temp;  if(p[0]==0) ;

页设计课件8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页设计课件8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页设计课件(篇1)

1、导入:

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那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景氛围。

使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点击进入莫高窟网页,认真阅读2-4小节,网学习。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3、通过在线测试、学与玩来巩固所学知识。

1、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利用教师准备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2、利用位置或兴趣爱好组成各个不同的兴趣学习小组,学习相关内容,讨论相关问题。

3、学习之后可利用在线测试和学与玩来测试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

1、通过学习指南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通过在线测试和学与玩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自由交流

1、组织学生进入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质疑。

2、教师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习,进入讨论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

1、通过畅谈深化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解释、组织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在讨论交流里畅谈就像同学们平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样,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的氛围。拓展

延伸

1、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边游览边介绍。

2、把学习所得利用计算机制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博览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并且提供为学生解题的教师留言簿。

1、组织学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美丽风景。

2、通过信息博览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

3、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会给你满意的回答。

1、通过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内容,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收集、处理、组织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留言的方式来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方便。

页设计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4.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启

同学们,送别亲人和朋友是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古人还为此写了不少的著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背诵一些?

同学们背的挺好,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送别时真切的依恋和不舍。其实,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关于送别亲人和朋友,英国著名的作家比尔博姆却从不同的视角上,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他的散文《送行》。

板块二:读

请学生速读课文,要求:

借助资料或相互帮助,疏通重点字词音义。

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板块三:议

请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课文,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

1.指导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2.请学生自由质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讨论作答。

板块四:讲

1.讲解学生们质疑了却没有解决了的有价值的问题。

2.补充讲解学生没有质疑到的重点问题。

板块五:练

同学们,下面我请你们看的是一首我们同龄人写的一首现代诗,内容就是描叙父亲送别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体会一下,作为写作的参考。

2.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板块六:结

同学们,通过比尔博姆的文章《送行》,我们懂得了人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对于真切的关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善待和关爱,是一种人情美,而能够给予他人关心爱护,与人为善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性美的体现。

最后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英国文学大师狄更斯的现代诗《别挤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们对于宽容、善良、真诚的渴望,相信它也能让你的心灵受到洗涤。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重点)

4.学会质疑,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难点)

二.自学内容

1.收集有关古人送别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画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注音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

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4.学习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D.提出的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难问题再记录

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明白,请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练习

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一:《送行》作者:佚名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

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

送了一程

又一程车启动了

父亲吐出两句话

注意身体

与人和气车走了

父亲依旧立着

凝视道路

默默无言

附二:《别挤了》作者:狄更斯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人们生的权利,活的余地,可千万,千万别挤!

页设计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 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 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那它有什么用?

生2: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它在什么地方?

生4: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 指名汇报。

3、 指导朗读。

4、 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 师总结: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 外观宏伟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 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 指导朗读。

5、 结构精巧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 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 指导朗读。

7、师总结: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 阅读课外资料: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图。

3、 看狮身人面像图片,阅读相公资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页设计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习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

页设计课件(篇5)

教材简介: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在教学时,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注重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童话的美感。

(3)情感目标: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朗读感悟, 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2)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 同学们,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课件出示星空画面)看到这幅美丽的画面时,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遐想,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

2、揭题:《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体会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指导朗读。

三、细读课文,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思考: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读后汇报,师板书,)

2、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一)、体会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

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出示】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4、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孝心感天)

(二)、体会水罐的后面几次变化 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

1、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水罐第一次变化的方法,自主学习水罐变成银时、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最后变成七颗钻石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主学习,并讨论。)

(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生谈体会。(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

2、【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2)生谈体会。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

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

3、【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这几个词变红色)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师述: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学生齐读句子)

4、【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小结:看看黑板上一次次变化的原因,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有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爱心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才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

四、拓展延伸,爱心故事大家谈

1、爱心故事大家谈。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故事?说一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感受生活中的大爱。课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并插入《歌曲爱的奉献》)

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师总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板书设计:

爱 心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 ↖

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页设计课件(篇6)

【特殊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与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文坛泰斗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著名学者傅雷的家书(节选)一起构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题单元,编者意图在于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读,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毫无疑问,《致女儿的信》“承担”了这系列思想风采中的爱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题深刻。文章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是一种生命体验,“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实地为爱下一个定义,这无疑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写法独特。书信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作枯燥的理论上的阐述,而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基本框架,通过上帝三次视察人间诠释了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征服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人类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为书信体,文章有很多细腻的抒情与描写。行文意味深长而又文采斐然。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风险”。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各种传媒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瑕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初涉“爱河”,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人的“不设防”和宽容稍有不逊便会演变成“鼓吹”与“教唆”。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难度。本文是篇思想、艺术价值都很高的经典美文,爱情又是学生较为敏感的话题,就主题纠缠过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课,而忽视它的语言特质和艺术价值。

【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致女儿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却浅显易懂,可以一个课时学完。依据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课堂理念,每堂课直奔语言,把握几个要点就行。

本人选择了三点作为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哲思(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为避免“主题至上”对语言特质的干扰,我确定了以“说听读写”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加上课前的音乐欣赏,共分为五个教学板块:

1、赏爱情名曲:

课前十分钟播放扬琴名曲《梁祝》。

2、抒(说)爱情见解:

学生略讲梁祝爱情故事,引出课题,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爱情。

3、听爱情故事:

以“自身经历”(教师本人化身为苏霍姆林斯基)演绎《致女儿的信》中的故事,并随着教师的“讲”、“演”显示教学目标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4、读爱情经典: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主题,领悟细节,并进行细节写作训练。

5、写爱情体悟:

赏析哲理语句,升华文章主旨;写作训练,进行内化:以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一封回信。

三、教学机智的运用

1、“美文美讲”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这种机智的运用脱胎于韩军“新语文教育”课堂理念的“美读吟诵”。韩军认为文字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的,传达文字生命动感的最好办法是诵读,这更切合“读图时代”的学生心理:学生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远甚于文字。“美讲”就是“美读”的一种变式。800字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略显冗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学生在听到美妙的故事后,更有兴致研读文本。

2、“体态解词”提升积累效率:

本课设计在积累语言方面另辟蹊径,运用了“体态解词”的教学机智,即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配以体态语言突出并同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积累的词语。这样做能是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积累效率。

3、“故意出错”突出主题思想:

本文从多方面提示了爱情的真谛。更应对当今中学生要突出的观念是:爱情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课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来到人间见证爱情就说明了这点。我在讲故事时(学生未进入文本时),故意把五十年错讲为十年。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为什么爱情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见证?这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精彩教学片断】

一、片断一

师:老师的故事讲得好,还是作者的故事写得好?

生:老师讲得好,富于变化的语调使故事引人入胜;同时还配有手势辅助,很形象。

生:作者写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师:其实,老师讲得不够好,同学们的评价太高了。老师讲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够细致,如老师讲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这对男女(前二次)和他们的后代(后一次)时的情形,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们幸福地生活着。作者却描述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我们现在把这些动人的画面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

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画面感人的地方到底体现在哪里?

生:它描述的生活场景很美,如第一个画面中的“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这些画面色彩明丽,气氛祥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古朴的乡村。

生:它表现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三个画面中都有出现,刻画出了两个人心灵默契、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世界……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画面呢?

生:有。中秋节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烧烤、赏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师: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场景的确感人。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现在,老师再跟你们欣赏几个幸福的画面。

(投影显示图片一)这是电影《坦塔尼克号》的剧照:男女主人公张开双臂迎风而立……(依次出示图片二、三)。

师:这些画面和我们同学开始描述的场景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能不能象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钟后)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画面。

生: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有一个小凉棚,这小凉棚似乎专为等候一对老人而设。看,他们又来了,相互搀扶着来到凉棚下,头顶是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在唱着歌,他们就这样相拥着聆听这动人的歌声。有时他们又相互凝视着,捋捋彼此的白发,脸上荡漾着浅浅的笑……

生:……

二、片断二

师:老师讲故事之前,认为我的女儿心智不够成熟,课文里与“心智”这个词相近的词是什么?请找出有这个词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师:从这两句话里你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早恋”持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你怎样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

生甲:苏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恋”的,他把爱情写得那么美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恋爱了,我们现在不是个个挺聪明的吗?(学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错。苏霍姆林斯基应是反对的。他跟老师一样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够成熟。“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说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女儿还没有成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爱情的幸福。

师:我支持生乙的观点。那么,生甲把这句话里的“智慧”理解成“聪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种理解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谁能就一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到底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议论。)

生(小组代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智慧的人”应指成熟的人。作者说: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们小组讨论的结论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独立,经济能自主,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生活本事的人。而这些只有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拥有!(掌声)

……

师:我们来做个设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可能是恋爱了,她心中有一个心仪的“白马王子”或是有一个男孩在追她(学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问她父亲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的。收到父亲这封信后,她明白了什么?她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认识到爱情是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生:她认识到爱的精神力量远甚于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认识到她还没有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她不能恋爱,她会拒绝那个男孩(学生笑)。

……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们也能正确理解爱情,当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后,我们会拥有自己圆满幸福的爱情。

【深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我先后在九、八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了实践。教九年级时只有这个设计的雏形,感觉不错,便有了更完美的设想,并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八年级班的教学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级学生没有教材不知道上课的内容也为很多教学机智的运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刚好是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时他女儿的年龄──十四岁,接受这样的教育也正合适):学生有些心灵上的收获,语言训练上也较到位。这堂课的设计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独创,事先没有查阅任何有关的教学设计。后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才知道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招牌”展示,竟暗自庆幸事先没有理解更多的教学设计资料,也就没有受他人的影响,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不足,这堂课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学目标设计没注重学科思维训练:

本堂课安排了二次说话训练:进入文本前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粗浅认识,学习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哲理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对爱情的认识。第一次因学生缺乏心理暗示,学生参与度不够;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和见解(见教学片断二)。

教后我想,这堂课在设计时应有一个说话训练的目标,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力争做到有条理、有依据。虽然这一目标在课堂“生成”时达成了,但由于教师事先缺乏“预设”,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没有达到思维训练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对每一篇文章我们可针对文本的特色,着重于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2、“美文美讲”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美文美讲”在教者的教学活动中不是第一次尝试,但因为这次有了理论支撑(不久前听了韩军老师有关“美读吟诵”的讲座,并听了他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对课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课堂氛围有了不小的改观,激发了学生挖掘文本美的兴趣,但由于教者水平所限,没达到应有效果,不失为一个遗憾。

新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能读、能讲、能演,这就在个人素质修为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堂资源引用要贴近学生兴趣与爱好:

本堂课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提前介入课文主题,在课前安排了学生欣赏扬琴名曲《梁祝》。课堂导入时问学生这首曲子的名称,全班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事后有些感慨:经典国乐在青少年中的市场已完全被流行音乐侵占。国乐经典教育是个社会风尚问题,这是个更深层次的教育话题。留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索是:我们在引用课堂资源时不能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想当然地选择,而要更多的研究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兴趣爱好的资源,比如这堂课的背景音乐,在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主题健康的爱情歌曲可供选择。

页设计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观察日出的景象,了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准备日出的录像片断或者有关的挂图、一段优美的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要求

1.请学生自由读读“导读”的要求,交流:从“导读”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二、谈话导入

1.大家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细读课文,解决疑问;感受日出的壮观

1.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描写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两种日出的景象,那么这两种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请大家先仔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家从一些重点的语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日出的录像片断)仔细观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样。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日出的壮观,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作铺垫。]

4.提问、交流:(1)课文读到这里,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了吗?

(2)作者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感情朗读。

1.让我们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景象。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然后可以把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请部分学生朗读(可配乐),大家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日出的美和壮观。(在此环节后,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背诵。)

3.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和作者形成共鸣。]

六、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阅读其他的描写日出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大家一起欣赏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

[意图: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2.你们抄写了哪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意图:鼓励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

二、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1.同学们抄写了这么多喜欢的词句,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日出的壮观美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受到启发。]

三、背诵课文

1.课文写得这么美,想不想背下来?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小组内背诵。

3.全班指名背诵。

四、扩大阅读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日出的文章,简单说说好在哪里。

2.各小组推荐喜欢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图:通过搜集,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扩大了阅读量,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六、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越来越亮

日出时:负 纵 升 冲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时 透过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镶 透出 出现 染成 光亮

设计师课件


为了更方便使用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了“设计师课件”类的内容。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要内容不被遗忘。我建议你看看或许能收获一些!

设计师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设计师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榨、溜、矮”等生字,会写“亩、播、吩咐”等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3.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授课道具(花生),对话学生:大家对花生有什么印象呢?有人说好吃,有人说便宜,还有人说可以用来榨油,看来大家都挺了解和喜欢花生。其实不仅我们大家喜欢花生,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也很喜欢花生,并以“落华生”为自己的笔名,还写了文章《落花生》,说到这,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流露出好奇的表情,是不是非常想了解这个人为什么如此喜欢花生呢?事不宜迟,我们今天就跟随作家许地山的脚步,走进《落花生》这篇文章来一探究竟吧!【板书: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明确:学生可能对“榨、溜、矮”等生字有问题,可以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明确:人物:一家人(关键人物:父亲);事件: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概括性的词语回答:“我”、哥哥和姐姐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

明确:味美、可榨油、价廉。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在父亲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花生好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描写方法:反衬,用“桃子、石榴、苹果”的爱出风头来反衬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反衬的好处: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花生的品质,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一个有用的、默默无闻的人。【板书: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反衬】

3.学生自主思考:怎么理解“我”和父亲的谈话?

明确:

(1)从父亲的角度:花生最可取之处——朴实无华、有用;教育和希望孩子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从“我”的角度:理解父亲说明的“落花生”精神;希望自己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板书:有用的人】

4.学生带着文章主旨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借物喻人,即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好处:借物喻人可以使文章含蓄有深度,增加文本的阅读性;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有用的精神。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2.作业: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利用借物喻人或者反衬的手法,描写人的一种品质,字数1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因而重心在写作手法和做人道理上。本堂课的教学,抓住许地山写作的特点,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圈地勾画和讨论中,切身感受花生的品质,学习作者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学习主体性的地位。本节课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深入理解“落花生”精神有些困难。

设计师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二)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

(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

(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

(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设计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养成文言阅读习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开设辩论赛,激发学生对于仲永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理解文言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成才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及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述《江郎才尽》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为何会江郎才尽?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并顺势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同样是和后天学习重要性有关的文言文《伤仲永》。

二、整体感知

引出课题,了解作者,顺带理出“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深入研读

1、朗读阶段:采用吟读法,全班小声准备。学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教师加以点评。

2、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本阶段引出“异、难、同”已知归纳方法,调板学生上台写些自认为符合要求的字词句,而后加以点评、梳理。)

四、研读课文。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2、仲永从五岁至二十岁,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原文并概括)

3、旁人是如何对待仲永的?(找出原文并概括)

五、讨论拓展。

1、作者对仲永其父与邑人的态度,你认为是批判的,还是认同的?

2、你认为谁应该为仲永“泯然众人矣”负主要责任呢?为什么?

3、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设计师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从”等实词的含义;掌握虚词“之、其、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了解词性活用的词语,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4.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找出作者的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3.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4.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诵读文本 (读准字音,读懂文句,读清句读)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说过“推敲”的故事,讲的是韩愈帮贾岛琢磨一个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韩愈对后生晚辈一直持勉励提携的态度,他还为名不经传的李蟠写了一篇传世之作《师说》。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了解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从而写下了此文。

3.了解题旨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诵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投影仪显现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多音字,指导学生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初读课文)

传道(chuán) 句读(dòu ) 针砭(biān) 阿谀(yǘ)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巫(wū)医

2.读懂文句(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字词和文句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1)检查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投影仪显现)

(2)检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译(投影仪显现)

3.读准句读(引导学生讨论第一段文句的句读停顿,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诵读的停顿示例:

①惑/而不从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从/而师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翻译课文,整理字词

板书内容:1、疑难词的用法

2、常见词的用法

(一)一词多义

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他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这 其可怪也欤

他们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老师 圣人无常师

师 以……为师 孔子师长弘、郯子、老聃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习 吾师道也

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问 道相似也

道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指知识和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惑: 疑难问题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糊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二)古今异义

所以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 用来…的

今:表因果的连词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研究或学问的人

小学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不必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人

句读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五、作业: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答案:B(A项中的两个“传”,一念chuán ,一念zhuàn;B项中的两个“师”都是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的两个“从”,一是跟从之义,一是表方向的介词;D项中的两个“道”,一是道理,一是风尚)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各项的一项( )

A. 吾从而师之。

B. 孔子师郯子……

C. 不耻相师。

D. 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C(C项中的“耻”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其余各项加点的词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师”“以……为师”“以……为宾客”)

第二、三课时

研读文本 (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思考)

一、读懂文意(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加以理解)

1.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理解:“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教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理解: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作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作者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进步

3.择师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理解:这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理解:不论年龄长幼,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

5.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理解:作者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倡学问面前,人人平等,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6.老师和弟子的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理解:这个结论是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二、读出情感(指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来研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来研读课文。

从写作背景上可以明确看出作者是为了抨击时弊才写的,给门生李蟠不是真实意图,可以用忧虑的口气读出韩愈对当时社会不从师风气的担心。还要读出韩愈对“从师”问题的恳切、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一方面很生气,一方面又特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太谦虚了不足以表达这种效果,必须读出庄重、冷静、深沉的感情基调。

2.结合具体语句,了解作者的情感起伏。

(1)分析第一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开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观点,要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接着的点明教师的职能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自豪的语气。择师原因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欣慰的语气。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的句子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要读的短促有力,一气呵成;后一分句,用反诘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最后从师的原则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结论,要呼应首句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此段的语调较平。

(2)分析第二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二段开篇要用深沉的口气读出作者一种结论性的认识。接着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在这三组对比中,每组作者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作者都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三句的言辞越来越激烈,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此段的语调是逐层上扬。(见下表)

三组对比: 语气变化: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虽肯定但有请考虑之意

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 从古到今 语气肯定,指出不明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 反问语气强烈,批判猛烈

三组对比,分别从错误态度、错误认识和荒唐行为三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并进行批判,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

(3)分析第三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三段开篇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接着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这要用肯定叙述的语气读出来。下面的论说老师和弟子的关系结论句要读得明白肯定。此段的语调较为平缓。

列举

(4)分析第四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四段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因此,此段要读出褒扬的语气,语调要上扬。

3.结合文段,找出诵读课文的“拐杖”

(1)层次。在较长的语段中,表达的意思不会那么单一,因此口气要随意思的变化而变化,咱们要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然后再来决定应该如何读。比如本文第二段有四个层次:1.总写当时社会中不从师的坏风气;2.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3.“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4.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根据这来读出语气的变化。

(2)句式。①整句散句结合。本文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这样读起来就能富有变化。②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标点符号。文章往往会运用感叹号和反问号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感叹号能鲜明地流露出作者潜藏的感情,要读出感慨的语气,如“其可怪也欤”,就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反问句的问号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时,作者在纵向比较中用反问号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4)语气词。如第二段中的语气词特别多,我们仿佛能从“嗟乎”“呜呼”“欤”“乎”以及多达五处的“矣”中听到作者的声声叹息和呼唤。

三、读出思考(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研读课文,从而引发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深层思考)

1.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作者认为哪一项是主要的?

明确: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

2.韩愈为什么给他的学生写这篇文章?(李蟠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写这篇文章?)

明确:最后一段:不拘于时;好古文。

(1)“不拘于时”的难能可贵。(要有“师道”精神,反对“耻师”)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做官。这就是“耻学”的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就是文中说的“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总之,他们是“耻师”,李蟠和他们比的可贵就可见了。作者也是借李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从师而学。

(2)“好古文”的可贵。(师“是传道受业解惑”之人,反对“耻学”,“小学”)

这里所说的“古文”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有关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明人把他列为之首。因为他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内容: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作者说的“道”就是儒家思想,“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惑”就是学习这些著作时候碰到的疑难问题。“师”就是掌握“道”的人,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不分年龄、贵贱。韩愈赞李蟠是因为李蟠的好古文和当时人的“耻学”“小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之,李蟠“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习的态度。

3.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习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

韩愈的学习观,就是倡导从师问道,圣人无常师,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特别要向他那样的“经师”学习。“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师”解决;而对“道”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韩愈把“知识之师”和“问道之师”作了区分,不一定有歧视的成分。

4.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作对比,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无意中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

四、课文总结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当然,正是由于对这篇课文的反复诵读和研读,才能使我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把握住文章的这些观点。以后请同学们在学习古文时,一定要围绕“读”来下工夫。

五、课后作业

1.根据对课文语气语调的分析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的老师的看法。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前一个“师”是动词“从师学习”,后一个“师”是名词“老师”;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表所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4、句式积累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4)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②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③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④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

设计师课件 篇6

“小小设计师”的数学内容是按规律排序,这是一节数学游戏课。活动前幼儿已认识第一组,并且有接一个规律排序的经验,此次活动的难点是利用学具按2—3个规律排序,重点是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规律的特点。

在活动中,幼儿能按教师的指令及要求制作完服装花纹和规律后,他们自主的两或三名小朋友结伴倾听他人的介绍,并及时补充发言,及时的掌声相互鼓励,并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出介绍有规律花边的几个步骤。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是与教师平时的培养分不开的,由于平时教师给予幼儿的宽松的精神环境与充足的材料,让幼儿经常有机会相互倾听同伴的发言,在经过教师的点拨后,逐渐形成了相互之间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及氛围。为大班数学活动时小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活动投放了大量的学具,很容易出现操作混乱的现象。但从活动现场看到,幼儿在活动中操作有序,具体表现在:拿取学具时,操作完多余的学具放回原位;制作完服装花边,把服装放回原位,再取制作项链的学具等等,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力保障,这一点是我今后在教学中继续发扬与保持的。

此次活动的难点是按2—3个规律排序,活动中幼儿普遍出现按2个材料排序,没有出现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幼儿在观察学具时只发现图片中颜色、形状、方向、长度不同,没有发现还有大小不同,我当时也没有及时引导和强调,造成在后面的操作结果中没有出现按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

在讨论环节时,我发现幼儿没有按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时,应及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把按2个规律排序的花边变成按3个规律排序的花边”,通过讨论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问题,又使幼儿通过这种形式掌握了2个规律演变成3个规律的演变过程,为幼儿灵活、多变的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通过此次活动,使我认识到数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可忽视,前面的教学环节都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只有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打好基础,才能在后面的环节中少出问题、不出问题。今后我要继续提高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设计师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图形运动的实例,使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运动现象,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案的共性,都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变换设计出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动手设计的欲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有层次的三个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案,了解一些美丽的图案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然后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图形,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的知识,在正方形中贴出自己喜爱的图案;最后学生自由设计图案,并在正方形中画出来。让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创造”的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图形运动的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又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组成的。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将相同的一组图案进行拼摆,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将一个图形进行运动,也可以将一组图形进行运动;再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与图形的运动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图形运动中“一组”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活动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交流设计图案的经验,提炼图形运动的基本方法,谈自己对所设计图案的情感体验等。同时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图形的变换美,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设计师课件 篇8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主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2、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做好角色转变。加强师德修养,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自觉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承担数学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周课时10-12节,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4、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把握我校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并认真执行,期末写出专项总结。

5、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认真备课,写出符合要求的教学设计,做

到常写常改,逐步形成有自己个性化教案,及时布置作业,且全批全改。

6、坚持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要做到目的明确、讲解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指导学法、讲练结合、合理组织、师生互助,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常规。

7、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课堂管理,做到管教管导,培养良好习惯,寓教育于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加强学生人格培养。

8、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辅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9、按规定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和升学模拟的出卷工作,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改进教学。

10、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认真组织指导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扩大知识面,发挥其特长,组织好学生学科各类竞赛的选拔辅导工作。

1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完成各类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2、学期完成听课16节,下班辅导10次,及时做好家访工作,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各项任务。

13、积极完成教导处临时布署的任务。

设计师课件 篇9

【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

我校地处狮岭镇城区的中心。狮岭镇素有“皮革皮具之乡”的美誉,每年生产的各类皮革皮具制品数以亿计,远销欧美及阿拉伯地区。皮革皮具的迅速发展使狮岭的经济腾飞。短短的二十年,狮岭由当年只有两条街发展成现在有几十条街,商铺高楼林立的广州市中心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楼房,有的还开上了小车,但经济的腾飞随之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狮岭城区附近的河流的水都是污浊甚至是乌黑的,有的还冒出气泡,河里没有鱼虾、螺,只有那些在污染极严重的地区才有的红虫;狮岭的空气浑浊不堪,街上烟尘滚滚;狮岭到处都是垃圾,皮革皮碎街头街尾随处可见……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究竟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孰轻孰重?有没有一个双赢的可行之法呢?

这引起了我们师生的思考,有鉴于此,我校定出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大方向——狮岭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污染。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主题,四年级的研究主题是:皮革碎料的利用。《小小设计师》是这一主题下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前面一段时间已经对狮岭镇皮革碎料的污染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都意识到要对皮革碎料进行综合利用,不能让其污染环境。

本课的设计先让学生作为一个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合力完成自己小组的设计,通过集体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师、最有创意奖、最有实用性奖等。整节课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投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胆创新,张扬个性,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经历了皮革小工艺品“设计——制作——评选”三个环节,对皮革及其配件的功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会创新的乐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中,学生张扬个性,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手工艺品及评奖用的工具。

2、学生收集大量的皮革碎料,及一些废弃的小五金等,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的一些工具,如剪刀、双面胶、针线等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工艺品,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上一段时间我们对狮岭镇的皮革碎料污染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都说要把皮革碎料设计成一些手工艺品。老师这里有一些精美的小工艺品,请大家观赏。

2、学生说感想,汇报本小组的设计思路。

3、教师点评设计注意的地方(创新、实用),揭示课题:《小小设计师》。

二、小组设计制作。

1、教师提出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安全问题、环保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手工艺品。

3、完成制作后,贴上黑板展示。

三、成果展示。

1、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

2、集体评选最佳设计师、最有创意奖、最有实用性奖等。

四、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体验了什么?

你还有更新颖更有实用性的设计吗?请你继续放飞想象的翅膀,继续为皮革碎料的利用出一份力!

设计师课件 篇10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亲近的数学知识。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

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师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q”。)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出示句子)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板书设计

建筑设计课件六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 教学策略的调整需要根据学生反应多样性的特点。在这里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建筑设计课件”的阅读材料,以下思路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

建筑设计课件(篇1)

第1.0.1条 为了使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能满足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乡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

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第2.1.2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基地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二、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三、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

四、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托儿所、幼儿园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第2.2.2条 总用地面积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2.2.3条 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二、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

注:1.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乳儿班不计)。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

第2.2.4条 托儿所、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托儿所、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基地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第3.1.1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并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中的分区要求及有关规定。

第3.1.2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必须按第3.2.1条、第3.3.1条的规定设置。服务、供应用房可按不同的规模进行设置。

一、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乳儿室、配乳室、喂奶室、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衣帽贮藏室、音体活动室等。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宜合并设置。

二、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保育员值宿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不设保育员值宿室。

三、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

第3.1.3条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

第3.1.4条 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第3.1.5条 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表3.1.5的规定。

注:特殊形状的顶棚、最低处距地面净高不应低于2.20m。

第3.1.6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

第3.1.8条 建筑侧窗采光的窗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表3.1.8的规定。

注:单侧采光时,房间进深与窗上口距地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大于2.5。

音体活动室、活动室、寝室、隔离室等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间隔墙及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不应小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nT'W不应大于75dB。

第3.2.1条 幼儿园生活用房面积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

第3.2.2条 寄宿制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贮藏室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

第3.2.3条 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宜超过6.60m。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台,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

第3.2.4条 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一、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注:1.全日制幼儿园活动室与寝室合并设置时,其面积按两者面积之和的80%计 算。

2.全日制幼儿园(或寄宿制幼儿园集中设置洗浴设施时)每班的卫生间面积可减少2m2。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集中设置洗浴室时,面积应按规模的大小确

定。

3.实验性或示范性幼儿园,可适当增设某些专业用房和设备,其使用面积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设置。

二、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

三、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

四、炎热地区各班的卫生间应设冲凉浴室。热水洗浴设施宜集中设置,凡分设于班内的应为独立的浴室。

第3.2.5条 每班卫生间的卫生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3.2.5的规定。

污水池(个)大便器或沟槽(个或位)小便槽(位)盥洗台(水龙头、个)淋浴(位)

第3.2.6条 供保教人员使用的厕所宜就近集中,或在班内分隔设置。

第3.2.7条 音体活动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

托儿所分为乳儿班和托儿班。乳儿班的房间设置和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3.1的规定,托儿班的生活用房面积及有关规定与幼儿园相同。

乳儿班和托儿班的生活用房均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建时,托儿生活部分应单独分区,并设单独的出入口。

第3.3.3条 喂奶室、配乳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喂奶室、配乳室应临近乳儿室,喂奶室还应靠近对外出入口。

二、喂奶室、配乳室应设洗涤盆。配乳室应有加热设施。使用有污染性的燃料时,应有独立的通风、排烟系统。

第3.3.4条 乳儿班卫生间应设洗涤池二个,污水池一个及保育人员的厕位一个(兼作倒粪池)。

第3.4.1条 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表3.4.1的规定。

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置,幼儿生活用房应有适当距离。如为楼房时,应设在底层。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应设上、下水设施;隔离室应设独立的厕所。

第3.4.3条 晨检室宜设在建筑物的主出入口处。

第3.4.4条 幼儿与职工洗浴设施不宜共用。

第3.5.1条 供应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表3.5.1的规定。

第3.5.2条 厨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托儿所、幼儿园的厨房与职工厨房合建时,其面积可略小于两部分面积之和。

二、厨房内设有主副食加工机械时,可适当增加主副食加工间的使用面积。

三、因各地燃料不同,烧火间是否设置及使用面积大小,均应根据当地情况确定。

四、托儿所、幼儿园为楼房时,宜设置小型垂直提升食梯。

第3.6.1条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超过一层。平屋顶可做为安全避难和室外游戏场地,但应有防护设施。

第3.6.3条 主体建筑走廊净宽度不应小于表3.6.3的规定。

第3.6.4条 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第3.6.5条 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二、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三、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四、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第3.6.6条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0m。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乳儿室、活动室、寝室及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幼儿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卫生间应为易清洗、不渗水并防滑的地面。

第3.7.2条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

二、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

三、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

四、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五、外门宜设纱门。

一、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

二、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

第3.7.4条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

第3.7.6条 活动室和音体活动室的室内墙面,应具有展示教材、作品和环境布置的条件。

第4.1.1条 托儿所、幼儿园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卫生设备的选型及系统的设计,均应符合幼儿的需要。

第4.1.2条 有热源条件时可设置或预留热水供应系统。

采暖区托儿所、幼儿园应用低温热水集中采暖。热媒温度不宜超过95~70℃。幼儿用房的散热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具备集中采暖条件的二层以下房屋用壁炉、火墙采暖时,必须有高出屋面的通风、排烟等措施。

第4.2.2条 托儿所、幼儿园与其它建筑共用集中采暖时,宜有过渡季节采暖设施。

第4.2.3条 托儿所、幼儿园生活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等均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音体活动室、活动室、寝室、乳儿室、办公室、喂奶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201.5

第4.2.4条 主要房间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及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低于表4.2.4的规定。

第4.3.1条 幼儿用房选用的灯具应避免眩光。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的寝室宜设置夜间巡视照明设施。

活动室、乳儿室、音体活动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及办公用房宜采用日光色光源的灯具照明,其余场所可采用白炽灯照明。当用荧光灯照明时,应尽量减少频闪效应的影响。医务保健室和幼儿生活用活可设置紫外线灯具。

第4.3.3条 照度标准不应低于表4.3.3的规定。

第4.3.4条 活动室、音体活动室可根据需要,预留电视天线插座,并设置带接地孔的、安全密闭的、安装高度不低于1.70m的电源插座。

第4.3.5条 在供应用房的电气设计中应为各种机电和电热设备提供或预留电源。

第4.3.6条 托儿所、幼儿园应设置电话、电铃。

3.活动室:供幼儿室内游戏、进餐、上课等日常活动的用房。

5.乳儿室:托儿所中供乳儿班玩耍、睡眠等日常生活的用房。

8.音体活动室:进行室内音乐、体育游戏、节目、娱乐等活动的用房。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过程中区别对待。

反面词一般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应”;

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宜”;

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宜”。

4.表示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作,但硬性规定这样作有困难时,采用“应尽量”。

5.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作的,采用“可”。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建筑设计课件(篇2)

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 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1.1条 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2.2.1条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第2.2.2条 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二、中师、幼师应有供全体学生住宿的宿舍用地。有住宿生的中学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三、学校的自行车棚用地应根据城镇交通情况决定。

四、在采暖地区,当学校建在无城镇集中供热的地段时,应留有锅炉房、燃料、灰渣的堆放用地。

第2.2.3条 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二、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注:

①中学学生人数在900人以下时,宜采用250m环形跑道:学生人数在1200-1500人时,宜采用300m环形跑道。

②直跑道每组按6条计算。

③位于市中心区的中小学校,因用地确有困难,跑道的设置可适当减少,但小学不应少于一组60m直跑道;中学不应少于一组100m直跑道。

三、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四、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五、有条件的学校宜设游泳池。

第2.2.4条 学校绿化用地:中师、幼师不应小于每学生2m2;中学不应小于每学生1m2;小学不应小于每学生0.5m2。

第2.3.1条 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第2.3.3条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第2.3.4条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第2.3.5条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第2.3.6条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第2.3.7条 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条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

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条件和情况设置。

第3.1.2条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第3.1.3条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第3.2.1条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第3.2.3条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第3.2.4条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第3.3.2条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二、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三、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四、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第3.3.3条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二、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三、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四、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第3.3.4条 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

二、实验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窗帘杆、银幕挂钩、挂镜线和“学习园地”栏。

三、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的地面应设地漏。

第3.3.5条 演示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演示室宜容纳一个班的学生,最多不应超过两个班。

二、演示室应采用阶梯式楼地面,设计视点应定在教师演示台面中心。每排座位的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

三、演示室宜采用固定桌椅,当座椅后背带有书写板时,其排距不应小于850mm。每个座位宽度宜为500mm。

第3.3.6条 化学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药品贮藏室等附属用房。

第3.3.7条 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宜设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二、实验室内的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风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风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一面应设防护罩。

三、实验室应设置带机械排风的通风柜,当有二个以上化学实验室时,至少应有一间实验室设置通风柜。通风柜内宜设给水排水装置,但电源插座、照明及煤气开关均不得设在通风柜内。

四、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

五、实验室可设置煤气管道,并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第3.3.8条 物理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9条 物理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做光学实验用的实验室宜设遮光通风窗及暗室。内墙面宜采用深色。

二、做光学实验用的实验桌上宜设置局部照明。

第3.3.10条 生物实验室宜设准备室、标本室、仪器室、模型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11条 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二、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三、实验室的显微镜实验桌宜设置局部照明。

第3.3.12条 实验室附属用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分开设置的附属用房的位置应靠近所属实验室。

二、化学实验室附属用房除药品贮藏室可与准备室合并设置外,其它房间均宜分开设置。

三、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药品贮藏室,除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外,尚应采取防潮、通风等措施。

四、物理实验室附属用房宜分开设置。

五、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员室宜设置钳工台。

六、生物实验室附属用房,除实验员室可与仪器室或模型室合并外,其它房间均宜分开设置。

七、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并应采取防潮、降湿、隔热、防鼠等措施。

第3.4.1条 小学自然教室宜设附属用房教具仪器室(兼放映室)。

第3.4.2条 自然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00mm。

二、教室中间纵向走道宽度和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50mm。

三、教室及教具仪器室应根据功能要求设置水池及弱电源插座。

四、教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五、教室宜设银幕挂钩、透射银幕、仪器标本柜、窗帘盒及挂镜线。

六、教具仪器室应设门与教室相通。

第3.4.3条 史地教室宜设陈列室、贮藏室等附属用房,也可在教室内设置供存放仪器、挂图、展品、岩石标本等的位置。

第3.4.4条 史地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理教室和历史教室宜合并设置为史地教室。

二、史地教室讲桌应设电源插座。教室内宜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

三、设置简易天象仪的地理教室,其课桌宜安装局部照明。

第3.4.5条 中小学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

中师、幼师美术教室宜由教室及教具贮存室、工作室、陈列室等附属用房组成。

第3.4.6条 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二、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第3.4.7条 书法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书法桌应全部采取单桌排列,其排距:中师、幼师不宜小于1200mm;中小学不宜小于950mm。教室内的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二、室内宜设挂镜线、水池、窗帘盒及电源插座。

第3.5.1条 音乐教室宜设附属用房乐器室。

第3.5.2条 音乐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亦可做成阶梯教室。

二、教室应设置五线谱黑板及教师示教琴位置。

第3.5.3条 中师、幼师应按教学要求设置钢琴的琴房。

琴房内应设电源插座,并应考虑室内音响和隔声设计。

第3.6.1条 舞蹈教室宜设器材贮藏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附属用房。

第3.6.2条 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

二、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

三、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四、室内宜设吸顶灯,并应设电源插座、窗帘盒及挂镜线。

第3.7.1条 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 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生座位的要求。

第3.7.3条 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第3.7.4条 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第3.8.1条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宜设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第3.8.2条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之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四、微机操作台应设置电源插座。当微机操作台平行前墙布置时,楼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五、室内地面宜采用能导出静电功能的材料。

六、当室外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教室内应有屏蔽措施。

第3.8.3条 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窗帘杆及银幕挂钩。

第3.9.1条 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

第3.9.2条 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

第3.9.3条 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第3.9.4条 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第3.9.5条 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第3.9.7条 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二、安装透射幕洞口的宽度应为教室长度的1燉6;洞口的高宽比应为1:1:34;洞口的底面标高与讲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三、放映室的墙面及顶棚面宜采用无光泽的暗色材料。

第3.9.8条 装备电教设施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前墙应设黑板和银幕。前后墙均应设电源插座。

二、室内应设安装电视机的设施和窗帘盒。

第3.10.1条 风雨操场宜设室内活动场、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及男、女更衣室等附属用房。

第3.10.2条 室内活动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活动场的类型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及条件确定,并宜符合表1.10.2的规定。

二、室内活动场的设施、设备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条件设置。

三、室内活动场窗台高度不宜低于2100mm。门窗玻璃、灯具等,均应设置护网或护罩。

四、室内活动场不应采用刚性地面。固定设备的埋件不应高出地面。

第3.10.3条 体育器材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体育器材室宜靠近运动场,并宜与体育教师办公室和体育教师更衣室相邻布置。

二、体育器材室应设借物窗口和易于搬运运动器械的出入口。

三、体育教师更衣室内宜设洗手盆、挂衣钩。

第3.11.1条 图书阅览室宜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书库及管理员办公室(兼借书处)。

第3.11.2条 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二、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三、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

四、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2;中师、幼师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6。

第3.11.3条 书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20-3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700册。

二、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

三、中师、幼师藏书量宜按每学生80-10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400-500册。

四、书库设计应采取通风、防火、防潮、防鼠及遮阳等措施。

第3.12.1条 教师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宜有利于备课及教学活动。

第3.12.2条 教学楼中宜每层或隔层设置教师休息室。

第3.12.3条 教师办公室和教师休息室宜设洗手盆、挂衣钩、电源插座等。

第4.1.2条 广播室的窗宜面向操场布置。

第4.1.3条 保健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健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保健室的大小应能容纳常用诊疗设备和满足视力检查的要求。

二、小学保健室可设一间;中学、中师和幼师保健室宜分设为两间,根据条件可设观察室。

三、保健室应设洗手盆、水池和电源插座。

第4.2.1条 生活服务用房宜设厕所、淋浴室、饮水处、教职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自行车棚。

第4.2.2条 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第4.2.3条 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

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第4.2.4条 当有条件时,学校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厕所。

学校水冲厕所应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应设排气管道。

第4.2.5条 教学楼内厕所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挡措施。

第4.2.6条 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二、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三、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四、教学楼内厕所,应按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计算。

第4.2.7条 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淋浴室、更衣间内应设排气管道。

第4.2.8条 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

第4.2.9条 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第4.2.10条 学生宿舍宜由居室、管理室、盥洗室、厕所、贮藏室及清洁用具室组成。

第4.2.11条 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并不得分层设置,其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第4.2.12条 学生宿舍的居室,应设贮藏空间,每室居住人数不宜多于7-8人。

第4.2.13条 学生宿舍应设晒衣设施。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第4.2.14条 宿舍盥洗室的盥洗槽应按每12人占600mm长度计算;室内应设污水池及地漏。

宿舍的女生厕所应按每12人设一个大便器(或长1100mm大便槽)计算,男生厕所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500mm长小便槽计算。厕所内应设洗手盆、污水池和地漏。

中学、中师、幼师的女厕所内,宜设有女生卫生间。

第4.2.16条 餐厅和厨房的人流,气味和运输路线,均不得干扰教学用房的正常使用。

第4.2.17条 食堂的餐厅和厨房,应设部分走读生吃午饭、热饭和课间加餐设施。

第5.1.1条 学校主要房间的使用面积指标宜符合表5.1.1的规定。

注:

①本表按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中师、幼师每班40人计算。

②本表不包括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附属用房面积指标。

③本表普通教室的面积指标,系按中小学校课桌规定的最小值,小学课桌长度按1000mm、中学课桌长度按1100mm测算的。

第5.1.2条 一台钢琴的琴房,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二台钢琴的琴房,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

第5.1.3条 实验室设实验员室时,其使用面积每人不应小于4.5m2。

第5.1.4条 阅览室的使用面积应按座位计算,教师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2.1m2,学生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1.5m2。

第5.1.5条 教员休息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2m2。教师办公室每个教师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5m2。

第5.1.6条 中学、中师、幼师学生宿舍的使用面积,应按每床为2.7m2计算。

学生宿舍贮藏间的使用面积,宜按每生为0.10~0.12m计算。

第5.2.1条 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第5.2.2条 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注:

①合班教室的净高度根据跨度决定,但不应低于3.6m。

②设双层床的学生宿舍,其净高不应低于3.00m。

第5.3.1条 教学用房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实验室靠后墙的门宜设观察孔。

二、有通风要求的房间的门,均应设可开启的上亮。

三、门宜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并宜设置固定门扇的定门器。

第5.3.2条 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实验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mm,并不宜高于1000mm。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三、教室、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

四、风沙较大地区的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药品室等,宜设防风沙窗。

五、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六、炎热地区的教室、实验室、风雨操场的窗下部宜设置可开启的百叶窗。

第5.3.3条 严寒地区教室、实验室的地面宜采用热工性能好的地面材料。语言教室应做防尘地面。舞蹈教室宜做有弹性的架空木地板地面。

第5.3.4条 学校用房墙裙的高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门厅、走道、楼梯间1.00-1.20

第5.3.5条 三层以上的教学楼,宜设垃圾管道。

第5.3.6条 采暖地区教学用房的散热器宜暗装,并宜设散热器罩。

第6.1.1条 教学楼宜设置门厅。

第6.1.2条 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第6.2.1条 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第6.2.2条 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第6.2.3条 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第6.3.1条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第6.3.2条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第6.3.3条 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第6.3.4条 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6.3.5条 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第6.4.1条 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第6.4.2条 教学用房及其附属用房不宜设置门槛。

第7.1.1条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 表7.1.1

普通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

语言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

注:

①全年阴天数在200天以上,早上八时的云量在七纸以上地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其玻地比不应低于1:4:5;临界照度为4000Lx。

②走道、楼梯间应直接采光。

第7.1.2条 教室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当教室南向为外廊,北向为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第7.1.3条 房间内各表面应采用浅色的装修。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符合表7.1.3的规定:

第7.2.1条 凡学校建筑均应装设人工照明。

第7.2.2条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7.2.2的规定,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普通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

第7.2.3条 教室黑板应设黑板灯。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黑板灯对学生和教师均不得产生直接眩光。

第7.2.4条 教室照明光源宜采用荧光灯。对于识别颜色有较高要求的教室,如美术教室等,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除外)。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第7.2.6条 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及产生直接眩光。

第7.2.7条 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应为1.3。

教室、物理、生物实验室等房间换气次数不应低于表7.3.1的规定。并应采取各种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措施,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

第7.3.2条 教室、实验室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炎热地区应采用开窗通风的方式。

二、温暖地区应采用开窗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

三、寒冷和严寒地区可采用在教室外墙和过道开小气窗或室内做通风道的换气方式。小气窗设在外墙时,其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0;小气窗开向过道时,其开启面积应大于设在外墙上的小气窗面积的二倍;当在教室内设通风道时,其换气口可设在天棚或内墙上部,并安装可开关的活门。

第8.1.1条 教学用房设置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根据学校的特点设计成能分区或分层调节,自成单独环路。

第8.1.2条 过渡地区、非集中采暖地区的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琴房等宜设置采暖设施。

第8.1.3条 学校建筑各种房间的采暖设计温度应符合表8.1.3的规定:

注:

①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室内设计温度宜为26-28℃。

②表中风雨操场室内设计温度的规定,系指带围护结构者。

第8.1.4条 炎热地区的教学用房可设置电风扇。

第8.2.1条 在寒冷及严寒地区教学用房的给水进户管上应设泄水装置。

第8.2.2条 当化学实验室给水水嘴的水头大于2m,急救冲洗水嘴的水头大于1m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化验盆排水口应设耐腐蚀的挡污篦;排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管材。

第8.2.3条 学生厕所大便器(或大便槽)应采用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维修的冲洗设备,并应保证冲洗强度和水量。

第8.2.4条 饮用水应设消毒处理设施。

第8.2.5条 自然科学园地和运动场地应设洒水栓。

第8.3.1条 学校供、配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建筑的照明用电和电力用电应设总配电箱,总配电箱的位置应便于管理和进出线方便。

二、室外线路应保证安全,维护方便。

三、各幢建筑的电源引入处应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当为多层建筑时,除首层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外,各层应分别设电源切断装置。

四、配电装置的位置和构造,应考虑安全可靠,防止意外触及的措施。

五、室内线路宜采用暗线敷设。

六、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

(一)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

(二)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

(三)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二至三个教室为宜。

(四)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

(五)各实验室内教学用电应设专用线路,电源侧应设有切断、保护措施的配电装置。

第8.3.2条 学校用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凡规定设一组电源插座者,均为220v二孔、三孔插座各一个。

二、语言教室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应根据设备性能及要求,设置电源及安全接地、工作接地。

三、照明灯的开关控制,应考虑节电、使用方便及有利维修。灯具选型应符合安全要求,并应有利于清扫和维修。

四、实验室的电源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电源插座宜设在实验桌上。

(二)准备室应设置电源和安全接地措施。

(三)物理实验室讲桌处应设三相380v电源插座。

(四)化学、物理实验室应设直流电源线路和电源接线条件。

(五)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室,设天象仪的地理教室,在实验课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第8.3.3条 学校广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操场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

二、播音系统中兼作播送作息音响信号的扬声器应设置在教学楼的走道、校内学生活动的场所。

三、广播线路敷设宜暗装。

四、广播室内应设置广播线路接线箱,接线箱宜暗装,并预留与广播扩音设备控制盘连接线的穿线暗管。

五、广播扩音设备的电源侧,应设电源切断装置。

讲课为主,并做些小型实验,学生除听讲、记录外,

演示室 老师在演示桌上做实验示范表演,学生主要看、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建筑设计课件(篇3)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是学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设置与管理对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高专《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探索了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管理机制的科学管理与有效实践的过程。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部早在就出台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的一系列政策。强调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建设计划、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和有效评价机制”等方面。高职高职院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从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进行选题,周密组织加强研究,着眼提高质量,建立精品课程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品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的目标应包含激励学生乐于参加企业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着重要求学生学会交流和展示。下面就以高职院校《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为例来探讨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实践。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将技术与商务融合将传统与网络对接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现有的课程教学一般偏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相对薄弱。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前后贯通的系列技能训练为依托,将网络营销业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期取得最优的人才培养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商务信息的搜集、整理;会进行营销平台的策划与建设;会利用不同的互联网工具和营销方法进行网络策划推广和网络促销;会利用即时沟通工具进行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能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创业。[1]选择课程为精品课程经历了课程申请,所在系部进行初审并推荐,教务处组织人员审核,学院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院长办公会议审批等过程。精品课程的选择就是要整合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学院品牌专业及课程,提升学院的教学实力、知名度。同时也可促进广大教职工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校日常教学需要按照日常的教学管理要求进行。那么获准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当中的规划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等也是要按照教学管理的要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当然针对精品课程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又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

构建管理有效课程建设决策系统,建立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参加的课程建设工作决策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即主管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务处统筹规划、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的组织模式,从学校到学院,直至课程负责人,一级负责一级,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局面。以课程负责人(主讲人)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要做到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做好日常的网络营销课程资源的收集积累工作。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和评审程序,形成逐级申报制度;制订出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详细规定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指标标准;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必依”,切实把好过程关,防止出现突击建设、后续建设乏力的现象;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奖惩制度,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规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完善奖励机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取得优秀建设成果的教师在科研立项、岗位津贴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尤其是对获得闺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及其团队,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3)加强资金的投入与管理高校必须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进行科学安排,优先保证师生评价高、有特色与优势的课程的建设所需资金。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应按实施规划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并按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系部负责申报批准的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检查,配合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学院教务处负责政策指导、实施规划评审、年度检查、评估验收等宏观管理,对经费划拨、经费支出进行审批。

课程建设工作评估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课程质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课程建设进行有效调控。一是按照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实行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档次。二要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学生素质提升水平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应现代企业岗位专业技能要求而量身打造有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改就业为创业,实现“就创”并举的多样化就业模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网络贸易实战和个人网络创业为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的结业实践课程。针对企业营销贸易类岗位,培养贸易信息搜集、分析、处理能力;供求信息发布、管理能力;网络贸易平台选择、评价等职业能力。通过网络店铺的创建于经营,以适应网络创业大趋势,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三、结语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16).

[2]王莉.构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管理体系的探索[J].品牌月刊,(5).

建筑设计课件(篇4)

本年度承担了园林12级本科的《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本课程计划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时,实践教学32学时。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校本科教学的特点,突出讲授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做到讲清、讲细,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一律按规范要求从严要求,养成学生良好的制图规范与习惯。

本次主要讲授的是轴测图投影这个章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讲授和制图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授。采用讲授一个知识点,练习一部分习题,从而使该节课所讲授内容都可以得到实践加深。这样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掌握该章节理论的同时也加强了实践的练习,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另外,通过以往的教授经验,本次教学加强了园林相关课程的引入与讲解,使同学们真正掌握该门课程内容的同时,了解到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课程的总体教授进度由易到难,即从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讲起,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规范,教授学生如何绘制平面图形,掌握基本的点、线、面的三面投影,再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与绘制立体的投影,包括基本轴测图的绘制以及组合体图形的绘制,最后教授学生剖面图、断面图、建筑平面图的识别与绘制。在平时的作业当中,加大学生仿宋字、植物平面投影图、线条图的绘制,使学生们能够在学好工程制图课程的同时为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课程及园林建筑等课程打好绘图的基础。

从同学们完成的多次作业来看,部分同学们对于习题集上的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每次授课时,特别留出一节课程进行疑难讲解,使同学们能够尽量将所学内容消化掉。

从本学期考试成绩上分析,大部分同学基本能够掌握所学内容,但由于本课程对学生空间几何思维能力要求较强,部分同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讲解,平时加大学生的习题练习,加强学生基本制图识图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了解到了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程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我近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建筑设计课件(篇5)

本次听课主要针对王保华、蒋亚光、朱美英、王洁、梁毅花、李旭同志,听课的六位教师对本次评估听课进行认真的准备。在6名教师中,王保华与朱美英老师均为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其余四位老师均为讲师,授课经验丰富,很多老师都在企业里任过职,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王保华老师讲授的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本课程综合性强,反映了学生的制图水平与空间投影、空间尺度及建筑的平立剖组成特征的掌握能力。讲授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从理论上力求建立清晰的建筑立体结构框架,从系统构成到局部构成全面进行讲解。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剖析难点,详细拟定实践课计划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朱美英老师讲授的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授课时能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计划,依据大纲的要求,首先对本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归纳,虽然多次讲授本课程,但仍认真找出课程的难点、重点,讲授时克服难点,突出重点。将难点化为简单,并反复强调,一般知识提示到位,了解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内容,知道学生会做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并完成图纸的出图。

王洁老师本次主要讲授的是轴测图投影这个章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讲授和制图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授。采用讲授一个知识点,练习一部分习题,从而使该节课所讲授内容都可以得到实践加深。这样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掌握该章节理论的同时也加强了实践的练习,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另外,通过以往的`教授经验,本次教学加强了园林相关课程的引入与讲解,使同学们真正掌握该门课程内容的同时,了解到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梁毅花老师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的理论、术语、树木形态特征、习性等,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图片具体细致讲授树木的特点,学生的印象比较直观深刻,在重要的实践环节中,进行了精心组织安排,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实践的内容信息量最大,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地理解透彻。

蒋亚光老师讲授的是工程概预算课程,该门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总学时54学时,周学时为3学时。该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编制工程概预算的能力。本次课程主要讲授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育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可迅速投入到项目工程造价工作。

期中李旭老师主要讲授的课程是CI,该门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企业、文化、实用设计之间的关系;了解策划和设计的社会诉求和心理诉求,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建设和企业品牌塑造等,了解基础设计部分和基础应用部分的标准和规范,熟练运用CI的原理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产品等。本次课程主要讲授的是CI战略的导入,从导入的时机、导入的形式、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程序方面入手深入的讲解,使学生了解CI导入的方法及程序,感受CI的规范性、严密性和重要性,对CI“统一化”有更深的理解。

本次评估听课,我教研室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缺点争取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建筑设计课件(篇6)

4.1.4 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2.l 老年人居住建筑出人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人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l.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4.2.3 老年人建筑出人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2.4 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3.l 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椅凳的空间。

2 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o.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3 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3.2 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4.3.3 老年人出人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 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o.65m高处宜设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4.4.2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4.4.4 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2 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l.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4.5 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扶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4.4.6 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宜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4.7.1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m2。

4.7.5 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坐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

4.7.6 公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

4.7.7 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 ∏’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

4.8.l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m。

4.8.2 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净深度不小于1.50m的阳台。

4.8.3 阳台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寒冷和严寒地区宜设封闭式阳台。顶层阳台应设雨篷。阳台板底或侧壁,应设可升降的晾晒衣物设施。

4.8.4 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4.9.l 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

4.9.2 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含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门)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

4.10.l 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4.10.4 老年人居室不宜设吊柜,应设贴壁式贮藏壁橱。每人应有1.00m3 以上的贮藏空间。

5.0.3 老年人居住建筑居室之间应有良好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5.o.5 老年人居室夜间通向卫生间的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联结部位,在其临墙离地高o.40m处宜设灯光照明。

5.0.6 起居室、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o.60~o.80m;厨房、卫生间宜各设三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80~1.00m。

5.0.9 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1.20m。

5.0.10 老年人居住建筑每户应设电话,居室及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扭。

5.0.11 老人院床头应设呼叫对讲系统、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

建筑设计课件(篇7)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

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

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

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

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

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

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

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

具体建议如下:

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

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1建筑初步。

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

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

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

[3]陈君。对开发高职课程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4(3)。

[4]济光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Z]。上海:济光学院,2009。

建筑设计课件(篇8)

本学期(-第二学期)承担了园林专业10级的专业课《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通过这一学期教学讲授实验,现已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课程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能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计划,依据大纲的要求,首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归纳,虽然多次讲授本课程,但仍要找出课程的难点、重点,克服难点,突出重点,难点要化为简单,并反复强调,一般知识提示到位,了解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内容,会做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并完成图纸的出图。

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是一门体现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表现能力的课程,也就是说通过学习会做图纸设计,既是理论性较强又是实际动手设计能力提及的一个过程。该课程强调动手绘图训练成为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为此,本学期加强动手训练的方法是:一是每周有图纸制作设计,现完成的图纸有:行道树设计、公车带绿化设计、交通岛、立体交叉、防风球、校园居住区、公园等十种绿地图纸设计(每周有图但近完成了十种,其中公园设计是图册,图册由9种图文组成,实际上共完成了22张图纸)。其二是不仅在数量加大即每周有图画,而是强调内容、质量的提高,采取的方式:一对一辅导,不合格的重做,过期的不收等方法,提速、提质量来以期达到目标。

同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公园,现场教学,通过识树、分析地形变化,构景要素运用等,增加一些设计元素的认识。

最后,评讲学生作品,把学生设计图纸展示讲评,使大学彼此了解,互相共勉。

建筑设计课件(篇9)

【论文摘 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但目前许多学校仍沿用传统高校教学方式,虽然教学大纲有所改进,课程设置力求满足市场需求,但仍以单一课程为目标,教师授课仅考虑课程本身要求,难以达到最终专业教学目标。对此,可在网站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对相关多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站无论对单位还是个人的作用都越来越大,通过网站发布信息或进行交流成为许多人学习、生活或工作的一种方式。拥有网站是很多单位和个人的选择,网站设计与规划人才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网站设计与规划人才是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个方向。

经过市场调研和学生反馈,目前用人市场对网站建设方面的人才除了基础能力外,主要有两大方面要求,分别是静态页面设计能力和动态页面设计能力。其中,静态网页设计能力要求精通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Fireworks等工具,熟练使用DIV+CSS布局,精通HTML、CSS、javascript,能够独立完成网站的规划和静态页面制作。动态网页设计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动态网页设计技术,比如JSP、等。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关系型数据库知识,熟悉市场常用的数据库产品,了解软件工程知识,具备独立的项目开发能力。

目前,许多相关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都能针对市场需求和面向对象设置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网站综合设计和美工基础等课程。但是,整个课程体系在协调方面仍缺乏整体性,每名授课教师还是依据以知识点为线索的传统教学模式,比如美工基础课程是通用的教学,没有针对网页美工进行着重学习,导致学生单一学习,很难实现整体有机应用,就业时也无法拿出令招聘者满意的作品。

高职的课程必须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课程之间应自然衔接和过渡。为此,可将以上几门课程设置成一个课程组,都采用同一个案例进行教学和考核,这样的学习是从一个整体出发,而不再是对知识点进行隔离后再拼装,学生自然重视每门课程在案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将每一个案例做精、做熟,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以辽东学院为例,在实践中该校教师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卓越购物网站为参考对象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案例,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首先,将网页制作和网页美工方面的课程融合为静态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目标是能够使用HTML、CSS、javascript、photoshop、Flash等技术设计类如卓越购物网站的主要页面,其中网页如何布局、前台动态效果、网页美工是课程的重点。以这个大的题目为线索讲解知识点,可以使教师教学目的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更高,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其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课程除基础知识外,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和实现案例中需要的数据库和项目中需要的相应的数据访问和业务功能设计。通过分析卓越购物网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同时传授项目开发中常用的分层设计思想,这样可以将原本比较枯燥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解决的方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将原有的动态网页技术和网站设计综合实训合并为商务网站规划设计与实施,课程目标是将前期课程的设计改造为一个数据驱动的网站,有了前期的准备,设计一个类似卓越购物网站的项目完全可以在课程中实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也应用前面课程的成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由于课程的整体性较强,如果学生在过程中掉队,会导致整体教学失败,为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过程管理。为了让每个学生跟上进度,可加大阶段性个人考核,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上出现“散漫”、“意志薄弱”、“我不能”、“我不喜欢”等现象,个人阶段性考核压力会推动他们战胜困难。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课程体系的操作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辅导时间不够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依据学生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在课程后期,每个小组除完成课程要求的任务,还应自主选题,独立制作一个规模适当的项目。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可以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由此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通过更新教学观念,紧贴市场变化,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并且通过完成类似商业项目的开发实践锻炼,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陈厚桥.高职网站设计与规划课程改革与探讨[J].科技信息, (2)

[3]卢爱芬.基于计算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 文教资料, (33)

[4]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3)

络设计师课件10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你不妨看看络设计师课件10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络设计师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二)难点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

(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

(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

(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五)小结作业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络设计师课件 篇2

一、情景导入

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

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

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习检测

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

经传()传道()

老聃()冉()

李蟠()潘()

苌弘()近谀()

须臾()贻()

dòufǒu

zhuànchuán

dānrǎn

pánpān

chángyú

yúyí

四、作家作品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五、写作背景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韩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

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六、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说说关于老师的事情。

七、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

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8个小组分工,制作学习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

其他组成员回答。

第一组展示:【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①受,同“授予”,传授②不,同“否”,不愿。

第二组展示:【古今异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表结果。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④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今义:连词,因此就。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②或师焉。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结:(一)名词的活用。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③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⑤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⑦其贤不及孔子。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

第四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津津乐道动词,谈论。

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传。

作七十列传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达,传授,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动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③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代那个童子。

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代李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郯子之徒代词,这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结构助词,取独。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取独。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④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⑤而。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不译。

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却。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但是。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目的。

第七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依据:者、也、是。

②、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宾语“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前省略主语“人”)。

判断依据:句子成分。

③、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判断依据:

宾定语前置标志词:之。

状语后置标志词:于。

被动句标志词:于、被、为、所、为……所。

②、固定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原因……的原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表示得出结论,因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哪里……呢)。

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点拨:

句中“是故”表示总结;“道”即“道理”;“无”,即“不论、无论”。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教师点拨:

句中“圣”形容词活用名词,“圣人”,“所以”为固定形式,“……的原因”“其”,表推测,“大概”。

翻译: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不”是通假字“否”。“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

翻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不齿”是“不屑一提,看不起”。“乃”是“竟然”“反而”;“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翻译: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八、课堂练习

列句中红色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九、拓展提高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D)。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十、课堂总结

要想学好文言文,必要的文言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中,通过分门别类的方法整合文言现象,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牢记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就能大概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通假字

学习古今异义阅读

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浅易文言文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络设计师课件 篇3

在听课后,经常对授课者的教学,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这节课的构思实在是太妙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应该说,听课者并不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但为何就是没有让人惊喜的设计呢?究其原因,一是对要设计的教学内容分析不够透彻,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其实质;二是教学设计往往受教学框框的束缚,跳不出指导老师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书设计思维的模式;三是思维不活跃,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不敢大胆地尝试创新设计,作为新教师要尽量地按照指导老师的意见,重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非独创性。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行为,创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作为教学者必须富有创新意识,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间、学生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每位教师的设计多多少少都应有创新的成分,作为新教师也不例外。

那么作为新教师应该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头脑每时每刻都会搜集到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其中有各类教学情景、思想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头脑在处理这些信息包括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等的时候,并不需要对每一条信息都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该怎么办,往往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的思维习惯、熟悉的思维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另辟路径。这种思维习惯、熟悉的思维方向和路径就是一个人特有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时有利,有时就可能成为障碍,对思维有着一定的束缚。只有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新方法和新措施应对的时候,创新思维才能派上用场。从创新的角度看,我们就要尽量弱化,或者说要突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对策和方法,才能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新问题。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学生,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突破成人思维的定势,站在孩子的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体现“童趣”,提倡“蹲下来”,走进孩子的纯真世界,融入他们的童趣生活。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例如,我在教学《乐山大佛》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山大佛的“大”,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再根据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自己画出能体现乐山大佛“大”的图画。许多学生想到了画大佛与附近的亭子、栈道和游客等等,将乐山大佛与参照物对比,从而自然地体会出乐山大佛的“大”。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来理解这一问题,比简单地读、说所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

(二)拓展创新思维视角

所谓创新思维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观察事物,使事物显示出不寻常的性质。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尽量多地增加头脑的思维视角,就会增加更多的教学设计创意。

我们知道,设计一旦被某种模式束缚,就不容易发挥创造力。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田忌赛马》时,让学生按照所给句式“孙膑我真佩服你,我要向你学习遇事要”进行说话练习。表面上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似乎较大,实际上,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与总结,学生已经能够概括出孙膑的优秀品质了,显然这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没有多大帮助。不如将说话练习的题目改成“孙膑,我真佩服你,。”学生可以从孙膑入手,也可以从齐威王入手,还可以从田忌入手,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表达出来的语言才会生动和丰富。正所谓,不同的教学视角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

创新视角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地总结出新的思维视角,有了足够的储备,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如,一教师在开展了解家乡的活动前,做了大量的收集和调查工作,对以往的教学设计逐一进行筛选,集各家所长,根据自己本班的特色,最后决定以设计“松江一日游”的路线图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图,安排参观的景点、时间及所乘的交通工具,以评选“十佳导游员”活动的反馈作为评价方式。这个活动将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归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在对松江的各个旅游景点做了充分的了解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为“一日游”的内容,并配上解说词向游客介绍,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多元化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间及交通工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独特的创新视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激发创新的潜能

创新要有信心,才能不断开发自己创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座宝藏,那就是创新的潜能。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先想后做,所以创新又离不开头脑,离不开头脑的思维。头脑能思维,思维能产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挖掘这座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新教师来说,善于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思维上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动上的创新。新教师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挑战传统观念,突破思维束缚的勇气不可获缺。相信只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善于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总会有收获的。

教学活动既需要预先设计,又需要适时设计,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这样的教学才是富有生机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无论预先设计还是适时设计都需要发挥创新的潜能,这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勇气、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熟练的教学设计功底。作为新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量的积累在反思中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络设计师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9个字,会写12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集体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生字,记忆字形,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通过细读品味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学习描写星空的句子。

1。[出示星空图]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明亮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夜空。你看见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2。这星空真美啊!老师也送你一句很美的句子。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谁来读读这句话。师:真棒啊,你把句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准了。

出示:撒碧玉盘指名读,撒字平舌音

师:我们把生字放回句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真好,都读对了。

3。谁还愿意美美地读一读。

自己读,指名读。师:你读得真美,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美?

4。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

a。感悟星星美,星空也美。

预设:生1:星星很美或很亮

师: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

生2:像无数珍珠一样

师:这里的珍珠指的是——满天的星星

师:你见过珍珠吗?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一样美,一样亮。

师:除了星星美,还有什么也很美?生:碧玉盘。

师:你见过碧玉盘吗?出示图片——用碧玉做成的盘子。

珍珠撒在碧玉盘里,那这里的碧玉盘又是指什么呢?

生:是天空。师:怎样的天空才算得上是碧玉盘呢?

师:是啊,睛朗的夜空碧蓝碧蓝的,就像是——(碧玉盘)

师: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

谁能美美地读——指名读

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b。感悟星星很多

预设:师:星星除了美,你还读出了什么?(星星很多)

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满天,无数)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师:是啊,多得数都数不清了。

还有哪里让你感到星星很多?生:撒

师:谁能做做"撒"的动作?

师:嗯,做得好,字典上解释,"撒"是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地扔出去,所以"撒"字是"提手旁"加"散",像这样,把星星撒出去,感觉星星特别多,到处一闪一闪的,真美!

谁能做上动作来读读这句话。

5。让我们一起来把星星"撒"满天空,读——(全班齐读这句话)

6。在这么美的星空下,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出示课题]

发现了吗?课题里藏着多音字"数",还有一种读音读"shù",刚才的句中就有一个词是"无数",那什么时候读"shǔ",表示数东西的时候,我们把它送到田字格里。

看老师把课题写完整,指导写"数"字。师:数是左右结构,左上是米字,一捺变成点,小女孩在数米,提不要超过撇。她反复数数不清,右边写个"反文旁"。

二、初读感知,再学习课文一、五段,随文识字。

1。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赶紧去课文中找找吧。生字要读准,句子要读通,能干的孩子试着把课文读动听。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

出示:张衡,谁来叫叫他?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

这"衡"字比较复杂,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板书:张衡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1)师: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最后一段。我们也来读一读

师:老师挑出其中重要的词,谁来读一读,齐读。

出示:张衡汉朝刻苦钻研著名天文学家

谁能用上这些词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张衡。

师:让这些词回到句子当中,一起来读。

(2)师: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给"著名"找个近义词。

(3)师: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板书:刻苦钻研)

师:刻苦钻研是怎样地钻研?

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一天到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遇到困难,他都想办法克服。)

教写"钻研"两个字。

给"钻"换偏旁,利用熟字记住新字;"研"一边范写,一边说"钻呀钻,钻呀钻,把石头都钻开来研究呢。"

生练习书写。

(4)师:张衡是天文学家,还发现了著名的地动仪呢。请看——

出示: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可能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动的,地动仪是张衡创造的世界上最早预报地震、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看来张衡确实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

其实,张衡还是个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呢。

3。师:真了不起,那小时候的张衡又是怎么数星星的?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用"——"画出来(指名说)[出示2、3两句话]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1)师:好,句子读对了。"仰"字读后鼻,谁有好办法记住它?(跟"迎"比较)

师:仰起头是怎样的,做做动作看。

师:有些同学只是稍稍抬起头,仰起头要抬得高高的。

(2)师:那像句子还有几个数星星的动作的词,你能圈出来吗?

反馈,找到了吗?指名说,点出五个动词

(3)老师读句子,请你根据这几个动词摆好姿势吗?师读句子,生摆动作。

师:从你们的动作中,我知道你已经理解了动作的意思,让我们做上动作和张衡一起数星星吧。

(4)师:一颗,两颗,我们再慢慢数下去,一颗,两颗,三颗……(约20多颗)

指导数得慢一点,指出句中是用了","。

你知道为什么是慢慢数吗?

师:嗯,张衡是一边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呢。(继续数)

(5)指名问:"小张衡,你数了20多颗,感觉怎么样?"

预设:生:手痛

师:为什么手痛?你是怎么指的?

是啊,一颗一颗地指,要指准了

生:脖子痛

师:怎么会脖子痛?

仰着头,仰了那么久,当然痛了

生:腰酸了

师:是啊,张衡只是靠着,而不是躺着。

师:就这样,张衡数到了——几百颗。他会感觉怎么样?(生:手痛、脖子痛、腰酸……)

那么累,中间有没停下来休息呢?(没有)你怎么知道?生:一直

(6)从这里,你看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师随机板书:不怕累、认真、有耐心……)

总结:像他这样不怕累、认真、有耐心地数星星,难怪说他刻苦钻研,也只有像他这样的刻苦钻研,才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

(7)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拿起书来。

师小结: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见了,说他傻,他真傻吗?爷爷见了,又告诉了他哪些天文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撒满、无数、数不清、仰起头、张衡、碧玉盘、汉朝

刻苦钻研

齐读两次。

二、品读“祖孙三人议星星”。

1、品读奶奶与张衡的对话。

师: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可心疼了,怎么说呢?齐读(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奶奶认为数得清吗?(数不清)张衡是怎样回答奶奶的?齐读(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张衡认为数得清吗?(数得清)张衡回答奶奶的话时态度怎样呢?(坚定)谁能用坚定的语气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男女生读。

2、品读爷爷与张衡的对话。

(1)找出爷爷的话,自由朗读。

师:是呀,从张衡坚定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张衡数星星怎样?(板书:认真)而且在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还发现了,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是呀,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爷爷听见了可高兴了,走过来告诉了张衡一些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同学默读爷爷的话,用“——”划出爷爷告知张衡的新知识。

(2)指导用说话的语气朗读,质疑问难。

出示爷爷说的话: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指名读爷爷讲的话,一人读一句,用讲话的语气来读,向大家介绍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向老师同学提出疑问的?(让学生感受到北斗七星是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北极星转的。在地球上看北极星,它几乎是不动的。北斗星绕北极星一圈就要用一天一夜的时间。)

(3)品读张衡怎样数星星?

师: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老师给你们开个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你们接下去读。

师:这里的“几次”起来看星星的“几次”能省掉吗?指点: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指导朗读:“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几次”要突出,这句后面还得停顿长些,说明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他看清楚了……”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4)学生有感情的齐读第四段。

三、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师:张衡仔细观察,发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于是又发现了好多星座,(出示天蝎座、狮子座、天鹅座、天龙座等等)

四、再次通读全文,体会张衡数星星与他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

1、回读课文,再次体会张衡数星星的认真。

师:大家和张衡一样都爱星空,都对星星感兴趣。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读每一段课文,每读一次书,都会有一次新的感受,再一次注意张衡是怎么认真数星星的,并做上记号。

2、总结: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一直数了几百颗,说明数得认真;从奶奶的话说明他经常数星星;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他数星星,认真仔细。爷爷告诉他天文知识之后,他认真看,认真想,告诉我们张衡从小就刻苦钻研。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这就是长大了的张衡。(出示,张衡头像。)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出示地动仪的图片)。如果同学们小时候认真学习,长大了刻苦钻研,也许你们也能像张衡那样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五、写字指导。

六、实践活动。

选一个天空晴朗但没有月光的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找北斗七星、北极星,然后用笔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认真、不怕累、有耐

络设计师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1.弯道跑2.游戏:十字接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弯道跑“一大一小,内外结合”的技术要领,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的身体倾斜,正确的摆臂姿势以及两脚着地的方法。

【难点】控制重心,保持平衡。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要求:动作规范,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口号洪亮。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围绕操场内的标志桶做绕圈无规则慢跑

2.徒手操

(1)伸展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弓步压腿(5)活动膝关节(6)活动腕踝关节

要求:动作舒展,充分活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三)基本部分

1.提问直线跑和弯道跑的区别,学生思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

2.教师示范直线跑与弯道跑,学生观察教师示范身体的变化并回答刚才的问题。

教师总结:弯道跑的动作要领为“一大一小,内外结合”,大为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左臂的摆动幅度小于右臂,右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脚的前脚掌外侧着地,身体适当向内倾斜。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3.学生练习

(1)原地摆臂练习(10S×2组)

(2)学生左腿弯曲,右腿伸直,练习摆臂,体会重心的倾斜(10S×2组)

(3)原地高抬腿加摆臂组合练习,体会脚着地动作与摆臂的协调。

(4)学生分成4组,在4个圈上进行慢跑(慢速1组,中速3组,快速2组)

要求:体会重心的倾斜,手脚协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4.游戏:十字接力跑

学生成四队分别站在练习点(圆圈中两条相交的直径上),围绕圆形路线跑进,学生分别从各点出发后回到起点,与第二位同学击掌后依次进行。

要求:按照规则完成比赛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的氛围中拉伸放松

2.集合整队,小结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散点队形

五、场地器材及负荷预计

1.场地器材:田径场一块、标志物若干、录音机1台。

2.预计强度:

练习密度:36%—40%;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强度:中等强度。

络设计师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读懂“师道”的内涵,领悟文章情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

品味课文饱含感情的语言,感受韩愈针砭时弊、倡导恢复师道尊严的勇气;理解“师道”的丰富内涵。

学习难点:

“所以”“众人”“乃”“嘉”“贻”的意义或用法,“之”在文中作助词“的”、作宾语前置标志、取消句子独立性三种典型用法,以及“师”字的活用。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步骤:

一、初读,读通文意。

1、自由朗读,参照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疑难字词相互交流释疑。

2、标注课件展示的“所以”“众人”“乃”“嘉”“贻”等五个字词,准确翻译,掌握其意义或用法;说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三句中“之”字的不同用法;说出“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不耻相师”三句中“师”字的词性并准确翻译。

3、画出每段中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概括各段内容,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二、美读,读明感情。

1、勾画文中“乎”“矣”“嗟乎”“呜呼”“欤”等语气词、感叹词;标注反问句、感叹句、否定句、判断句等句式,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分组朗读,进行比赛,评出优胜组。

3、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向往(古代师风)——叹息(当今风气)——痛心(师道不复)——讽刺(权贵愚昧)——渴望(理想局面)——欣慰(后继有人)。

三、精读,读懂内涵。

《师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专门写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学的文章,但文章思想深刻,十七岁的李蟠不见得真能领会多少真谛,这显然是韩愈“借题发挥”,向当时的教育现状、师道风气发出挑战的战斗檄文,字里行间既有对恶劣风气的批判;又透出睿智、冷静的思考和合理的建议,虽时隔1200多年,但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师说》这个题目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其实就是《论师道》,所以作者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就是文中多次出现的“师道”的概念,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只有理解了韩愈所主张的“师道”的丰富内涵,我们才能领悟文章思想的合理性和深刻性。

首先,朗读第一段观点句中的四个排比的“无”字,感受作者决绝的态度,从而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一——择师标准唯一。

其次,找出第二段的三层对比,分组朗读,感受作者对当今恶劣风气的痛恨和对师道不复局面的痛心,理解是否从师学习乃是人圣和愚的分野,进而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二——从师作用重大。

第三,齐读第三段,翻译“常”和“不必”,思考问题:韩愈认为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身份之间有怎样的辩证关系?讨论后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三——师生关系合理。

四、品读,读出魅力。

宋代苏洵曾盛赞韩愈之文,说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灏流转,使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我们穿越千载,从他的文字里读到了“文起八代之衰”的雄浑气势,也读到了“道济天下之溺”的责任担当。交融的情与理在千年的时光中一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重拾经典,让我们的心灵穿越千年的时间屏障与古人沟通,让经典照进现实,在属于我们的时代熠熠生辉、流光溢彩!请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并争取熟读成诵,背诵全篇。

五、课堂小结:《师说》堪称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我们以“四读”为主线,以读情、读理为两翼,以品味情理交融的艺术魅力为目标,对这篇经典散文作了鉴赏,这就是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1、初读,读文

2、美读,读情

3、精读,读理

4、品读,读美

这种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作为我们鉴赏其他古代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借鉴。

六、课堂检测: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要求:句式大体一致,综合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我理想中的老师是。

我理想中的课堂是。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

络设计师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傣族风情,体验傣族音乐风格,产生对傣族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能够学习孔雀指、孔雀鹤立、孔雀开屏简单的动作,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要领。

3、知识与技能目标: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孔雀指、孔雀鹤立、孔雀开屏等基本舞蹈动作。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堂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老师邀请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少数民族的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猜猜这位美丽的好朋友来自于哪一个少数民族?

那下面我们先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傣族,看一看我们傣族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色?出示PPT图片(有关傣族风土人情)

提问:这位美丽的傣族朋友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好朋友,是美丽并且深受我们人类喜爱的“金孔雀”,引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新课讲授

1、闯节奏关

①节奏游戏

请学生先把这条节奏拍出来,然后加入词念出来,请学生思考 “小卜少”和“小卜冒”在我们傣族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②按节奏朗读歌词

可以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入声势:(一段:拍腿、拍肩;二段:跺脚、交叉拍腿)

2、聆听歌曲

①初听

说说歌词在描绘哪一种动物?以及动物形象是怎么样的?

②复听

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现歌曲描绘的孔雀。

3、学唱歌曲

①用视唱法学习旋律,跟随教师钢琴伴奏,视唱乐谱。

②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播放音乐,请学生跟随音乐完整演唱,要求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优美的嗓音演唱歌曲。

4、学习动作

动作一:孔雀鹤立

做法:双手呈冠型,右手上举略弯曲,左手提僸,双脚正步站立,随节拍做双膝屈伸动作。

动作二:孔雀开屏(一)

做法:双脚园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下向上慢慢提起至测平举的位置,一小节做一次。

动作三:孔雀开屏(二)

做法:双脚原地小碎步,双手由身体两侧从下向上提起至头上方手背相靠,然后由下向上打开至侧平举的位置。一小节上举,一小节下落,反复进行。

动作四:傣族舞语汇

做法:第一拍,双手向里扣腕,双膝微曲;第二拍,身体重心在左脚,膝略弯曲,右脚向右侧开跨,脚尖点地,膝弯曲,同时右手向右侧翻腕打开,左手在胸前翻腕,动作对称做。

(三)拓展创编

请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组合成小乐队、舞蹈队、歌唱队等一起演绎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小结作业

教师给予鼓励,请学生跟随音乐走出教室。

络设计师课件 篇8

论文摘要:本次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调查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解决策略。

调查背景与内容

在全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灵魂和前提,对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功效是十分关键的。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今天,中职教师如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合适的传播形式以及选用恰当的教学评价,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踏上生产实践第一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但是,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设计,大都关注在普通教育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引起中职教师的足够重视。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减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教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

样本选取、分析方法及类别

样本选取本次调查研究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涵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学科,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o

分析方法本调查主要将频度和比例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具体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统计、分类和分析,了解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分析类别因为本次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分析难度较大,所以采用了首先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然后分类,最后统计分析的形式。在分类中,尽可能地保持每个样本的内容(故在统计分析中采用的是原样本术语),以防止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稳定和较低的信度与效度。在结合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一般构成要素和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教学设计进程分为备课、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上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每个大类又包含一些小类,主要是具体的环节和方法,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整体设计的频度和比例

教学整体设计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动态化的程序。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中,进行备课和课堂总结的教师分别占到了41.7%和40.2%,所占比例一般。在备课设计中,作为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占18.9%,熟悉教材占15.0%,准备教案占10.2%,所占比例都明显偏低,而作为教学设计灵魂的制定教学目标竟只有4.7%,可见中职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在正式的教学实施阶段的设计中,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述,但在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以及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学生实践上值得一提,占到47.2%,而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方面分别占18.9%和24.4%,有待加强。在这其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

(二)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策略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因此,我们重点对教学实施阶段做了统计与分析,其结果与分析如下:

相关度结果与分析从表3可以得出,师生互动与问答教学(p=0.019)、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p=0.042)、演示法教学与学生实践((p}.000)、问答与学生实践(p}.022)相伴概率p均小于0.05,故认为它们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剩余的,如师生互动与案例(p=0.081)、师生互动与分组(p=0.561)等中,相伴概率p均大于0.05,故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上课环节各个要素在同一节课中出现情况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正式上课环节设计中,同时应用1至2种方法或策略的比例很多。表s显示了上课环节各要素的应用次数和比例关系,其中学生实践、案例法和评价法教学所占比例较高,基本都在15%以上,其他所占比例较低,在10%左右。从表4和表5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一些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同时被利用,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应用任何策略和方法。

案例法应用频数与比例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出现案例的教师占67.7%,出现1次的占22.8%,出现2次的占9.4%。而从表7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中职教师明确提出精心准备案例的只占7.5%,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导入的占28.3%,但是在上课时应用案例教学的却占到了64.1%。虽然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但这是在出现案例法中的比例,在总体中却不尽如人意。

讨论与建议

(一)中职教学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教师对教学设计关注度不够,始终认为它与教学的联系不大,忽略甚至忽视教学设计;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在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但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邓泽民教授认为: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中职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整体,统揽全局,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次调查来看,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令人担忧。在所统计的6个环节中,教学设计包括所有环节的仅占1.6%,含5个环节的占4.7%,4个环节的占10.2%,包括i-3个环节的最多,分别占到23.6%,34.6%和25.2%。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教师必须加深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系统地、综合地、整体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应适宜,应以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和创造性为前提

在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而不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从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中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多样的,存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演示教学、问答教学等形式。例如,案例教学占了教学过程的26.8%,学生的动手实践则达到了47.2%,这些都与中职教育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否都与培养学生的技能相关,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对上课过程的相关分析中,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分组法与案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总之,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其中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强调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和完善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初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注重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评价是一个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基于中职教育本身固有的属性,教学评价不可或缺。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课堂评价意识较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占到了24.4%。但在总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却只占到了14.9%。虽然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也可能有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却未表现出来,况且有课堂小结的人数只占到了总体的40.2%,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的。因此,新时期应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这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成绩动态地给予评价,及时激励学生或者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工作。

总之,在中职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把教学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学进行认真的设计,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新要求,敢于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为社会造就全方位的人才。

络设计师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会认的7个生字和会写的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对我的影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课件制作】

1.制作的演示文稿共用16张幻灯片,其中6张为文本,展示课文重点句子,出示相关问题,7张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导语:认识猫的请举手,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它。老师搜集了许多有关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猫的图片)

师:这些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爱、淘气|、勇敢、富贵)

喜欢刚才看过的猫吗?我们一起用猫的语言向它们打声招呼吧。(学生饶有趣味地学猫叫)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5课老舍先生写的《猫》。

(板书15猫)(齐读)

师:老舍家的猫又会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老舍爷爷又会怎样描写这只猫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示各种各样猫的图片,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走进文本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如见猫形,如闻猫声,爱猫之情油然而生,易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理清写作思路及写作中心。

师:看来同学们把字词掌握的很扎实,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了解老舍笔下的小猫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师:小猫的特点是淘气可爱,那么大猫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学习“老实”。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

出示句子: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乖”形容人的,老舍把这个字用在猫身上,为什么?

师:带着夸奖、爱抚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2人)

A、比较两句的异同。

出示句子: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设境悟读: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地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生接读,师提示:慢一点,像对朋友一样),一位朋友来做客,老舍先生对朋友说——(生接读),老舍先生对所有的读者说——全班齐读

3.创设情景体会:

猫蹲在洞口,一个小时过去了,它——生:闭息凝视,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还在——闭息凝视师:别出声,老鼠还在洞里,三个小时过去了,它仍在——闭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等了几个钟头,老舍也跟它一起等了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真是一只尽职的猫啊!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老舍就是这样把猫当作小孩、朋友,用亲切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多有意思啊!

生:老实

4.学习高兴与不高兴部分。

(1)这部分哪些词能看出对猫的喜爱?你知道“蹭”是什么意思吗?

(2)请你把“摩擦”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再与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师:看来,“蹭”包含着一种亲昵的情感。那你觉得猫这样轻轻地蹭主人,仿佛在干什么?(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

(3)总结:是呀,一个“蹭”字,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也蹭出了一幅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画面。老舍爷爷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

5.找出第三自然段中表现猫古怪的词,用“既()又()的形式回报。

(生:既胆小又勇敢)

总结师: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您能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又();既()又(),既()又();高兴时(),不高兴时()。

三、体会小猫的可爱

师:大猫在老舍眼里是可爱的,那小猫呢?老舍又是怎么写出小猫淘气、可爱的呢?

1.轻声读文,找出第四段的总起句。

2.大家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四、总结、指导写法

师:作者笔下的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什么原因?

生:因为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

生:因为作者特别喜欢猫,它对自己家的猫很了解……

师:对,作者喜欢猫,认真细致地去观察了,所以笔下的猫才活泼可爱,充满灵气。今天老师送给大家四句话:(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让我们细观察吧,事物会因你的观察生动无比;

让我们勤动笔吧,习作会因你的勤奋充满灵气;

让我们爱动物吧,世界会因你的爱心融在一起;

让我们爱生活吧,生活会因你的努力充实绚丽!

师:思考出智慧,谁能只做小小的改动,把这几句话变成自己的?

师:让我们细观察吧,习作会因我的勤奋充满灵气。

生:让我们勤动笔吧,习作会因我的勤奋充满灵气;

让我们爱动物吧,世界会因我的爱心融在一起;

让我们爱生活吧,生活会因我的努力充实绚丽!

师:老师希望大家都做细观察,勤动笔,爱动物,爱生活的孩子,相信你们也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你所喜爱的小动物,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附:

板书设计

古怪可爱

老实贪玩尽职生气勃勃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天真可爱

胆小勇猛人爱猫猫亲人

络设计师课件 篇10

一、封面名目齐全

教案封面名目包括科目、学期( - 学年度第学期)、学校名称、班级、教师姓名等项。各项开学时由教务处统一书写,字迹规范、布局合理,并在校名处加盖校印。

二、结构内容完备

教案在结构内容上包括“一表三计划”。

“一表”即教学进度表。表内涉及科目、班级、册数、上课日期、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周次及起止时间、预定进度及页数起止、实际进度及出入原因等栏目。教学进度表是科任教师对学期学科教育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和具体时间安排,开课前由科任教师或学科组科学拟定,由教务处审批通过后执行。

“三计划”即学期教学计划、单元(章节)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1、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发展及工作措施等的总体规划,一般包括五项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数及男女比例、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特长爱好、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展优势和面临困难等);②教材分析(学段目标、编排意图、内容和特点、整合与重新建构等);③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立(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④教育教学策略(为达成目标采取的方法措施);⑤时段安排。学期教学计划开课前也由科任教师或学科组科学拟定,由教务处审批通过后执行

2、单元(章节)教学计划。单元(章节)教学计划是单元(章节)教学的总体规划,写在单元(章节)课时计划的前面,由科任教师在实施单元(章节)教学前完成。一般包括五项内容:①单元名称,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课时划分,⑤课的类型。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课时教学计划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案编写的重点。课时教学计划在结构上包括十项内容:

(1)、教学内容(课题)

(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教学重点、难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学生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4)、课型(新授课、自读课、复习课)

(5)、教法、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师生采取的方法措施)

(6)、教学具准备(师生课前要准备的教具、学具)

(7)、课时安排(说明用几课时完成)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9)、作业设计(作业内容、作业提示、要求)

(10)、板书设计(简洁、直观、形象再现教学内容的图文)

(11)、教后反思(记录课堂的得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努力方向)

在课时计划中,教学过程是最关键的部分,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导入的方式和内容),要简洁明快,新颖别致,激情引趣。

(二)讲授新课(选择教法,设计活动,提出问题,点拨引导,安排步骤),要层次分明,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主体。

(三)巩固练习(精选题目,巧用形式),要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灵活多样。

(四)归纳小结(小结的内容和方式),要精当,灵活,上下关联。

(五)作业安排(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拓展性、能力性、趣味性、多样性。

三、备写符合规定

1、中小学各门学科原则上都要备写教案。小学任语文、数学、英语其中两科以上并兼任综合类、技能类学科者,综合类、技能类学科教案可略写。

2、教案要在课前一周备写。

3、教案要在深研教材,整合资源,广泛借鉴,精心设计,内化自我的基础上手工书写,切忌照抄现有或从网上下载直接使用。

4、教案要文面整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5、课时教案要按进度计划备写,不能短缺课时。要在每一课时教案的课时数后括号内注明累计课时数,右下角标明教案页码。

6、教案本要专用,切忌随意记写其它内容。

四、签审及时周详

1、教务处开课两天前下发教案本,并统一书写教案封面,加盖校印。

2、每学期开课前一天教务处要集中统一审批学科教学进度表和学期教学计划,签署意见,加盖校印。

3、每周开课前教研组长要签审本周各学科教案。

4、每一月教务处对各学科教案签审一次。

5、每学期学校集中组织两次全校教案检查评比活动,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并督促整改提高。

6、学校要统一使用教管中心下发的教案签审记录表,教研组要做好记录册,栏目填写完备详细规范,签审意见明确。

7、教管中心常规教研时不定期对教案进行抽查,每学期期末随教师业务考核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学期举行一次特色课时教案评选活动。

设计色彩课件13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的达成,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设计色彩课件”的内容均为小编收集和整理的,这篇文章讨论了多个话题您一定能从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设计色彩课件 篇1

2、体会春雨的轻柔细密。了解春雨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读课文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植树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检查背诵。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来描写春天特征的?你们真棒!老师出几个谚语,看谁能抢到答案:

一年之计在于、不行春风( )、( ),夏雨遍地流。释“春雨贵如油”。你还想知道春雨的什么知识?……就是今天这堂课要掌握的'问题。

2、板书并释题《春雨》。

3、范读课文。(注意每个字的读音,你不会的要跟老师学。老师读错的当然你们可以指出来。)

4、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中等生一个,后进生一个)。

(1)朗读课文。(2)识字。

5、学生再次读课文。

6、检查朗读(一中等生)。

2)、释“飘、点红、洒、染绿、落、滋润、降(和刚才哪些字词意思相同)

8、导读:(结合挂图)首尾“春雨沙沙”说明雨一直在下,所以沙沙的小雨要存于头脑中。

9、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刚才咱们下雨的过程。

10、师指导背诵。

写春雨声音、样子、作用、植树的都标在书上。学生练习背诵(加动作)。

11、检查背诵。

当作你那次写“春雨”时自己写的这篇作文,带感情演讲给别人听。

背过的说“春雨来到校园”没背过的继续背。

13、机动:1)、用彩笔绘图。一边绘,一边说课文原话。

2)、如何绿化武邑。

14、小结:

春季是植树种花的季节,如果再加上一场春雨那真是锦上添花。(释: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现在你们急于做什么?……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种树,绿化家园、校园、武邑、祖国。

板书设计:

设计色彩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2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

2、课文录音。

3、字词卡片。

4、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山青青》、《小树谣》、《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描写的都是与春天有关的内容。

2、春天是那么美好,那么迷人。小鸟们也喜欢这催人奋进的春天。

3、出示:燕子、麻雀、黄莺的图片,问:认识吗?(读词语,认小鸟名称)

4、春天来了,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见面了,它们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争论了起来。想听听吗?

5、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后,你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吗?

(3)现在你们知道小鸟们是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呢?

二、对照课文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

指名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回答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

四、卡片出示,学习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自由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五、品读课文,感悟文体

1、自由读课文一自然段。

2、教师提问引读第一自然段

(1)引导看图:你们看,春雨像什么?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2)春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3)引导读出春雨的轻和美。

3、瞧!小鸟们在房檐下干什么呢?

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4、理解“争论”:

大家为了一件事,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这一群小鸟儿在争论什么问题?

5、自由读2~5节。

6、交流:

(1)读小鸟们说的话,评议:小燕子、小黄莺、小麻雀自信的口气

(2)着重体会:重点体会“下、洒、落”三个表示春雨落下来样子的词语。

(3)展示画面:引导说说“桃花、小草、油菜花”的颜色。

7、春雨有颜色吗?鸟儿们为什么说春鱼有颜色呢?

8、学习第六自然段。

(1)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会怎么表现呢?

(2)齐读本段。

9、小组合作,扮演角色朗读课文。

10、指名上台戴头饰扮演角色朗读课文。

六、启发想象

1、春雨姑娘是个魔术师,她轻轻地下到草地上,小草绿了。她轻轻洒到桃花上,桃花红了。她轻轻落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春雨真美!给大地披上了彩衣。

2、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春雨是没有颜色的,但她却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课后,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天,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并把你最喜欢的景色画下来吧!

七、感情朗读全文。

八、指导书写生字:更、争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重点指导。

九、积累练习

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十、表演唱:《小雨沙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介绍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猜字谜:

皇帝要穿新衣,骗子搬来织布机,可缺了一样东西?(线)

林子里有水。(淋)

雨点落在西瓜上。(洒)

二、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1、组内表演,要求把春雨落下来的动作也能做出来。

2、男女同学和老师一起表演。

三、总结全文,再次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1、春雨让大地变得五彩缤纷,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红花绿叶。

2、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动物出来玩耍了,植物发芽了,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给生字扩词,并选词练习造句。

设计色彩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等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写好“泥、们、红、绿”等(左窄右宽)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尝试用“滴、欢、题”等字扩词,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4、通过想象、课后观察等方式了解“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

1、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等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开展游戏活动,学习字词。

1、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朗读)

2、 出示本课11个生字,全班各个小组轮流读。

3、 识字小擂台。

4、 游戏猜字。

5、 检查巩固:全班快速读字词卡片。

四、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1、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教师提问引读第一段:你们看,春雨像什么?(学生读句)听,春雨的声音。(学生读句)

3、 瞧,田野里,飞来了一群小鸟。它们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

4、 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小燕子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教师范写“绿”,学生注意观察)小燕子为什么认为春雨是绿色的?引读小燕子说的话。

小结后美美地朗读第三段(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五、小组合作,角色表演

1、 回忆学习上一段老师提出的问题,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人问,三人答。教师范写‘红“,注意观察,引读小麻雀说的话,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2、 借鉴学法,

各小组合作学习小黄莺的话。

3、 找出写春雨落下来样子的词语,感悟用词之美,指导朗读2—5段。

4、 下位找朋友练习表演。

5、 选一组表演,评议。

六、启发想象,引导探究。

1、 春雨真美,给大地披上了彩衣,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板书……)学生想象探究。

2、 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3、 感情朗读全文。

七、积累练习。

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 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出示生字卡片“滴、题“,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3、 读读书上“读读说说”中的词语。

4、 任意选择生字,分小组互相组词。

二、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1、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表演。

2、 男、女声和教师一起分角色表演。

三、表演唱《春雨沙沙沙》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学生范写,评议。

2、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五、扩展活动

画一画,展现春雨的色彩。

设计色彩课件 篇4

【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如丝,柔如水,美如画。文章文采生动适合学生朗读与积累更能通过文本使孩子对春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此之前学生对春雨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而且也特别的喜欢春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能进一步了解春天对春天对大自然产生内心的热爱之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但学生对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微妙的变化孩子还是不十分的了解也不留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便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我想通过这一教学目标能使孩子在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更深刻的感悟教材体验、自觉的毫无刻意的积累丰富的词汇,并不由自主的从文本中走出来真实的体验春雨,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机与盎然。从而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交好的思想与能力的锻炼,感受春天的美,学生的语言思维乃至其表演的技巧合作的意识也将会有大的发展与完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文章的韵味,有一定的语感。

⑵ 了解春天景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群体合作能力、以及孩子口语交流即兴写作等能力。

⑶ 自主的学习文章能读懂很多问题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能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和增加知识面。

⑷ 借助拼音准确朗读5~6篇拓展阅读。并能主动积累一些词汇或句子。有主动积累的意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合作交流、朗读、角色表演等方式,感悟到春雨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优美,内容浅显,通过群鸟在一起争论一个共同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感悟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到课文蕴藏的道理和情趣,学会想象,学会欣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审美,积淀语感,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美,从而更加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学生分析】

班内学生大多属于外向的类型他们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独立,喜爱新生事物,热爱大自然,更喜欢用自己小小的画笔和语言来描绘和叙说自己心中的春天和美丽的大自然。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训练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而且识字量较大,能阅读大量的文章。喜爱朗读、尤其是分角色朗读。因此这篇文章很适合孩子的学习。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生命的引路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创作语言和动作以及自己动手来书写、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来体会和感悟春天的美丽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轻松学习语文的快乐。

2、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辅以多媒体的配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文章的情趣和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深化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3、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春雨的信息和课堂上通过课件让学生感悟春雨的美丽。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做的小动物头饰等。

【教学流程】

一、歌曲播放、引入新课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熟知,但是为了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更多的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歌曲的引入《小雨沙沙》再进行板书:春雨的色彩。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应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让学生体会春雨的样子,春雨的声音。并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2、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比如:“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等等。

3、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的句子,明确主要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学生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一定的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表达的冲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有的学生走出了画面,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尤其是鲜活的课件的恰当运用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品读课文,学习3~5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读—画—说的学习方式。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

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⑴ 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⑵ 画:用──画出写春雨颜色的词。

⑶ 说:说一说小动物为什么这样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分角色朗读。(配乐)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可以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得到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一还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快的解决了一连串的问题,相互弥补自学中的遗漏。

三、拓展“争论”,习得语言表达的经验

1、进入课文:

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入课文进行争论。

2、分角色朗读,讨论:

⑴ 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⑵ 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⑶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词语。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读。

⑷ 创设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语言的表达。

四、实践活动,感悟春天的美好

师:春雨还在沙沙的下着,她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今晚如果谁睡梦见了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可别忘了把它画下来,带给大家。

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在课下继续欣赏春天,感悟春雨色彩的美。

五、拓展阅读

1、师生共同欣赏大屏幕中老师精心挑选的5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春天来了》、《春雨沙沙》、《春姑娘》等。学生主动汇报自己学会积累的词汇。

2、孩子自由学习《新阅读》中的第一单元里的5篇文章,根据自己阅读能力的深浅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来阅读。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

六、打写小练笔

孩子们学了本节课老师相信在孩子们眼中的春雨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使春天更美丽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那你想不想用你手中的笔来具体的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呢?指导孩子书写《你眼中的春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写自己学了本节课对春天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反思】

朗读,也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在一年级语文课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在情境中读书的方式,可以激发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将识字、解词、读句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语言环境中识字。课堂实践反映出:识字、解词学习效果很好。但在指导“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句的朗读时,总觉得学生读得不到位。通过课后反思,我想,如果将句子放在课件—小动物在田野里谈话的情景中,图、动画、句子结合起来引导把自己也当成小动物,和同桌像平时谈话一样互相问一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再读一读句子,效果就会比单独出示一个句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另外学生的阅读与打写还要加强。不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再现与文章的写作层次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朗读水平特别的高而有的孩子一节课只能朗读一篇或两篇文章。这就学要老师在知道这些孩子阅读与认字方面想方法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争取在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而不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跨越的课堂上心灵与知识还有人都实现跨越。凸显人性的美。因此今后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让他们在我的课堂上都张显个性。提高人文素养拥有着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人格之美!

设计色彩课件 篇5

一、揭题

1、小朋友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出示图片: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让学生看图片说,复习词语。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了,你们回家读过吗?

(生:读过)

(师:都读过课文了,真好,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很会学习了,那课文中的生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认识了吧!)

二、开展活动,学习生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语(带有拼音),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读:

纺线 争论 有趣 话题 到底 颜色

油菜 欢乐 水滴 淋雨 洒水

2、出示11个生字(没有拼音),开双轨火车读。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字?(挑选几个难点的字,如线、滴等)

4、快速抢读生字、词卡。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谁来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春雨轻轻地落到地上,谁再来读读这样的春雨?

过渡:你读得真好听,让我觉得好像站在了春雨中,春雨下得这么轻,你们瞧,田野里飞来了一群小鸟。(出示图片)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3、你从哪里看出来?读读第二段:

在生活中你争论过问题?你是怎么争论的?

4、学习3、4、5段:

⑴ 小燕子、麻雀、黄莺又是怎么争论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现在请你自己读吧!(自由读)你最喜欢谁说的,就把谁说的话多读几遍。

⑵ 你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鸟,读得真好听。哪些小朋友喜欢读小燕子的话?请你们站到这边来。(同样把喜欢读麻雀、黄莺的话或都喜欢的同学分分开)

① 小燕子们,在你们眼里,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并板书:绿)

为什么?(指明读好句子: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是呀,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柳枝也吐出了新芽。多美呀!

小燕子们,你们能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喜欢做小燕子的站起来加上动作齐读。

② 春雨是绿色的,麻雀你们同意吗?小黄莺呢?请麻雀、小黄莺各自找伙伴讨论在你们眼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找朋友读一读。

引读小麻雀说的话。(指名读,其他小麻雀还有要表现的吗?)

师:是啊,春雨淋下来,桃花开了,杜鹃花也红了!多艳丽啊!

麻雀们一起尽情地把你们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听吧。(齐读)

③ 小黄莺怎么样?

指名读:不对,不对(用了两次,急切)为什么?

读好句子:春雨是黄色的。

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开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春雨沙沙给大地带来了一片余黄,到处是金灿灿的。指导表演读。

④ 齐读3、4、5自然段:

原来小鸟们是这样争论的,我们再去听一听,齐读。

5、小组合作,角色表演:

小燕子、麻雀、黄莺们,你们想争论一下吗?

组成四人小组,一人问,其余三人是小鸟。指导表演,评议,读出争论的语气。

6、启发想像,引导探究:

⑴ 春雨真美!给大地披上了彩衣。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会落到什么地方呢?

(学生想像探究)

⑵ 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双眼去观察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春雨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⑶ 感情朗读全文。

四、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设计色彩课件 篇6

成功地搭配颜色就是让各种颜色得到平均的分配并使服装其嫣然生辉。

首先颜色搭配在分量感上要注意:

感觉强烈的颜色使其缩小,而感觉偏弱的颜色使其扩大,使两者取得平衡。

两种颜色在明度上有强对比和弱对比,颜色偏强一些的要减少分量,而把明度偏弱的颜色扩大面积;如果是弱对比的两种颜色比例会比较匀称。

几个不同明度色块配合时,以某一主色块为中心,其他色块与之形成明度差随之就产生根据明度阶段和明度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的表情。

明度配色的分类,可分为高明度中明度和低明度搭配,高明度由于颜色单薄会出现模糊呆板的感觉,就算使用高纯度也感不到柔和,而出现强烈感和华丽感;中明度避开纯色时会有中年稳重的表情。

明度差小的配色,色调和纯度接近,有明度融合的效果,给人以模糊、土气、偏灰的感觉,视觉冲击力不够。明度差小的情况下,除了高纯度颜色,都具有宁静的特征。 明度配色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高长调以高明度色调为底色 选取色相差大的,如黄和紫,明度差(取色中的横坐标)大的,即纯度差(取色中的纵坐标)也大,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很鲜亮明朗的。

低短调,选取色相差小的,如紫和蓝,明度差小的,纯度差也小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偏暗,融合。

低长调:色相差小,明度差大的搭配。深绿和浅蓝的搭配,这种配色会在一个色调中,很和谐,但不够大气。

中长调:以中调色为主,采取亮色调与低色调对比,它是明度强对比,形象清晰度高,有饱满充实,强壮而有力之感。缺点就是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色相中也有高明度与低明度,在最左与最右端。而纯度、明度、色相又是相互关联的,动其一就会改变其他两种。多做做多看看就会有感觉了。

服装颜色的纯度强弱会使服装表现的过分朴素,过分华丽,或者过分年轻,过分热烈 高纯度和高纯度搭配时是非常刺眼和鲜明的,但高纯度的互补色搭配效果却不如普通搭配的耀眼程度强烈。

中纯度和中纯度搭配一般用在老年服装或功能性保暖服装,所以只有在明度 甚至款式上作出调整,来让服装色彩变得更为协调一些。

低纯度和低纯度搭配时,极为朴素和平淡,只有增强明暗差会有些动荡的感觉。

高纯度和中纯度的搭配是比较常见的潮流搭配,但唯一要注意在明度差和色相差都比较小时会使服装色彩出现不协调的搭配。

中纯度和低纯度搭配情况一定要增加明度差,这样在搭配时不管是处理哪种配色都会在沉静中产生活力。

高纯度和低纯度首先要注意太过抢眼的高纯度颜色要明亮一些,还要注意颜色的分量问题,最好是高纯度分量低一些。

高纯度和高纯度搭配时,会形成一个基调,再加入小部分的低纯度或中低纯度的颜色,这种调子沉静中又有活泼;如果在高纯度和高纯度这种基调下,加入一个明度差适中的颜色,会使整体沉着有变化。

中纯度和中纯度搭配时,再加入面积不大纯度差适中的颜色,会产生沉静的感觉。

在相同色相相同明度的情况下,纯度差越小,他们的感觉就越柔和,也会使他们的形象变

得模糊不清;纯度差加强也会让服装的情调感加强,曾添了很多活泼艳丽的感觉;相反纯度差太强也会使色调搭配的杂乱无章,纯度差太低会使色调苍白无力,对于纯度搭配要结合明度和色相,把握一个度。

在色相配色中,同一色相配色,搭配是没有色相的的变化的,只有明度和纯度的强弱对比,这样会有轻快地感觉,而且统一感很明显,但太过于单调,不出效果;如果暖色系里纯度过高会有扩张感,冷色系里纯度过高会有收缩性。

而同系色相的缺点会跟同一色相一样,而且使用到纯度明度接近肤色时,也会有不协调的感觉。

在类似色相配色时要注意不要使用高纯度配色,明度差要小才会体现出这种搭配应该有的温和感。

稍远的色相配色是中等色相差的配色,会起到对立的作用,容易引起不协调,一定要在纯度和明度上分析再做处理。

在近对比色和对比色的配色时,是色相差最大的一种搭配,必须在明度和纯度上是两种色调相融洽;比如在两种互补色中,保持一种颜色降低纯度或提高明度,或者把纯度高的一种颜色减少搭配的分量,总之让搭配既有互补的冲击力又有和谐稳重的感觉。

对比色的补色配色时又称三色配色,分别时120度和150度的搭配,最大的缺点就是处理不好就会有不统一的效果,所以要加入黑白灰来调节对比,加黑色会有暗淡效果,灰色会稳重一些,白色会变得明亮。

除了色相,明度,还有纯度及色差能影响搭配效果时,还有颜色在服装上的面积、比例、形状都会影响搭配的色调变化的。

设计色彩课件 篇7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设计色彩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里草、树、花的颜色的变化,了解小燕子、麻雀、小黄莺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春雨中的喜悦心情。向往春天,向往春雨,向往在春雨中尽情地玩耍,并有一种探究春雨颜色的愿望。

【教学理念】

1、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学生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成长。课堂的本质意义在于努力促进学生智慧、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生成。

2、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重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疑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春雨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正是给教师留下了教学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放飞想象的机会。

【案例展示】

一、导入激趣

1、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的声音: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直观、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学生在说话时,是争抢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大家听,说起话来就自然流畅了。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刚才的画面,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用“春雨像……”的句式说说春雨是怎么样的。

4、激疑:知道了春雨的样子和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唤起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的参与。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看看哪些生字还不是很熟悉,就想办法记一记。

2、汇报:指名分节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学习本课生字的。

既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又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成果、树立信心的过程。

3、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当引导:

⑴ 春雨轻轻地下落下来,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动作是不同的,找出这些字,在书上做上记号。

⑵ 认读“落、淋、洒、滴”,说说怎样记这些字: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发现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三、再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至五自然段,说说三只小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

3、组织朗读比赛,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通过朗读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热情。此外让学生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有个性的,有创意的阅读。

4、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指导:

⑴ 假如你是春雨,听到了小鸟们的争论,你会想些什么?用“我是……的春雨,我……”的句式回答。

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语言,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语言积累、运用的任务。⑵小小组根据提供的句式互相练说,并能互相指出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评价是动态的,倡导学生对同学的评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⑶ 指名说,评议。

5、春雨的本领可大啦。听了小鸟们的话,春雨很高兴。它会怎样想?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6、分角色朗读。

7、配上《春雨沙沙》的音乐朗读课文:

分角色读、配乐朗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四、拓展延伸

春雨里的草地变绿了,柳枝也绿了,小燕子认为春雨是绿色的;春雨里的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麻雀认为春雨是红色的;春雨里的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这时一群小动物也听了小鸟们的议论,也纷纷议论了起来,你听到了吗?

通过分角色朗读之后,就“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借助课文,联系生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自的想象和独特体验。有的说春雨是白的,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有的说春雨是彩色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学生以自己的独立思维,去探究问题,并有所发现,真正做了一回学习的主人。而追求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目的。

五、复习巩固

(课件出示游戏画面)今天,聪明狗又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们好!”聪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楼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一个字就是一个台阶,小朋友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个台阶。

在游戏过程中随机给“欢、题”组词。

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给自己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后反思】

本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融入课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多种途径,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内容共鸣,与作者共鸣。

纵观全文,并没有“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的最终答案,不难发现编者的用心所在:不要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教学也不应该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说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也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最佳切入点。为此,我在朗读训练时紧紧围绕“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读出小鸟们争论时的不同感受。说话训练时,学生同样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联想,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记忆长河中,努力寻找春雨滋润的花草树木是什么颜色。春雨下小草是绿色的,小溪是白色的、桃花、杜鹃花是红色的……这一幕幕春雨美景,激起学生对春天景色美的体验,焕发学生美的情感。“春雨洒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淋在茄子上,茄子紫了,春雨是紫色的……”在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春雨美景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对春雨的轻柔、欢快进行了体验,对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进行了感悟。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就自然得到了升华。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设计色彩课件 篇9

3.那么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补充课题:春雨(的色彩)

1.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序号。

4.自主识字交流:在小组里交流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桌互读、指名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春雨是什么样子的吗?板画春雨的样子。

(1)小组读,集体读。

(2)“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3.边演边讲,理解对话。

(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有哪些小鸟正在讨论春雨的颜色?贴出三种鸟的图片。

(2)它们是怎么说的?画出它们说的话。请三位同学戴上头饰向大家展示。

(3)谁听出来了,他们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4)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在争论问题?

(5)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争论过问题?试一试读出争论的语气。(指导朗读)

(6)小组内分角色读3──5自然段。

(7)春雨从天上落下来,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8)发挥你的想象,春雨还可以是什么颜色的?根据是什么?(练习说话)

(9)创设情境演一演。

设计色彩课件 篇10

一、年级:五年级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表现了画家对城市清晨强烈的感受。画中不论是树木、道路、汽车、行人、行人都有一种动感。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大胆施彩。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地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副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中还选择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课本上还选入了几幅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启发学生创作构思。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色彩知识,比如原色与间色、色彩冷暖的不同感受等;这一课的前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色彩的纯度》,学生了解了色彩纯度的知识。那么,这一节课,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就是学习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活跃起来,以此来增进对色彩的视觉规律的认识。对于造型能力弱的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起形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学生线描稿,或者学生自己准备线描稿。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富有动感的作业。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3、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动感。

七、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情况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八、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①教师播放课件,请学生看屏幕。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很有意思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是动的。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图片是静止的,但是却给了我们动的感觉。那么大家再来看看这组画面,哪副给你动感呢?学生:黑白的给人很安静,彩色的给人动感。教师: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画面产生强烈动感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让色彩动起来》一课。【设计意图】以两张神奇有趣的图片指引学生注意,质疑激趣,再观察内容相同的黑白和彩色两张图片一步步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进入学习情境。

2、探索新知:①、复习对比色,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对比,你还记得哪几对对比色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红绿、黄紫、蓝橙。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盘水果(师粘贴)你们觉得老师把水果这样摆在盘子里,水果和盘子间的色彩视觉效果是最好的吗?怎样摆放才能让他们看起来更有视觉美感呢?学生:(指名摆放)②、感受生活中的'强烈对比教师:像这类对比强烈的色彩也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增光加彩。(出示图片)③、感受艺术品中的强烈对比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生答)。教师:出示一幅国外作品: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他运用了哪些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运用了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对比色……④、探究总结教师:是不是画面中只要有对比色就能使画面有更强的动感呢?来看这样一组图。出示图片:同样的5种色彩,哪个给你的动感更强呢?(第二幅动感强,)为什么?学生:色彩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相邻的两个色彩对比强烈,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排列顺序相同,哪个动感更强烈呢?为什么?学生:第二幅用了波浪形的线条,形体上增加了动的感觉)同学们观察分析的很到位。教师: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吗?学生总结师板书:①、画面中相邻两色之间强烈的对比②、造型的动感【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组色彩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从相邻色的顺序和造型变化两方面的不同总结出结论,体现探究性学习。

3、教师示范:用先前准备好的图案教师示范图色。

4、学生创作:发给学生之前打印好的图案,让学生涂色练习,强调作业要求。

5、作业展示发现好的作品利用教师控制系统切换给其他学生看,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赏析同学的作品。教师:谁能从色彩、线条等方面评析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教师:选出一幅动感不强烈的作品让大家评价,并将部分色彩进行现场更改做出反差效果。(在评价这一环节中可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能力)【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对学生及学生作品肯定、鼓励,并提出建议,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6、拓展①、播放课件展示拓展内容:出示生活中色彩对强烈的建筑类、服饰类的图片。②、教师小结,延伸本课主题意蕴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让色彩动起来”,了解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艺术品中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我们的生活像色彩一样跳动起来,生机盎然。【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展示用对比色表现的建筑类和服饰类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对比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7、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色彩对比》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活跃起来,那么对于造型能力弱的学生,就要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造型上,在创作中我提供给学生电子线描稿,或者学生自己准备喜欢的线描稿,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色彩的对比关系,帮助学生创作出有动感的画面,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轻松的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作业效果很好,但不足之处是作业展示在大屏幕上只能展示缩略图,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同时看到完整清晰的画面,需要教师切换到具体学生的作品时才能看到清晰完整的作品。导致作品展示评价的时间不够。改进措施:学生创作完毕后,组织学生组为单位有秩序的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作业。

设计色彩课件 篇11

1、 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2、难点:

大家都见过下雨,听轰隆隆、哗哗哗下的是什么雨?(是夏天的雷雨)。沙沙沙下的是什么雨?(是春雨)。你怎么听出是春雨?春雨是怎么样的?春雨有色彩吗?揭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1、春雨是怎么样的呢?

找到第一段。读一读,从第一段里你读懂了什么?体会朗读。

2、课文哪里还写了春雨的声音?

读一读,找到区别。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比较朗读。

3、大家指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出示第二段,在文中找答案什么叫争论?

2、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组分角色朗读。

1、读全文,你觉得春雨怎么样?

2、在小动物的眼里,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

3、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出示春雨姐姐的话--亲爱的小朋友,我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家带来五彩缤粉的世界。(给五彩缤纷换个词)

1、认读生字。

2、介绍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5、认读词语。

1、组内表演,要求把春雨落下来的动作也能做出来。

2、男女同学和老师一起表演。

1、春雨让大地变得五彩缤纷,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红花绿叶。

2、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动物出来玩耍了,植物发芽了,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1、看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画春雨的色彩。

3、补充朗读《春雨》。

设计色彩课件 篇12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通过朗读理解本课的内容。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我们都见过春雨说一说他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快读一读课文重视怎样描写春雨的?

边读边画出生字读一读。

3、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线、争论、有趣、问题、到底、颜色、淋、洒、滴、油菜花、你们、红色、绿色(提示:淋、洒、滴、油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三点水,线、论、趣、题、底、颜、欢鼓励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

⑴ 当小老师。

⑵ 开火车读。

2、读2、3、4、5自然段:

⑵ 2~5自然段分别用了哪些动作的词语?

⑶ 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鼓励学生说。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想一想为什么春雨下的更欢了?

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在春雨的滋润下,动物、植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能不能分角色演一演呢?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能体会和感悟到准田的美丽景色,对分角色朗读很感兴趣,不足指出时课文朗读有一定难度,比较长,不认识有不要求识记的字比较多。

1、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你、们是单人旁,红、绿是绞丝旁,花、草是草字头,引导学生观察,教师重点指导写好绿。

这节课我们把生字又复习了一遍,同学们掌握的很好。

同学们书写有了进步,但课文读的熟练程度还不够,还应进一步加强朗读。有很多学生的预感需要加强训练,唱读现象比较严重。

设计色彩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及大自然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最近小朋友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课题,背景为春雨)齐读课题。

大家读一读,议一议。

①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②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春雨的样子了吗?(课件出示画面:像线似的春雨在飘落。)认读“线”。

②阅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创设情景,感悟对话。

1、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讨论小伙伴们提出的问题。

①瞧,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课件出示:一群小鸟在田野里边飞边叫。)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A、你从哪儿看出他们在争论问题的.?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后,齐读。认读:“论、趣、题、底、颜”

B、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争论过问题?怎么争论的?

说说田野里有哪些鸟。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②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随机演示课件:春雨沙沙,草地、树木变绿,桃花、杜鹃花变红,油菜花、蒲公英变黄。)

4、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与同桌伙伴一起找一找吧!

①同桌一起找有关词语并圈画出来。

②指名汇报,(随机点击课件中课文里的有关字,“淋、洒、滴、油”四个字即变成红色。)

你发现这些字的规律了吗?(点击课件:“淋、洒、滴、油“四字的部首三点水变成红色。)住它像这样的字怎么记们?

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在有关词下打上点。

6、分角色演一演对话,注意争论神情和语气。

三、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我会认。(课件出示:一棵开满花儿的树,花中词语:细线、无论、欢乐、底片、绿油油、颜色、洒水、欢快、话题、淋雨、绿草、你们、红花)你会认这些词语吗?会认了花儿就送给你。(学生认对了,点击课件,花儿涂上五颜六色。)

滴雨滴水滴 ——

欢欢乐欢笑 ——

题题目数学题 ——

1、我会写(课件出示:写于田字格中的“你、们、红、绿、花、草”)认读后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哪些字难写,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3、学生试写,利用投景了评议。

4、学生书写,展示作品,点评。

五、拓展活动,课外实践。

1、小朋友们的字写得不错,老师送大家一支歌(课件播放《春雨沙沙》,配相关画面。)大家一起拍手唱起来吧!

2、课外实践。(课件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去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讲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的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在上课前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会唱《春天在哪里》吗?有个小女孩马上站起来表演,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而后孩子们一起唱,配上动作,边歌边舞,调动起了学生强烈的积极性。

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纳入即兴创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标设定的要求。我想,这样的开头设计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3166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悼念英文的句子(集合122句)
下一篇 : 送朋友正能量短句文案5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