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理解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善于理解自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医院里住了一位刁钻古怪的老头儿,总是对医生挑毛病,只有抱怨,没有满意。所以,每当哪个护士照顾他的时候,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有一天,一个护士看到“操之在我”这个词以后,她顿时悟到:老人只是说了一些我们不爱听到的话,我们之所以痛苦,完全是我们想像出来的。以后她把老人的话反过来听:老人说她讨厌,她认为是可爱;老人说她丑陋,她就认为是美丽,结果发现自己很开心。她把这个办法告诉姐妹们,大家如法制炮,都很开心。老人自觉没趣,便不再挑剔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不能被别人的语言给伤害,要善于理解自己,别人就不会伤害你。

别人的语言对你来讲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能不能控制你,完全在于你能不能操之在我。人总是有优缺点,但有的人对对方80%的优点视而不见,对20%缺点耿耿于怀;对80%的付出视为当然。对20%的怠慢无法容忍,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对方,那是一种不会做人的悲哀。一位总统夫人说:“棍子和石头也许能打断我的骨头,而语言永远也不能伤害我。一切困难、压力、艰险将预示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件事对我来说都是恩典,它丰富了我的人生。感激伤害过我的人,因为她磨练了我的心智;感激中伤我的人,因为她低估了我的人格;感激看不起我的人,因为他使我改变惰性奋发努力;感激鞭策我的人,因为她激发了我的斗智;感激所有使我坚强的人和事。

理解读后感 篇2

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你首先一定要想想他(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如果这种苦衷你能理解,那你一定要原谅他(她)。好好地与他(她)沟通沟通,也许他(她)会体谅你的一番苦心哟!

对于处在悲痛中的亲人或朋友,不要一味地只想尽快把他(她)给拯救出来,而是应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他人的情感中,

读后感作文

做为父母要学会理解我们与众不同的梦想,有的想当工程师,有的想当设计师,有的却想当一名花匠。因为这毕竟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人生,所以父母一定也要尊重和理解我们。

朋友之间更需要理解,更需要体谅。有时候,彼此的感情只是隔着一层薄薄透明的隔膜,打破它就能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如果有一天,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幸破裂了,千万别只顾及自己的面子,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并试着和对方谈谈,以增进了解,取得谅解。只有这样,你们之间的友谊之花才能得以再度绽放,并且更加鲜艳与芬芳。

朋友们,请记住:理解一剂灵丹妙药,它能医治人们内心的不安与疑惑,解开心结、打开心扉、获取信任。让我们一起振臂高呼:理解万岁!

理解读后感 篇3

近期,我抽时间认真仔细读完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马云鹏教授著的《优质学校的理解与建设》,该书共有11章,主要阐明了优质学校的基本特征和理念、优质学校的评价标准、国内外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比较分析及如何建设优质学校。我是一名教师,读完《优质学校的理解与建设》,引起连绵的深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觉得要在正确理解优质学校的基础上,通过“明目标,强管理,优素质”建设起真正的优质学校,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一、优质学校的涵义

我认为:优质学校只是一所具有高质量教育水平的学校。具体说优质学校不仅有较高的升学率和学生文化成绩,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优质学校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学管理,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形成一种开放、向上、和谐、进步的学校文化,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优质学校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能将学校的潜力不断转化为显性进步和自身能量的学校,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优质学校的本质是具有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已成为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学校全员共享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学校氛围;有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教学机制,学校和师生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具有教育责任感,把“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关注学生的需要,摒弃功利主义思想,真正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全面发展。

总之,优质学校是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强健的体魄、更健全的人格、更高尚的道德、更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突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将来成为祖国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

二、如何建设优质学校

一。明确目标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文化

建设优质学校要靠先进文化来引领,靠先进文化来支撑。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文化,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管理工作中。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管好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管好学习过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管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育真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成才。

二是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创新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它既是管理科学化的一个表现形式,也为教学发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轨道,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和协调。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了学校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学校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学校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化、制度化也明确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证了学校管理的顺利有效,保证了各方面进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因此,学校要根据办学实际,制定和实实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建设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要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交融,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层面上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构筑。

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建立宽松和谐的制度体系,使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行为文化的建设中,要严守为师之道,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品性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在环境文化的建设中,要以新视野审视文化多元化下的人文内涵,吸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2。加强管理增强学校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设优质学校最终还是要依靠学校教职工队伍,强化管理,提高学校教职工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是建设优质学校的必要保证。首先要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一是提高政治素质,正确把握办学方向。

学校管理队伍要牢牢把握按照什么方向办教育、朝什么方向培养人和培养的人跟谁走的问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和带队作用。要始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是增强战略意识,把握工作大局。学校管理团队要有广阔的视野,善于从教育发展趋势中看到差距和挑战,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要善于利用教育的互补优势创造发展条件,善于利用发展机遇。要立足国情,做到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来谋划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解读后感 篇4

这个假期,我看了不少书。其中,《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它以一种科幻小说的风格,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让我开始寻找起了母爱。

这一本书写到主人公陈淼淼发现自己的妈妈是个精灵后,一开始对妈妈的不安,到后来才明白精灵妈妈对自己的爱。作者以朴素而文学化的语言,逼真地描写了渴望母爱和家庭温暖而不能得到的弱小的女孩,和她独自一人走在成长之途的艰难。有人在书中评到:作为表现少女心灵成长历程的作品,《我的妈妈是精灵》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质感,作为表现幻想的这第六感作品,《我的妈妈是精灵》把我们从僵固的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放飞自由的心灵,拥抱生活的无限可能。是啊,这本书使我身临其境,最后陈淼淼父母的离婚、陈淼淼母亲的离开,仿佛我就在现场,体会到了她的不幸现实。同时,我也感到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不幸,这值得我们深思。

读完此书,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虽不是精灵,也不像《阿拉丁》中的神灯、《木偶奇遇记》中的仙女那样有超能力。但是她总是无时无刻地尽自己的全力帮助我,更况且我的妈妈不会去精灵的世界,比陈淼淼家幸福几万倍。但我还是经常对妈妈的唠叨表示不满。现在想想,难道那不是爱吗?

这一篇幻想小说写进了我们的生活,写进了我们的家,更写进了我和妈妈的心。这难道不是一部能让孩子和大人都为之落泪的作品吗?

理解读后感 篇5

韩寒——这个陌生的作家,熟悉的导演,优秀的赛车手。用这个《我所理解的生活》,灌溉了我干涸的心田。

喜欢他的文风——不羁与锋利,幽默又成熟,他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除了造谣以外,去造其他一切东西,我心中的造化就是创造了多少文化。”

这句话很好,生活的意义何在?造物主造就了我们的序曲和终章,留下漫长而又短暂的中间部分让我们谱写。有的人奋笔疾书,风风火火的生活。有的人呆若木鸡,浑浑噩噩的存在。我对生命要求很简朴,像韩寒那帮为这个世界多多造化则足矣。

喜欢他的向上——潇洒的献上退学申请书,平静地对老师说:“我会靠版税稿酬养活自己。”他说:“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一个人的不平凡,不在乎他的特立独行。而在于他敢于打破常规与条条框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的去追寻。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都会有自己的使命。一个人心灰意冷的待在房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看电视,现在内心深处广阔的世界里,为梦想而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这些来得有点疯狂。走吧,让历史的笔记中有自己的一个小小角落。

喜欢他的乐观——赛车生涯的跌宕起伏,新手上路时的失败,开着最坏的汽车,用着最差的部件。他说这个世界再黑,甚至这个世界上再多人企图抹黑,你只需要笑,而且要裂开嘴笑,因为你的牙齿永远是白的。

不去在意人生一关又一关的障碍,他让淹没在草丛中的野花开放,他让独自在山涧流淌的小溪歌唱,他让悄悄飘逝的落叶舞蹈。成长路上风风雨雨,一路笑着前行,又何尝不是征途?安之若素,淡然处之!

谢谢你,韩寒。你所理解的生活教会我太多,你说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他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Just to do!

理解读后感 篇6

本书作者将“理解”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宗旨。作者引用杜威《我们如何思维》对理解的认识:“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的意义的结果”。

“事实”是知识,是知道;“理解”是“意义”或“探求意义”,是思维,最终形成“结果”这样的思想。作者在比较“知道”和“理解”时候,对“理解”提出了如下的理解:事实的意义,提供事实关联和意义的理论(证明),不可靠的、形成中的理论(证伪),有关程度和复杂性(理论间的关系),知识和知识的来由(明辨),对知识的具体使用研究(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括号内容是我的理解,由此看出,作者对“理解”赋予的丰富和高级的意义。

笔者认为,理解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推理,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美国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从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到保罗的《批判性思维工具》,都把思维训练提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这是对我们核心素养的重要启示。

国内一直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教育的有上海的余党绪老师和董毓教授。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取得成就。余丹绪老师的思想、阅读和写作

把批判性思维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提倡整本书的思辨性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解读,有许多新的思路和突出的成就。潘新和教授的皇皇巨著《语文:

表现与存在》对当下普遍的“议**三要素”和高考伪文体进行了批判性的解构和重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作者还认为“理解具有可迁移性”。没有理解,我们就无法获得任何知识转移,更不用说对新体验有了更好的理解。理解使我们既有创造力又成功。

理解是通过具体知识的表现来理解和把握知识形成和应用的内在原则。按照中国传统哲学对终极原理“道”的理解,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知识背后存在一个一致相通的原理,把握住了原理,就能达到“理解具有可迁移性”的目标。

作者特意提出了“学生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误解不是无知。它是指在新的形势下,用看似合理但不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误解具有非常有用的教学价值。误解是将隐含的歧途显性化,误解具有袪魅解蔽的功能。误解不仅仅需要纠正错误,它更重要的价值是一种尝试,教师不但不能抑制这种尝试,而且还要鼓励,并参与共同试误,进而启发探索。

歪打正着,因误生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误解之于生成,价值正在此处。

理解读后感 篇7

暑假里我读了一封石磊25年后写给初中老师的书信《枫叶船》。

这封信讲述了石磊无父无母,从小跟着舅舅舅妈生活,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要励志成为一名诗人。在他十四岁时写了一首极其优美又富有一种对生活表达的诗《红帆》。而老师却对他写的诗充满了怀疑,甚至是训斥。是的,没错。老师不仅怀疑石磊抄袭,还在恶毒的舅母面前训斥他,更是在学校所有师生面前训斥他。让他沦为全校师生的笑柄。石磊害怕极了、不敢面对、无从倾诉,选择了逃避,甚至想让妈妈带他离开这个灰暗的世界最终,石磊放弃了自己成为诗人的梦想,当了一名医生浑噩度日。

时隔25年,石磊才被逼无奈选择写信给当年老师,诉说心里的痛苦。但是,人生不能重来了,他错过了

读完这封信,对石磊的童年我感到同情和无奈、对他的懦弱感到气愤、也对他的才华感到遗憾。在人生的道路中,难免会遭遇挫折或者质疑,即使这些会让我们瞬间觉得无助,但我们还是要学会面对和沟通,不要像文中石磊那样选择逃避,错过了最美的年华!我也很庆幸自己有父母的疼爱和老师的教导,让我可以勇敢追求梦想。

同时也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多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给孩子们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毕竟他们只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细心的浇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长成参天的大树。

理解读后感 篇8

提到学习,总会惯性想到从小到大的在校学习。实际上,走出校园后的职场新人,因为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更需要学习。在学校时,老师、家长是我们学习的指路人,而到了大学,就不再有人告诉我们学什么、怎么学了。大学入学前还有高中备考时间,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很少主动提前储备相关的职场知识。很多时候,我们人生另外一所大学的学习是从入职后的头几年开始的。这里所说的“学习”就是指成年人的学习。

很多人毕业后工作跟所学专业不对口。但是同样的起跑线,工作三五年后,你会发现同龄人中有的已经是业务骨干、部门领导、成功的创业者,而有的人仍在抱怨没有合适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呢?大家都有同样的高学历,但那只代表过去课业的完结,真正改变人生的是走上社会之后的学习和努力。村上春树也说:“我是在离开正规的教育系统,也就是进入社会后,才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我也是这后知后觉队伍中的一员。最近偶然间看到两本职场书《整理的艺术3》和《整理的艺术4》,才恍然大悟职场原来早有完善的学习体系,而我一直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甚至潜意识里还隐隐对此表示不屑。我总觉得工作态度比这些“术”的东西更重要。实际上,一个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职场知识和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我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这本书的。

从小到大,我一共上了xx年学,有学的特别好的科目,也有学的惨不忍睹的科目。偶尔想起来,我总把学的好的科目比如语文、地理归之于兴趣和天赋,把学的不好的科目比如数学、物理归咎于生理差别或是没有一个好老师。而这本《学会学习》中提到的众多案例,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一想法:学习方法是学好一样东西的“元知识”,必须首先学会学习,然后再用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当年我因为始终学不好数学和物理而讨厌这两门学科,我可能不是讨厌数学、物理本身,而是讨厌因为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而因此产生的挫败感。就算我数学和物理没有学好,也不代表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只是我当时的学习“方法”不对。换一种方法,我未必学不好。我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挑选和证明最合适自己的理科学习方法了,不过我的一位朋友倒是帮我印证了这一点。

eter是一位国际电影人,我们在一次活动上相识。后来,我们公司自己做活动,我邀请他做嘉宾,他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学习理科的经历:他高中之前在北京读书,数学总是不及格,为此常常郁郁寡欢。后来出国,国外基础教育理科课程都特别简单,他一下子就变成了自信满满的优等生。令他惊讶的是,进入大学后,整个大一的数学课都在学如何报税,化学课则一整年都在学摩尔定律。无论中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都不会预设这个东西有多简单或多难,只要大家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实用知识就好。后来,在国内被认为“偏科严重”的Peter大学时选择了与建筑相关的专业,并从医学博士的学位上毕业。他的建筑学和医学背景帮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Peter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并不是你不适合学习,而是你的学习方法不适合你。正如《学会学习》作者斋藤孝所说: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你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斋藤先生在书中第一部分列举了很多倾向选择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把自己的特点写在纸上,从而发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P13)。另外,在书的第二部分,他花了大半本书的篇幅,从16位有突出成绩的人物——他称之为“伟人”的身上给出了参考答案。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斋藤剖析了伟人在人生转折阶段是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学习法”的。这好比拥有绝杀技能的棒球手,找到属于自己的“制胜球”,然后就能无往不胜。

所谓“突破学习法”,就是符合个人实际的“原创学习法”。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但未必都适合你,你需要不断尝试,学会分辨,找到适合自己的并长期坚持,最终让自己从一成不变的过去走出来,实现转变,甚至改变一生。用斋藤先生总结的图表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突破这三个阶段。“突破学习法”并不是有天赋的人的专利。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是人人都聪明绝顶。他们中的很多人只不过比你更早地找到了那个“制胜球”。就如越是厉害的运动员,越是清楚自己的武器是什么,怎么做才更有成效。而那个“制胜球”通常也并不神秘,比如做十遍真题、做笔记、反复练习,只不过他们坚持做了,你没有坚持。写到这里还想到读研时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研究生宿舍都有一个山东人”,这可能有些夸张,但研究生中山东籍学生确实很多,而且入学成绩往往很靠前。抛去山东人口基数大的因素,这里面也有学习方法的因素。山东籍学生并不比其他省份学生聪明多少,他们只是把其他备考考生用来做别的事情的时间更多地用在了复习、背诵和反复练习上。因为坚持,所以有了突破。

回到斋藤先生举的名人案例,他之所以以德克鲁、夏目漱石、村上春树等名人为例,是因为他认为“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独创的学习法,且人生转机就藏在不断的尝试与努力中”。“伟人在成为伟人前所付出的努力=原创学习法”。我们从名人传记里读到的是恩爱情仇,是悲欢起伏,但斋藤先生却“喜欢观察他们是以什么为契机完成一步步跨越的,又是找到了哪些突破点帮助他们完成人生‘转变’的”。他发现,即便是伟人,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法。因此他鼓励我们说:“不顺利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们还没有成功”。

斋藤认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在哪一时间段,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用何种方法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我的一位同事,上班时可以一边听广播一边工作。我的几位同学也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是边看电视或边听音乐,边完成家庭作业的。虽然两件事情同时进行,但却并未影响他们的效率。正如我那位同事,听广播是她屏蔽办公室开放办公环境干扰的一种方式,她未必真正在听节目内容,而是把广播当成一种背景声音,通过营造这种隔离的工作环境,专心、彻底地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世界中,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方法适合她,却不适合我,我是那种一边工作一边听东西会分心的人。

虽然作者没有提到,但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组合。你既可以像爱因斯坦喜欢研究物理的同时,用深爱的音乐学习放松身心。又可以像南方熊楠一样,用“抄阅法”将精妙之处抄写下来。拿我自己举例,初中时我喜欢把好文好句抄到摘抄本上,然后拿出来反复念诵,在各种场合,我用的最多的精彩警句就来自于当年抄写在本子上的那一些。后来我把记录载体从摘抄本变成了电脑文件夹。除此外,我业余时间喜欢拍照、看美妙的摄影作品,这与我的工作完全无关,却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通过拍照,我获得了更多赞赏,从而能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除了指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斋藤还强调学习时应有“快乐”的观念。他认为很多人很容易误解学习,觉得它是与有趣无缘、与个性无关的修行之旅。“我们常说‘天性使然’。真正适合你的,绝不会让你感到痛苦,持之以恒也不再是难事。”有的人在一个环境里学不好,换个环境就被激发成另外一个人。他们缺乏的不是“快快学习”的督促声,而是缺一个能把学习当成节日,并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理由。找到那个让你感到快乐的学习理由,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多和这样的人或生活方式接触,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学习必会有所进步。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斋藤还集中介绍了一些能使人迅速树立自信心的学习法,也算是把他个人的原创学习法倾囊相授了。我个人非常认同他讲的“集中学习法”。他认为“‘集中学习法’可以帮助我们进入这种‘一旦进入其中就会让人觉得异常轻松’的领域”。我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学一入学我就开始背四级单词。与高中相比,单词量的暴增和无语境的学习让我觉得很吃力,但是背单词到一定程度,我发现单词的拼写有固定的规律,只要记下读音,拼写基本八九不离十,再遇到新单词时背起来非常轻松。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我大一下学期就高分通过四级考试,大二上学期通过六级考试。虽然我并不喜欢学英语,但是因为考前愿意每天坚持背诵,享受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带给我的学习红利。对此,作者有个精妙的比喻:使用需要反复记忆的“集中学习法”,就可以像腌得非常入味的酱菜那样,把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也许背到一半会觉得很烦,但只要坚持下去,跨过了那道坎儿,就能进入非常轻松的境地了。

在浮躁忙碌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愈发重视学习的意义、工作的价值和做事的态度。作者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好专业知识,而是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斋藤先生之所以会写作这本书,“并不是想让大家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为了大家都爱上学习,而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更坚强,更成熟。”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学会学习,自我成长与成熟的秘诀也蕴藏其中。

理解读后感 篇9

《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学习》——读后感

这一阶段读了琳达·达林-哈艾蒙德的《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学习》一书,还没有读完。本书主要**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书中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设计的学习”三种**方法和“小组合作方法、绩效评价”等辅助性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三个学习原则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要使教学有效,必须注意学生的先验知识。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基础,以及在实际学习中如何联系他们以前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成功地与所有的学习者打交道,那么他一定能够处理好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方法、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文化资本和语言资本。相反,学习者只为学习而学习,不为应用知识而学习。一旦离开课堂,他们就会回到最初的概念状态。

2、 如果学生想在课堂之外使用知识,他们需要从概念上组织和使用知识

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有知识的基础,还要在概念框架中理解事实和观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组织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融入到自己的概念中,并运用多种方法传授学生适应新情况的能力。

3、 如果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和管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将学习更有效。

在这里,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自我评价,需要知道如何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建模和指导,我们的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使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

这些重要的学习原则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是显而易见的。从各各领域来看,研究发现,有效的教师应该通过以下方法支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一。创建具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任务,以反映知识在该领域的应用。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应用和检验自己的知识。

3、把学生的先前知识与经验关联起来。

四。诊断学生的理解水平,为学习过程逐步搭建一个支架。

5个。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6。提供明确的标准、及时的反馈和任务机会。

7号。培养战略思维和元认知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引导自己的学习。

对照自己,离高效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中虽然有人这样做了,比如第三点,但是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好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把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练习起来;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练习的设计上,也有第六点,让学生明白标准和及时反馈。但也有许多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如第2点,特别是对中下游的那部分学生,如何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思考,第5点,我感觉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不够持续,往往会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今后要持续的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估,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来适应学生的需要。

至于第七点,我还没有读过元认知,所以我不太明白。但是,我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学能力还很弱,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理解读后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到贵州旅游,妈妈给我带上了这本《小故事大启示》,它有***万字,厚厚的一本书。说是小故事,却包含着大智慧、大道理、大启示。在火车上没事的时候或者在每晚临睡前,我都拿出来读一读,不知不觉一本书就看完了。

在“品味生活”这个章节中,《不同的理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办公室里有两个年轻人经常被别人欺负。他们很沮丧,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于是他们去找师傅,问他是否应该辞职。师傅说:

“不过一碗饭。”便让他们退下。两个年轻人好像都明白了。

回到公司,一个辞职回家种田,另一个留在公司。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种田的人通过努力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努力学习、忍着气成了经理。一天,两人见面,农业专家说:

“我认为不过一碗饭,没必要苦撑在公司里,所以辞职。”经理说:“我认为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只为吃饭,听老板的话,少计较个人得失,少和别人赌气,这样就行了。

”他们又去拜访师傅,师傅说:“不过一念间。”两个人似乎有所领悟。

读了《不同的理解》,我知道了:不要把生活想得太复杂了,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踏踏实实地工作,勤奋地学习,我们就会收获很多!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7245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伤感的时候想笑的句子
下一篇 : 宝宝的日记300字